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

文档序号:10615036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包括:作业人员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具,并靠近作业位置;作业人员与带电体或接地体保持不小于安全距离,使用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作业完成后,返回地面。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可以使高海拔地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使高海拔地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能够安全地开展,提高了高海拔地区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专利说明】
一种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1kV配电线路是我国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1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是减少配网停电时间、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低海拔地区的配电带电作业已经广泛开展,主要采用绝缘杆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但是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由于安全作业方法的欠缺还没有开展。
[0003]对于高海拔地区配电架空线路的带电作业,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明显下降,在采用绝缘杆作业法进行带电作业时,绝缘操作杆等工具的沿面放电电压比海拔100m以下地区会明显降低;在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时,绝缘防护用具及绝缘遮蔽用具的沿面放电电压也会明显降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时,如果作业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发生触电伤害,因此,需要根据高海拔地区1kV配电线路的特点采用安全的作业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可以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现高海拔地区的1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以减少作业对电网的影响。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包括:
作业人员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具,并靠近作业位置;
作业人员与带电体或接地体保持不小于安全距离,使用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
作业完成后,返回地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线路为1kV的配电线路。
[0007]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距离为0.6米。
[0008]进一步地,所述作业人员通过登杆塔的方式靠近作业位置;所述绝缘工具为绝缘操作杆。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操作杆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小于0.9m。
[0010]进一步地,所述作业人员与所述杆塔之间设置绝缘绳,所述绝缘绳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小于0.6m。
[0011]进一步地,所述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工作斗靠近作业位置;所述绝缘工具为绝缘手套。
[0012]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工具还包括承力的绝缘支拉吊杆,所述绝缘支拉吊杆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保持为不小于0.6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防护用具最小有效保护距离不小于0.2m。
[0014]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可以使高海拔地区1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使高海拔地区1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能够安全地开展,提高了高海拔地区1kV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8]
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包括:
作业人员在塔下地面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具,并靠近作业位置;其中,绝缘防护用具包括绝缘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绳等;
作业人员与带电体或接地体保持不小于安全距离,使用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其中的带电作业包括对配电线路的测试、检查和维修,例如带电更换线路杆塔绝缘子、清扫和更换绝缘子、水冲洗绝缘子、压接修补导线和架空地线、检测不良绝缘子、测试更换隔离开关和避雷器、测试变压器温升及介质损耗值等;
作业完成后,返回地面。
[0019]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尤其适用于1kV的配电线路。在用于1kV的配电线路时,所述安全距离为0.6米。
[0020]具体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包括:作业人员4在塔下地面穿戴好绝缘服,登杆塔I至杆塔I上的合适位置,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与导线3等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Dl,为保证作业人员4不发生触电伤害,Dl保持为不小于0.6m。绝缘工具为绝缘操作杆等,还可以在作业人员与所述杆塔之间设置绝缘绳6。作业人员4在使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时,绝缘支拉吊杆等承力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保持为不小于
0.6m,绝缘操作杆5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保持为不小于0.9m,带电作业绝缘绳6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保持为不小于0.6m。
[0021]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包括:作业人员4在塔下地面穿戴好绝缘服,进入绝缘工作斗7,然后调整绝缘工作斗7至靠近作业相导线3。绝缘工具为绝缘手套等。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与横担2等接地体的安全距离为D2,为保证作业人员4不发生触电伤害,D2保持为不小于0.6m。绝缘防护用具8的最小有效保护距离保持为不小于0.2m。
[0022]本发明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能够保证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4采用绝缘操作杆法和绝缘手套法不会发生触电危险,使带电作业工作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
[0023]上述距离范围的确定方法如下:在高海拔地区lOkV配电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时,线路上存在着工作电压以及操作过电压,当作业人员4与线路设备之间的空气间隙或者作业人员4使用的绝缘杆5、绝缘绳6和安全防护用具8不足以承受工作电压及操作过电压时,就会发生作业间隙击穿或绝缘工具及安全防护用具的沿面闪络而造成作业人员4触电伤亡事故。
[0024]10kV配电线路最大工作电压幅值为11.5kV,线路可能产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幅值按44kV考虑。为了保证作业人员4的安全,在系统最大工作电压及最大操作过电压的作用下,作业人员4与线路设备之间的空气间隙以及作业人员使用的绝缘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具能够耐受住电压的作用。
[0025]根据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间隙和绝缘工具以及安全防护用具的实际情况,分别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进行大量了的带电作业模拟试验,得到了 10kV配网带电作业典型作业间隙、带电作业工具沿面工频放电电压和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沿面工频放电电压,采用相对气压修正方法对海拔进行校正。
[0026]按照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配合方法,同时根据高海拔地区10kV配电线路实际情况,采用惯用法进行距离确定,在保持原有安全裕度的前提下,确定了作业人员4在作业过程中与导线3等带电体和杆塔1、横担2等接地体之间的距离D1和D2,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绝缘杆5和绝缘绳6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以及橡胶类和树脂类安全防护用具8的最小有效保护距离。[〇〇27]根据高海拔地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模拟试验结果可知,在高海拔地区,10kV 带电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与带电体或接地体的安全距离保持为不小于0.6m时,其绝缘耐受电压大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11.5kV)和系统最大操作过电压(44kV);10kV带电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支拉吊杆等承力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为〇.6m,绝缘操作杆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为 0.9m,绝缘绳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为0.6m时,绝缘工具的耐受电压大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11.5kV)和系统最大操作过电压(44kV);当10kV带电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使用橡胶类和树脂类等安全防护用具的最小有效保护距离为〇.2m时,防护用具的耐受电压大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11.5kV)和系统最大操作过电压(44kV)。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人员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具,并靠近作业位置;作业人员与带电体或接地体保持不小于安全距离,使用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作业完成后,返回地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线路 为10kV的配电线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距离 为0.6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人员 通过登杆塔的方式靠近作业位置;所述绝缘工具为绝缘操作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操作 杆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小于〇.9m。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人员 与所述杆塔之间设置绝缘绳,所述绝缘绳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小于〇.6m。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人员 通过绝缘工作斗靠近作业位置;所述绝缘工具为绝缘手套。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工具 还包括承力的绝缘支拉吊杆,所述绝缘支拉吊杆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保持为不小于〇.6m。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地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护 用具最小有效保护距离不小于〇.2m。
【文档编号】H02G1/02GK105977861SQ20161011180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苏梓铭, 刘凯, 刘庭, 肖宾, 扎西, 唐盼, 吴田, 雷兴列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