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020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接收线圈,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表面;热量生成电路,一端与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电池的负极与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CPU,CPU分别与热量生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和充电电路中的第二开关连接;其中,在CPU检测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接收线圈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在CPU检测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对电池充电。本发明的实施例能使移动终端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充电。
【专利说明】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方式以其便捷性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由于移动终端大多数使用锂电池,在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下,锂电池中电解液流动性下降,锂离子运动受阻,充电时容易造成析锂,降低电池容量和寿命,甚至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危险。所以,为了防止这些危害,移动终端一般会在环境温度过低(即环境温度〈O°C)时,禁用充电功能。
[0003]由于移动终端存在低温充电保护,所以在低温情况下会出现移动终端电量耗尽但又由于环境温度过低而无法充电,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移动终端在低温环境中无法充电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0006]接收线圈,接收线圈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表面;
[0007]热量生成电路,热量生成电路的一端与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0008]充电电路,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的正极电连接,电池的负极与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0009]中央处理器CPU,CPU分别与热量生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和充电电路中的第二开关连接;
[0010]其中,在CPU检测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CPU向第二开关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电池和充电电路形成的第一回路呈断开状态,并向第一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和热量生成电路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接收线圈通过流经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
[0011]在CPU检测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CPU向第一开关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并向第二开关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使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流经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对电池充电。
[0012]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CPU检测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通过CPU向第二开关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一回路呈断开状态,同时向第一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接收线圈通过流经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使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此时CPU检测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通过CPU向第一开关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同时向第二开关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使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且流经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对电池充电,从而达到移动终端可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充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1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1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002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002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接收线圈;2、热量生成电路;201、第一开关;202、保护模块;3、充电电路;301、第二开关;302、交流变直流转换器;303、充电管理支路;304、电荷监测支路;4、电池;5、发射线圈;6、CPU;7、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7包括:接收线圈1、热量生成电路2、充电电路3和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其中,接收线圈I设置于移动终端7的电池4的表面;热量生成电路2的一端与接收线圈I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接收线圈I的第二端电连接;充电电路3的输入端与接收线圈I的第一端电连接,充电电路3的输出端与电池4的正极电连接,电池4的负极与接收线圈I的第二端电连接;CPU6分别与热量生成电路2中的第一开关201和充电电路3中的第二开关301连接。
[0026]其中,在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CPU6向第二开关30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1、电池4和充电电路3形成的第一回路呈断开状态,并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I和热量生成电路2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接收线圈I通过流经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4;而在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CPU6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并向第二开关301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使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流经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对电池4充电。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预设值的具体数值,其可由工程师根据经验进行设定。
[0027]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充电电路3除了包括上述的第二开关301之外,还包括:交流变直流(AC-DC)转换器、充电管理支路303以及电荷监测支路304,第二开关301位于充电管理支路303中。
[0028]其中,交流变直流转换器302的输入端与接收线圈I的第一端电连接,交流变直流转换器302的输出端与充电管理支路303的输入端电连接,充电管理支路303的输出端与电荷监测支路304的输入端电连接,电荷监测支路304的输出端与电池4的正极电连接。其中,交流变直流转换器302主要用于将接收线圈I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对电池4充电,充电管理支路303主要用于控制充电功能开启或关闭、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参数,电荷监测支路304主要用于监测流进/流出电池4的电荷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可进行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7而言,其均具备接收线圈1、交流变直流转换器302、充电管理支路303以及电荷监测支路304。
[0029]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热量生成电路2有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0030]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热量生成电路2除了包括上述的第一开关201之夕卜,还包括一保护模块202。其中,第一开关201与接收线圈I的第一端以及保护模块202的第一端电连接,保护模块202的第二端与接收线圈I的第二端电连接。
[0031]其中,在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CPU6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1、第一开关201和保护模块202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接收线圈I通过接收无线充电底座上的发射线圈5输出的电流(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7可通过通信协议请求无线充电底座上的发射线圈5输出合适的电流),使第二回路中产生电流,进而使接收线圈I通过流经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4,对电池4加热。其中,发射线圈5输出电流至接收线圈I,以及第二回路中电流的流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
[0032]而在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CPU6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1、第一开关201和保护模块202形成的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流经第一回路的电流会对电池4充电。其中,发射线圈5输出电流至接收线圈I,以及第一回路中电流的流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不O
[0033]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热量生成电路2除了包括上述的第一开关201和保护模块202之外,还包括移动终端7的电池4,且电池4的正极与所述保护模块202的第二端电连接。
[0034]其中,在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CPU6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1、第一开关201、保护模块202和电池4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通过电池4中的电流使第二回路产生电流,进而使接收线圈I通过流经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4,对电池4加热。其中,第二回路中电流的流向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
[0035]而在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CPU6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接收线圈1、第一开关201、保护模块202和电池4形成的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流经第一回路的电流会对电池4充电。发射线圈5输出电流至接收线圈I,以及第一回路中电流的流向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
[0036]其中,不管是第一种实现方式还是第二种实现方式,热量生成电路2中的保护模块202都可以为一电阻,而第一开关201都可以为继电器开关或半导体开关。其中,保护模块202主要负责在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时,限制流经接收线圈I的电流,保护接收线圈I。
[0037]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接收线圈I可通过贴合的方式设置于移动终端7电池4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接收线圈I设置于移动终端7电池4的表面的具体方式。当然为满足无线充电要求,该接收线圈I的面积应足够大。
[0038]由此可见,当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通过CPU6向第二开关30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一回路呈断开状态,同时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接收线圈I通过流经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4,使电池4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此时CPU6检测到移动终端7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电池4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通过CPU6向第一开关201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同时向第二开关301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使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且流经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对电池4充电,从而达到移动终端7可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充电,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
[0039]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表面; 热量生成电路,所述热量生成电路的一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中央处理器CPU,所述CPU分别与所述热量生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和所述充电电路中的第二开关连接; 其中,在所述CPU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所述CHJ向所述第二开关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电路形成的第一回路呈断开状态,并向所述第一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热量生成电路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所述接收线圈通过流经所述第二回路的电流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电池; 在所述CPU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CPU向所述第一开关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并向所述第二开关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回路呈导通状态,流经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生成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CPU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所述CHJ向所述第一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保护模块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所述接收线圈通过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上的发射线圈输出的电流,使所述第二回路中产生电流; 在所述CPU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CPU向所述第一开关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保护模块形成的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生成电路还包括:所述电池,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CPU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所述(PU向所述第一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保护模块和所述电池形成的第二回路呈导通状态,通过所述电池中的电流使所述第二回路产生电流; 在所述CPU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上、且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CPU向所述第一开关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保护模块和所述电池形成的第二回路呈断开状态。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为一电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交流变直流转换器、充电管理支路以及电荷监测支路,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充电管理支路中, 其中,所述交流变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交流变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支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荷监测支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荷监测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或半导体开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通过贴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电池的表面。
【文档编号】H02J7/00GK106059011SQ201610617371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9日
【发明人】李振东, 郭彤
【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