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4144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引下线的固定技术,尤其是一种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火力发电厂烟囱避雷引下线安装过程中普遍的做法是直接将该引下线焊接在混凝土壁上,引下线的伸缩性能欠缺。
[0003]因烟囱在遇大风的情况下会随风摆动,如果摆幅偏大,极易将引下线拉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该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解决了引下线会被轻易拉断的弊端,为烟囱的防雷接地安全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预埋件、固定锚筋和固定卡子,所述的预埋件包括多个,沿烟囱的混凝土壁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每个预埋件分别通过固定锚筋与混凝土壁相固定,且每个预埋件的前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卡子,所述的固定卡子包括前板体、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的左板体和右板体分别设置在前板体的左侧和右侧,左板体和右板体的后部与预埋件相固定,引下线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固定卡子与预埋件围成的方形空腔,且从上到下每间隔5-7个预埋件时,引下线将与预埋件相焊接。
[0006]两个相邻的预埋件之间间隔3m设置。
[0007]所述的预埋件为15X 15cm的方形体,所述的固定卡子的高度为4_5cm。
[0008]所述的引下线的宽度为7cm,厚度为0.8cm,所述的固定卡子与预埋件围成的方形空腔的长度为10cm,宽度为5cm。
[0009]所述的固定卡子与预埋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固定。
[0010]本实用新型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完美的避免了避雷引下线在将来使用过程中会被轻易拉断这一严重问题的发生,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在预埋件上焊接固定卡子,然后将通长的引下线沿着固定卡子内部穿过,每隔一定距离将引下线与预埋件进行焊接,这样就使得固定卡子与预埋件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且仅需隔一定的距离进行焊接,大部分固定卡子处的引下线是活动的,增加了引下线的有效抗断裂长度,在烟囱摆动的同时,防止引下线左右摆动,只能进行上下伸缩,因此此种结构不会因烟囱的摆动而被拉断,在大幅减小工作量的同时,安全系数也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是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是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的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3是预埋件、固定卡子和引下线之间的连接俯视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预埋件,2、固定锚筋,3、固定卡子,31、前板体,32、左板体,33、右板体,34、方形空腔,4、混凝土壁,5、引下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预埋件1、固定锚筋2和固定卡子3,所述的预埋件1包括多个,沿烟囱的混凝土壁4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每个预埋件1分别通过固定锚筋2与混凝土壁4相固定,且每个预埋件1的前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卡子3,所述的固定卡子3包括前板体31、左板体32和右板体33,所述的左板体32和右板体33分别设置在前板体31的左侧和右侧,左板体32和右板体33的后部与预埋件1相固定,引下线5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固定卡子3与预埋件1围成的方形空腔34,且从上到下每间隔5-7个预埋件1时,引下线5将与预埋件1相焊接。
[0017]两个相邻的预埋件1之间间隔3m设置。
[0018]所述的预埋件1为15X 15cm的方形体,所述的固定卡子3的高度为4_5cm。
[0019]所述的引下线5的宽度为7cm,厚度为0.8cm,所述的固定卡子3与预埋件1围成的方形空腔34的长度为10cm,宽度为5cm。
[0020]所述的固定卡子3与预埋件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固定。
[0021]避免了避雷引下线在将来使用过程中会被轻易拉断这一严重问题的发生,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在预埋件1上焊接固定卡子3,然后将通长的引下线5沿着固定卡子3内部方形空腔34穿过,每隔一定距离将引下线5与预埋件1进行焊接,这样就使得固定卡子3与预埋件1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且仅需隔一定的距离进行焊接,大部分固定卡子处的引下线是活动的,增加了引下线的有效抗断裂长度,在烟囱摆动的同时,防止引下线左右摆动,只能进行上下伸缩,因此此种结构不会因烟囱的摆动而被拉断,在大幅减小工作量的同时,安全系数也明显提高。
[0022]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主权项】
1.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预埋件、固定锚筋和固定卡子,所述的预埋件包括多个,沿烟囱的混凝土壁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每个预埋件分别通过固定锚筋与混凝土壁相固定,且每个预埋件的前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卡子,所述的固定卡子包括前板体、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的左板体和右板体分别设置在前板体的左侧和右侧,左板体和右板体的后部与预埋件相固定,引下线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固定卡子与预埋件围成的方形空腔,且从上到下每间隔5-7个预埋件时,引下线将与预埋件相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其特征是:两个相邻的预埋件之间间隔3m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埋件为15X 15cm的方形体,所述的固定卡子的高度为4-5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引下线的宽度为7cm,厚度为0.8cm,所述的固定卡子与预埋件围成的方形空腔的长度为10cm,宽度为5cm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卡子与预埋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属于避雷引下线的固定技术,其结构包括预埋件、固定锚筋和固定卡子,所述的预埋件包括多个,沿烟囱的混凝土壁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每个预埋件分别通过固定锚筋与混凝土壁相固定,且每个预埋件的前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卡子,所述的固定卡子包括前板体、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的左板体和右板体分别设置在前板体的左侧和右侧,左板体和右板体的后部与预埋件相固定,引下线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固定卡子与预埋件围成的方形空腔,且从上到下每间隔5-7个预埋件时,引下线将与预埋件相焊接。本实用新型的烟囱避雷引下线固定装置解决了引下线会被轻易拉断的弊端,为烟囱的防雷接地安全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IPC分类】H02G13/00
【公开号】CN205051318
【申请号】CN201520732137
【发明人】袁明, 孙卫东, 王高风
【申请人】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