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0957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的水冷却水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换流阀是由多层组件串联组成,而组件是由许多独立电力电子模块扩展而成,在换流阀运行的过程中,电力电子器件、阻尼电阻等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得不到有效散热会导致模块温度过高,影响到模块的性能,从而损坏模块内的电力电子器件。因此,换流阀须配置相应的冷却水路系统将模块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交换出去,使其工作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0003]目前,为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要求模块结构紧凑,驱动及其它电子电路通常比较密集的分布在模块内部。所以,一旦冷却水喷射到模块内部,可能直接损坏电子电路器件。
[0004]由于换流阀内有多个需要冷却的模块,其内部的冷却水路布置对散热效果、水质要求、模块更换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冷却水路系统有安全隐患,更换模块不方便,而且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结构、操作方便的新型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包括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组件进水管与主进水管连通,组件出水管与主出水管连通,多块模块水冷板均通过模块软管分别与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连通,各模块软管两端均通过水嘴与组件进水管、组件出水管连接和模块水冷板连接,冷却水通过主进水管、组件进水管、模块软管进入到模块水冷板,然后冷却水再通过模块软管、组件出水管、主出水管把模块的热量带出去。
[0008]进一步,所述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顶部分别配置有自动排气阀。
[0009]进一步,所述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顶部通过软管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尾部连接有节流软管。
[0011]进一步,所述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并行设置多层组件进水管、组件出水管。
[0012]进一步,所述组件进水管、组件出水管引出多路并行支路到多个模块水冷板。
[0013]进一步,所述水嘴与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连接处配有0型密封圈,组件进水管、组件出水管与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连接处配有0型密封圈。
[0014]进一步,所述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的顶部和底部都配置有双活接球阀和开关阀门。
[0015]进一步,所述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的底部都配置有泄空阀。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由主进水管、主出水管、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组成,冷却水通过主进水管、组件进水管、模块软管进入到模块水冷板,然后冷却水再通过模块软管、组件出水管、主出水管把模块的热量带出去,结构简单,通过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将冷却水输送到多个模块水冷板中,带走模块中的控制方便,简单。
[0018]进一步,接口都配置有气密性极好的0型圈,防止冷却水泄露的性能极好,结构简单,模块更换方便。
[0019]进一步,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连接有节流软管,保证组件进出水管尾部部分的冷却水也形成循环,保证冷却水的水质要求,避免产生死水造成绝缘击穿。
[0020]进一步,充分保证换流阀水路系统内冷却水的循环以及冷却水的水质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各水路支路并行分布,能充分把模块间的流量差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模块散热效果更好。
[0021]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嘴,价格比快速接头便宜几百倍,大大降低了换流阀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3]其中,1-主进水管,2-主出水管,3-开关阀门,4-泄空阀,5-组件出水管,6_组件进水管,7-模块软管,8-水嘴,9-模块水冷板,10-节流软管,11-软管,12-双活接球阀,13-自动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例是实用新型一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包括主进水管1,主出水管2,开关阀门3,泄空阀4,组件出水管5,组件进水管6,分支软管7,水嘴8,模块水冷板9,节流软管10,软管11,双活接球阀12,自动排气阀13。
[0026]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组件进水管6与主进水管1连通,组件出水管5与主出水管2连通,多块模块水冷板9均通过模块软管7分别与组件进水管6和组件出水管5连通,各模块软管7两端均通过水嘴8与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连接和模块水冷板9连接,冷却水通过主进水管1、组件进水管6、模块软管7进入到模块水冷板9,然后冷却水再通过模块软管7、组件出水管5、主出水管2把模块的热量带出去。
[0027]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顶部分别配置有自动排气阀13。当换流阀水路系统工作过程,自动排气阀13是处于打开状态,若系统里的冷却水存在气泡,所有气泡会汇集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顶部。然后气泡通过自动排气阀13排到系统外部。
[0028]本换流阀水路系统技术方案中,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顶部连接有软管11,组件进水管6和组件出水管5尾部连接有节流软管10,这充分保证主进出水管顶部和组件进出水管尾部的冷却水也形成循环,保证冷却水达到设计的水质要求,避免产生死水造成绝缘击穿。
[0029]本换流阀水路系统技术方案中,水路系统可存在多层并行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而且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也可引出多路并行支路到多个模块水冷板9,这样能充分把模块间的流量差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
[0030]水嘴8与组件进水管6和组件出水管5连接处配有0型密封圈,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与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连接处配有0型密封圈,充分保证换流阀水路系统的密封性會泛。
[0031]所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的顶部和底部都配置有双活接球阀12和开关阀门3,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的底部都配置有泄空阀4,避免更换模块时发生冷却水喷射到模块内部现象。
[003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停运阀冷系统,然后关闭开关阀门3、双活接球阀12,使得开关阀门3和双活接球阀1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打开泄空阀4,排泄密闭空间内压力,使得泄空阀口的压力和大气压力相同,关闭泄空阀4;此时,将模块软管7和水嘴8断开,也不会发生漏水。
[0033]—般换流阀水路设计时,为避免更换模块时发生冷却水喷射模块内部现象,模块软管7与模块水冷板9的连接往往会采用快速接头,但快速接头的价格会比水嘴的价格贵几百倍,大大增加了换流阀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中分支软管7与模块水冷板9的连接采用新型的水嘴8。
[0034]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组件进水管(6)与主进水管(1)连通,组件出水管(5)与主出水管(2)连通,多块模块水冷板(9)均通过模块软管(7)分别与组件进水管(6)和组件出水管(5)连通,各模块软管(7)两端均通过水嘴(8)与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连接和模块水冷板(9)连接,冷却水通过主进水管(1)、组件进水管(6)、模块软管(7)进入到模块水冷板(9),然后冷却水再通过模块软管(7)、组件出水管(5)、主出水管(2)把模块的热量带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顶部分别配置有自动排气阀(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顶部通过软管(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进水管(6)和组件出水管(5)尾部连接有节流软管(10)。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并行设置多层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引出多路并行支路到多个模块水冷板(9)。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嘴(8)与组件进水管(6)和组件出水管(5)连接处配有0型密封圈,组件进水管(6)、组件出水管(5)与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连接处配有0型密封圈。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的顶部和底部都配置有双活接球阀(12)和开关阀门(3)。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1)和主出水管(2)的底部都配置有泄空阀(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直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包括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组件进水管与主进水管连通,组件出水管与主出水管连通,多块模块水冷板均通过模块软管分别与组件进水管和组件出水管连通,各模块软管两端均通过水嘴与组件进水管、组件出水管连接和模块水冷板连接,冷却水通过主进水管、组件进水管、模块软管进入到模块水冷板,然后冷却水再通过模块软管、组件出水管、主出水管把模块的热量带出去,本换流阀冷却水路系统冷却水循环充分,能充分保证冷却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更换模块简单方便。
【IPC分类】H02M1/00, H05K7/20
【公开号】CN205141978
【申请号】CN201520985011
【发明人】苟锐锋, 马志荣, 郑全旭, 杨晓平, 张万荣, 焦秀英, 赵朝伟, 郭遵令, 封磊, 雒雯霞, 骆妮, 张艳梅
【申请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