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线路板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593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Ups线路板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的散热结构领域,特别涉及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包括逆变板和充电板,逆变板装设有第一散热器,充电板装设有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相连以传递热量。UPS在市电模式时,充电板和逆变板都工作,但发热量较小,在该模式下,充电板和逆变板通过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可满足散热需求;而UPS在电池模式时,逆变板发热量增加,但充电板是不工作的,这时逆变板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器后也传递到第二散热器,这样可利用两个散热器同时对逆变板进行散热。该种UPS线路板散热结构能充分利用散热器,解决了UPS的逆变板和充电板的散热问题,也不必把逆变板的散热器设置成很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
UPS线路板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的散热结构领域,特别涉及UPS线路板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UPS(即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子电力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此时UPS就相当于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时,UPS立即转用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因此,UPS存在两种工作模式,该两种工作模式称作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
[0003]UPS的电能转换通过逆变板和充电板实现,逆变板和充电板上设置有大量的电子元件,现有技术中,分别在逆变板和充电板上安装有散热器,从而对逆变板和充电板进行散热。
[0004]UPS在市电模式时相当于一台稳压器,此时市电输入UPS,在UPS内的逆变板进行转换、稳压后为负载供电,由于市电电压较高,在负载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流较低,因而UPS内的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也相对较小,这时,逆变板的散热器能满足散热需求;而充电板只为电池充电,发热量也小,充电板的散热器也能满足散热需求。但当UPS进入电池模式时,UPS采用电池为负载供电,由于电池的电压较低,在负载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会相应地升高,使得UPS内的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增加,逆变板的发热量也大大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现有技术的解决办法为将逆变板上的散热器做的更大,以满足逆变板在UPS电池模式时的散热需求。但将逆变板的散热器做大无疑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当UPS处于市电模式时,并不需要大的散热器进行散热,这使得散热器的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
[0006]发明思路:UPS在市电模式时,充电板和逆变板都工作,但发热量较小,在该模式下,充电板和逆变板都各只需一块较小的散热器便可满足散热需求。但当UPS在电池模式时,逆变板的发热量大大增加,逆变板上的散热器不能满足散热需求;不过在该模式下,充电板是不工作的,因此充电板上的散热器处于空闲状态,如将充电板的散热器也接在逆变板上,便可帮助逆变板散热,这时不必把逆变板的散热器做的很大,也能满足逆变板的散热需求。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包括逆变板和充电板,逆变板装设有第一散热器,充电板装设有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相连以传递热量。
[0009]其中,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把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连在一起的连接柱。
[0010]其中,逆变板和/或充电板对应通孔的位置开有安装孔,连接柱的末端开有螺纹,连接柱穿过通孔和安装孔后与螺母配合,把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锁紧在一起。
[0011]其中,连接柱为铜柱。
[0012]其中,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的连接处涂有散热膏。
[0013]其中,第一散热器设置有两个,第二散热器设置有两个,逆变板的第一散热器与充电板的第二散热器对称设置。
[0014]其中,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规格一致。
[0015]其中,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之间装设有第三散热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UPS在市电模式时,充电板和逆变板都工作,但发热量较小,在该模式下,充电板和逆变板通过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可满足散热需求;而UPS在电池模式时,逆变板发热量增加,但充电板是不工作的,这时逆变板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器后也传递到第二散热器,这样可利用两个散热器同时对逆变板进行散热。该种UPS线路板散热结构能充分利用散热器,充电板的散热器不管在哪种模式下都参与散热,散热器的利用率高,同时也不必把逆变板的散热器设置成很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分解后的示意图。
[0020]图2是逆变板、第一散热器和铜柱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充电板和第二散热器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的组装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包括:
[0024]11——逆变板、12——第一散热器、13——铜柱、131——螺纹;
[0025]21——充电板、22——第二散热器、23——通孔;
[0026]3——机壳;
[0027]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本实用新型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逆变板11和充电板21,逆变板11上固定有第一散热器12,充电板21上固定有第二散热器22,第一散热器12和第二散热器22开有通孔23,通孔23内设置有把第一散热器12与第二散热器22相连的铜柱13,铜柱13的末端开有螺纹131,逆变板11和充电板21对应通孔23的位置开有安装孔(图中未画出),铜柱13穿过通孔23和安装孔并与螺母4配合,锁紧第一散热器12与第二散热器22之间的连接。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散热器12与第二散热器22连接在一起,并相互传递热量。第一散热器12和第二散热器22的连接方式可也有其他,例如层叠在一起,或者错开地层叠在一起,或者增加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只要能实现传递热量的目的即可。
[0030]采用上述结构后,UPS在市电模式时,充电板21和逆变板11都工作,但发热量较小,在该模式下,充电板21和逆变板11通过第一散热器12和第二散热器22可满足散热需求;而UPS在电池模式时,逆变板11发热量增加,但该模式下充电板21是不工作的,这时逆变板11的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器12后也传递到第二散热器22,这样便可利用两个散热器同时对逆变板11进行散热。而铜的导热性能较佳,采用铜柱13将两个散热器相连,可有助于热量的传递。该种UPS线路板散热结构能充分利用散热器,充电板21的第二散热器22不管在哪种模式下都参与散热,散热器的利用率高,同时可不必把逆变板11的散热器设置成很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12与第二散热器22的连接处涂有散热膏,散热膏可便于热量在两个散热器之间传递。而为了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如图4所示,可在逆变板11装和充电板21装上各安装有两个散热器,且散热器对称设置,并通过铜柱13连接在一起,这样可增加散热面积;如图4所示,如把逆变板11安装在机壳3上,充电板21将处于悬空状态,这时设置两组散热器可对充电板12起到多点支撑的作用,较为安全。具体地,第一散热器12的规格与第二散热器22的规格一致,使用同一规格的散热器可方便米购,也使逆变板11的散热器和充电板21的散热器能通用。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散热器12与第二散热器22之间增加一个第三散热器(图中未画出),当散热器仍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时,多装一个散热器,满足散热需求。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包括逆变板和充电板,所述逆变板装设有第一散热器,所述充电板装设有第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相连以传递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把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连在一起的连接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板和/或所述充电板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开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末端开有螺纹,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之后与螺母配合,把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锁紧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为铜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的连接处涂有散热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设置有两个,第二散热器设置有两个,所述逆变板的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充电板的第二散热器对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规格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线路板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之间装设有第三散热器。
【文档编号】H05K1/02GK205509867SQ20162002927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发明人】梁宇
【申请人】中能易电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