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室无纬带绑扎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2441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轴承室无纬带绑扎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轴承室绑扎用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轴承室无玮带绑扎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绝缘端盖已在风电产品上批量使用,而且使用效果良好,并还会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但是,由于轴承室的外形比较适合在普通车床上进行绑扎无玮带,而且在无玮带烘焙固化后还需在车床上进行加工;其次,为避免工件转序,就由机加单位来承担无维带绑扎和加工作业(目前加工作业已委外加工);为此,制造单位对普通卧式车床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简易拉力装置(但无拉力调试及显示系统),可每次对一个部件进行绑扎、加工,所以效率较低,而且由于没有稳定的拉力系统,所以也无法很好的保证无玮带的绑扎拉力;还由于普通车床顶尖中心高度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该设备只能对小于顶尖中心高的轴承室进行绑扎,这种的绑扎方案就对未来的端盖设计产生了局限性。而且,由于无玮带为绝缘材料,要求设备清洁、无油污。所以,无玮带绑扎工序由机加车间来承担的话,就必须要求该车间提供一台专用车床来承担绑扎任务。但是,当绑扎任务不多或者没有的时候,该车床就会被完全闲置,进而造成了公司固有资产的浪费。
[0003]目前轴承室无玮带绑扎作业时,由天车将轴承室吊装到车床夹钳上,再调整好位置、拧紧螺栓,安装好无玮带、调整拉力,然后再进行绑扎,绑扎完成后再松开夹钳,由天车调入烘箱进行烘焙固化,采用该绑扎方案每次只能装夹一个轴承室,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而且轴承室的绑扎质量一致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轴承室绑扎加工存在效率低下且绑扎质量一致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轴承室无玮带绑扎工装。
[0005]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轴承室无玮带绑扎工装,包括顶在设备顶尖之间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径向通孔,且每个径向通孔一侧的转轴上均穿有拨盘,拨盘上均开有若干以其中心为圆心均布设置的径向条状槽,且拨盘表面均固定有与其垂直且位于其相邻径向通孔上方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均拧有穿入其下方径向通孔的限位螺栓,转轴的一端侧壁固定有与设备连接的限位拨杆。
[0006]作业时,将拨盘的左右表面上均放置有轴承室,并采用螺栓穿过径向条状槽将两件轴承室装配到拨盘上,随后将装配好的轴承室依次安装到转轴上,并在连接板上拧有伸入径向通孔的限位螺栓,最后将装配好的轴承室由天车吊装到专用无玮带绑扎设备上进行绑扎作业,安装上材料(无玮带),设置好拉力参数后、开动设备即可进行无玮带绑扎作业,克服了现有轴承室绑扎加工存在效率低下且绑扎质量一致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
[0007]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可同时装配多个轴承室,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满足不同大小、型号的轴承室配件同时作业,使用灵活性较高,并且可实现材料、设备集中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提高了产品制造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和设备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_转轴,2-径向通孔,3-拨盘,4-径向条状槽,5-连接板,6-限位螺栓,7-限位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0]轴承室无玮带绑扎工装,包括顶在设备顶尖之间的转轴1,转轴I上设置有若干个径向通孔2,且每个径向通孔2 —侧的转轴I上均穿有拨盘3,拨盘3上均开有若干以其中心为圆心均布设置的径向条状槽4,且拨盘3表面均固定有与其垂直且位于其相邻径向通孔上方的连接板5,连接板5上均拧有穿入其下方径向通孔2的限位螺栓6,转轴I的一端侧壁固定有与设备连接的限位拨杆7。
[0011]具体实施过程中,径向通孔2、拨盘3的数量为两个。
【主权项】
1.一种轴承室无玮带绑扎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在设备顶尖之间的转轴(I),转轴(I)上设置有若干个径向通孔(2 ),且每个径向通孔(2 ) —侧的转轴(I)上均穿有拨盘(3 ),拨盘(3)上均开有若干以其中心为圆心均布设置的径向条状槽(4),且拨盘(3)表面均固定有与其垂直且位于其相邻径向通孔上方的连接板(5),连接板(5)上均拧有穿入其下方径向通孔(2)的限位螺栓(6),转轴(I)的一端侧壁固定有与设备连接的限位拨杆(7)。
【专利摘要】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轴承室无纬带绑扎工装,解决了现有轴承室绑扎加工存在效率低下且绑扎质量一致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轴承室无纬带绑扎工装,包括顶在设备顶尖之间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径向通孔,且每个径向通孔一侧的转轴上均穿有拨盘,拨盘上均开有若干以其中心为圆心均布设置的径向条状槽,且拨盘表面均固定有与其垂直且位于其相邻径向通孔上方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均拧有穿入其下方径向通孔的限位螺栓,转轴的一端侧壁固定有与设备连接的限位拨杆。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满足不同大小、型号的轴承室配件同时作业,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提高了产品制造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和设备的使用率。
【IPC分类】H02K15/14
【公开号】CN105071615
【申请号】CN201510524977
【发明人】王艳斌, 郭琪, 韩振善, 时兴华, 李海燕
【申请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