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782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封闭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封闭型马达,具体到涉及到这样的全封闭型马达,它具有内部冷却通道,使内部风扇所产生的内部冷风通过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以及外部冷却通道,使外部风扇产生的外部冷风通过定子支架的外部通风道。
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的一般结构示明于图4A和图4B中。
如图4A与图4B所示,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大致包括转子轴101、有转子绕组108的转子铁心107、以及隔气隙110相对转子铁心107设置的定子铁心105,后者有定子绕组106。
上述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大体上还包括有用来旋转地支承转子轴101的两个轴承件102、用来在轴向上封闭定子支架104两端的两个托架件103、安装于托架件103外部的外部风扇112、以及用来盖住外部风扇113的端盖件113。
在上述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定子铁心105、定子绕组106、转子铁心107与转子绕组108中所产生的几乎是全部的热损耗,都在热传导之下通过定子铁心105将热传导给定子支架104。
此外,如图4A的虚线箭头标志所示,在转子绕组108端部处,由于风扇的工作,内部冷风被搅动,在热传导之下,将热传送给定子支架104的内面与托架件103的内面。于是有部分热损耗在热传导之下传递给定子支架104。
传导给定子支架104的热损耗是朝向马达外侧的热辐射,如图4A中实线箭头标记所示,是由外部风扇112的外部冷风使其冷却的。
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的另一种结构示明于图5A和图5B中,这种全封闭型马达例如有公开于日本实用新型(公开)88 454/1987号中的。
图5A与图5B所示的上述这另一种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与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的不同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此另一种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的定子有多条内部通风道104a、多条外部通风道104b、以及内部风扇109。
内部通风道104a设在定子支架104的内部,并以预定间隔沿周边方向设定而连续地形成于轴向上。
外部通风道104b设在定子支架104的外部,沿轴向连续地形成,并于周边方形上形成于两个相邻的内部通风道104a之间。
内部风扇109设于定子支架104中,通过与转子轴101在一起转动,使业已冷却了定子铁芯105和转子铁心107的内部冷风送出并相对于内部通风道104a循环。
上述这另一种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的两股冷风流,以图5A中所示的箭头标记表示。
首先,从内部风扇109的推动力所获得的内部冷风,如图5A中虚线箭头标志所示,通过形成在定子支架104内面上的内通风道104a。
然后,此内部冷风被分配并通过气隙110与轴向导管111。此内部冷风再次返回内部风扇109并循环。
此外,外部冷风则如图5A的实线箭头标志所示,借助外部风扇112的驱动力,由设在端盖件113上的端盖件空气入口113a流入。此外部冷风通过设在定子支架104外部的外部通风道104b,然后排出。
再有一种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例如公开于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13562/1989号中的,它示明于图6A、图6B与图6C中的。
在这种如图6A、6B与6C所示的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与先前所述两种全封闭型马达结构相比,没有外部风扇。
代替外部风扇,在图6A、6B与6C所示上述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将热管115的一端伸入到内通风道104a的内部。
热管115上设有许多散热片117,它们设在伸入到内部的热管115的朝向热管115内部通风道104a外侧的相对侧上或是外支架116的外侧上。
利用图6A、6B与6C所示上述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通过设置具有许多散热片117的热管115,可以扩大受热面积。
在图4A与4B所示那种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由于只是扰动内部冷却空气,散热量极其之小,例如在一次循环中,由扰动造成的散热量约为总的热辐射量的12%。
图4A与图4B所示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存在着传热能力受到限制的缺陷。
此外,在如图5A和5B所示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马达本身有两种将热传递给定子支架104的路径,这两种路径是从定子铁心105开始的导热(A)以及根据内部冷风进行的传热(B)。
马达的升温即受到上述导热(A)以及传热(B)两者所传递的总热量的影响。
例如,通过增加定子铁心105和定子支架104的配合面积,可以加大导热(A)所传递的热量,但是传热(B)所传递的热量便减小。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内部通风道可以提高传热(B)所传递的热量,但是导热(A)所传递的热量便减小。
这样,图5A与5B所示的传统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便存在有使马达的传热量受到限制的缺陷。
此外,在图6A、6B与6C所示传统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散热片117是安装在热管115的一侧并且是形成于定子支架104之外。
热管115的轴向装置的节距至少是大于散热片117的外径,因而限制了加大马达的受热面积。
此外,由于马达在定子支架104的外侧根本未设置冷却风扇,散热是靠自然的散热进行,因而限制了马达的传热。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全封闭型马达,其中可以在不减少从定子铁心到定子支架的传热量的条件下实现高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全封闭型马达,其中可以根据内部冷风来提高对定子支架的传热量。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定子铁心内,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的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风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
在定子支架内部通风道的内面沿轴向连续地设置有至少一块散热肋片。
通过在定子支架内部通风道的内面上形成一种起伏形状,沿轴向连续地设置一批散热肋片。
设在定子支架内通风道上的热辐射肋片数约为5-12个,且至少有一个热辐射肋片是沿轴向连续地设在定子支架各个内通风道的内面之上。
设在定子支架内通风道上的散热肋片与定子支架和定子铁心间配合区这两者之间的比例。
通过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由内部风扇通过定子支架所循环的冷风散去的热量,同通过定子支架由导热从转子铁心所散去的热量之比设定在0.4-0.65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这样一种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
在内部通风道的内面沿轴向连续地设有至少一块内部散热肋片,而在内通风道的外面上相对地设有至少一块外部散热肋片。
对于本发明上述全封闭型马达结构,由于在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的内面上沿轴向流续地设置有至少一块散热肋片,就能增大马达的冷却面积。
此外,在本发明的全封闭马达结构中,此马达具有外部风扇,传递到定子支架上的热量传递到外部冷风上的,故可提高马达的冷却放率。
由于形成了内部通风和循环通道系统,为内部冷风传递给定子支架的热量就会增加,因而可以提高马达的冷却效率。
由于没有减少从定子铁心传递给定子支架的热传输量,定子支架内表面上的传热面积增加而马达的热阻减小。
于是可以降低这种全封闭型马达的升温而改进其冷却效率。
此外,当定子支架中的内部通风道个数太多时,就会减小定子支架与定子铁心间的配合面积。由于此配合面积的接触部的热阻增加,就会加大马达中的升温。
因此,此马达具有一个使内部通风道个数最优的范围。对有关的通风和传热进行分析的结果,此内部通风道的最佳个数的范围设定为5-12。
另外,通过定子支架从定子铁心散出的热量同传递给内部空气再散出的热量之间的比例有一个最佳范围。
定子绕组的温度会随上述散热量的比例而变化。当这种散热量的比例是在0.4~0.65范围内时,定子绕组的温度就会降低,这样就可使马达获得高的冷却效能。
再有,设于内部通风道内面上的散热肋片的散热面积也有一个最佳范围,此最佳范围是定子支架与定子铁心之间的配合面积比的范围为1.5-5,在此范围内,可使马达具有高的冷却效能。
图1A是示明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的前视纵剖面图;图1B是示明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的侧视纵剖面图;图2是示明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纵剖面图;图3示明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的热传导特性,此特性图表明内部通风道的热阻同定子支架与定子铁心间接触部分热阻这两者分别相对于内部通风道数目的关系。
图4A是示明先有技术的全封闭型马达一例的前视纵剖面图;图4B是对应于图4A的侧视纵剖面图;图5A是示明先有技术的全封闭型马达另一例的前视纵剖面图;图5B是对应于图5A的侧视纵剖面图;图6A是示明先有技术的全封闭型马达又一例的前视纵剖面图6B是对应于图6A的侧视图;图6C是图6B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特性图,示明在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中,定子绕组的温度升高与散热量比的关系。
图8是特性图,示明在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中,定子绕组的温度升高与面积比的关系。
下面参看


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图1A与1B示明了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
如图1A与1B所示,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一实施例包括转子轴1、配合到转子轴1之上并具有转子绕组8的转子铁心7、以及以预定间隙或气隙10与转子铁心7相对设置并具有定子绕组6的定子铁心5,定子铁心5的外周面配合到大致为圆柱形定子支架4的内面之内。
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的一实施例还包括有用来旋转地支承转子轴1的两个轴承件2、用来在定子铁心5与转子铁心7已安装于定子支架4中的状态下封闭定子支架4轴向两端的两个托架件3、以及安装于托架件3内部的内部风扇9。
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结构的一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有外部风扇12,它安装于托架件3的外部,通过与转子轴1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至形成于定子支架4外周边上的外通风道4b;以及端部覆盖件13,用来盖住外部风扇12并用来将外部风扇12的冷风导引到外通风道4b中。
在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的这一实施例中,定子支架4有多条内部通风道4a、多条外部通风道4b、多条内部散热肋片4d和多条外部散热肋片4d。
内部通风道4a设在定子支架4的内部,依预定间隙形成于周边方向上,并且是沿轴向连续地形成。
外部通风道4b设在定子支架4的外部,沿轴向连续地形成,形成在两相邻内部通风道4a之间。
外部通风道4b是形成两相邻平直形的长肋片之间,这两个长肋片是从定子支架4朝径向延伸。
内部风扇9设在定子支架4上,通过与转子轴1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5-5转子铁心7冷却的内部冷风送出并循环到内通风道4a中。
两个外部散热肋片4d整体地形成于内通风道4a的外表面上。此外部散热肋片4d延伸成与上述平直形长肋片在径向上的梢端部具有相同的梢部,此种长肋片则形成一个用来包括外部通风道4b的部件。
换句话说,外部散热肋片4d的梢端位于该平直形长肋片的梢端部上。
在内部通风道4a的内面上沿轴向成整体地连续形成有两个内部散热肋片4c,它们与整体地设在内部通风道4a的外面的两个外部散热肋片4ds相对地设置。
如图1A与1B所示,在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的这一实施例中,设有六条内部通风道4a且于各个内部通风道4a上有两条散热肋片4e。
这六条内部通风道4a形成于定子支架4的外部,沿径向并且于支架4的外部上呈凹陷形。这六条内部通风道4a经形成为在周边方向上有预定的间隔。上述两个内部的散热肋片4c则朝轴向连续地形成于内部通风道4a中。
下面说明上述全封闭型马达结构中的两股冷风流。首先在图1A中以虚线箭头标记示明内部冷风流。
在从内部风扇9获得了驱动力后的内部冷风,即通过设在定子支架4内部中的内部通风道4a。此内部冷风被分配并通到气隙10与轴向导管11中,然后此内部冷风再返回到内部风扇9。
外部冷风流则以图1A中的实线箭头标志示明。借助外部风扇12的驱动力,外部冷风从设在端盖件13上的端盖件进气孔13a流入。此外部冷风通过设在定子支架4外部上的外部通风道4b排出。
再来说明热流。在定子铁心5、定子绕组6、转子铁心7与转子绕组8中均产生有热损耗(以下称为“马达内部产生的热损耗)。
马达内部产生的热损耗包括根据导热,通过定子铁心5将热传给定子支架4的热损耗;以及根据传热,由内部风扇9通过内部冷风来传递热时的热损耗。
将热传给定子支架4的马达内部产生的热损耗,由外部风扇12给出的外部冷风发散并排放到马达之外。
这里,正如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的实施例所示,由于在定子支架4的内部通风道中沿轴向连续地设有内部散热肋片4c,传递热的面积便加大了。结果,作为把热传递给内部冷风的马达内部产生的热损耗便能有效地把热传递给定子支架4。
此外,由于所述马达具有外部风扇12,传递给定子支架4的热被传递给外部冷风,因而可以提高对马达的冷却效率。
还由于形成有六个内部通风循环通道系统,根据内部冷风的传热,可以提高对定子支架4的导热量,因而可以提高对马达的冷却效率。
于是,不用减少定子铁心5与定子支架4的接触面积,换言之,没有依据导热从定子铁心5到定子支架4来提高热阻,就可以减少由内部冷却空气依据传热将热传给定子支架4的热阻。结果可以减少马达中的温度升高。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实际测量结果,与图4A与4B中所示的先有技术中的定子绕组106的温度升高135℃相比,在本发明的设有包括了内部散热肋片4c的六个内部通风循环通道系统的实施例中,定子绕组6的温度升高为88℃,也就是说,与上述先有技术的马达结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升高降低了35%。
再有,与图5A和5B所示的先有技术中的定子绕组106的温度升高为102℃相比,本发明的设有六个内部通风循环道系统的实施例中的温度升高为88℃,这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升高与上述先有技术的马达结构相比,下降了14%。
此外,在图6A、6B与6C所示定子绕组106中的温度升高为180℃,由此可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取得的效果大于先有技术中的。
下面参看图2说明本发明的全封闭型马达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所示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定子支架4的内部通风道4a的内表面上形成为波级或起伏形式。沿轴向成整体地连续形成有一批内部散热肋片4c,它们包括着上述波纹形件的内部凸起部分。
此外,定子支架4的内部通风道4a中的内部散热肋片4c疲劳时会在轴向上扭转,或者,内部散热肋片4c的表面会形成不均匀形状,还有,内部散热肋片4c的数量可以增加。对于前述各种全封闭型马达结构来说,可以获得本发明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类似结果。
图3是一个计算例,表明在具有外径为300~1000mm的定子铁心5的全封闭型马达中,定子支架4与定子铁心5接触部分的热阻以及内部通风道4a的通道热阻这两者,相对于定子支架4的内部通风道4a个数的关系。
图3中,内部通风道4a的热阻(K/W)示明于纵轴的左方,而接触部的热阻(K/W)示明于纵轴的右方,此外,内部通风道4a的数量由横轴表示。
内部通风道4a的热阻(K/W)由实曲线X1表明,而定子支架4与定子铁心5之间的接触部热阻(K/W)则由虚曲线X2表明。
所述全封闭型马达有两条路径将热传递给定子支架4,一种路径是由定子铁心的导热(A),另一种路径是根据内部冷风的传热。
当内部通风道4a的个数太少,如实曲线X1所示,根据传热而由内部冷风对定子支架4的内面的导热量变得很小。换言之,此通风道的热阻增加,而致马达中的温度升高加大。
当内部通风道4a的个数过多,如虚曲线X2所示,定子支架4与定子铁心间的配合面积便减少,于是接触部的热阻增加,使马达的温度升高加大。
于是,为了满足前述两种低热阻条件,此马达应有使内部通风道个数最佳的范围。图3示明了有关通风与传热的分析结果。
如图3中清楚所示,满足上述两种低热阻条件的内部通风道4的个数经设定为5~12,这样从整体上可降低马达的温度升高。
换言之,通过提高冷却效率,马达的温度升高减少,于是可以提高马达的可靠性。一般地说,温度升高有一作为标准的正常值,这样在相同的温度升高范围内,设计时可以减小马达的尺寸。
另外,在内部通风循环通道系统中,本发明人认为,对于定子铁心5通过定子支架4的散热量以及一旦将热量传递给内部空气便将散热出去的热量之比,此马达会有一个相应的最佳范围。
再有,本发明人研究了定子绕组6的温度升高随上述散热量比的变化情形。结果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定子绕组6的温度升高随上述散热量比而变化,定子绕组6的温度升高在散热量之比为0.4~0.65时降低,在此范围内,此马达显示出很高的冷却性能。
在定子铁心的外径为300~1000mm的全封闭型马达马达中,要想使散热量之比高于0.65,就必须在定子支架4中设置许多流道。
这样,前述配合部分的接触部面积将变小,而将加大定子绕组6中的温度升高。
如图7中实曲线Y所清楚地表明,本发明人发现,当通过加大定子铁心5与定子支架4之间的接触部面积来加大从内部空气来进行散热的散热量时,就必须使内部空气的散热量与定子铁心5通过定子支架4的散热量之比大于1/2。
因此,这种全封闭型马达并不在定子支架4中设置许多冷风通道,但却必须降低定子支架4中冷风通道的热阻。
注意到上述实事,采取了下述措施,即把内部散热肋片4c整体地安装于定子支架4的冷风流道的风侧上,而使定子支架4的冷风流道的热阻减小。
在先有技术的内部通风循环道系统中,在定子支架的冷风流道的内侧上没有安装这种散热肋片。
结果先有技术中的前述散热量比是按0.2~0.3的范围设定,这同未设置内部通风循环通道的系统相比,马达的冷却效率并无显著增加。
还有,在定子铁心5的外径为300mm-1000mm的全封闭型马达中,设在内通风道4a内面上的内部散热肋片的设热面积具有其最佳范围。
如图8的实曲线2所示,设于内部通风道4a中的内部散热肋片4c的散热面积同定子铁心5与定子支架4之间配合面积这两者的比例,所具有的最佳范围为1.5-5。
换言之,必须使内部通风道4a中内部散热肋片4c的面积大于定子铁心5与定子支架4的配合面积。
在上述情形下,通过内部空气的散热量和由定子铁心5通过定子支架4的散热量,这两者都有其最佳范围。
由于内部散热肋片是整体地和连续地沿轴向设置于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的内面之上,故可以加大冷却面积。
由于马达具有外部风扇,还由于传给定子支架4的热量传递给外部冷风的,故可以提高马达的冷却效率。
由于形成有内部通风循环道系统,由传热形式为内部空气传递给定子支架的传热量增加,所以可以提高马达的冷却效率。
此外,在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的个数太多时,定子支架和定子铁心间的配合面积便减少。由于配合面积的接触热阻增加,就会加大马达的温度升高。
因此,马达应有其内部通风道数目的最佳范围。作为对通风与传热进行分析的结果,内部通风道的最佳范围数设定为5-12。
由定子铁心通过定子支架的散热量与一旦传送给内部空气而得到的散热量,这两者间的比例有一最佳范围。
定子绕组温度随上述散热量之比而变化。当此散热量之比设定在0.4~0.65的范围内时。定子绕组温度降低,这时马达可以有很高的冷却效率。
此外,设于内部通风道内面上的散热肋片的散热面积具有一最佳范围,此最佳范围是定子支架与定子铁芯间配合面积之比为1.5-5,这时马达可以获得很高的冷却效率。
权利要求
1.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上述定子铁心内,并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风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其中,在上述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的内面之中,沿轴向至少连续设有一个散热肋片。
2.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在所述定子架的经向外侧形成一凹部,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上述定子铁心内,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风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其中,在上述内部通风道的内面沿上述轴向连续地设有至少另一个散热肋片,同时在上述内部通风道的外面之上相对地设有至少一个散热肋片。
3.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上述定子铁心内,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风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其中,通过在所述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的内面上形成起伏形状,于所述轴向上连续地设有一批散热肋片。
4.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上述定子铁心内,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风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其中,在所述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上所设置的散热肋片数的范围为5-12,而在所述定子支架的所述内部通风道的内面,沿轴向连续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肋片。
5.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上述定子铁心内,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内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其中,设于所述定子支架内部通风道内面上的至少一个散热肋片与所述定子支架和定子铁心之间配合面积之比设定于1.5-5的范围内。
6.全封闭型马达,它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定子支架,此支架有多条内部通风道,它们以预定间隔相对于周边方向设置并沿轴向连续地形成,此支架还有多条外部通风道,它们相对于上述周边方向形成于上述内部通风道之间;装配于定子支架内并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心;以预定间隔相对地设于上述定子铁心内,配合到转子轴上且具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心;用来旋转地支承上述转子轴的轴承件;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已安装于定子支架内的状态下用来封闭定子支架轴向两端的托架件;安装于已封闭的定子支架内用来送出和循环内部冷风的内部风扇,它通过与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已使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冷却的上述内部冷风送入前述内部通风道;以及设在定子支架外的外部风扇,它通过与所述转子轴一起转动,将外部冷风送入外部通风道,其中,通过所述定子支架的内部通风道为所述内部风扇循环的冷风经定子支架的散热量,同通过定子支架根据导热由所述转子铁心的散热量,这两者之比设定于0.4~0.65范围内。
全文摘要
由内部风扇产生的内部冷风通过设于定子支架4内的内部冷风通道。由外部风扇产生的外部冷风通过设于定子支架4的外侧上的外部通风道。内部通风道上的内面之上沿轴向设有内部散热筋片。通过改进冷却特性可以减少温度升高。冷却特性的改进可以制得紧凑的全封闭型马达。
文档编号H02K9/06GK1159090SQ96121770
公开日1997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7日
发明者梶原宪三, 永井宏树, 高桥研二, 桑原平吉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