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3566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申请涉及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常规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一般采用单层或双层绕组,且槽内匝数和每极每相槽 数相同。按《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现有电动 机一般需采用双层叠绕组。例如,对于36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绕组节距为8, 每极每相槽数为3,如图1所示。此种绕组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实际嵌线过程中会出现端 部紧张、扩口困难、端部尺寸偏大、浸漆前匝间通过率低、槽满率高、耗费工时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4]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以及绕 制在所述定子上形成绕组的线圈,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M个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极 相邻的第二极下包含N个线圈,所述M及N为不同的自然数。
[0005]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定子槽数为24、36、48或72,绕组的极数为2、4 或6。
[0006]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以及绕 制在所述定子上形成绕组的线圈,所述定子的定子槽数为36,所述绕组的极数为4,所述线 圈的数量为30,相数为3,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3个线圈,采用线圈节距分别为1-9、 2-8、3-7的第一同心式结构;在与所述第一极相邻的第二极下包含2个线圈,采用线圈节距 分别为10-18、11-17的第二同心式结构。
[0007] 进一步地,第一相相头U1从第1槽引入,并从第10槽引出,第一相相尾U2从第19 槽引入,并从第28槽引出,第二相相头VI从第7槽引入,并从第16槽引出,第二相相尾V2 从第25槽引入,并从第34槽引出,第三相相头W1从第13槽引入,并从第22槽引出,第三 相相尾W2从第31槽引入,并从第4槽引出;第4、6、10、12、16、18、22、24、28、30、34、36槽均 为单数层绕组,其余槽均为双数层绕组。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绕组接线采用两条支路并联角接方式。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的漆包线采用12根00. 85mm并联的方式,或采用6根01. 2mm 并联的方式。
[0010]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1] 通过提供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以及绕制在所述定子上形成绕组 的线圈,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M个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极相邻的第二极下包含N个 线圈,所述M及N为不同的自然数。这样,可大大降低在实际嵌线过程中的过线、扩口困难 难度,降低线圈端部高度,提高电动机定子浸漆前匝间通过率,降低槽满率,缩短工时,并大 大降低用铜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现有技术的36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36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36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嵌接线示意图。
[0015] 图4为现有技术的36槽2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36槽2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18]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1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 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 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 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1]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 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 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实施例一:
[0024] 请参考图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100以及绕 制在该定子上形成绕组的线圈,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M个线圈,在与第一极相邻的 第二极下包含N个线圈,M及N为不同的自然数,那么,只要M及N不同,M小于N或者M大 于N,那么对于整个绕组而言,即可以在定子槽上形成单数层绕组,且用铜量会减少,从而实 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定子槽数为36,绕组的极数为4, 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定子槽数可为24、48或72等,绕组的极数可为2或6等。
[0025] 具体地,上述三相异步电动机中,线圈的数量为30,相数为3,分别为U、V及W相, 对于同一相(例如U相),在第一极(例如,从第1槽到第9槽)下包含3个线圈,采用线圈节 距分别为1-9、2-8、3-7的第一同心式结构;在与第一极相邻的第二极(例如,从第10槽到第 17槽)下包含2个线圈,采用线圈节距分别为10-18U1-17的第二同心式结构。
[0026] 第一相相头U1从第1槽引入,并从第10槽引出,第一相相尾U2从第19槽引入, 并从第28槽引出,第二相相头VI从第7槽引入,并从第16槽引出,第二相相尾V2从第25 槽引入,并从第34槽引出,第三相相头W1从第13槽引入,并从第22槽引出,第三相相尾W2 从第31槽引入,并从第4槽引出;第4、6、10、12、16、18、22、24、28、30、34、36槽均为单数层 绕组,其余槽均为双数层绕组。
[0027] 对于第一相相头U1而言,其线圈节距1-9、2-8、3-7、10-18、11-17,匝数分别为4、 4、4、7、4,对于其他相而言,其线圈节距及匝数依次类推。
[0028] 绕组接线采用两条支路并联角接方式。
[0029] 线圈的漆包线采用12根00. 85mm并联的方式,或采用6根01. 2mm并联的方式。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各项数据检测对比如下表所示:
[0031]
【主权项】
1. 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以及绕制在所述定子上形成绕组的线圈,其 特征在于,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M个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极相邻的第二极下包含N 个线圈,所述M及N为不同的自然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异步电动机中定子槽 数为24、36、48或72,绕组的极数为2、4或6。
3. -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以及绕制在所述定子上形成绕组的线圈,所 述定子的定子槽数为36,所述绕组的极数为4,所述线圈的数量为30,相数为3,其特征在 于,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3个线圈,采用线圈节距分别为1-9、2-8、3-7的第一同心 式结构;在与所述第一极相邻的第二极下包含2个线圈,采用线圈节距分别为10-18U1-17 的第二同心式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相相头Ul从第1槽引入, 并从第10槽引出,第一相相尾U2从第19槽引入,并从第28槽引出,第二相相头Vl从第7 槽引入,并从第16槽引出,第二相相尾V2从第25槽引入,并从第34槽引出,第三相相头Wl 从第13槽引入,并从第22槽引出,第三相相尾W2从第31槽引入,并从第4槽引出;第4、 6、10、12、16、18、22、24、28、30、34、36槽均为单数层绕组,其余槽均为双数层绕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接线采用两条支路并 联角接方式。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漆包线采用12根 0〇.85111111并联的方式,或采用6根01.211 1111并联的方式。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设置定子以及绕制在所述定子上形成绕组的线圈,对于同一相,在第一极下包含M个线圈,在与所述第一极相邻的第二极下包含N个线圈,所述M及N为不同的自然数。这样,可大大降低在实际嵌线过程中的过线、扩口困难难度,降低线圈端部高度,提高电动机定子浸漆前匝间通过率,降低槽满率,缩短工时,并大大降低用铜量。
【IPC分类】H02K17-12
【公开号】CN204442127
【申请号】CN201520102792
【发明人】刘晶晶, 余得贵, 蒋恒
【申请人】深圳红河马智能数字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