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驱动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831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驱动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执行器、风阀控制器的新型驱动元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减速电机的驱动元件由直流减速电机和换向的继电器线路板组成,这类产品在性能方面存在不足:(I)因为继电器的原因,电压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选择6V、12V、24V等几种电压,例如选择直流12V的时候,电压只能在12V左右波动,不能使用到24V;(2)当用交流电使用的时候,也会受到继电器的约束,不能有很宽的电压调节范围。同时,由于使用继电器使驱动元件的成本提高,而且产品结构大,不利于安装。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驱动元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品电压范围受限制、结构大、成本高的问题,通过电子元件代替继电器,将H桥与减速电机无缝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采用批量化的PCB工艺,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产品结构化、模块化、小型化,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安装维修更为简易和方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驱动元件,包括H桥电路PCB板、减速电机以及由封装盖与固定件组成的外壳,且减速电机由电机和齿轮减速箱组成;所述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且电机一端与齿轮减速箱相连、另一端穿过固定件与H桥电路PCB板固定连接;所述封装盖设有电线连接开口,封装盖与固定件固定安装后将H桥电路PCB板封装在内;所述H桥电路PCB板包括由4个三极管和I个电机组成的H桥电路,其中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电机为“H”中的横杠;还包括有电源正极、电源负极和整流二极管,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传递到H桥电路、整流二极管后回到电源负极形成一个回路。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为有刷直流电机。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 PNP三极管Q1、第二 NPN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以及第四NPN三极管Q4,所述第一 PNP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 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源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连接于第四NPN三极管Q4的基极,电源正极通过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后连接于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 PNP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二 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机正极M+相连、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机负极M-相连,所述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后与整流二极管VDl的正极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8]1.产品小型化,节约了空间;产品结构化,提高了可靠性;产品模块化,安装维修更简易、方便;
[0009]2.将H桥与减速电机无缝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采用批量化的PCB工艺,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10]3.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电压的范围变宽,交流、直流均可以在0~48V随意调节使用,且交流和直流通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H桥电路PCB板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驱动元件,包括H桥电路PCB板(由于已经安装于外壳内,故图中并未示出)、减速电机以及由封装盖2与固定件3组成的外壳,且减速电机由电机(由于已经安装于外壳内,故图中并未示出)和齿轮减速箱I组成;所述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且电机一端与齿轮减速箱I相连、另一端穿过固定件3与H桥电路PCB板固定连接;所述封装盖2设有电线连接开口 4,封装盖2与固定件3固定安装后将H桥电路PCB板封装在内;所述H桥电路PCB板包括由4个三极管和I个电机组成的H桥电路,其中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电机为“H”中的横杠;还包括有电源正极、电源负极和整流二极管,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传递到H桥电路、整流二极管后回到电源负极形成一个回路;所述电机为有刷直流电机;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 PNP三极管Q1、第二 NPN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以及第四NPN三极管Q4,所述第一 PNP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 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源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连接于第四NPN三极管Q4的基极,电源正极通过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后连接于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 PNP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二 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机正极M+相连、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机负极M-相连,所述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后与整流二极管VDl的正极连接。具体实施时,将封装在外壳内的新型驱动元件通过导线5直接安装于电动执行器、风阀控制器,从而驱动电动执行器、风阀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元件代替继电器,将H桥与减速电机无缝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采用批量化的PCB工艺,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产品结构化、模块化、小型化,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安装维修更为简易和方便。
[0017]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H桥电路PCB板、减速电机以及由封装盖与固定件组成的外壳,且减速电机由电机和齿轮减速箱组成;所述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且电机一端与齿轮减速箱相连、另一端穿过固定件与H桥电路PCB板固定连接;所述封装盖设有电线连接开口,封装盖与固定件固定安装后将H桥电路PCB板封装在内;所述H桥电路PCB板包括由4个三极管和I个电机组成的H桥电路,其中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电机为“H”中的横杠;还包括有电源正极、电源负极和整流二极管,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传递到H桥电路、整流二极管后回到电源负极形成一个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有刷直流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 NPN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以及第四NPN三极管Q4,所述第一 PNP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 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源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连接于第四NPN三极管Q4的基极,电源正极通过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后连接于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二 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机正极M+相连、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机负极M-相连,所述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后与整流二极管VDl的正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驱动元件,包括H桥电路PCB板、减速电机以及由封装盖与固定件组成的外壳,且减速电机由电机和齿轮减速箱组成;所述H桥电路PCB板包括由4个三极管和1个电机组成的H桥电路,其中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电机为“H”中的横杠;还包括有电源正极、电源负极和整流二极管,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传递到H桥电路、整流二极管后回到电源负极形成一个回路。本实用新型将H桥与减速电机无缝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采用批量化的PCB工艺,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安装维修更为简易和方便。
【IPC分类】H02P7-00
【公开号】CN204517710
【申请号】CN201420579861
【发明人】李国兴
【申请人】李国兴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