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1341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包括DC-DC降压电路、555延时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第一N-MOS管控制电路、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和过流关断电路,所述DC-DC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依次连接555延时控制电路和P-MOS管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正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1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反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2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电机运行不到位时,电机持续运行烧坏的情况;并且可避免微动开关被挤坏的情况。
【专利说明】
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属于机动车车辆熄火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控制汽车熄火的方法也由最初的手动熄火变成了电动熄火,大体分为电磁阀式和电机式两类,其中电机式的工作原理为:当点火锁处于ON挡时电机正转直至断开转换开关,当点火锁处于OFF挡时电机反转直至关闭转换开关。看似完美的过程却藏有隐患:一,电机堵转时转换开关没动作,从而电机会一直工作,这样势必造成电机烧坏;二;开关承载电流,造成开关触点的氧化、粘连;三,直流电机的惯性使其碰到转换开关时不能立刻停住,慢慢地会把转换开关挤坏。以上二种情况是目前造成控制器失效的二大主因。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包括DC-DC降压电路、555延时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和过流关断电路,所述DC-DC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依次连接555延时控制电路和P-MOS管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正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I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反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2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和S2的动触点连接至电源,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分别与555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以及P-MOS管控制电路输入端相连,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555延时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和关断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555延时芯片,所述关断延时电路包括N型三极管Q4,以及连接在三极管Q4基极的电阻R11,R12和电容C2,所述电阻R12和电容C2相互并联,并联后的电阻R12和电容C2—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555延时芯片的阈值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P-MOS管控制电路、第一N-MOS管控制电路和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构成MOS管H桥驱动电路。
[0007]进一步的,所述P-MOS管控制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Q8,所述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Q8瞬时导通电路、源极通过二极管DlO连接电源、漏极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Q8瞬时导通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l 3,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7和电容C7连接至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19连接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三极管Ql 3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并联电阻R9和电容C4。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N-MOS管控制电路包括N型场效应管Q6,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Q6瞬时导通电路、并还通过电阻R8连接至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Q6的漏极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Q6瞬时导通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8、电阻R13和NPN型三极管Q12,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21连接至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包括N型场效应管Q7,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机的反相输入端,Q7的栅极分别连接微动控制开关SI的动触点和所述555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Q7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NPN型三极管Q5,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Q5的发射极连接微动控制开关S2的第一静触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为常闭型单刀双掷开关,其动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处于常闭状态;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2为常开型单刀双掷开关。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一)利用MOS管H桥电路控制电机正反转;一旦触发了限位开关电机立即停止。
[0013](二)若电机运行1s未触发限位开关,该控制电路会强制关断电机。
[0014](三)电机工作电流不从开关走,只走控制信号,避免了开关触点的粘连。
[0015](四)当触发了两端任意一侧微动开关时,立刻会有一个20ms时长的反向电压施加在电机线圈上,使电机立即停止,保护微动开关不被挤坏。
[0016](五)当电机堵转时,延时电路控制电机工作时间为1s,然后会自动切断电机电源,以此保护电机不被烧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0018]图2是DC-DC降压电路图。
[0019]图3是555延时电路图。
[0020]图4是555关断延时电路图。
[0021]图5是P-MOS管控制电路图。
[0022]图6是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图。
[0023]图7是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图。
[0024]图8是Q8瞬时导通电路图。
[0025]图9是Q6瞬时导通电路图。
[0026]图10整体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所示,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包括DC-DC降压电路、555延时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和过流关断电路,所述DC-DC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依次连接555延时控制电路和P-MOS管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正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I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反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2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和S2的动触点连接至电源,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分别与555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以及P-MOS管控制电路输入端相连,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555延时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和关断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555延时芯片,所述关断延时电路包括N型三极管Q4,以及连接在三极管Q4基极的电阻R11,R12和电容C2,所述电阻R12和电容C2相互并联,并联后的电阻R12和电容C2—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555延时芯片的阈值端。
[0030]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P-MOS管控制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Q8,所述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Q8瞬时导通电路、源极通过二极管DlO连接电源、漏极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Q8瞬时导通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13,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7和电容C7连接至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19连接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三极管Ql3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并联电阻R9和电容C4。
[0031]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包括N型场效应管Q6,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Q6瞬时导通电路、并还通过电阻R8连接至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Q6的漏极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Q6瞬时导通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S、电阻R13和NPN型三极管Q12,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21连接至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
[0032]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包括N型场效应管Q7,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机的反相输入端,Q7的栅极分别连接微动控制开关SI的动触点和所述555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Q7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NPN型三极管Q5,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Q5的发射极连接微动控制开关S2的第一静触点。
[0033]本实用新型中对各节点的定义为:VCC:直接接到电瓶正极端子(DC24V); 0N:点火锁开关(启动时有电,熄火时断电)。当VCC与ON同时有电时,电流沿(D2,MG1,Q6,地)方向流,定义为电机反转。当VCC有电,ON没电时,电流沿(D10,Q8,MG I,Q7,地)方向流,定义为电机正转。
[00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5](1)24V电瓶电压经DC-DC降压后由Ql发射极输出DC8V电压给555延时电路。
[0036](2)0N没电时,C3经R3充电,在没充到(2/3)*8V前,555芯片的输出端(S卩Q管脚)输出高电平,图5中的STOP端输出24V高电平,则Q8导通,RlO驱动Q7导通,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低电平,Q6截止,电机正转。
[0037](3)当所述(2)步骤触碰到常开微动开关S2时,Q7栅极被拉低,Q7截止,QlO之集电极出24V高电平,Q8截止。Q6栅极因为C9/R4组合成的一个RC电路使Q6的栅极获得一个20ms时长的高电平,该高电平使Q6导通,MGl形成一个与原电机电流运行方向相反的电流回路(原高电压点对地),使直流电机瞬间停止,从而保护了微动控制开关S2不被挤坏。
[0038](4)当所述(2)步骤因为电机堵转而没有触碰到微动开关S2时,此时待555的TH管脚端电平电压经C3经R3充到(2/3)*8V时(1s时长),555之Q脚输出低电平,图5中的STOP端出低电平,则Q7截止,Q1集电极出24V高电平,Q8截止,电机断电。从而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0039](5)当ON有电时,Q4导通,555的TH管脚一直维持为低电平,555的Q管脚一直输出低电平,图5中的STOP为低电平,则QlO之集电极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使Q8截止。因为ON有电,Q5使Q7之栅极源极电势一致,则Q7截止。因为ON有电,则微动控制开关SI第二静触点为高电平,则Q6导通,电机反转。
[0040](6)电机按步骤(5)所述运行触发了微动开关SI使之第一静触点导通,第二静触点断开,则Q2使Q6迅速截止,并且使Q13导通,Q8栅极获得一个20ms时长的的低电平,Q8导通,施加在电机MGl原低电势端一个高电平,电机迅速停止,保护微动开关SI不被挤坏。
[00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主权项】
1.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降压电路、555延时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和过流关断电路,所述DC-DC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依次连接555延时控制电路和P-MOS管控制电路,P-MOS管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正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I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分别和电机的反相输入端,微动控制开关S2以及过流关断电路相连,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和S2的动触点连接至电源,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分别与555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以及P-MOS管控制电路输入端相连,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555延时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和关断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555延时芯片,所述关断延时电路包括N型三极管Q4,以及连接在三极管Q4基极的电阻R11,R12和电容C2,所述电阻R12和电容C2相互并联,并联后的电阻R12和电容C2—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555延时芯片的阈值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MOS管控制电路、第一 N-MOS管控制电路和第二 N-MOS管控制电路构成MOS管H桥驱动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MOS管控制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Q8,所述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Q8瞬时导通电路、源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电源、漏极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Q8瞬时导通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13,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7和电容C7连接至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19连接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并联电阻R9和电容C4。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MOS管控制电路包括N型场效应管Q6,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Q6瞬时导通电路、并还通过电阻R8连接至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二静触点,Q6的漏极连接电机的正相输入端,所述Q6瞬时导通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8、电阻R13和NPN型三极管Q12,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21连接至微动控制开关SI的第一静触点。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MOS管控制电路包括N型场效应管Q7,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机的反相输入端,Q7的栅极分别连接微动控制开关SI的动触点和所述555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Q7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NPN型三极管Q5,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Q5的发射极连接微动控制开关S2的第一静触点。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熄火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I为常闭型单刀双掷开关,其动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处于常闭状态;所述微动控制开关S2为常开型单刀双掷开关。
【文档编号】H02H7/085GK205453098SQ201620224818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魏华文, 陈相园
【申请人】南京双环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