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8841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采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
【背景技术】
[0002]无线传感技术和微型集成电子电路的不断发展,使得构建具有成千上万个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络成为可能;传统电池由于存在尺寸大、寿命有限、污染环境等缺点,其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将环境能(如振动能、太阳能、风能等)转换为电能的能量采集器由于具备无化学原料、使用寿命长、易于集成等优点,是解决无线传感网络供能问题的有效途径。
[0003]风能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清洁能源,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风能采集器来对风能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常见的风能采集器利用的风致振动机理主要有涡致振动、颤振和驰振,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075313A、CN103762894A和CN103762896A公开的涡致振动风能采集器,它们主要适用于低风速条件下的风能采集,中国发明专利CN103715857A公开了一种颤振和电磁感应效应的风力发电装置,需要根据风场风速条件设计颤振翼参数并调整配重;中国发明专利CN103762896A公开了一种利用风致阻流体驰振的原理和压电效应,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适用风速范围为l-6m/s ;以上发明专利中的采集装置响应的风速范围都较窄;另外,现有报道的风能采集装置大多只能收集单一方向的风能,这就大大限制了它们在风速或风向随时间变化的环境中的采能效率。为实现多方向,宽风速范围的风能采集,中国发明专利CN102900621A公开了一种压电电磁并列风力发电装置,该装置使用风向仪监测风向,并自动调整装置方向,使风能采集器对准风向;使用脉动开关监测风速,并根据风速大小控制通风量。此发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方向、宽风速范围的风能采集,但是需要采用旋转架、连杆等一些传动机械装置,并且需要消耗电能来控制这些机械装置,大大降低了其采集风能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4]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振动结构由振动部和固定部组成;所述振动部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0005]本发明的原理是:前述的振动结构采用带状弹性材料制作,其具备厚度薄、质量轻的特点,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后,与固定部连接在一起围成一封闭区域,利用弹性材料自身的弹性模量使振动结构预先储存了一定的应力,当气体吹拂在振动结构上时,由于U形结构的扰流作用,振动结构可以在任意方向上的风力激励下产生流致振动,并且振动结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振型,将这种振动结构制作成风能采集器后,可以大大扩展风能采集器对风向和风速的适应范围,提高风能采集器的能量采集效率,改善风能采集器性能。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结构复杂的扰流装置。
[0006]优选地,所述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采用此优选方案后,可以使振动部的重心远离固定部,当气体吹拂到振动部上时,振动部可以以更加灵活、自由的方式振动,同时,此改进还能有效控制振动部的顶部向内凹陷的程度,避免振动部因顶部向内凹陷过大而无法回复形变;另外,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结构体弯曲弧度较小,可以有效避免振动部倒伏。
[0007]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的外侧面与振动部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的内侧面与振动部的内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穿套螺栓,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其他支承结构上;采用此改进后,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上的U形腔形成整体,可以有效增加进入振动部内侧面的风量;另外,固定部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也使得固定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振动,增强振动结构的振动效果。
[0008]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风能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采集器由振动部、固定部和电输出部组成;所述振动部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电输出部从如下四种并列方案中择一采用:
方案一:所述电输出部由连接板、感应线圈和永磁铁组成;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振动部的内腔中,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感应线圈设置于连接板的下侧面上;所述永磁铁设置于固定部上,应线圈位于永磁铁的磁场作用范围内;方案二:所述电输出部由两块条形电极组成;第一条形电极设置于振动部的内腔中,第一条形电极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的内壁连接;第二条形电极设置于固定部上,第二条形电极位于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内;两个条形电极的极性面相对;
方案三:所述电输出部由固定板、永磁体和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组成;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振动部的内腔中,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的内壁连接;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设置于固定部上,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位于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内;
方案四:所述电输出部由多片压电材料片组成;或者多片压电材料片粘贴在振动部的外周面上,或者多片压电材料片粘贴在振动部的内周面上,或者在振动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同时粘贴多片压电材料片。
[0009]前述风能采集器方案中,振动部和固定部的功能如前所述,四种电输出部的原理分别如下:1)方案一中采用连接板、感应线圈和永磁铁来构成电输出部,当振动部在风力作用下振动时,感应线圈也随之发生振动,感应线圈振动过程中,就会往复切割永磁铁的磁力线,从而在感应线圈上形成交流输出;2)方案二中的两块条形电极在振动部的传动作用下,就会发生相对运动,形成电输出;3)方案三中,永磁体会随着振动部发生振动,这就等效为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在磁场中运动,当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感应到磁场变化后就能形成电输出。
[0010]优选地,所述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的外侧面与振动部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
采用方案一时,所述固定部上的U形腔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永磁铁设置于支撑板上;
采用方案二时,所述第二条形电极设置于固定部上的U形腔开口处,第二条形电极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两侧的内壁连接;
采用方案三时,所述固定部上的U形腔开口处设置有支板,支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的下端与支板连接。
[0012]优选地,采用方案一时,所述连接板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支撑板采用不导磁材料制作。
[0013]优选地,采用方案三时,所述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和支板之间设置有永磁体二,永磁体二下端与支板上侧面连接,永磁体二上端与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下端连接;永磁体二和永磁体的相对面极性相反;设置了永磁体二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磁场变化率。
[0014]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和支板均采用不导磁材料制作。
[0015]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得益于振动结构的结构优点,风能采集器对风向和风速的适应范围得到了扩展,能量采集效率得到了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发明的振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电输出部米用方案一时的结构不意图;
图3、电输出部采用方案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电输出部采用方案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电输出部采用方案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7、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二 ;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振动部1、固定部2、连接板3、感应线圈4、永磁铁5、条形电极6、固定板7、永磁体8、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支撑板10、支板11、永磁体二 12、压电材料片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振动结构由振动部I和固定部2组成;所述振动部I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2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振动部I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2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2的外侧面与振动部I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2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I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2的内侧面与振动部I的内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2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
[0020]一种风能采集器,其创新在于:所述风能采集器由振动部1、固定部2和电输出部组成;所述振动部I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