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904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弧线圈,具体是一种提高散热能力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用于电力系统补偿接地故障产生的容性电流。
【背景技术】
[0002]消弧线圈是用来补偿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容性电流的单相电抗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技术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以原有固定补偿容量的消弧线圈为基础,开发成功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有效的改进了消弧线圈,更好地体现了谐振接地方式的优点,在我国配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现阶段,调匝消弧线圈的两部分绕组分别套装在铁芯的两个心柱上,每只绕组的电气结构分别由额定绕组和调节绕组组成,调节绕组位于额定绕组的幅相外围方便外部电气接线,这样一来额定绕组的有效散热面积仅能达到实际散热面积的30%左右,非常不利于散热,影响消弧线圈的运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提高散热能力,使得消弧线圈不会产生局部过热,延长消弧线圈使用寿命,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包括由左芯柱、右芯柱、上铁轭和下铁轭组成的铁芯,套装在左芯柱上的额定绕组和套装在右芯柱上与额定绕组相连的调节绕组;额定绕组包括套装在左芯柱上的内层线圈、设置在内层线圈幅相外侧的中层线圈和设置在中层线圈幅相外侧的外层线圈;内层线圈和中层线圈之间设置第一轴向气道,中层线圈和外层线圈之间设置第二轴向气道;所述调节绕组从上到下均匀设置调节档位端子。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中层线圈包括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的中层上部线圈和中层下部线圈,中层上部线圈的上端与内层线圈上端连接,中层下部线圈与内层线圈下端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外层线圈包括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的外层上部线圈和外层下部线圈,外层上部线圈的下端与中层上部线圈下端连接,外层下部线圈与中层下部线圈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额定绕组的外层上部线圈上端设置进线端子;额定绕组的外层下部线圈设置额定档位端子。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进线端子与外层上部线圈上端之间的距离为 100mm。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额定档位端子与外层下部线圈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0mm。
[00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额度绕组的额定档位端子与调节绕组的调节档位端子之间通过硬铜母线连接。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提高散热能力,使得消弧线圈不会产生局部过热,延长消弧线圈使用寿命,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0015]本实用新型的额定绕组和调节绕组分别设置在左芯柱和右芯柱,额定绕组和调节绕组分开设置,绕制时无须频繁更换、焊接导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6]本实用新型的额定绕组分为内层线圈和中层线圈之间设置第一轴向气道,中层线圈和外层线圈之间设置第二轴向气道,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能力,避免了额定绕组出现过热现象。
[0017]本实用新型的额定档位端子与外层下部线圈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0mm,大于100mm,增加产品的成本,小于100mm,电气绝缘距离不够。所以按10mm为宜。
[0018]本实用新型额定档位端子与调节档位端子之间通过硬铜母线连接,由于额定档位端子与调节档位端子长期连接,选用硬铜母线加工方便、不易变形,而且硬铜母线导电性能好,机械性能好,不易老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1、左芯柱,1-2、右芯柱,1-3、上铁轭,1-4、下铁轭,2-1、内层线圈,2-2、中层线圈,2-3、外层线圈,2-4、进线端子,2-5、额定档位端子,3、调节绕组,3-1、调节档位端子,4-1、第一轴向气道,4-2、第二轴向气道,5、硬铜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包括铁芯、额定绕组和调节绕组3。
[0023]铁芯是由左芯柱1-1、右芯柱1-2、上铁轭1-3和下铁轭1_4组成的回形铁芯,左芯柱1-1竖直设置在铁芯的左侧,上端连接上铁轭1-3的左端,上铁轭1-3的右端连接右芯柱
1-2的上端,下铁轭1-4的左端连接左芯柱1-1的下端,下铁轭1-4的右端连接右芯柱1-2的下端。
[0024]额定绕组套装在左芯柱1-1上,额定绕组下端连接调节绕组3的下端,额定绕组包括内层线圈2-1、中层线圈2-2和外层线圈2-3,内层线圈2-1套装在左芯柱1_1上,中层线圈2-2连接内层线圈2-1,设置在内侧线圈2-1外侧;外侧线圈2-3连接中层线圈2_2,设置在中层线圈2-2外侧。
[0025]中层线圈2_2包括中层上部线圈和中层下部线圈,中层上部线圈和中层下部线圈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中层上部线圈的上端与内层线圈上端连接,中层下部线圈与内层线圈下端连接。
[0026]外层线圈2-3包括外层上部线圈和外层下部线圈,外层上部线圈和外层下部线圈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外层上部线圈的下端与中层上部线圈下端连接,外层下部线圈与中层下部线圈连接。
[0027]内层线圈2-1和中层线圈2-2之间设置第一轴向气道4-1,中层线圈2_2和外层线圈2-3之间设置第二轴向气道4-2。
[0028]额定绕组的外层上部线圈上端设置进线端子2-4 ;额定绕组的外层下部线圈设置额定档位端子2-5。进线端子2-4与外层上部线圈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额定档位端子
2-5与外层下部线圈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0mm。
[0029]调节绕组3套装在右芯柱1-2上,调节绕组3从上到下均匀设置调节档位端子
3-1,额度绕组的额定档位端子2-5与调节绕组3的最下端的调节档位端子3-1之间通过硬铜母线5连接。
[0030]本实用新型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提高散热能力,使得消弧线圈不会产生局部过热,延长消弧线圈使用寿命,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主权项】
1.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芯柱(1-1)、右芯柱(1-2)、上铁轭(1-3)和下铁轭(1-4)组成的铁芯,套装在左芯柱(1-1)上的额定绕组和套装在右芯柱(1-2)上与额定绕组相连的调节绕组(3);额定绕组包括套装在左芯柱(1-1)上的内层线圈(2-1)、设置在内层线圈(2-1)幅相外侧的中层线圈(2-2)和设置在中层线圈(2-2)幅相外侧的外层线圈(2-3);内层线圈(2-1)和中层线圈(2-2)之间设置第一轴向气道(4-1),中层线圈(2-2)和外层线圈(2-3)之间设置第二轴向气道(4-2);所述调节绕组(3)从上到下均匀设置调节档位端子(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中层线圈(2-2)包括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的中层上部线圈和中层下部线圈,中层上部线圈的上端与内层线圈上端连接,中层下部线圈与内层线圈下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外层线圈(2-3)包括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的外层上部线圈和外层下部线圈,外层上部线圈的下端与中层上部线圈下端连接,外层下部线圈与中层下部线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额定绕组的外层上部线圈上端设置进线端子(2-4);额定绕组的外层下部线圈设置额定档位端子(2-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端子(2-4)与外层上部线圈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额定档位端子(2-5)与外层下部线圈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0mm。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其特征在于:额度绕组的额定档位端子(2-5)与调节绕组(3)的调节档位端子(3-1)之间通过硬铜母线(5)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用于电力系统补偿接地故障产生的容性电流,包括由左芯柱、右芯柱、上铁轭和下铁轭组成的铁芯,套装在左芯柱上的额定绕组和套装在右芯柱上与额定绕组相连的调节绕组;额定绕组包括套装在左芯柱上的内层线圈、设置在内层线圈幅相外侧的中层线圈和设置在中层线圈幅相外侧的外层线圈;内层线圈和中层线圈之间设置第一轴向气道,中层线圈和外层线圈之间设置第二轴向气道;所述调节绕组从上到下均匀设置调节档位端子。本实用新型的主辅线圈分离的干式调匝消弧线圈,提高散热能力,使得消弧线圈不会产生局部过热,延长消弧线圈使用寿命,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IPC分类】H05K7/20, H02H9/08
【公开号】CN204928117
【申请号】CN201520675984
【发明人】郝天, 张旭辉, 赵旭博, 杨楠飞, 朱建超, 眭亮
【申请人】河北旭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