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195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数码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数码产品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流向市场,随之而来的是随身电源使用量的增加和电源易摔坏和携带不方便问题的彰显。充电宝,又叫移动电源,是指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储电单元的装置。目前市场主要品类多功能性充电宝,基本都配置的标准的USB输出,基本能满足目前市场常见的移动设备手机、MP3、MP4、PDA、PSP、蓝牙耳机、数码相机等多种数码产品。
[0003]充电宝其实就是方便易携带的大容量随身电源。它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充电宝自身的充电插头直接通过交流电源可以对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存电装置,相当于一个充电器和备用电池的混合体,相比备用电源而言可以简化一个充电插头的装置,而相比于充电器它又自身具有存电装置,可以在没有直电源或外出时给数码产品提供备用电源。
[0004]充电宝在市面生产的一般都是使用普通18650锂电芯和高级锂聚合物电芯,高级锂聚合物电芯具有比18650锂电芯更好的安全性。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高级锂聚合物电芯的充电宝。
[0005]普通锂电芯电池的优点为:因为发展时间比较久远,电池的价格非常低廉。缺点:废旧翻修电池较多,因为工艺原因,问题率和不及格率居高不下,体积大,重量重,使用寿命短和有可能引起爆炸,这是非常致命的缺点,主流的移动电源都逐步淘汰这种电芯。在未来的日子,这个普通锂电芯将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目前主流的还是使用普通18650锂电芯的。
[0006]使用普通18650锂电芯的充电宝,其在自身充电和对外接设备放电的过程中,均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目前的充电宝为了美观的目的,充电宝外壳都采用密封设置,这样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的排出。长此以往,充电宝的寿命就会大大降低,并且,热量过高,还会发生内置的电芯膨胀,内部的材料流出电芯外污染环境。更严重时,还会发生爆炸的意外事故。目前市场上需要一种充电宝,能够在充电宝长时间工作其内部温度过高的时候,能够提醒使用者,注意降温。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能够在充电宝内部温度过高的时候,自动警示使用者注意散热。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包括外壳和内置电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转动设置有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高温警示灯,所述第一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一环道,所述第一环道内设置有甲导电块和乙导电块,所述甲导电块连接有弧形的金属导杆,所述金属导杆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内置电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二环道,所述第二环道内设置有两个夹角为180°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甲导电块和所述乙导电块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环道内还设置有弧形的滑条,所述滑条通过立柱和所述上壳相连,所述滑条端部设置有导磁铁块,所述导磁铁块上设置有导电头,所述电磁铁和所述导电头之间设置有导电板,所述导电头和所述高温警示灯电路相连,所述导电板和所述内置电芯电路相连。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壳左侧壁设置有警示牌。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指示灯。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壳背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方便该外壳放置于桌面上的防滑的橡胶垫。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在充电宝内置电芯温度过高的时候,自动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散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环道周边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环道周边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包括外壳和内置电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和第二安装部3,所述第二安装部3上转动设置有上壳31,所述上壳31设置有高温警示灯312,所述第一安装部2内设置有第一环道22,所述第一环道22内设置有甲导电块41和乙导电块42,所述甲导电块41连接有弧形的金属导杆4,所述金属导杆4连接有散热板43,所述散热板43与所述内置电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3内设置有第二环道32,所述第二环道32内设置有两个夹角为180°的电磁铁33,所述电磁铁33与所述甲导电块41和所述乙导电块42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环道32内还设置有弧形的滑条5,所述滑条5通过立柱54和所述上壳31相连,所述滑条5端部设置有导磁铁块51,所述导磁铁块51上设置有导电头52,所述电磁铁33和所述导电头52之间设置有导电板53,所述导电头52和所述高温警示灯312电路相连,所述导电板53和所述内置电芯电路相连。
[0017]所述上壳31左侧壁设置有警示牌。本装置的警示牌,能够在上壳转动之后,该警示牌变动了位置,从而能够警示使用者注意降温。本装置中的警示牌可以替换成很多其他的物品。
[0018]所述第一安装部2上设置有指示灯21。指示灯21能够指示本装置中的内置电芯I的正处于工作状态。
[0019]所述外壳背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11,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方便该外壳放置于桌面上的防滑的橡胶垫12。散热孔,能够为本装置提供必须的散热功能。防滑橡胶垫12能够防止,本装置放置在一些比较光滑的平面上时,出现意外滑动的情况。
[0020]本装置能够在充电宝使用的过程中,内置电芯过热时,自动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散热。当内置电芯过热时,与之相连的散热板43会将热量吸收,再传导给弧形的金属导杆4。金属导杆4吸收热量之后,就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因为金属导杆4属于长杆形,所以其热胀冷缩的表现就是伸长。金属导杆4伸长,就会和乙导电块42相接触,此时,甲导电块41和乙导电块42的电路就通过金属导杆4相连通了。这样,电磁铁33就会被通电,然后开始工作。
[0021]电磁铁33开始工作就会对导磁铁块51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得滑条5在第二环道32内滑动。滑条5移动之后,也即导磁铁块51向着电磁铁33移动,接着导电头52就会顶在导电板53上。这样,高温警示灯312就和内置电芯电路相连了,所以高温警示灯312就能够开始发光工作了。本装置,因此就能够警示使用者,注意充电宝的温度了,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散热,防止意外发生。
[0022]为了更加优秀的效果,金属导杆4的材料选择铜为最佳。因为铜的成本低而且线性膨胀率优秀,这样吸热膨胀效果佳。并且,本装置中的金属导杆4还需要导电,而铜是非常优秀的导体材料,所以本装置中的金属导杆4 一般都采用铜材料制成。
[0023]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在充电宝内置电芯温度过高的时候,自动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散热。
【主权项】
1.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包括外壳和内置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和第二安装部(3),所述第二安装部(3)上转动设置有上壳(31),所述上壳(31)设置有高温警示灯(312),所述第一安装部(2)内设置有第一环道(22),所述第一环道(22)内设置有甲导电块(41)和乙导电块(42),所述甲导电块(41)连接有弧形的金属导杆(4),所述金属导杆(4)连接有散热板(43),所述散热板(43)与所述内置电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3)内设置有第二环道(32),所述第二环道(32)内设置有两个夹角为180°的电磁铁(33),所述电磁铁(33)与所述甲导电块(41)和所述乙导电块(42)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环道(32)内还设置有弧形的滑条(5),所述滑条(5)通过立柱(54)和所述上壳(31)相连,所述滑条(5)端部设置有导磁铁块(51),所述导磁铁块(51)上设置有导电头(52),所述电磁铁(33)和所述导电头(52)之间设置有导电板(53),所述导电头(52)和所述高温警示灯(312)电路相连,所述导电板(53)和所述内置电芯电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31)左侧壁设置有警示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上设置有指示灯(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背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11),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方便该外壳放置于桌面上的防滑的橡胶垫(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过高自动提醒的充电宝,包括外壳和内置电芯,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转动设置有上壳,第一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一环道,第一环道内设置有甲导电块和乙导电块,甲导电块连接有弧形的金属导杆,金属导杆连接有散热板,散热板与内置电芯相连,第二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二环道,第二环道内设置有两个夹角为180°的电磁铁,电磁铁与甲导电块和乙导电块电路相连,第二环道内还设置有弧形的滑条,滑条通过立柱和上壳相连,滑条端部设置有导磁铁块,导磁铁块上设置有导电头,电磁铁和导电头之间设置有导电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充电宝内部温度过高的时候,能够警示使用者注意散热,防止意外发生。
【IPC分类】H02J7/00, G01K1/02
【公开号】CN204633393
【申请号】CN201520352502
【发明人】郑金元
【申请人】宁波奥斯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