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促动器、线性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83644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压电促动器、线性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促动器、线性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US2009/0159720A1)中展示了双晶片型压电促动器。双晶片型压电促动器在两个压电素子之中带有介于电极板之间的振动部件。这种压电促动器通过电极板,在任意一个压电素子或两个压电素子中通电,使振动部件变形为碗型并输出信号。
[0003]但是,专利文献中显示的振动部件为圆形,设置在电极板上的通电连接部位由圆形的振动部件组成,呈现凸起形态。因此,通过该通电连接部位,外形整体变大。如果适用于以透镜驱动装置为主的线性驱动装置,在装置小型化方面存在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电促动器、线性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可实现小型化。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压电促动器,配置有振动部件、驱动轴,所述振动部件具有在平板状的压电素子和压电素子中嵌合相互板面而被固定的电极板;所述驱动轴被固定于所述振动部件中;所述振动部件带有外周连接数个顶点和这些顶点之间的边,所述电极板带有通电连接部位,从所述振动部件的边开始呈现凸起形状。
[0007]优选的,所述振动部件从其中心到所述通电连接部位前端的距离不能大于以下距离,即从所述振动部件的中心到距该中心最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0008]优选的,上述振动部件的外形应为正多边形。
[0009]优选的,应具有数个上述通电连接部位,分别形成相隔的边,或只具有一个上述通电连接部位。
[0010]一种线性驱动装置,该线性驱动装置具有以下特征,即配置有振动部件、驱动轴、压电促动器和移动部件。振动部件具有在平板状的压电素子和上述压电素子中嵌合相互板面而被固定的电极板;驱动轴被固定于上述振动部件中;压电促动器配置有上述驱动轴;移动部件和上述压电促动器的驱动轴产生摩擦性接触。上述压电促动器的振动部件带有外周连接数个顶点和这些顶点之间的边;上述电极板带有通电连接部位,从上述振动部件的边开始呈现凸起形状。
[0011 ] 优选的,前述移动部件中设置有透镜。
[0012]—种电子设备,配置有振动部件、驱动轴、压电促动器、移动部件和框体。振动部件具有在平板状的压电素子和上述压电素子中嵌合相互板面而被固定的电极板;驱动轴被固定于上述振动部件中;压电促动器配置有上述驱动轴;移动部件和上述压电促动器的驱动轴产生摩擦性接触。框体在自由振动的状态中支撑起上述压电促动器的驱动轴。上述压电促动器的振动部件带有外周连接数个顶点和这些顶点之间的边;上述电极板带有通电连接部位,从上述振动部件的边开始呈现凸起形状。
[0013]本实用新型由于从振动部件的边开始凸出通电连接部位使其呈现凸起形状,因此可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项实施例相关线性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0016]图2是图1的A —A线截面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项实施例相关压电促动器的截面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项实施例相关压电促动器的斜面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项实施例相关压电促动器的斜面图;
[0020]图6是为了说明设置面积,与本实用新型第二项实施例相关的压电促动器和对比例子进行对比的平面图;
[0021]图7是为了说明振动的驱动力,与本实用新型第二项实施例相关的压电促动器和对比例子进行对比的平面图;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项实施例相关压电促动器的振动部件的平面图;
[0023]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项实施例相关压电促动器的振动部件的平面图;
[002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项实施例相关压电促动器的振动部件变形例子的平面图。
[0025]图中:
[0026]10、线性驱动装置,12、框体,18、变焦镜头,20、对焦镜头,26、变焦镜头支架,28、对焦镜头支架,58、第一个压电促动器,60、第二个压电促动器,62、第一振动部件,64、第二振动部件,66、第一驱动轴,68、第二驱动轴,78、第一压电素子,80、第二压电素子,82、电极板,90、第一通电连接部位,92、第二通电连接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在图1和图2中,线性驱动装置10属于举例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该线性驱动装置被应用于自动对焦式微型摄像头,而自动对焦式摄像头又被应用于手机和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中。线性驱动装置10带有呈现立方体形状的框体12。该框体12中配置有摄像透镜14、成像透镜16、变焦镜头18和聚焦透镜20。
[0029]摄像透镜14被固定于框体12的上方。成像透镜16被固定于框体12的下方。成像透镜16与设置于基板22中的图像传感器24对向。框体12被固定于基板22中。
[0030]变焦镜头18被固定于变焦镜头支架26上,而变焦镜头支架26具有移动部件的作用。聚焦镜头20被固定于聚焦透镜支架28上,而聚焦镜头支架28具有移动部件的作用。摄像透镜14、成像透镜16、变焦镜头18和聚焦镜头20位于框体12偏中央的位置上,被配置在一个光轴LO上。通过这些透镜16?20,从摄影对象射入的光线在图像传感器24上形成图像。
[0031]如图2所示,变焦镜头支架26具有向左右延伸的支撑部位30、32。在其中一个支撑部位30的前端形成了 U字形状的啮合部位34,该啮合部位34和下述的第二个压电促动器60的第二驱动轴68啮合。由此,变焦镜头支架26向光轴L0方向移动时,对变焦镜头支架26进行引导,使其不在与光轴L0垂直的方向上旋转。
[0032]另外一个支撑部位32与第一个压电促动器58的第一驱动轴66摩擦接触。即在另外一个支撑部位32的前端设置了以树脂或金属为材料的压力焊接部位36。将第一个压电促动器58的第一驱动轴66插入该压力焊接部位36中。压力焊接部位36在缠卷第一驱动轴66的一侧上形成了开口部位38。该开口部位38利用螺丝40对自身的间隙进行调整,并对压力焊接部位36与第一驱动轴66之间的摩擦(焊接压力)进行自由调整。
[0033]另外,在不设置螺丝40的情况下,利用压力焊接部位36的弹性,施加预先设定的摩擦即可。将螺丝与第一驱动轴66连接进行焊接压力处理也可。另外,利用各部件组成压力焊接部位36的一半,使用弹簧等形成具有压紧力结构也可。
[0034]聚焦透镜支架28具有与前述变焦透镜支架26相同的结构。即在该变焦透镜支架28中设置啮合部位42和压力焊接部位44,啮合部位42与第一个压电促动器58的第一驱动轴66啮合,压力焊接部位44与第二个压电促动器60的第二驱动轴68摩擦接触。
[0035]在框体12内配置有变焦透镜位置检测器46和聚焦透镜位置检测器48。两种位置检测器具有相同结构。由第一磁极部件50、第二磁极部件52和第一 MR传感器54、第二MR传感器56组成,第一磁极部件50、第二磁极部件52被沿着透镜的光轴L0方向与磁极(S极和N极)以交替方式配置;第一 MR传感器54、第二 MR传感器56被用于检测磁场强度。第一 MR传感器54被固定于变焦透镜支架26上,Μ第二 R传感器56被固定于聚焦透镜支架28上。其中第一磁极部件50与第一 MR传感器54对向,第二磁极部件52与第二 MR传感器56对向,被固定在框体12上。如果聚焦透镜支架28、变焦透镜支架26移动,可利用第一 MR传感器54、第二 MR传感器56对变焦透镜支架26、聚焦透镜支架28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进行检测,上述变焦透镜支架26、聚焦透镜支架28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被视作磁场强度的变化。另外,利用第一 MR传感器54、第二 MR传感器56输出显示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变化信号。
[0036]第一个压电促动器58和第二个压电促动器60具有相同的结构,压电促动器58、60分别配置有第一振动部件62、第二振动部件64和第一驱动轴66、第二驱动轴68,第一驱动轴66、第二驱动轴68被固定在第一振动部件62、第二振动部件64上。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振动部件62、第二振动部件64被配置在框体12的上方,第一驱动轴66、第二驱动轴68向下方延伸。第一驱动轴66、第二驱动轴68的下端被插入第一接口部件70、第三接口部件72的孔中,以粘合方式被固定起来,而上述第一接口部件70、第三接口部件72被设置在框体12上。另外,靠近第一振动部件62、第二振动部件64的第一驱动轴66、第二驱动轴68的基座一侧被插入第二接口部件71、第四接口部件73的孔中,第二接口部件71、第四接口部件73被设置在框体12上。第一接口部件70、第二接口部件71和第三接口部件72、第四接口部件73具有弹性,分别自由支撑起第一驱动轴66、第二驱动轴68。第一振动部件62、第二振动部件64中分别连接第一通电配线74、第二通电配线76。
[0037]图3显示了压电促动器中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个压电促动器58。在图3中,对图1进行了上下逆转的描绘。第一个压电促动器58采用例举的双晶片型,第一振动部件62配置有两个呈现平板状的第一压电素子78、第二压电素子80。在上述第一压电素子78、第二压电素子80之间带有同样呈现平板状的第一电极板82。即第一压电素子78、第二压电素子80和第一电极板82之间以互相嵌合方式固定。压电素子的表面和反面中形成了第二电极层84、第三电极板86。第一驱动轴66通过粘合剂87被固定于其中第一压电素子78的第二电极层84上。第一电极板82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等组成。除了下述通电连接部位外,第一压电素子78、第二压电素子80的外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