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3965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保护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漏电保护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漏电断路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汽车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现有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按其保护功能、结构特征、安装方式、运行方式、极数和线数、动作灵敏度等分类,一般可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根据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压型、电流型和脉冲型三种。电压型保护器接于变压器中性点和大地间,当发生触电时中性点偏移对地产生电压,以此来使保护动作切断电源,但由于它是对整个配变低压网进行保护,不能分级保护,因此停电范围大,动作频繁,所以已被淘汰。脉冲型电流保护器是当发生触电时使三相不平衡漏电流的相位、幅值产生的突然变化,以此为动作信号,但也有死区。目前汽车上应用广泛的是电流型漏电保护器,这种漏电保护器体积相对较小,便于安装,但是,这种漏电保护器上应用的转换电路结构大多精度较差,误差较大,因此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下误短路的情况,影响汽车的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汽车上的漏电保护器容易出现误操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靠性较好、精度较高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80C51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芯片IC的第三引脚均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0005]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711,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102,三极管Q3的型号为2N2857,三极管Q4的型号为2N3055。
[0006]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4006,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5401,二极管D3的型号为 1N5406。
[0007]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347。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1、可靠性较好: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不仅能够减小外部电源造成的波动影响,同时对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增强的电路的可靠性。
[0010]2、提高了转换精度:由于采用的单片机能够对输出电压进行相对精确的控制,因此实现了更高的精度控制,避免了误操作的发生。
[0011 ] 3、电路的整体成本较低,而且实用性较强,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包括型号为80C51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I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I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I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芯片IC的第三引脚均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00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711,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102,三极管Q3的型号为2N2857,三极管Q4的型号为2N3055。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4006,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5401,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5406。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347。
[0016]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具有很好的工作可靠性,而且转换精度较高,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001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80C51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 8的一端、电阻R 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电阻R 4的另一端与电容CI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I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源输出端VDD;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芯片IC的第三引脚均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711,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102,三极管Q3的型号为2N2857,三极管Q4的型号为2N30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4006,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5401,二极管D3的型号为1N54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34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漏电保护器数模转换电路,它包括型号为80C51的芯片IC,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1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可靠性较好,提高了转换精度,而且电路的整体成本较低。
【IPC分类】H02H3/26, H02M1/00
【公开号】CN205356128
【申请号】CN201620073571
【发明人】张振生, 张兴源, 李蕊, 韩海玲, 孙文义, 李东和, 赵龑
【申请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