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591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无线电通信是将需要传送的声音、文字、数据、图像等电信号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经空间和地面传至对方的通信方式,利用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由于无线电通信是借助无线电波具有的波动传递信息的功能,人们可以省去敷设导线的麻烦,实现更加自由、更加快捷、无障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将信息传递出去,还需要在接收到信息时具有较好的还原度,信息不失真,这就需要在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端都进行技术的革新,其中对于无线电通信的稳定作用的电源电路也是重要一环。现目前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电源电路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电源结构,它虽然能够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但是其电压的波动较大,而且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在一些磁场环境较强的区域工作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样就使得无线电通信的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无线电通信中的电源电路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源电路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VCC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源输入端VCC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恪断器F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DD、电阻R7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l 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二极管Dll的正极;所述熔断器F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一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和二极管DlO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lO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l的负极和连接器H的第五引脚,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和三端开关S的第二接头,所述三端开关S的第三接头连接到连接器H的第四引脚,三端开关S的第一接头连接到连接器H的第三引脚,所述连接器H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器H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l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l的一端和继电器J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l的正向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放大器A2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l的输出端和放大器Al的反向输入端;所述芯片IC的型号为DS18B20。
[0005]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711,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1893。
[0006 ] 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l的型号为ISO106,所述放大器A2的型号为LFl 55。
[0007]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1N4007,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5398,所述二极管D7的型号为1N5406。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1、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不仅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而且工作时的稳定性较好,电压波动较小,对于通信质量的保障有重要贡献。
[0010]2、抗干扰能力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能够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可靠工作,能够保障设备的全天候正常使用。
[0011]3、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源电路结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包括电源输入端VCC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源输入端VCC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恪断器F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DD、电阻R7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电容W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二极管Dl I的正极;所述恪断器F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一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和二极管DlO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lO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l的负极和连接器H的第五引脚,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和三端开关S的第二接头,所述三端开关S的第三接头连接到连接器H的第四引脚,三端开关S的第一接头连接到连接器H的第三引脚,所述连接器H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器H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I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I的一端和三极管QI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l的一端和继电器J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l的正向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放大器A2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l的输出端和放大器Al的反向输入端;所述芯片IC的型号为DS18B20。
[00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711,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1893。所述放大器Al的型号为IS0106,所述放大器A2的型号为LF155。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1N4007,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5398,所述二极管D7的型号为1N5406。
[001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VCC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源输入端VCC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恪断器F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DD、电阻R7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二极管Dll的正极;所述熔断器F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一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和二极管DlO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lO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ll的负极和连接器H的第五引脚,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和三端开关S的第二接头,所述三端开关S的第三接头连接到连接器H的第四引脚,三端开关S的第一接头连接到连接器H的第三引脚,所述连接器H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器H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I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I的一端和三极管QI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l的一端和继电器J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l的正向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放大器A2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l的输出端和放大器Al的反向输入端;所述芯片IC的型号为DS18B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711,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189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Al的型号为ISO106,所述放大器A2的型号为LFl 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1N4007,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5398,所述二极管D7的型号为1N540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它包括电源输入端VCC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源输入端VCC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芯片IC的第三引脚、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熔断器F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DD、电阻R7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4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
【IPC分类】H02M3/10
【公开号】CN205232025
【申请号】CN201521066687
【发明人】焦荣
【申请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