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045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平衡电压和抑制回路冲击电流的节电保护装置。
现有技术中,在平常的供电系统存在有不正常情况,如公用变压器用电系统为了保证线路尾端的额定电压值而使线路首端的用户电压长期偏高;在专用变压器用户中,由于系统设计与实际运行的矛盾,也大量存在上述情况;这给用户带来了耗电量增大、功率因数降低、缩短电器寿命等不良后果。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用调压器或电抗器调压,或用稳压器稳压,它们存在造价高、故障率高、本身耗电能大,体积大等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节电保护器,能将系统回路的偏高电压调整至正常值,并有抑制回路冲击电路的作用,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节电保护器有绕在铁芯上并用以串接在负载回路中的主绕组,其结构特点是,绕在所述铁芯上的副绕组带有二至三组抽头,用以连接在负载回路输入端的所述副绕组的抽头接有转换开关,铁芯上有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组成补偿电路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图1是结构框图;图2是用于相单线路的实际电路结构;图3是用于三相四线制线路的实际电路结构。
在附图中1-主绕组2-负载回路3-负载4-输入端5-副绕组6-转换开关7-补偿电路结构各附图中,虚线框内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部分。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有绕在铁芯上并用以串接在负载回路(2)中的主绕组(1),其结构特点是,绕在铁芯上的副绕组(5)有二至三组抽头,用以连接在负载回路(2)之输入端(4)的所述副绕组(5)的抽头接有转换开关(6),铁芯上有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组成补偿电路结构(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相线路中的结构。由该图可知,它有绕在铁芯B上并用以串接在负载回路(2)中的主绕组(1),而绕在铁芯B上的副绕组(5)有二至三组抽头,用以连接在回载回路(2)之输入端(4)的副绕组(5)的抽头接有转换开关(6),铁芯B上的电感线圈L与电容器C组成补偿电路结构(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三相线路中的实际电路结构图。它有三组用以分别串接在三相回路各相线路中的主绕组(1),并有分别与三组主绕组(1)对应的副绕组(5),三个相应的电感线圈L同三只成三角形接法的电容器C的三个接点端相接。三个副绕组(5)可以接成如图3所示的Y型接法,三个电感线圈L亦可接成图3所示的Y型接法,且二者共公共接点。转换开关(6)可以是附图3所示的机械触点式转换开关,也可以是类似的其它开关(如自动控制装置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主绕组(1)串接在负载回路(2)中时,相当于在回路中串接了一个电抗器,限制了回路中的冲击电流,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当负载回路(2)电压偏高时,调节转换开关(6)使其至相应档位而与相应抽头连通,则副绕组(5)提供极小的激磁电流即可改变主绕组(1)的电感量,使主回路中电压保持正常(使其降至正常值范围之内);补偿电路结构(7)是为补偿自身功率因数和防止高谐波而设置的。转换开关(6)若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可实现在负载回路(2)电压降至某一设定值时使本实用新型装置自动退出之功能。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将负载回路的过压降低,减少回路能耗;同时可提高回路功率因数,降低回路线损,也起到节能作用,它降低回路过电压可延长电器寿命、抑制冲击电路也起到保护电器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节电保护器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能耗小和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
实施例按照附图1和2所示的节电保护器,用于单相线路,副绕组(5)设置三组抽头,按系统回路电压分别高于正常电压值的3%、5%、10%设计,转换开关(6)采用触点式开关。
权利要求1.一种节电保护器,有绕在铁芯B上并用以串接在负载回路(2)中的主绕组(1),其特征是,绕在所述铁芯B上的副绕组(5)有二至三组抽头,用以连接在负载回路(2)之输入端(4)的副绕组(5)的抽头接有转换开关(6),铁芯B上的电感线圈L与电容器C组成补偿电路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电保护器,其特征是,它有三组用以分别串接在三相回路各相中的主绕组(1),并有分别与三组主绕组(1)对应的副绕组(5),三个相应的电感线圈L同三只成三角形接法的电容器C的三个接点端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电保护器。它有绕在铁芯B上并有以串接在负载回路(2)中的主绕组(1)和有二至三组抽头的副绕组(5),用以接在回路(2)之输入端(4)的副绕组(5)的抽头接有转换开关(6),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组成补偿电路结构(7)。本产品可降低负载回路中的过高电压,并可抑制回路中冲击电流的产生,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H02J3/18GK2319954SQ9725132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2日
发明者舒同富, 黄平, 潘建国 申请人:舒同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