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152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颖的电力电缆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螺旋卡爪式锁紧机构的电缆连接器,属于电气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在日常电力线路铺设施工中,电缆端头间的连接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通常采用将电缆芯线端头搭接套管后用油压钳压紧,再在其套管外按规定缠绕各种材料的传统方法,该方法存在着现场作业时工艺繁琐、工作量大、费时及对接头质量和工艺参数较难控制等诸多缺点,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便于现场作业的新型接头装置,与传统作业方法相比,有了一定进步,但由于有些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体积也较大,现场作业时工序仍较繁琐,在电气性能及密封等方面也较难确保,因而在经济性及实用性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现场作业时装配方便、连接可靠,且能确保电气性能及密封要求的新颖电缆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缆连接装置主要由充任电缆接头中间连接体作用的连接支座、起同时锁紧和锁定电缆芯线及连接支座作用的锁紧机构、充任绝缘层、屏蔽层等的中间连接和兼对接头部分起保护作用的尾套及装配附件组成。连接支座的中间主体部分系上面设置有二个或二个以上锁定安装孔的金属导体,其安装孔的里端略小,且其近端部处呈梯形圆锥状;外端略大,且设置有内螺纹。锁紧机构主要由端盖和卡爪组成端盖由金属制成,主体呈带盖圆筒状,其盖上设置有芯线安装孔,端面上设置有数个装配工艺孔,筒体上设置有外螺纹,筒腔内部近盖处的内圆呈梯形圆锥状;卡爪由金属制成,主体呈圆环状,上面双向设置有数个端部外侧带梯形斜面的爪子。工作时,只要把已剥头处理过的电缆芯线端头伸套于端盖及卡爪内,并插装进连接支座的锁定安装孔内,然后用专用工具借助端面上的装配工艺孔向里旋进端盖,此时卡爪在锁定安装孔里部的梯形圆锥面及端盖圆腔内近盖处梯形圆锥面的双重挤压作用下,其爪子紧夹锁定芯线,使芯线与由金属制成的端盖、卡爪及连接支座的中间金属导体处于紧密配合、电气接触状态,从而实现导电导体间的紧密和可靠的电气连接。此外,对于电缆芯线外围的绝缘层及屏蔽层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支座的中间金属导体外围相应设置绝缘层和屏蔽层,在电缆端头处套装设置能确保与电缆芯线外围的绝缘层和屏蔽层依次对应、可靠接触连接的内套,在装配状态下使它们互相一一对应,确保电气紧密接触连接的方法加以保证。同时,为了确保电缆连接器接头后整体的安全、可靠性,在连接支座上还套装设置有一个与电缆芯线外围的铠甲层及绝缘防护层相对应的、由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外围附加设置有绝缘防护层的铝套,在内套的外面增加设置套装一个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外围附加设置有绝缘防护层的铝质为基体的外套,使它们以螺纹方式或卡扣方式方便且可靠地作刚性连接。此外,在外套的铝质基体上还设置有接地装置,使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连接装置更趋安全。
基于上述构思,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连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现场安装时涉及零部件少,施工工艺简便,且电气连接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下面结合“对接式电缆连器”及“T接式电缆连接器”二个曲型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接式电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中卡爪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T接式电缆连接器”的连接支座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图2、图3,电缆连接装置主要由连接支座1、端盖2、卡爪3、内套4、外套5及半导电垫圈6组成。其中连接支座1的中间主体系金属导体7,上面相对设置有二个截面呈阶梯状、里端略小且其近端部处呈梯形圆锥状8、外端略大且设置有内螺纹9的锁定安装孔10,中间金属导体7的外围依次设置有半导电屏蔽层11、二端设置有阶梯状装配面36的主绝缘层12、半导电屏蔽层13、金属屏蔽层14、绝缘填充层15及在二个近端部设置有螺纹16的铝套17和绝缘防护套18;内套4和外套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尾套,内套4的主体19由绝缘胶制成,呈圆锥体状,其中间设置有导线安装孔34,端部设置有阶梯状装配面35,外围依次设置有半导电屏蔽层20及金属屏蔽层21,外套5的主体系一圆锥状铝套23,其直径较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22、较小一端的近端部设置有接地端子25,外围设置有绝缘防护套24;端盖2和卡爪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均由金属制成,端盖2的主体呈带盖圆筒状,盖上设置有芯线安装孔26,端面上设置有装配工艺孔27,筒体上设置有外螺纹28,筒腔内部近盖处的内圆呈梯形圆锥状29,卡爪3的中间主体呈圆环状,上面双向设置有数个端部外侧带梯形斜面30的爪子31。半导电垫圈6系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附件。
操作时,在电缆线端头上先套上外套5,并按要求进行剥头处理,然后在芯线上依次套上内套4、半导电垫圈6、端盖2及卡爪3,然后伸置于锁定安装孔10内,并利用专用工具借助装配工艺孔26旋动拧入端盖2,卡爪3随端盖2向锁定安装孔10的里端梯形锥面8推进,在端盖2的推压力及梯形锥面8和28及爪子31端部外侧斜面30挤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爪子31对芯线产生卡夹力,使芯线被牢牢地紧锁在连接支座1的锁定安装孔10内,并与中间金属导体7、金属端盖2、金属卡爪3紧密结合,实现导体等电位电气连接。尔后,在端盖2的端面涂上导电胶粘剂,压贴上绝缘半导电垫圈6,并使紧贴芯线的半导电绝缘层及连接支座1的中间金属导体7外围的半导电屏蔽层11与之相紧密粘接接触。同时在芯线外围已剥成反应力结构的聚乙烯层32上包敷生橡胶绝缘带,并在内套4的主体19端部阶梯装配面35及连接支座1的主绝缘层12的对应装配面上分别涂上绝缘胶粘剂,在半导电屏蔽层20、13及金属屏蔽层21、14的端面上涂上导电胶粘剂,然后把内套4紧贴粘接安装于连接支座1上,并确保绝缘主体19与主绝缘层12、半导电屏蔽层20与13及金属屏蔽层21与14互相对应、可靠地粘接接触。内套4的尾部由工艺上保证其各层与芯线外围的各层互相对应接触连接。然后,在内套4的外围涂上硅胶脂层33,在内套4的尾部与电缆交接处裹上生橡胶绝缘带,在绝缘防护套24、18端面涂上绝缘胶粘剂后套上外套5,并使外套5与连接支座作螺纹连接(也可以设置成卡扣式连接)。此时,铝套23尾端与电缆芯线外围的铠甲层相接触连接,绝缘防护套24与电缆线的最外层绝缘防护套相接触连接。最后,对引自外套铝基体23的接地端子25作接地处理。用同样办法在支座1的另一个锁定安装孔10内装配安装上另一个电缆端头,即完成电缆端头的对接连接。
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T接式连接器”中,连接支座1上设置有三个支臂,外形呈“T”型,在每一个支臂内均设置有一个锁定安装孔10,金属主体7呈“T”型结构的三个支臂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在对接式连接器的主体基础上利用螺纹连接方式增加设置第三个支臂37。该三个支臂上的三个锁定安装孔10可供同时接纳安装三个电缆端头,可用作一“进”二“出”,特别适用于需要分路接线的场合。
同样,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连接装置还可以通过改变连接支座1的基本结构型式,制成可供分成三路输出的“十”字型、或根据电路中布线的特殊要求改制成“”型或“Ⅲ”等其他形式,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主要由连接支座、锁紧机构、尾套及装配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支座(1)的中间主体系金属导体(7),其上面设置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截面呈阶梯状的锁定安装孔(10),外围依次设置有半导电屏蔽层(11)、二端设置有阶梯形装配面(36)的主绝缘层(12)、半导电屏蔽层(13)、金属屏蔽层(14)、绝缘填充层(15)、在二个近端部设置有螺纹(16)的铝套(17)和绝缘防护套(18);锁紧机构由均系金属制成的端盖(2)和卡爪(3)组成;尾套由内套(4)和外套(5)组成;装配附件主要是半导电垫圈(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面呈阶梯状的锁定安装孔(7),其里端略小,且近端处呈梯形圆锥状(8),外端较大,且设置有内螺纹(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2)呈带盖圆筒状,其盖上设置有芯线安装孔(26),端面上设置有装配工艺孔(27),筒体上设置外螺纹(28),筒腔内近盖处的内圆呈梯形圆锥状(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爪(3)的中间主体呈圆环状,双向设置有数个端部外侧带梯形斜面(30)的爪子(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Ⅱ的内套(4)的主体(15)由绝缘胶制成,呈圆锥体状,中间设置有导线安装孔(34),端部设置有阶梯形装配面(35),外围设置有半导电屏蔽层(20)及金属屏蔽层(21)。
6,根据权利要求1俗述的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5)的主体系一圆锥状铝套(23),其直径较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22),较小一端的近端部设置有接地端子(25),外围附加设置有绝缘防护套(24)。
7,根据权利要求1、5、6所述的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4)和外套(5)在装配状态下中间涂有一层与连接支座(1)上的绝缘填充层(15)相对应的硅胶脂层(33)。
专利摘要一种螺旋卡爪式电缆连接装置,主要由连接支座、锁紧机构、尾套及装配附件组成,连接支座充任电缆端头间接头时的中间连接体作用,其中间金属导体上设置有二个或二个以上锁定安装孔,外围依次设置有数层与电缆芯线外围相对应的屏蔽层和绝缘层,锁紧机构由端盖和卡爪组成,以螺旋施力和卡夹方式同时锁紧和锁定芯线和支座上金属导体,尾套由内、外套组成,兼起连接芯线外围各层和连接支座上相应层次和保护电缆接头部位的作用。
文档编号H02G15/08GK2324684SQ98223540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4日
发明者申玉鸿, 周新民, 李确明 申请人:申玉鸿, 周新民, 李确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