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422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12)和右侧板(13),底板(11)水平设置;左侧板(12)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11)的左端;右侧板(13)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11)的右端;底板(11)的前端面设有铅垂设置在底板(11)的主体边缘的2块电路板阻挡板(11-5),2块电路板阻挡板(11-5)左右对称设置;底板(11)的后端边缘中央设有向前折弯形成的连接板(11-7);底板(11)上设有用于安装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3至7个铆接螺柱(11-4); 盖体(2)整体呈U形,包括顶板(21)、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顶板(21)水平设置;前侧板(22)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21)的前端;后侧板(23)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21)的后端;盖体(2)的前后向长度比底座(I)的前后向长度短2至4cm,盖体(2)的左右向长度与底座(I)的左右向长度对应;后侧板(23)的上下向长度与底座(I)的左侧板(12)的上下向长度对应; 底座(I)和盖体(2 )上设有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 盖体(2)由其后侧板(23)抵至底座(I)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且盖体(2)通过紧固件由其后侧板(23 )与底座(I)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 )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底板(11)的左右两侧板部沿轴向对称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孔(11-1);底板(11)与左侧板(12)的连接处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二散热孔(11-2),第二散热孔(11-2)—半位于底板(11)上、另一半位于左侧板(12)上,每个第二散热孔(11-2)的位置与相应的第一散热孔(11-1)对应;相对应的,底板(11)与右侧板(13)的连接处沿轴向也对称设有第三散热孔(11-3),第三散热孔(11-3)—半位于底板(11)上、另一半位于右侧板(13)上;左侧板(12)的前部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四散热孔12-1 ;右侧板(13)的前部和后部对称设有各2个第五散热孔(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孔(11-1)呈腰圆形,第二散热孔(11-2)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第三散热孔(11-3)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第四散热孔12-1呈腰圆形,第五散热孔(13-2)呈腰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底板(11)的中后部设有位于假想矩形的4个角上的4个铆接螺柱(11-4),底板(11)的中前部右侧还设有I个铆接螺柱(1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底板(11)的前端边缘在左侧的电路板阻挡板(11-5)的左侧部位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6)、在右侧的电路板阻挡板(11-5)的右侧部位对称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6),对称的,底板(11)的后端边缘也设有相应的2个第一限位孔(11-6),所述第一限位孔(11-6)开口向外;左侧板(12)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I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12-2)、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I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12-2),所述第二限位孔(12-2)开口向外;右侧板(13)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I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13-3)、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I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13-3),所述第三限位孔(13-3)开口向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盖体(2)的顶板(21)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六散热孔(21-1),第六散热孔(21-1)呈圆形;前侧板(22)的上下向长度为I至3厘米,前侧板(22)上刻有开关电源的接线标记;后侧板(23)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七散热孔(23_1),第七散热孔(23_1)呈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右侧板(13)的中部沿轴向等间隔分布地设有3个连接沉孔(13-1),连接沉孔(13-1)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左侧板(12)的后部设有呈矩形的向内凹陷的安装部(12-4),安装部(12-4)的中央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安装部(12-4)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I)的左侧板(12)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左连接脚(12-3);右侧板(13)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右连接脚(13-4);底座(I)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设有前后贯通的螺孔;盖体(2)的顶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导向条(21-2),导向条(21-2)的上下向长度为1.5至3毫米,2个导向条21-1的前后两端下方均设有呈L形的接插件(21-3),接插件(21-3)与底座(I)的左连接脚(12-3)、右连接脚(13-4)对应;后侧板(23)的中下部设有腰圆形的连接孔(23_2); 盖体(2)由其顶板(21)的导向条(21-2)从后向前插入底座(I)的内腔中,盖体(2)的左侧的接插件(21-3)插入底座(I)的左侧板(12)的左连接脚(12-3)中,盖体(2)的右侧的接插件(21-3)插入底座(I)的右侧板(13)的右连接脚(13-4)中,从而盖体(2)在上下方向上被限位在底座(I)上,盖体(2)由其后侧板(23)抵至底座(I)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且后侧板(23)的连接孔(23-2)与底座(I)的连接板(11-7)的螺孔前后贯通,通过连接螺钉从后向前穿过后侧板(23)的连接孔(23-2)后旋合入底座(I)的连接板(11-7)的螺孔内,从而将盖体(2)安装在底座(I)上。
9.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开关电源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包括底座Cl)的制造方法及盖体(2)的制造方法,其中底座(I)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采用级进模工艺落料冲孔形成底座(I)的初步形状:所述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及其各部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底板(11)的主体、左侧板(12)的主体、右侧板(13)的主体、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②通过一次折弯工艺同时使得左侧板(12)、右侧板(13)、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均与底板(11)的主体垂直连接; ③将5个铆接螺柱(11-4)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底座(I)的相应部位; 盖体(2)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采用级进模工艺落料冲孔形成盖体(2)的初步形状:所述顶板(21)、前侧板(22)、后侧板(23)及其各部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盖体(2)采用间隔冲孔的方式形成一半数量的散热孔; ②通过冲压形成剩下的一半数量的散热孔; ③通过一次折弯工艺同时使得前侧板(22)、后侧板(23)均与顶板(21)的主体垂直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开关电源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包括底座(I)的制造方法及盖体(2)的制造方法,其中底座(I)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采用级进模工艺落料冲孔形成底座(I)的初步形状:所述底板(11)的主体、左侧板(12)的主体、右侧板(13)的主体、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左连接脚(12-3)凸出于左侧板(12)的主体,右连接脚(13-4)凸出于右侧板(13)的主体; ②通过一次折弯工艺同时使得左侧板(12)、右侧板(13)、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均与底板(11)的主体垂直连接; ③将5个铆接螺柱(11-4)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底座(I)的相应部位; 盖体(2)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采用级进模工艺落料冲孔形成盖体(2)的初步形状:所述顶板(21)、前侧板(22)、后侧板(23)及其各部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顶板(21)的主体、前侧板(22)、后侧板(23)、导向条(21-2)、接插件(21-3)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盖体(2)采用间隔冲孔的方式形成一半数量的散热孔; ②通过冲压形成剩下的一半数量的散热孔; ③通过一次折弯工艺同时使得前侧板(22)、后侧板(23)、导向条(21-2)及接插件(21-3)均与顶板(21)的主体垂直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底座和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的盖体,底座整体呈U形,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板水平设置;左侧板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的左端;右侧板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的右端;盖体整体呈U形,包括顶板、前侧板和后侧板,顶板水平设置;前侧板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的前端;后侧板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的后端;底座和盖体上设有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盖体通过紧固件由其后侧板与底座的底板的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座和盖体的主要部位在冲压落料后均可通过一次折弯成型,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地减少了加工工序。
【IPC分类】H05K7-20, H02M1-00
【公开号】CN104660017
【申请号】CN201510096124
【发明人】臧海娟, 孙磊, 汪爱军
【申请人】常州首普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