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策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950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策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非接触电能传输是人类长久W来的梦想,自尼古拉斯.特斯拉W来,研究者从未放 弃对该领域的探索,但一直W来进展十分缓慢。直到2006年美国MIT学者提出磁谐振禪合式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并在2007年成功的在2m的距离点亮了一只60W的灯泡,非接触电能传输 技术迅速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0003] 由于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时,充电粧插头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直接电气连接 带来很多问题,存在较多限制,随着电力电子变换、无线能量传输等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 非接触充电技术逐渐成为现实。非接触充电系统的频率-输出电流是一个非线性的控制对 象,而且运个控制对象特性会随着电池的S0C状况,系统参数的变动,非接触充电系统的传 输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改变。运种情况下,该控制系统很难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难 W用传统理论来控制该系统。同时由于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车载端物理量(如输出电 压、电流等)传输到地面端具有不确定的延时性、容易丢帖和通信不稳定,很难作为唯一的 控制依据,
[0004] 目前在无线系统中,控制策略专利申请较少。一般传统的控制策略都是可W通过 采集电路直接获取的,然后通过控制策略控制系统输出,如中国专利:CN 105006973 A"-种原边反馈反激式电源变换器输出电流的恒流控制系统"通过采集电路采集变压器副边信 息,根据采集信息对原边M0S管进行控制。对于非接触充电系统地面端信息不能直接获取, 只能通过无线通信方式间接获取,传统控制策略不能满足控制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车载端物理量,如输出电压、 电流等,传输到地面端具有不确定的延时性、容易丢帖和通信不稳定,难W作为唯一的控制 依据的缺点,提出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策略。本发明综合考虑 地面端信息和车载端信息,有效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0006] 本发明控制策略通过车载端控制器采集车载端电压U。和电流I。,通过无线通信 RF433将信息传送给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地面端控制器,地面端控制器采集地面端 电压化η、电流I in,再根据接收的车载端电压U。、电流I。控制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高频 逆变器频率f,最终实现输出电流跟随。
[0007] 本发明的控制策略原理是在地面端电压化η、车载端电压U。和系统效率η都相对恒 定的情况下,地面端电流Iin和车载端电流I。呈线性关系,地面端电流Iin可W代替车载端电 流I。作为反馈量控制控制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高频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在开环情况 下,地面端电流Iin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单调下降,可W通过控制工作频率f得到稳定的地 面端电流Iin,从而得到对应的车载端电流I。。
[0008] 本发明根据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和当前系统效率η的值,得到所要控制的地面端 电流期望值Iis,通过模糊控制实现车载端电流I。跟随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
[0009] 具体步骤如下:
[0010] 1)计算系统n-1时刻效率rUn-1),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0011]
(!)
[001^ 其中Uo(n-i)为n-1时刻地面端电压值,为n-1时刻地面端电流值,Ui(n-i)为n-1 时刻车载端电压值,I itn-υ为n-1时刻车载端电流值。
[001引2)根据n-1时刻效率ri(nj)和设定的车载端电流目标值1。3,计算系统η时刻地面端 电流期望值Iisn,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0014]
(2)
[001引其中U。。为η时刻车载端电压值,Ids为设定的车载端电流目标值,Uin为η时刻地面端 电压值,lin为η时刻地面端电流值。
[0016] 3)根据η时刻地面端电流值Iin和地面端电流目标值Iisn的差值Μ控制地面端高频 逆变器的输出频率f,最终实现车载端电流I。跟随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
【附图说明】
[0017] 图1应用本发明的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结构框图;
[0018] 图2控制策略流程图;
[0019] 图3地面端电流Iin随系统工作频率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W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1] 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包括地面端电能发送设备,非 接触电能传输单元和车载端电能接收设备。地面端电能发送设备包括地面端整流、高频逆 变器和地面端控制器;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包括地面端线圈L0和车载端线圈L1;车载端电 能接收设备包括车载端整流和车载端控制器。车载端控制器采集车载端电压U。和电流I。,通 过无线通信RF433将信息传送给地面端控制器,地面端控制器采集地面端电压化η和电流 Iin,再根据接收的车载端电压U。、电流I。控制逆变器频率f,最终实现输出电流跟随。
[0022] 地面端发送设备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源,地面端发送设备的输出端连接非接触 电能传输单元输入端,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车载端电能接收设备,车载端电 能接收设备输出端连接负载;地面端发送设备将交流220V电源信号通过逆变转换为高频信 号,经过非接触电能传输单元的输出端发送出去,车载端电能接收设备接收高频信号,将高 频信号整流成直流信号给负载充电。
[0023] 电压Uin、电压U。和系统效率η都相对恒定的情况下,电流Iin和电流I。呈线性关系, 电流Iin可W代替电流I。作为反馈量控制控制非接触充电系统高频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如图 3所示,在开环情况下,电流Iin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单调下降的区间内,可W通过控制工 作频率f得到稳定的电流Iin,从而得到对应的电流I。。
[0024] 根据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和系统当前效率值η得到所要控制的地面端电流目标值 Iis,通过模糊控制实现车载端电流I。跟随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
[0025] 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0026] 1)计算非接触充电系统n-1时刻的效率run-i),计算公式如(1)所示:
[0027]

[002引其中:Uo(n-I)为n-1时刻地面端电压值,lo(n-i)为n-1时刻地面端电流值,Ui(n-i)为n-1 时刻车载端电压值,I itn-υ为n-1时刻车载端电流值。
[0029] 2)根据非接触充电系统n-1时刻的效率ri(n-l)和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 Ids为设定 值,计算非接触充电系统η时刻的地面端电流期望值Iisn,计算公式如(2)所示:
[0030]

[0031] 其中:U。。为η时刻车载端电压值,Ids为车载端电流目标值,Uin为η时刻地面端电压 值,lin为η时刻地面端电流值。
[0032] 3)根据η时刻地面端电流值Iin和地面端电流目标值Iisn的差值Ai,控制地面端电 能发送设备的高频逆变器的输出频率f,最终实现车载端电流I。跟随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ds。
[0033] 地面端电流值Iin为系统输入量,车载端电流I。为系统输出量,运种通过控制输入 量完成稳定输出的控制方式在控制理论中称为前馈控制,可W构成一个典型的反馈-前馈 控制系统。W车载端无线通信反馈的电压U。,电流I。修正前馈控制的目标值Iis。
【主权项】
1. 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策 略在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地面端电压U in、车载端电压u。和系统效率η均相对恒定的 情况下,地面端电流Iin和车载端电流I。呈线性关系,地面端电流I in能够代替车载端电流I。 作为反馈量,控制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高频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在开环情况下,电动汽 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地面端电流I in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单调下降,通过控制系统工作频 率f得到稳定的地面端电流Iin,从而得到对应的车载端电流I。。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策略,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控制策略根据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c is和系统当前效率值η得到所要控制的地面端 电流期望值Ils,通过模糊控制实现车载端电流I。跟随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c is; 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所述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η-1时刻效率TUn-υ :? 其中UcKn)为n-1时刻地面端电压值,IcKn-D为n-1时刻地面端电流值,Ui^1)为n-1时刻 车载端电压值,I i 为n-1时刻车载端电流值; 2)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n-1时刻效率η(η-υ和设定的车载端电流目标值 Icis,计算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η时刻地面端电流期望值I isn:其中1]。"为11时刻车载端电压值,1。3为车载端电流目标值,UinSn时刻地面端电压值,I in 为η时刻地面端电流值; 3) 根据η时刻地面端电流值Iin和地面端电流目标值Ilsn的差值Ai控制地面端高频逆变 器的输出频率f,最终实现车载端电流I。跟随车载端电流目标值I〇 s。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脉冲频率调制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策略在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地面端电压Uin、车载端电压Uo和系统效率η均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地面端电流Iin和车载端电流Io呈线性关系,地面端电流Iin能够代替车载端电流Io作为反馈量,控制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高频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在开环情况下,电动汽车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地面端电流Iin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单调下降,通过控制系统工作频率f得到稳定的地面端电流Iin,从而得到对应的车载端电流Io。
【IPC分类】H02J7/00, H02J50/12
【公开号】CN105490347
【申请号】CN201610019579
【发明人】王立业, 王丽芳, 廖承林, 陶成轩, 张志刚, 徐冬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