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及其工作状态显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119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电源及其工作状态显示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其工作状态显示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现有技术提供的移动电源包括如下部分:用于储能的电芯;对电芯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及管理的充电电路;将电芯电压升压成待充电设备所需电压的升压电路;利用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压,向待充电设备充电的放电电路。
[0003]随着移动电源的发展,用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移动电源的充电功能,更多的用户追求安全与个性。例如,在用户使用移动电源过程中,往往需要准确掌握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才能正确使用移动电源,而现有技术提供的移动电源只能通过检测电芯状态来向用户提供简单的剩余电量提醒功能,而不能对移动电源中各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和提醒,使得用户不能准确掌握移动电源的使用状况,易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显示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移动电源不能对移动电源中各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和提醒,使得用户不能准确掌握移动电源的使用状况,易用性差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显示电路,所述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显示电路包括:
[0006]单片机芯片,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一输入引脚连接移动电源中充电电路的充电指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二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电芯采样输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三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上电指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四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移动电源中放电电路的第一放电指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五输入引脚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第二放电指示端,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放电触发端和所述移动电源中升压电路的放电触发端;
[0007]液晶显示电路,所述液晶显示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的九个数字信号输出引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显示电路还可包括:
[0009]LED提示电路,所述LED提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引脚,所述LED提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芯片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引脚。
[0010]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NPN型的第一三极管Q1、型号为FP8102的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使能控制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的正端,并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供电引脚、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充电状态指示引脚作为所述充电指示端,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池电压引脚连接电芯正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六电容C6和所述第七电容C7接地,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池温度检测引脚接地,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电流设置和监控引脚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芯片地引脚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上电指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电容连接在电芯正极和地之间,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八电阻R8串联在电芯正极和地之间,且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八电阻R8连接的一端作为所述电芯采样输出端。
[0011]其中,所述升压电路可包括:型号为FP5209的PWM升压控制器芯片、型号为8205A的第一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电感L1、第一稳压管Dl、第二稳压管D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电容Cll ;所述PWM升压控制器芯片的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引脚连接所述放大电路,所述PWM升压控制器芯片的使能控制引脚通过所述第十电阻RlO接地,并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放电触发端,所述PWM升压控制器芯片的芯片地引脚接地,所述PWM升压控制器芯片的外部拓展晶体管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栅极引脚和第二栅极引脚,所述第一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两个第一源极引脚和两个第二源极引脚接地,所述第一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漏极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感连接电芯正极,并连接所述第一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二漏极引脚,所述第二漏极引脚还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l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稳压管D2的阳极,所述第一稳压管Dl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D2的阴极以及所述PWM升压控制器芯片的芯片供电引脚,所述第九电容C9、所述第十电容C10、所述第十一电容Cll分别顺次连接在所述第一稳压管Dl的阴极和地之间,且所述第i 电容Cll与所述第一稳压管Dl的阴极连接的一端同时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而连接所述放电电路。
[0012]其中,所述放电电路可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 ^^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NPN型的第二三极管Q2、型号为8205A的第二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U5、型号为8205A的第三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U6、第一放电接口 J1、第二放电接口 J2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和所述第十六电阻R16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R17和所述第十八电阻R18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电阻R20和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和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串联在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R17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九电阻R19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连接的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所述第十六电阻R16连接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引脚,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接口的数据正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接口的数据负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接口的数据正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接口的数据负端,所述第二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二漏极引脚,并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R12连接所述第一放电接口的地引脚,所述第一放电接口的地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放电电路的第一放电指示端,所述第三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二漏极引脚,并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连接所述第二放电接口的地引脚,所述第二放电接口的地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放电电路的第二放电指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放电电路的放电触发端,所述第二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源极引脚和第二源极引脚,所述第三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源极引脚和第二源极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二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栅极引脚连接第二栅极引脚,并连接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的第一栅极引脚连接第二栅极引脚,并通过所述第三十电阻R30连接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接地,并作为所述放电电路的放电触发端。
[0013]其中,所述LED提示电路可包括:第三^^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NPN型的第三三极管Q3、PNP型的第四三极管Q4、第一发光二极管D3、第二发光二极管D4 ;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连接电芯正极,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第二端作为所述LED提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而,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