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085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大型直流电机的容量及电流远大于Z系列直流电机,定子及电枢部件重量很大、结构尺寸大,为便于安装、维护及制造,需要将机座制成分瓣结构。由于电流很大,补偿绕组采用双路结构,补偿槽数多,补偿直线及端线采用拉制成形的半圆形软铜母线制成,补偿端线轴向焊接。机座分瓣需要截断补偿端线,被截断的补偿端线需要连接,并且还需要可以重复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大型直流电机机座分瓣截断补偿端线的要求,提供一种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及固定结构,以解决连接被截断的补偿端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包括沿径向内外设置的两压板,两压板之间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层叠加地设置有数个补偿端线单元,相邻两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位于径向外侧的压板与最外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以及位于径向内侧的压板与最内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均分别设有绝缘片;所述补偿端线单元包括两导电片和设于两导电片之间的补偿端线零件,补偿端线零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瓣补偿端线和下瓣补偿端线,补偿端线单元中上瓣补偿端线和下瓣补偿端线通过该补偿端线单元的导电片导电连接。
[0005]两压板通过一组螺栓固定连接,该组螺栓包括穿过所有绝缘片、所有导电片以及所有上瓣补偿端线的第一螺栓,还包括穿过所有绝缘片、所有导电片以及所有下瓣补偿端线的第二螺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外圈均套设有绝缘套管。
[0006]该组螺栓还包括第三螺栓,所述压板轴向两端分别沿轴向两侧伸出补偿单元外,俩压板的同侧轴向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第三螺栓与补偿端线单元间隔设置。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可靠、拆装方便,可以很好的连接机座两瓣的补偿端线,连接处机械强度高,并且可以重复拆装。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0]图3是整根补偿端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是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垫圈1、螺母2、第一螺栓3、压板4、绝缘片5、绝缘套管6、下瓣补偿端线7、上瓣补偿端线8、导电片9、第二螺栓10、间隙11、第三螺栓12、整根补偿端线13、中间部位14、钻孔15、机座外圆16、电枢外圆17、换向极18、主极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由图1-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包括沿径向内外设置的两压板4,两压板4之间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层叠加地设置有数个补偿端线单元,以指向直流电机的转子中心轴线的方向为内向、反向为外向。其中一个压板4位于径向外侧、另一个压板4位于径向内侧,两压板4均位于机座与电枢之间,图4中的两箭头分别为机座外圆16和电枢外圆17,数个补偿端线单元形状相似、长度由内至外依次增长。
[0014]位于径向外侧的压板4与最外侧的补偿端线单元相邻,位于径向内侧的压板4与最内侧的补偿端线单元相邻,相邻两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位于径向外侧的压板4与最外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以及位于径向内侧的压板4与最内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均分别设有绝缘片5。
[0015]所述补偿端线单元包括两导电片9和设于两导电片9之间的补偿端线零件,两导电片9分别位于补偿端线零件的内侧和外侧,补偿端线零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同一补偿端线零件中上瓣补偿端线8的端部与下瓣补偿端线7的端部间隔相对,上瓣补偿端线8的端部与下瓣补偿端线7的端部之间设有微小间隙11,同一补偿端线单元中的导电片9与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均贴合接触,并且每个导电片9均覆盖上瓣补偿端线8的端部与下瓣补偿端线7的端部之间的间隙11,同一补偿端线单元中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通过该补偿端线单元的导电片9导电连接。
[0016]所述绝缘片5设于相邻两补偿端线单元的相邻两导电片9之间、径向外侧压板4与最外层补偿端线单元的临近径向外侧压板4的导电片9之间以及径向内侧压板4与最内层补偿端线单元的临近径向内侧的导电片9之间。
[0017]两压板4通过一组螺栓固定连接,该组螺栓包括穿过两压板4、所有绝缘片5、所有导电片9以及所有上瓣补偿端线8的第一螺栓3,还包括穿过两压板4、所有绝缘片5、所有导电片9以及所有下瓣补偿端线7的第二螺栓10,第一螺栓3的外圈和第二螺栓10的外圈均套设有绝缘套管6。
[0018]第一螺栓3的绝缘套管6也随第一螺栓3穿过所有绝缘片5、所有导电片9以及所有上瓣补偿端线8,第二螺栓10的绝缘套管6也随第二螺栓10穿过所有绝缘片5、所有导电片9以及所有下瓣补偿端线7。当然,压板4、导电片9和绝缘片5均设有用于穿过第一螺栓3及其绝缘套管6的插孔以及用于穿过第二螺栓10及其绝缘套管6的插孔,上瓣补偿端线8设有用于穿过第一螺栓3及其绝缘套管6的插孔,下瓣补偿端线7设有用于穿过第二螺栓10及其绝缘套管6的插孔。
[0019]该组螺栓还包括第三螺栓12,所述压板4轴向两端分别沿轴向两侧伸出补偿端线单元外,俩压板4的同侧轴向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螺栓12连接,第三螺栓12与补偿端线单元间隔设置。第三螺栓12共设置四个,第三螺栓12两两分布于压板4的轴向两端。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10和第三螺栓12的端部均设有螺母2和垫圈I。
[0020]所述补偿端线零件的宽度为56mm,补偿端线零件在制造时,将一整根补偿端线13下料弯折成型并调整至图纸要求尺寸之后(如图3所示),按照顺序将同一处位置的补偿端线在装好主极的定子上试装定位,再在设计要求的尺寸处钻孔15(钻孔15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10的两插孔);一整根补偿端线13钻孔15后从中间部位14锯断并打磨清理,断缝< 1.5mm,并且断面要求平整无毛刺,整根补偿端线13锯断后形成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将同一位置补偿端线按顺序装好(如图4所示),并全部用螺栓把合固定好后,再整体按定子图纸要求,将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分别与相应的补偿直线部分径向焊接,如此可以尽量的保证两瓣补偿端线之间的位置,主极19上的补偿端线与换向极18绕组连接。
[0021 ]此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0022]1、上、下两瓣补偿端线之间有微小间隙11,每根补偿端线零件两侧各有一个导电片9,从而使上、下瓣补偿端线8、7导通;
[0023]2、导电片9与上瓣补偿端线8、下瓣补偿端线7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具有较小的接触电阻;
[0024]3、相邻导电片9之间采用绝缘片5隔开,从而使两根补偿端线零件之间绝缘,不会造成短路故障;
[0025]4、每组补偿端线两侧各有一个压板4,压板4用钢板制成,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压板4与导电片9之间也用绝缘片5隔开;
[0026]5、每组采用6根Ml 2螺栓(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10和四个第三螺栓12)固定,其中2根螺栓(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10)穿过补偿端线,另外4根第三螺栓12在补偿端线零件外侧;螺栓外需套好绝缘套管6,以保证螺栓与补偿端线之间绝缘。
[0027]6、补偿端线(包括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本身不作绝缘处理,便于散热。最内层补偿端线单元尽可能远离电枢表面,以使安装好后的螺栓与电枢表面有较大的空间距离。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径向内外设置的两压板(4),两压板(4)之间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层叠加地设置有数个补偿端线单元,相邻两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位于径向外侧的压板(4)与最外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以及位于径向内侧的压板(4)与最内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均分别设有绝缘片(5);所述补偿端线单元包括两导电片(9)和设于两导电片(9)之间的补偿端线零件,补偿端线零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补偿端线单元中上瓣补偿端线(8)和下瓣补偿端线(7)通过该补偿端线单元的导电片(9)导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压板(4)通过一组螺栓固定连接,该组螺栓包括穿过所有绝缘片(5)、所有导电片(9)以及所有上瓣补偿端线(8)的第一螺栓(3),还包括穿过所有绝缘片(5)、所有导电片(9)以及所有下瓣补偿端线(7)的第二螺栓(10),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10)的外圈均套设有绝缘套管(6)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螺栓还包括第三螺栓(12),所述压板(4)轴向两端分别沿轴向两侧伸出补偿单元外,俩压板(4)的同侧轴向端部之间通过第三螺栓(12)连接,第三螺栓(12)与补偿端线单元间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包括沿径向内外设置的两压板,两压板之间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层叠加地设置有数个补偿端线单元,相邻两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位于径向外侧的压板与最外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以及位于径向内侧的压板与最内层的补偿端线单元之间均分别设有绝缘片;所述补偿端线单元包括两导电片和设于两导电片之间的补偿端线零件,补偿端线零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瓣补偿端线和下瓣补偿端线,补偿端线单元中上瓣补偿端线和下瓣补偿端线通过该补偿端线单元的导电片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解决连接被截断的补偿端线问题的用于直流电机的补偿端线的分瓣把合结构。
【IPC分类】H02K23/66
【公开号】CN205377619
【申请号】CN201620026218
【发明人】邢政, 宋俊, 王建裕, 刘国徽
【申请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