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光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943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光伏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板装置,具体为一种智能光伏板,属于清洁能源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源是一种在未来可生产清洁能源上,最有发展前途的持续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太阳能光伏板仍需要专门技术来组建搭配及安装,增加了安装和维修的难度和成本,导致回报不合理,回报期过长,难被普遍接受,现在安装工序以言,组件是各自独立的太阳能面板和微逆变器,面板在自然空气流动及充足阳光底下工作时,微逆变器所产生的所有余热,均集中于面板顶部的接触一侧,会产生额外的光强度,超出的能量将令微逆变器和面板各自加温变热,令其产值量和寿命降低,还得影响面板质量和认证之批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光伏板。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光伏板,包括面板、导热渠、阳极接头、框架、热胶、导热管、底盖、逆变器壳体和连接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固定在框架上,所述逆变器壳体上端设置有导热渠,所述导热渠和面板相接触,所述逆变器壳体中部设置有阳极接头,所述阳极接头和面板相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内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逆变器壳体侧面设置有连接器接口,所述框架和逆变器壳体相接触且二者通过热胶固定在一起,所述底盖和逆变器壳体固定在一起。
[0005]优选的,为了传输逆变器工作时在内部产生的热量,所述导热管和逆变器壳体相接触且导热管的材料为铜。
[0006]优选的,为了传递面板过剩的热能量,所述导热渠两面分别和面板与逆变器壳体相接触。
[0007]优选的,为了将逆变器壳体所承受的热量传递给框架,所述逆变器壳体与框架的接触处涂有导热膏。
[0008]优选的,为了增大底盖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所述底盖表面为均匀的凹凸状。
[0009]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所述逆变器壳体侧面预留有一个圆形连接器接口。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光伏板设计合理,导热管和逆变器壳体相接触且导热管的材料为铜,导热管能够将逆变器工作时在内部产生的热量传输到逆变器壳体上,保证了逆变器内使用的电子器件之工作寿命,导热渠两面分别和面板与逆变器壳体相接触,导热渠将面板过剩的热能量传递到逆变器壳体上,防止面板承受过多热量而导致损坏,延长了面板的使用寿命,逆变器壳体与框架的接触处涂有导热膏,能够有效将逆变器壳体所承受的热量传递给框架,从而通过与空气接触面更大的框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好,底盖表面为均匀的凹凸状,增大底盖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助于逆变器散热,逆变器壳体侧面预留有一个圆形连接器接口,可以将逆变器内部的线路引至接口处,这样在安装时只要将接口处的连接好即可,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安装方便,该装置克服了自身的及附带逆变器发出的过热问题,通过将局部过剩的热能量传递到光伏电池面板的外框上,这使得微逆变器可以整合进太阳能板而不至干扰其规格参数与认可审核。
【附图说明】
[0011]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不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接口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管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渠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面板,2、导热渠,3、阳极接头,4、框架,5、热胶,6、导热管,7、底盖,8、逆变器壳体和9、连接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I?4,一种智能光伏板,包括面板1、导热渠2、阳极接头3、框架4、热胶5、导热管6、底盖7、逆变器壳体8和连接器接口 9,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固定在框架4上,所述逆变器壳体8上端设置有导热渠2,所述导热渠2和面板I相接触,所述导热渠2两面分别和面板I与逆变器壳体8相接触,导热渠2将面板I过剩的热能量传递到逆变器壳体8上,防止面板I承受过多热量而导致损坏,延长了面板I的使用寿命,所述逆变器壳体8中部设置有阳极接头3,所述阳极接头3和面板I相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8内部设置有导热管6,所述导热管6和逆变器壳体8相接触且导热管6的材料为铜,导热管6能够将逆变器工作时在内部产生的热量传输到逆变器壳体8上,保证了逆变器内使用的电子器件之工作寿命,所述逆变器壳体8侧面设置有连接器接口 9,所述逆变器壳体8侧面预留有一个圆形连接器接口 9,可以将逆变器内部的线路引至接口处,这样在安装时只要将接口处的连接好即可,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安装方便,所述框架4和逆变器壳体8相接触且二者通过热胶5固定在一起,所述逆变器壳体8与框架4的接触处涂有导热膏,能够有效将逆变器壳体8所承受的热量传递给框架4,从而通过与空气接触面更大的框架4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好,所述底盖7和逆变器壳体8固定在一起,所述底盖7表面为均匀的凹凸状,增大底盖7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助于逆变器散热,该装置克服了自身的及附带逆变器发出的过热问题,通过将局部过剩的热能量传递到光伏电池面板的外框上,这使得微逆变器可以整合进太阳能板而不至干扰其规格参数与认可审核。
[0018]工作过程:当使用所述智能光伏板时,首先,将逆变器安装在逆变器壳体内部,再将逆变器的接线端引至连接器接口处,将面板的阴极接至外框,再将底盖固定好,在安装时只需将装置移动至使用场所并且将连接器接口组合后即可开始使用。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光伏板,包括面板(I)、导热渠(2)、阳极接头(3)、框架(4)、热胶(5)、导热管(6)、底盖(7)、逆变器壳体(8)和连接器接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固定在框架(4)上,所述逆变器壳体(8)上端设置有导热渠(2),所述导热渠(2)和面板(I)相接触,所述逆变器壳体(8)中部设置有阳极接头(3),所述阳极接头(3)和面板(I)相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8)内部设置有导热管(6),所述逆变器壳体(8)侧面设置有连接器接口(9),所述框架(4)和逆变器壳体(8)相接触且二者通过热胶(5)固定在一起,所述底盖(7)和逆变器壳体(8)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智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6)和逆变器壳体(8)相接触且导热管(6)的材料为铜。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渠(2)两面分别和面板(I)与逆变器壳体(8)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壳体(8)与框架(4)的接触处涂有导热膏。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一种智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7)表面为均匀的凹凸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壳体(8)侧面预留有一个圆形连接器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光伏板,包括面板、导热渠、阳极接头、框架、热胶、导热管、底盖、逆变器壳体和连接器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导热管能够将逆变器工作时在内部产生的热量传输到逆变器壳体上,保证了逆变器内使用的电子器件之工作寿命,导热渠将面板过剩的热能量传递到逆变器壳体上,防止面板承受过多热量而导致损坏,逆变器壳体与框架的接触处涂有导热膏,能够有效将逆变器壳体所承受的热量传递给框架,从而通过与空气接触面更大的框架进行散热,该装置克服了自身的及附带逆变器发出的过热问题,通过将局部过剩的热能量传递到光伏电池面板的外框上,这使得微逆变器可以整合进太阳能板而不至干扰其规格参数与认可审核。
【IPC分类】H02S40/42
【公开号】CN205160466
【申请号】CN201521018029
【发明人】陈全炼
【申请人】乐富盈(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