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9696阅读:1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逆变器属于一种电源变换设备,用于交直流电的互相转换,它可将蓄电瓶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输出,还可利用220伏交流电对蓄电瓶进行充电。
目前我国电力供应十分紧张,许多地区供电不足,经常出现间断供电或突然断电等情况。这无论对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各方面都造成很大影响,带来许多不便。交直流逆变电源便是为解决此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理想设备。在目前电力供应短缺条件下,这种设备必然会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上现已出现多种逆变器,但现有逆变器存在以下缺点1、空载电流大,转换效率低,一般只有70~80%,连续使用时间短;2、对大功率晶体管指标要求高,增加成本;3、器件要承受很高瞬时电压,元器件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经过改进设计提供一种新型的逆变器。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电器,其电路原理图如附

图1所示,其中晶体管BG1、BG2以及电阻R1~R4电容C1C2组成多谐振荡器。调节R1R2可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以及波形对称性,此振荡器输出振荡频率为50赫芝的方波脉冲,由BG1与BG2的集电极输出。多谐振荡器电源由稳压二极管D1电阻R3组成的稳压源提供,晶体管BG3、BG4构成隔离放大器,避免后级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图中R5R6为限流电阻。晶体管BG5、BG6构成推动放大级,将振荡器输出的信号功率放大到一定数量级,以便带动功率放大输出级工作。推动变压器B1按一定变化将功率无损耗地由推动级传给输出级,同时起到隔离作用,电位器W1调整推动电流。晶体管BG7、BG8(可由多只大功率管并联使用)组成功率放大输出级。电源变压器B2可工作在逆变和充电两种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B2采用自耦变压器由二极管D2、D3,电阻R10、R11,电容C3、C4组成的限幅保护电路,并联接在功放输出级输出端,对瞬时高压进行限幅,三挡位6组开关K1用于控制逆变器电路工作状态1档为逆变(直流变交流输出)工作状态;2档为停止工作状态;3档为充电工作状态。K1开关各组作用如下1档2档3档K1-1接通振荡器电源空置空置K1-2空置空置将BG7基极与地短路K1-3空置空置将BG8基极与地短路K1-4将保护电路接入空置空置K1-5将T3与T3两绕组串空置将充电插头插入T4绕联以提高效率(输出电压)组首端点K1-6将逆变输出接到C2空置将充电插头接入T4回路端点上单刀三档位开关K2的作用是1、逆变输出时调整输出电压,K2分别置于Ⅰ、Ⅱ、Ⅲ档时,输出电压依次递增;2、充电输入时选择充电电流,Ⅰ档充电电流最大,Ⅲ档充电电流最小。
附图2给出的是振荡器的印刷线路板图,附图3给出的是逆变器的俯视组装图,图中1、2为接线柱,3、4为保险,5表示电源插座,6为变压器B1,7为振荡板,8为电源变压器B2,9、10分别为开关K1、K2,11为监示电压表头,大功率管12安置在箱底。
按照上述方案实现的逆变器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了变压器B1;2采用自耦变压器B2输出;3采用了脉冲限压保护电路。由于采用上述措施,使得本逆变器具备如下优点1、用电感元件B1连接推动级和功放级,使之可以达到阻抗匹配,于是,推动级所需输出功率减少,整机损耗降低,转换效率提高;2、使用B1可增加功率管的输入电流I6,这就降低了对管子的指标要求,从而降低了成本;3、采用自耦变压器B2,将绕组T3、T4相串联,这样提高输出电压,可增加输出功率5-8%;4、采用限压保护电路可有效地降低T3上的自感电压,改善了晶体管的工作条件,对其指标要求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逆变器其有关技术参数1、波形对称方波逆变特性2、频率50HZ3、输出电压AC200-250V三档可调4、空载电流≤1.5A5、空载损耗≤18W6、输出功率150-200W(由输出管型号而定)7、变换效率≥90%8电瓶规格6Q60(12V60安时)1、充电功率≥200W充电特性2、充电电流1.2.3档分别为12A,8A4A3、工作温度≤80C4、电网电压适应范围180-250V
权利要求1.一种由多谐振荡器、推动级、功率级、变压器等组成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逆变器在推动级与功率放大输出级之间,采用一推动变压器B1进行连接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提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其功放输出级所接的电源变压器B2为一自耦变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提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其功放输出级两端之间并接一限压保护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交直流电源逆变器。该逆变器由多谐振荡器、功率放大器、推动放大器、匹配变压器、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源变压器组成。该逆变器具有自身损耗小,转换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解决临时停电,间断供电等情况的理想设备。
文档编号H02M7/505GK2047465SQ89201818
公开日1989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2日
发明者徐宇菀 申请人:徐宇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