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热器具过热断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320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流电热器具过热断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带检测线的电热线做发热元件的低热温度交流电热器具(如电热毯等),当其过热时的断电装置。属于电工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生产的如电热毯等交流电热器具均无防燃断电装置,起火延燃事故时有发生。国外同类产品上解决此问题的现有技术是采用带检测线的电热线和温度熔断器的组合作用来达到目的的。带检测线的电热线结构如

图1所示,其中(1)是电热丝,(2)是热熔绝缘层,(3)是检测线,(4)是绝缘层(这种电热线国内已有生产)。而第二部分的温度熔断器(装于控制开关内),其一端与检测线(3)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的一极连接。当电热线过热时,则热熔绝缘层(2)融燃,使得检测线(3)与电热丝(1)短路。在温度熔断器上就有电流并发热,致使熔断器单极断电。(见虞国平主编、陈忠副主编的《新编家用电器大全》,轻工出版社,89-12第一版第688-690页)。
国外产品上的现有技术存在着两大问题,且都出在温度熔断器部分。一是它不能全部位地保证过热时断电例如若在靠近温度熔断器的一端附近发生局部过热短路,则流过温度熔断器的电流几乎为零,此时就不能实现断电功能。二是它单极断电,若非正好是相线断电,则由于熔燃过后,检测线(3)与电热丝(1)可能裸露,人尚有触电之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带检测线的电热线做发热元件的低热温度交流电热器具过热时的断电装置,它可以做到在交流电热线上的任何部位发生过热皆能断电;并且是双极断电,保证交流电热器具过热时不发生延燃事故和保证人无触电之虞。非常适合目前国内电热毯(予热型、无恒温装置)等产品的防燃之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见图2所示,其中点划线以上是带检测线的电热丝线,即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对象电路图,点划线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其中(1)(2)(3)(4)同图1。(5)是检测线(3)的引出线;(6)是金属弹簧;(7)是熔断丝;(8)是中导线;(9)是限流元件,以上元件皆为串联的电连接;(12)和(15)是整流元件,它们的正级与限流元件(9)是电连接;整流元件(12)的负极和电源线(13)对常闭触点(11)的一头是电连接,常闭触点(11)的另一头和电热丝(1)的导入线(10)是电连接;整流元件(15)的负极和电源线(14)对常闭触点(16)的一头是电连接,常闭触点(16)的另一头和电热丝(1)的导入线(17)是电连接。电路图中的小黑园点表示电连接。常闭触点(11)和(16)本身是机械接触式的,它们联通着前后元器件的电连接。在功能上,引出线(5)、金属弹簧(6)、熔断丝(7)、中导线(8)、限流元件(9)、整流元件(12)(15)组成的电气线路称短路分出电流回路,它们全是电连接。而金属弹簧(6)及熔断丝(7)又与常闭触点(11)(16)组成一个机电结合的断电组合,在图2中用A字型虚线表示。它们的电连接前面已述,在机械构成上可以做成金属弹簧(6)和熔断丝(7)的各一个头一块接在绝缘的活动体的嵌置铜片上,它们剩下的另两个头则直紧地(金属弹簧处于受力变型限位状态)接在可纳入活动体的绝缘固定体不同的嵌置铜片上(锡焊是同时满足机电两种连接的较好办法)。而活动体和固定体的适当对称位置由弹性导电片和导电触头又恰好构成两个机械接触的常闭触点(11)和(16)。若金属弹簧(6)和熔断丝(7)的直紧状态消除,则活动体也跟着金属弹簧(6)移开原位,造成弹性导电片与导电触头脱离,于是常闭的电接点失效,常闭触点(11)和(16)成常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正常工作状态,正半周时,工作电流经电源线(13),常闭触点(11),导入线(10),进电热丝(1),并沿导入线(17),常闭触点(16),电源线(14)流出;负半周时顺序正好相反,电热丝(1)正常工作发热。当检测线(3)由于过热而与电热丝(1)短路时,则从短路处分出电流,从引出线(5),经金属弹簧(6),熔断丝(7),中导线(8),限流元件(9),整流元件(15)及电源线(14)(正半周时),或整流元件(12)及电流线(13)(负半周时),而流回电源。此短路分出电流就可将熔断丝(7)熔断。熔断后直紧状态消除,金属弹簧(6)就跟着复位,并带动活动体使两常闭触点(11)和(16)断开,保证双极断电。
金属弹簧(6)和熔断丝(7)在短路分出电流回路里只起着电通导线的作用,而在断电组合中熔断丝(7)还起着断电动作的“板机”作用,因此它必须接在短路分出电流回路里,而金属弹簧(6)只是对断电动作提供储能作用,本身是否参与短路分出电流回路不是必须条件。另外限流元件(9)亦可接在引出线(5)和检测线(3)之间,而将中导线(8)延伸接在整流元件(12)(15)的正极上。亦可将引出线(5)用电阻线材制成,部分或全部替代限流元件(9)之值。
上述技术措施的优点一是当局部过热短路发生在电热线正中和某一端时,其流过熔断丝(7)的电流比值为11.41(当熔断电流较小和不计整流元件等的压降),而在其他部位则介于1-1.41之间,这就保证了电热线全部位的防燃断电能力。二是双极断电,而且熔断丝(7)的熔断使得检测线(3)和整流元件(12)(15),也断绝了电连接,因此人无触电之虞。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带检测线的电热线,其结构前述;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其原理结构见前述;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图4 是图3的侧剖视图5 是图3的仰视图。
实施例的整个装置都在一个带伸出板的长盒槽体上,在绝缘塑料模压的盒槽上下板的外壁中部嵌置两方铜片,中心皆有孔直通槽内。下板四角处尚有四个铜制触头导体,头在槽内,脚在槽外。在下方的伸出板上嵌置两铜长片。槽内置放的绝缘塑料活动体为门字型,门头内正中嵌置一方铜片,中心有孔穿透门头;其两边下部中间呈凸字型,凸出部上粘合长条型弹性导电铜片。装配时先将金属弹簧(6)的一头和熔断丝(7)的一头相向穿过门字型活动体的门头,并在门头内中部的铜片上用焊锡将它们焊牢。再将它们置于槽内向上板推进,将金属弹簧(6)的另一头穿过上板,用焊锡将其焊在上板外铜片上。再将门字型活动体稍用力向下板推进,使两边下部粘合于凸部上的长条型弹性导电铜片与下板四角处的触头接触,并保持一定压力使长条形弹性导电铜片两头向上翘曲,再用工具将熔断丝(7)的另一头穿过长槽下板中心孔,在下板外壁的铜片上将熔断丝(7)的伸出头拉紧后锡焊于其上,再将中导线(8)的一个头也锡焊在上面。中导线(8)的另一个头锡焊在伸出板上靠里的铜长片的右端部。将限流元件(9)的一个腿弯曲成平行直立状态后,将两腿分别锡焊于靠里铜长片的左端和靠外铜长片的中部。靠外铜长片的两端锡焊整流元件(15)和(12)的正极;它们的负极分别锡焊于长槽下板顶部左右触点的脚上,并再锡焊上电源线(14)和(13)。在底部左右触头的脚上锡焊导入线(17)和(10)。再在上板外壁铜片上锡焊引出线(5)。(电源线(14)和(13),导入线(17)和(10),引出线(5),在图3-图5中皆以一小黑点表示,另外所有锡焊痕迹为图面洁净皆略去未画。)以上所述装置在正常工作时,由张紧的熔断丝(7)对金属弹簧(6)进行限位,且保证了常闭触点(11)和(16)的触头压力,可以维持电源对电热丝(1)的正常供电。当检测线(3)和电热丝(1)因过热而短路时,则短路分出电流将经过引出线(5)、进入金属弹簧(6)、沿熔断丝(7)、中导线(8)、限流元件(9),再由整流元件(12)和(15),电源线(13)和(14)在一周内分别而出。此短路分出电流将使熔断丝(7)熔断,原受力的金属弹簧(6)复位,带动常闭触点(11)和(16)断开,遂双极切断电流。
上述装置可应用于国内生产的予热式电热毯等产品上,也是目前此类产品安全要求之急需。上述装置完全可以装入目前电热毯等所用的手握式控制开关里,而现有的手握式控制开关板上易于镶嵌铜片,且富余部位大,完全可以将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伸出板上的元件组合(它们是短路分出电流回路的主要工作组件)移于现有的手握式控制开关板上。如这样,则从控制开关板上只要引出两根电源线(13)(14)及一根中导线(8)至长槽下板外壁上即可,伸出板就可截去,剩下的单独长槽体可装于控制开关板的下方或紧靠而合于同一手握开关绝缘壳体内,只是壳体本身要增厚(或增长),且尚需采用带检测线的电热线作发热元件。上述做法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电热器具过热断电装置,它以引出线电连接交流电热器具上的检测线,其特征在于引出线的另一端与绝缘长方盒槽内的受力的金属弹簧、张紧的熔断丝、以及盒槽伸出板上的中导线、限流元件的串联电连接,限流元件另一端与两个整流元件正极的电连接(上述电连接均通过在盒槽及伸出板上嵌置的铜片锡焊进行),及两个整流元件负极分别对电源两根进线接头处的锡焊电连接所组成的短路分出电流回路;和在由张紧的熔断丝保持着对金属弹簧的受力和限位的同时,还使得它们中联的绝缘活动体(通过其上嵌置铜片锡焊)两侧上的两个导电铜片与盒槽体内两边的四个金属触头恰好构成两个对交流电热器具供电用的双极常闭触点所组成的断电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热器具过热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受力的金属弹簧处于受拉状态,即金属弹簧和熔断丝不相连的端头分别锡焊于盒槽相对两壁外的嵌置铜片上。
专利摘要一种用带检测线的电热线做发热元件的交流电热器具在过热时的断电装置。当过热时检测线与其内的电热丝将短路,而连接检测线的本实用新型的引出线、金属弹簧、熔断丝、限流元件、以及连接电源两极的两个整流元件等组成的短路分出电流回路中就有短路分出电流,此电流可将熔断丝熔断。而使得断电组合中原由熔断丝限位的金属弹簧复位,并带动连接电源两极至电热丝的两个常闭触点断开。于是就实现了过热时断电的目的。
文档编号H02H5/04GK2148419SQ92234979
公开日1993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3日
发明者刘先芳, 于为民, 张凯华, 张句芒, 刘先华 申请人:张句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