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智能软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678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智能软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包括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ON/OFF”,当短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本发明还公开了实施该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
【专利说明】
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智能软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0002]开关电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和设备中,但其开关按键通常采用的是硬开关方式,硬开关一般连接市电,电压较高,人体直接接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解决现有开关电源直接连接市电,使用不安全,且功能单一,不能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需要的问题。
[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I)设置电器负载部分;
[0007](2)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设置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
[0008](3)于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置工频供电模块,触发模块和隔离光耦模块,其中,工频供电模块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入端,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
[0009](4)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模块,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0010](5)工作时,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0N/0FF”,当短按“0N/0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0N/0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0011](6)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0012]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l、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I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l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l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l第I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0013]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l 7,电阻Rl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l8,电容C33,三极管Ql,
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端与电阻R9—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 —端、电容E18—端及电阻E27—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l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l基极于电阻R17—端及电阻R15—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l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开关信号。
[0014]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当短按外接开关“0N/0FF”时,“P0WER_Switch”信号短暂接地,此时电流经过三极管Q1、二极管D17、电阻R22和三极管Q4,使得三极管Q2被打开,同时“0N/0FF”转为高电平输出,“0N/0FF”转为高电平输出时,导致二极管D15打开,给三极管Q4提供持续供电,使得即使放开按键开关后“0N/0FF”信号被锁定为高电平;当使用完毕后,长按外接开关“ON/OFF”,“P0WER_Switch”信号长时间接地,电流会经过电阻R21给电容E18充电,使得三极管Q3基极电位缓慢抬高,当达到约0.7V时,三极管Q3开启,将三极管Q4的基极电位拉低至关断,“0N/0FF"转为低电平输出。
[0015]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当检测到长时间无人使用时,会由电器负载部分产生一个信号,将“P0WER_KILL”信号接地,此时电流经三极管Q7,电阻R34,三极管Q3,将“0N/0FF”信号拉至低电平,从而关闭电源。
[0016]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将电源工作信息及电器负载部分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APP实时了解电源工作状态,可以通过APP对电源实现打开和关闭,从而避免误操作。
[0017]—种实施所述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包括设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的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于该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有工频供电电路,触发电路和隔离光耦电路,其中,工频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入端,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电路,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电路,通讯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0018]所述工频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1、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I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l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l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l第I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0019]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l 7,电阻Rl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l8,电容C33,三极管Ql,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端与电阻R9—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 —端、电容E18—端及电阻E27—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l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l基极于电阻R17—端及电阻R15—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l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开关信号。
[0020 ]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和电流比较封锁电路。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解决传统的仪器开关直接连接市电,若发生漏电可能危及使用者安全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源软开关可实现超低待机功耗,且软开关电路连接直流低压6V,且通过变压器隔离市电,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影响,且实现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电源中。
[0022]另外,通过设置智能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连接电源,实时掌握电源工作情况,可进行远程操作,使用方便,且能够避免误操作。通过过流保护电路,能够有效保护电源的正常工作,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结构框图;
[0025]图2为工频供电电路电路图;
[0026]图3为触发电路电路图;
[0027]图4为电流米样电路;
[0028]图5为电流比较封锁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3°] (I)设置电器负载部分;
[0031](2)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设置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
[0032](3)于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置工频供电模块,触发模块和隔离光耦模块,其中,工频供电模块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入端,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
[0033](4)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模块,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0034](5)工作时,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0N/0FF”,当短按“0N/0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0N/0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0035](6)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0036]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l、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I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l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l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l第I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0037]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l 7,电阻Rl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l8,电容C33,三极管Ql,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端与电阻R9—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 —端、电容E18—端及电阻E27—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l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l基极于电阻R17—端及电阻R15—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l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0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0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0N/0FF"开关信号。
[0038]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当短按外接开关“0N/0FF”时,“P0WER_Switch”信号短暂接地,此时电流经过三极管Q1、二极管D17、电阻R22和三极管Q4,使得三极管Q2被打开,同时“0N/0FF”转为高电平输出,“0N/0FF”转为高电平输出时,导致二极管D15打开,给三极管Q4提供持续供电,使得即使放开按键开关后“0N/0FF”信号被锁定为高电平;当使用完毕后,长按外接开关“ON/OFF”,“P0WER_Switch”信号长时间接地,电流会经过电阻R21给电容E18充电,使得三极管Q3基极电位缓慢抬高,当达到约0.7V时,三极管Q3开启,将三极管Q4的基极电位拉低至关断,“0N/0FF"转为低电平输出。
[0039]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当检测到长时间无人使用时,会由电器负载部分产生一个信号,将“P0WER_KILL”信号接地,此时电流经三极管Q7,电阻R34,三极管Q3,将“0N/0FF”信号拉至低电平,从而关闭电源。
[0040]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将电源工作信息及电器负载部分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APP实时了解电源工作状态,可以通过APP对电源实现打开和关闭,从而避免误操作。
[0041 ] 一种实施所述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包括设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的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于该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有工频供电电路,触发电路和隔离光耦电路,其中,工频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入端,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电路,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电路,通讯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0042 ] 所述工频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l、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I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l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l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l第I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0043]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l 7,电阻Rl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l8,电容C33,三极管Ql,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端与电阻R9—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 —端、电容E18—端及电阻E27—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l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l基极于电阻R17—端及电阻R15—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l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0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0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0N/0FF"开关信号。
[0044]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和电流比较封锁电路。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方法步骤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电器负载部分; (2)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设置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 (3)于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置工频供电模块,触发模块和隔离光耦模块,其中,工频供电模块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入端,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 (4)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模块,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5)工作时,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ON/OFF”,当短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6)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Κ)2、稳压芯片IC1、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I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l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l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l第I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18,电容C33,三极管Ql,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端与电阻R9—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端、电容E18—端及电阻E27—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l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l基极于电阻R17—端及电阻R15—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端及电容C33—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l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0’开关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当短按外接开关“0N/0FF”时,“POWER_Switch”信号短暂接地,此时电流经过三极管Ql、二极管D17、电阻R22和三极管Q4,使得三极管Q2被打开,同时“0N/0FF”转为高电平输出,“ON/OFF”转为高电平输出时,导致二极管D15打开,给三极管Q4提供持续供电,使得即使放开按键开关后“ΟΝ/OFF”信号被锁定为高电平;当使用完毕后,长按外接开关“0N/0FF”,“POWER_Switch”信号长时间接地,电流会经过电阻R21给电容E18充电,使得三极管Q3基极电位缓慢抬高,当达到约0.7V时,三极管Q3开启,将三极管Q4的基极电位拉低至关断,“ON/OFF"转为低电平输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当检测到长时间无人使用时,会由电器负载部分产生一个信号,将“POWER_KILL”信号接地,此时电流经三极管Q7,电阻R34,三极管Q3,将“0N/0FF"信号拉至低电平,从而关闭电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将电源工作信息及电器负载部分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APP实时了解电源工作状态,可以通过APP对电源实现打开和关闭,从而避免误操作。7.—种实施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的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于该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有工频供电电路,触发电路和隔离光耦电路,其中,工频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入端,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电路,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电路,通讯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l、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I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l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l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l第I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18,电容C33,三极管Ql,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l 7,二极管Dl 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端与电阻R9—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端、电容E18—端及电阻E27—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l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l基极于电阻R17—端及电阻R15—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端及电容C33—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l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0N/0FF”开关信号。
【文档编号】H02M1/092GK105958844SQ201610280262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邓峤松, 吴忠良
【申请人】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