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和用于电阻焊接的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9401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和用于电阻焊接的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线的芯线电阻焊接到连接端子的结合结构和一种电极。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用于将电线与连接端子互相结合的技术的一种,已知电阻焊接(参见专利文献1和2)。在这样的电阻焊接中,将电极的加压通电部与电线的芯线压接,通过从该加压通电部施加电流所产生的焦耳热(电阻发热)而使芯线熔融,从而将熔融的芯线结合到连接端子。利用该布置,与电弧焊和气焊相比,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焊接工作。
[0003]引用列表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9-40385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9-123451

【发明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另一方面,例如,在利用包括平坦状态或倾斜状态的加压通电部的电极将电线的芯线电阻焊接到连接端子的情况下,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所公开地,熔融的芯线可能沿着加压通电部流动到芯线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加压通电部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芯线的熔融结合部(结合对象部)整体变薄达流动的量,所以存在根据该流动的量,不能进行长时间的电阻焊接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充足地确保焊接时间,结果,存在不能得到需要的结合强度的可能性。
[0009]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充足的结合强度、同时确保芯线的熔融结合部的厚度的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以及一种用于电阻焊接的电极。
[0010]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电线的芯线电阻焊接于连接端子的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其中,所述芯线在所述芯线的熔融结合部上分别形成有薄部和厚部,并且其熔融结合部电阻焊接于所述连接端子,其中,所述薄部形成在所述芯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后至少两个点处,并且所述厚部形成为夹在所述薄部之间,并且比所述薄部厚。
[0012]利用该布置,当芯线的熔融结合部熔融时,在对应于薄部的部分处的熔融芯线蓄积在对应于厚部的部分处,以使对应于厚部的部分更厚,使得对应于厚部的部分能够比对应于薄部的部分上升的更高。因此,能够抑制熔融芯线在芯线的延伸方向上前后流动的情况,从而减小熔融结合部的整体厚度。因此,能够确保在电阻焊接期间熔融结合部所需的最小厚度(得到用于电阻焊接的充足结合力的厚度)。结果,能够长时间地对熔融结合部进行电阻焊接,并从而能够在充足的结合强度的情况下将芯线电阻焊接于连接端子。
[0013]在这种情况下,薄部能够包括位于所述芯线的前端侧的第一薄部和比所述第一薄部更加位于所述芯线的基端侧的第二薄部,并且所述第二薄部可以形成为与所述第一薄部一样厚或者比所述第一薄部厚。
[0014]在这样的端子结合结构中,电极与电线的芯线压接,并且芯线的熔融结合部由于通过从电极施加电流所产生的热而熔融,从而电阻焊接于连接端子。在那种情况下,电极具有包括加压通电部的构造,所述加压通电部分别在所述芯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前后至少两个点处形成有朝着所述熔融结合部突出的凸部,并且在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比所述凸部更加凹入的凹部。利用该布置,对应于凸部的至少两个薄部和对应于凹部的厚部分别形成在熔融结合部上,并且熔融结合部能够结合于连接端子。
【附图说明】
[0015]图1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
[0016]图2(a)、图2(b)和图2(c)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线的端子结合方法。图2(a)是图示出将电线的芯线(熔融结合部)置于连接端子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b)是图示出用于将芯线电阻焊接到连接端子的电极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c)是图示出芯线熔融以结合于连接端子的状态的透视图。
[0017]参考标记列表
[0018]1 电线
[0019]2连接端子
[0020]11 芯线
[0021]11a 熔融结合部
[0022]13 薄部
[0023]13a 第一薄部
[0024]13b 第二薄部
[0025]14 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和用于电阻焊接的电极。根据本发明的端子结合结构,通过电阻焊接将熔融的芯线结合于连接端子。
[0027]图1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此外,图2(a)、2(b)和2 (c)图示出用于提供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线的端子结合结构的结合方法。图2(a)是图示出将电线的芯线(熔融结合部)置于连接端子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b)是图示出用于将芯线电阻焊接到连接端子的电极的形态的透视图。图2(c)是图示出芯线熔融以结合于连接端子的状态的透视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图1和2(c)中的左右方向称为芯线的延伸方向(适当地,简称为延伸方向),将各个图中的左侧称为延伸方向的前侧和芯线的前端侧(适当地,简称为前端侧),并且将各个图中的右侧称为延伸方向的后侧和芯线的基端侧(适当地,简称为基端侧)。
[0028]如图l、2(a)、2(b)和2 (c)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线1构造成使得芯线11由绝缘被覆12包覆。在将芯线11电阻焊接到连接端子2之前,电线1处于绝缘被覆12被剥落以露出芯线的状态,并且露出的芯线11置于连接端子2的结合部21上(在图2(a)中图示出的状态)。芯线可以是单线或多个电线(例如,由多个绞合单线形成的绞合线)。顺便提及,虽然图2(a)图示出芯线11的如下构造实例:其中,将通过剥落绝缘被覆12而露出的芯线11在不成型的情况下以原始形态电阻焊接于结合部21,但是也可以在电阻焊接之前预先将芯线11挤压成型(预成型)为预定形状(例如,扁平状或立方体状)。
[0029]连接端子2通过机械加工导电金属板而形成,并且形成为板状,其中,电线1的芯线11所电阻焊接到的结合部21与连接部22连续,该连接部22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配合装置的通孔22a。
[0030]芯线11在作为芯线11的结合对象部的熔融结合部11a上分别具有薄部13和厚部14,并且熔融结合部11a电阻焊接于连接端子2的结合部21。熔融结合部11a包括:薄部13,其形成在芯线11的延伸方向上的前后至少两个点处;以及厚部14,其形成为夹在薄部13之间并且比薄部13厚。上述的薄部13和厚部14形成为使得芯线11在电阻焊接期间熔融,并且熔融结合部11a在与结合部21的结合侧(图1所示的下侧)的相对侧处形成为凹凸状。熔融结合部11a到结合部21的结合侧沿着结合部21以平坦状与连接端子2结入口 ο
[0031]夹着厚部14的薄部13在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整体以连续的槽状形状一个接一个地形成在熔融结合部11a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两侧上。厚部14通过使熔融的芯线11 (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熔融芯线”)从横贯厚部14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流动,以便在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遍及全长形成连续的突缘而形成。当芯线11已经融化时,通过使对应于薄部13的部分的熔融芯线积聚在对应于厚部14的部分上从而使对应于厚部14的该部分厚,而形成薄部13和厚部14。结果,对应于厚部14的部分能够比对应于薄部13的部分升起的更高。这抑制了熔融芯线在延伸方向上前后流动从而减小熔融结合部11a的整体厚度的情况。换句话说,由于能够确保在电阻焊接期间熔融结合部11a所需的最小厚度(用于得到电阻焊接的充足结合力的厚度),更具体地,由于至少能够确保厚部14的这种厚度,所以能够长时间地对熔融结合部11a进行电阻焊接。因此,根据该实施例,能够充足地确保焊接时间,并且以充足的结合强度将芯线11电阻焊接于结合部21。
[0032]在这种情况下,厚部14形成得比芯线11的厚度“D”薄,并且薄部13形成得比厚部14薄。此时,将薄部13的厚度设定为并不比用以获得电阻焊接的充足结合力的厚度(例如,在电阻焊接期间薄部13不完全熔融的厚度)小。利用该布置,确保了在电阻焊接期间的熔融结合部11a所需的最小厚度。然而,在确保用以获得电阻焊接的充足结合力的厚部14的厚度的情况下,即使薄部13的厚度不超过用以获得电阻焊接的充足结合力的厚度,至少能够在熔融结合部11a(厚部14)处形成能够具有与结合部21的充足结合强度的结合结构。
[0033]另外,根据该实施例的熔融结合部11a具有包括两个薄部13和夹在这些薄部13之间的一个厚部14的构造,但是,能够采用形成三个以上的薄部并且在相邻的薄部之间形成厚部的变形构造。例如,在熔融结合部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的情况下,在采用的这种变形构造中,熔融芯线能够积聚在多个厚部上。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熔融芯线在延伸方向上前后流动和整个熔融结合部变薄。并且,在形成三个以上的薄部的情况下,优选地,各个薄部以较厚的薄部从熔融结合部的前端侧朝着基端侧定位的方式形成。
[0034]在该实施例中,薄部13包括位于芯线11的前端侧处的第一薄部13a和比第一薄部13a更加位于芯线11的基端侧的第二薄部13b。第二薄部13b形成为与第一薄部13a —样厚或者比第一薄部13a厚。图1图示出第二薄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