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4451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时,会用到光伏并网逆变器。而在该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功率模块和电抗器是逆变器的主要发热源,因此研发人员在进行逆变器的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对功率模块和电抗器这两个模块的散热结构进行设计。
[0003]现有技术中,已出现很多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如图1所示,便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图1所示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机柜;IGBT( 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散热器11,设置在机柜的顶部;前向离心风机模块12,设置在IGBT模块的散热器11的下方,并通过导风管与散热器11连通;以及电抗器13,设置在机柜底部居中位置。另外,在机柜底部的两侧上开有进风口 14。
[0004]图1所示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由于其将电抗器13设置在机柜底部,这样的设计使得电抗器13不能充分设置于风道中(例如,电抗器13实质位于风道的进风口下方),导致散热效果差,使用寿命短;并且如此设计还会导致IGBT模块散热器11的进风口温度高,散热器要求较高,从而会导致逆变器机柜成本普遍较高。

【发明内容】

[000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光伏逆变器,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机柜和设置于所述机柜内的用于形成散热风道的风机组件,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和顶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柜内且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的电抗器和功率组件,其中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电抗器和所述功率组件在所述机柜内的位置。
[0007]其中,所述机柜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电抗器。
[0008]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电抗器错位且以长度方向水平放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
[0009]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功率组件在机柜内的位置高于所述电抗器在所述机柜内的位置。
[0010]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机柜内的位置为位于所述功率组件的上部或下部。
[0011]其中,所述功率组件包括散热器及电容组件,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电容组件上部,所述风机组件的风口与所述电容组件的风口、所述散热器的风口、所述散热风道的所述出风口相对。
[0012]其中,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机柜的进风口相通且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口高于所述机柜的进风口。
[0013]其中,所述机柜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的侧面上;或者,所述机柜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的侧面以及底面上。
[0014]其中,所述散热风道为直风道。
[0015]其中,所述机柜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风机组件为离心风机,所述散热结构的配电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柜内且位于所述电抗器前部。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条自机柜的底部向机柜的顶部的强迫散热风道。由于将电抗器和功率组件设置在该强迫散热风道中,且该强迫散热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低于电抗器和功率组件在机柜内的位置,因此机柜外面的冷风在进入机柜后,在散热风道的导风作用和流体负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流经放置于散热风道中的电抗器和功率组件,从而能够对电抗器和功率组件进行充分的冷却和散热,提升电抗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整机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3]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下述图2-图4所示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散热结构。下面,将结合图2-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2至图4所示,该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机柜21和设置于机柜21内的用于形成散热风道的风机组件22。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23位于机柜21的底部,例如可设置在机柜21前侧下方,散热风道的出风口 24位于机柜21的顶部,从而在整个机柜21内形成一个底部进风顶部出风的直风道,即自机柜的底部向机柜的顶部的强迫散热风道。该散热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机柜21内且位于散热风道内的电抗器25和功率组件26,其中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23的位置低于电抗器25和功率组件26在机柜21内的位置。
[0026]其中,散热风道的进风口23与机柜21的进风口 28相通,并且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23高于机柜21的进风口 28,因此外界的冷风在进入机柜21之后,在散热风道内的风机组件22的作用下,会流入散热风道。具体实现时,机柜21的进风口27可以设置在散热风道的进风口23的附近区域,例如机柜21的进风口 27可以位于机柜21的底部的侧面上,或者机柜21的进风口 27也可以位于机柜21的底部的侧面以及底面上。当然,如图3及图4所示,机柜21的进风口 27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风量及具体实施环境要求,设置在机柜21的其他位置,只要保证机柜21的进风口 27的位置低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23的位置即可。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机柜21的进风口27处设置防尘网,用于对外界进入的冷风进行除尘,风机组件22可以选择离心风机。同时,因散热结构的配电组件28不需要散热,因此可将其设置在机柜21内且位于电抗器25前部,即配电组件28不设置在散热风道中,其目的是尽可能降低配电组件28对冷风的阻挡,保证有更多的冷风进入散热风道,流向抗电器25和功率组件26,提升散热结构的散热量。
[0027]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在工作时,在风机组件22的作用下,形成了一条机柜底部进风,顶部出风的散热风道,该散热风道为直风道。并且,由于散热风道的进风口 23的位置低于电抗器25和功率组件26在机柜21内的位置,因此机柜21外面的冷风在进入机柜21后,在散热风道的导风作用和流体负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流经放置于散热风道中的电抗器25和功率组件26,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