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841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解决现有太阳能对蓄电池充放电控制不合理和负载、蓄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其方案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路与铅酸蓄电池连接,铅酸蓄电池与放电电路连接,放电电路与负载连接,铅酸蓄电池经A/D转换电路与主控芯片U1连接,主控芯片U1经充电光耦驱动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1经放电光耦驱动电路与放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1分别与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串口通信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对蓄电池电压的采集和显示,对蓄电池过充保护和短路保护,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可实时监视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状态,控制蓄电池最有充电,达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充放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而目前市场上传统充放电控制器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不合理,保护不够充分,对太阳能负载及利用不合理等现状,造成太阳能的浪费和蓄电池寿命的缩短,目前常用的蓄电池充电法控制器包括三种:恒流充电法、阶段充电法和恒压充电法,但是这些方法由于充电方式单一加上控制策略不够完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当蓄电池给负载供电时,由于控制器不能实时检测蓄电池的电压,很容易发生蓄电池的过充电的问题,将会导致蓄电池的深度放电,严重影响蓄电池和负载的寿命。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有效解决了现有太阳能对蓄电池充放电控制不合理、太阳能浪费和负载、蓄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路、充电光耦驱动电路、铅酸蓄电池、A/D转换电路、主控芯片Ul、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串口通信电路、放电光耦驱动电路、放电电路和负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路与铅酸蓄电池连接,铅酸蓄电池与放电电路连接,放电电路与负载连接,铅酸蓄电池经A/D转换电路与主控芯片Ul连接,主控芯片Ul经充电光耦驱动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l经放电光耦驱动电路与放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I分别与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串口通信电路连接,所述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l、芯片U4、芯片U3、芯片U2、蜂鸣器LSl、光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和负载DS4,所述主控芯片Ul的I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和8引脚分别与芯片U4的18引脚、17引脚、16引脚、15引脚、14引脚、13弓I脚、12引脚和11引脚连接,芯片U4的I引脚、2引脚和3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l的28引脚、17引脚和16引脚连接,芯片U4的4引脚经电容C7接地GND,芯片U4的7引脚、8引脚和10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4的9引脚经电阻RlO接电源VCC,芯片U4的9引脚还经电阻Rll接地GND,芯片U4的4弓丨脚经电阻R9与芯片U4的19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18引脚和19引脚分别与晶振Yl的一端和晶振YI的另一端连接,晶振YI的一端经电容C2接地GND,晶振YI的另一端经电容CI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20引脚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40引脚和31引脚都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1引脚、22引脚和23引脚分别与显示器P2的4引脚、5引脚和6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别与排阻Pl的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和9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别与显示器P2的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弓丨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和14引脚连接,显示器P2的I引脚和16引脚都接地GND,显示器P2的2引脚接电源VCC,显示器P2的3引脚经滑动变阻器R2接地GND,显示器P2的15引脚经电阻R7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4引脚、25引脚和26引脚分别经电阻Rl、电阻R2和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Sl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S3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Sl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S3的负极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7引脚经电阻R3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蜂鸣器LSl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9引脚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按键SI的一端连接,按键SI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3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10引脚和11弓丨脚分别与芯片U3的12引脚和11引脚连接,芯片U3的I引脚经电容C6与芯片U3的3引脚连接,芯片U3的4引脚经电容C8与芯片U3的5引脚连接,芯片U3的15引脚经电容C9与芯片U3的6弓丨脚连接,芯片U3的2引脚经电容C5与芯片U3的16引脚连接,芯片U3的16引脚经电容C4接地GND,芯片U3的15引脚接地GND,芯片U3的16引脚接电源VCC,芯片U3的13引脚和14引脚分别与MAX232接口 Jl的3引脚和2引脚连接,MAX232接口 Jl的5引脚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13引脚经电阻R17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13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光耦合器U5的正极连接,光耦合器U5的集电极经电阻R20与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5的集电极经电阻R23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光耦合器U5的阴极和发射极都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依次经电阻R15和电阻R19接地GND,两孔插口P3的I引脚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与二极管DI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I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l O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lO的负极接地GND,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GND,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两孔插口P4的2引脚连接,两孔插口P4的I引脚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经电阻R24与光耦合器U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经电阻R22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稳压管D2的负极、电解电容Cll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两孔插口P2的I引脚连接,稳压管D2的正极、电解电容Cll的负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都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负载DS4的一端连接,负载DS4的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12接地GND,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集电极经电阻R21接电源VCC,光耦合器U6的正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l 4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l 8与芯片Ul的12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15引脚与芯片U2的6引脚连接,芯片U2的I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和7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2的8引脚接电源VCC。
[0005]本实用新型实现对蓄电池电压的采集和显示,对蓄电池过充保护和短路保护,该控制器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可实时监视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状态,控制蓄电池最有充电,达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工作原理电路连接图;
[0008]图3为本适应新型的控制器主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路、充电光耦驱动电路、铅酸蓄电池、A/D转换电路、主控芯片Ul、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串口通信电路、放电光耦驱动电路、放电电路和负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路与铅酸蓄电池连接,铅酸蓄电池与放电电路连接,放电电路与负载连接,铅酸蓄电池经A/D转换电路与主控芯片Ul连接,主控芯片Ul经充电光耦驱动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l经放电光耦驱动电路与放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I分别与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串口通信电路连接,所述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1、芯片U4、芯片U3、芯片U2、蜂鸣器LS1、光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和负载DS4,所述主控芯片Ul的I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和8引脚分别与芯片U4的18引脚、17引脚、16引脚、15引脚、14引脚、13引脚、12引脚和11引脚连接,芯片U4的I引脚、2引脚和3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l的28引脚、17引脚和16引脚连接,芯片U4的4引脚经电容C7接地GND,芯片U4的7引脚、8引脚和10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4的9引脚经电阻RlO接电源VCC,芯片U4的9引脚还经电阻Rl I接地GND,芯片U4的4引脚经电阻R9与芯片U4的19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I的18引脚和19引脚分别与晶振YI的一端和晶振YI的另一端连接,晶振YI的一端经电容C2接地GND,晶振YI的另一端经电容Cl接地GND,主控芯片UI的20引脚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40引脚和31引脚都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1引脚、22引脚和23引脚分别与显示器P2的4引脚、5引脚和6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别与排阻Pl的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和9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另Ij与显示器P2的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和14引脚连接,显示器P2的I引脚和16引脚都接地GND,显示器P2的2引脚接电源VCC,显示器P2的3引脚经滑动变阻器R2接地GND,显示器P2的15引脚经电阻R7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4引脚、25引脚和26引脚分别经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Sl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S3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Sl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S3的负极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7引脚经电阻R3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蜂鸣器LSI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9引脚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按键SI的一端连接,按键SI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3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10引脚和11引脚分别与芯片U3的12引脚和11引脚连接,芯片U3的I引脚经电容C6与芯片U3的3引脚连接,芯片U3的4引脚经电容C8与芯片U3的5引脚连接,芯片U3的15引脚经电容C9与芯片U3的6引脚连接,芯片U3的2引脚经电容C5与芯片U3的16引脚连接,芯片U3的16引脚经电容C4接地GND,芯片U3的15引脚接地GND,芯片U3的16引脚接电源VCC,芯片U3的13引脚和14引脚分别与MAX232接口 Jl的3引脚和2引脚连接,MAX232接口 Jl的5引脚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13引脚经电阻R17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13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光耦合器U5的正极连接,光耦合器U5的集电极经电阻R20与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5的集电极经电阻R23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光耦合器U5的阴极和发射极都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依次经电阻R15和电阻Rl 9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I引脚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与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I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l O的负极接地GND,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GND,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两孔插口 P4的2引脚连接,两孔插口 P4的I引脚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经电阻R24与光耦合器U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经电阻R22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稳压管D2的负极、电解电容Cll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两孔插口 P2的I引脚连接,稳压管D2的正极、电解电容Cll的负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都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负载DS4的一端连接,负载DS4的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l 2接地GND,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集电极经电阻R21接电源VCC,光耦合器U6的正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14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18与芯片Ul的12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15引脚与芯片U2的6引脚连接,芯片U2的I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和7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2的8引脚接电源VCC。
[0011 ] 所述主控芯片Ul为STC89C52-40单片机。
[0012]所述芯片U4为A/D转换器AD0804。
[0013]所述芯片U2为一个2K串行CMOSE2PR0M的AT24C02。
[00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0015]以STC89C52-4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U1,利用分压电路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采样,然后经A/D转换器U4将检测电压数据输入到STC89C52-40主控芯片U1,进行分析处理,处理后的信号经液晶显示器P2将当前电压值显示,这样方便调整;当STC89C52-40单片机Ul检测蓄电池充电的电压值超过14.5V,造成过充电时,蜂鸣器LSl报警,STC89C52-40单片机Ul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输出PWM控制信号,经光耦合器U5和光耦合器U6控制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的通断,进而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该系统蓄电池的最优化充电,有效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0016]本实用新型实现对蓄电池电压的采集和显示,对蓄电池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和短路保护,该控制器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可实时监视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状态,控制蓄电池最有充电,达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路、充电光耦驱动电路、铅酸蓄电池、A/D转换电路、主控芯片Ul、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串口通信电路、放电光耦驱动电路、放电电路和负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路与铅酸蓄电池连接,铅酸蓄电池与放电电路连接,放电电路与负载连接,铅酸蓄电池经A/D转换电路与主控芯片Ul连接,主控芯片Ul经充电光耦驱动电路与充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l经放电光耦驱动电路与放电电路连接,主控芯片Ul分别与电压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串口通信电路连接,所述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Ul、芯片U4、芯片U3、芯片U2、蜂鸣器LSl、光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和负载DS4,所述主控芯片Ul的I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和8引脚分别与芯片U4的18引脚、17引脚、16引脚、15引脚、14引脚、13引脚、12引脚和11引脚连接,芯片U4的I引脚、2引脚和3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l的28引脚、17引脚和16引脚连接,芯片U4的4引脚经电容C7接地GND,芯片U4的7引脚、8引脚和1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4的9引脚经电阻Rl O接电源VCC,芯片U4的9引脚还经电阻Rll接地GND,芯片U4的4引脚经电阻R9与芯片U4的19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18引脚和19引脚分别与晶振Yl的一端和晶振Π的另一端连接,晶振Yl的一端经电容C2接地GND,晶振Yl的另一端经电容Cl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20引脚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40引脚和31引脚都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1引脚、22引脚和23引脚分别与显示器P2的4引脚、5引脚和6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另Ij与排阻Pl的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和9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别与显示器P2的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和14引脚连接,显示器P2的I引脚和16引脚都接地GND,显示器P2的2引脚接电源VCC,显示器P2的3引脚经滑动变阻器R2接地GND,显示器P2的15引脚经电阻R7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4引脚、25引脚和26引脚分别经电阻Rl、电阻R2和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Sl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S3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SI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S3的负极接电源VCC,主控芯片Ul的27引脚经电阻R3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蜂鸣器LSl接地GND,主控芯片UI的9引脚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按键SI的一端连接,按键SI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3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10引脚和11引脚分别与芯片U3的12引脚和11引脚连接,芯片U3的I引脚经电容C6与芯片U3的3引脚连接,芯片U3的4引脚经电容C8与芯片U3的5引脚连接,芯片U3的15引脚经电容C9与芯片U3的6引脚连接,芯片U3的2引脚经电容C5与芯片U3的16引脚连接,芯片U3的16引脚经电容C4接地GND,芯片U3的15引脚接地GND,芯片U3的16引脚接电源VCC,芯片U3的13引脚和14引脚分别与MAX232接口 Jl的3引脚和2引脚连接,MAX232接口 Jl的5引脚接地GND,主控芯片Ul的13引脚经电阻R17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13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光耦合器U5的正极连接,光耦合器U5的集电极经电阻R20与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5的集电极经电阻R23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光耦合器U5的阴极和发射极都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依次经电阻R15和电阻R19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I引脚接地GND,两孔插口 P3的2引脚与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I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l O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l O的负极接地GND,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GND,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两孔插口 P4的2引脚连接,两孔插口 P4的I引脚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l 6的另一端经电阻R24与光耦合器U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l 6的另一端经电阻R22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稳压管D2的负极、电解电容Cll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两孔插口 P2的I引脚连接,稳压管D2的正极、电解电容Cll的负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都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负载DS4的一端连接,负载DS4的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12接地GND,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集电极经电阻R21接电源VCC,光耦合器U6的正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14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18与芯片Ul的12引脚连接,主控芯片Ul的15引脚与芯片U2的6引脚连接,芯片U2的I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和7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2的8引脚接电源VC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Ul为STC89C52-40单片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4为A/D转换器AD08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对负载的充放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2为一个2K串行CMOS E2PR0M的AT24C02。
【文档编号】H02J7/35GK205430123SQ20152105641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
【发明人】王华强
【申请人】王华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