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916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Boost升压电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PWM逆变桥实现DC/AC变换;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代替了传统Z源逆变网络,该网络继承了准Z源逆变网络的优点,且通过调节直通占空比和电感抽头的位置,能较大地提高升压能力,提升了光伏发电的效率。
【专利说明】
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属于分布式发电 与智能电网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的利用是缓解全球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光伏发电就是近 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直流电压较高的负载供电,蓄电池电压一般较低,满足不了其供电 需求。采用目前成熟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进而实现电压变换与功 率控制。
[0003] z源逆变器克服了常规电压源逆变器的不足。传统z源逆变器是在三相逆变桥与输 入电源间增加一个无源网络得到的。无源网络中包含以"X"方式连接且高度对称的电感U、 L 2和电容&工2。它通过控制桥臂的直通时间,就可以实现单级升/降压变换;由于桥臂直通 成为逆变器的一种正常工作模式,不会发生由于电磁干扰等造成的直通问题而损坏逆变桥 的情况,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没有死区补偿的问题,从根本上避免了输出电压 波形的畸变。基于上述优点,Z源逆变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
[0004] 准Z源逆变器是在传统Z源逆变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除了具有传统Z源逆变器的 特点外,它还具有输入电流连续、逆变桥与输入电源共地、电容电压应力较小的优点。
[0005] 然而,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只是通过控制桥臂直通时间来调节母线电压,直 通时间受到调制比的限制,过大的直通占空比反而会减小调制比和输出电压幅值,并增加 桥臂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和输出波形的谐波含量。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发明了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 代替了传统Z源逆变网络,该网络继承了准Z源逆变网络的优点,且通过调节直通占空比和 电感抽头的位置,能较大地提高升压能力,提升了光伏发电的效率。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阵 列、Boost升压电路、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PWM逆变桥、负载;光伏阵列、Boost升压电路、抽头 电感准Z源网络、PWM逆变桥、负载顺次连接,光伏阵列输出的直流电能变换成为交流电能, 为负载供电;Boost升压电路包括光伏侧储能电容C〇、Boost升压电感L〇、Boost升压电路开关 器件S〇、B 〇〇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〇、直流侧储能电容Cd;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包括电感L、二极 管VDp VD3、电容CjPC2、抽头电感Lt,抽头引线将抽头电感Lt分成电感1^和电感L 2两部分,电 感1^的绕组匝数为^,电感L2的绕组匝数为N2; PWM逆变桥采用三相全桥逆变器结构,包括六 个开关器件SrS6以及它们各自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相连作为PWM逆 变桥的输入正端,开关器件S2、S4、S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PWM逆变桥的输入负端;光伏阵列与 光伏侧储能电容Co并联连接,光伏阵列输出正极与Boost升压电感L〇相连,Boost升压电感L〇 另一端与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o的集电极、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〇的阳极相连,Boost 升压电路二极管VDo的阴极与直流侧储能电容Cd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L的另一端 与二极管VDi的阳极、电容C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VDi的阴极与电容&的一端、抽头电感Lt的输 入端相连,抽头电感Lt的输出端与二极管VD 3的阳极相连,抽头电感Lt的抽头引线与二极管 V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2的阴极与二极管VD 3的阴极、电容C2的另一端、PWM逆变桥的输入 正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光伏阵列输出负极、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o的发射极、直流 侧储能电容Cd的另一端、PWM逆变桥的输入负端相连;P丽逆变桥中,Si的发射极与S 2的集电 极相连,S3的发射极与S4的集电极相连,S5的发射极与S 6的集电极相连,由S2、S4、S6的集电极 分别引出PWM逆变桥的a、b、c三个输出端;PWM逆变桥的a、b、c三个输出端均接至负载。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l、B〇〇st升压电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PWM逆变桥实现 DC/AC变换;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部分可通过合理设计抽头电感的抽头位置和控制PWM逆变 桥桥臂的直通时间将母线电压提升到较高的值,使PWM逆变桥能够输出更高幅值的交流电 压;2、继承了Z源逆变器利用桥臂直通时间实现升压变换的特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桥 臂直通而导致输入电源短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不存在传统逆变器由于加入死区而引 起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的问题;3、减小了电容的大小并降低了应力,不再要求无源网络中的 电感电容高度对称,降低了变换器的设计难度,且输入电流连续,更适合应用于光伏等新能 源发电的场合。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头电感绕组Ni、N2和母线的电流波形示意图;h为绕组他的电 流,i2为绕组他的电流,i b为母线电流。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通零矢量状态等效电路图;Lk为抽头电感Lt的漏感,Lm为抽头 电感Lt的励磁电感,UL为电感L两端的电压,Ub为母线电压,UC1、UC2分别为电容Ci、C 2两端的电 压,um为励磁电感U两端的电压,ui为绕组Ni两端的电压,U2为绕组N2两端的电压。
[0012]图4和图5均为本实用新型传统零矢量状态等效电路图;图4中二极管VD2导通、二 极管VD3截止;图5中二极管VD2截止、二极管VD3导通。
[0013]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有效矢量状态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不限于此。
[0015] 如图1所示,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光伏阵列、 Boost升压电路、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PWM逆变桥、负载;光伏阵列、Boost升压电路、抽头电 感准Z源网络、PWM逆变桥、负载顺次连接,光伏阵列输出的直流电能变换成为交流电能,为 负载供电;Boost升压电路包括光伏侧储能电容Co、Boost升压电感Lo、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 件So、B 〇〇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o、直流侧储能电容Cd;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包括电感L、二极管 VDr VD3、电容&和&、抽头电感Lt,抽头引线将抽头电感Lt分成电感1^和电感L2两部分,电感 U的绕组匝数为见,电感L2的绕组匝数为N2; PWM逆变桥采用三相全桥逆变器结构,包括六个 开关器件Si~S6以及它们各自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器件Si、S3、S5的集电极相连作为PWM逆变 桥的输入正端,开关器件S2、S4、S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PWM逆变桥的输入负端;光伏阵列与光 伏侧储能电容Co并联连接,光伏阵列输出正极与Boost升压电感Lo相连,Boost升压电感Lo另 一端与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o的集电极、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o的阳极相连,Boost升 压电路二极管VDo的阴极与直流侧储能电容Cd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L的另一端与 二极管VDi的阳极、电容C 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VDi的阴极与电容&的一端、抽头电感Lt的输入 端相连,抽头电感Lt的输出端与二极管VD 3的阳极相连,抽头电感Lt的抽头引线与二极管VD2 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2的阴极与二极管VD3的阴极、电容C2的另一端、PWM逆变桥的输入正端 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光伏阵列输出负极、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o的发射极、直流侧储 能电容Cd的另一端、PWM逆变桥的输入负端相连;P丽逆变桥中,Si的发射极与S 2的集电极相 连,S3的发射极与S4的集电极相连,S5的发射极与S 6的集电极相连,由S2、S4、S6的集电极分别 引出PWM逆变桥的a、b、c三个输出端;PWM逆变桥的a、b、c三个输出端均接至负载。
[0016] 为简化分析,做如下假设:1、器件均为理想工作状态;2、光伏阵列、Boost升压电路 等效为一直流电压源E。在直通和非直通状态下,分别由绕组他和绕组Ni+N 2起作用。由于耦 合系数k实际不为1,在电路分析中引入漏感Lk,励磁电感1^的表达式为:
[0017] L^=k% (I),
[0018] 漏感Lk的表达式为:
[0019] 4 二C1-f 沁(n)〇
[0020] 设定匝数比#他/见,则抽头电感两个绕组的电感值可以表达为:
[0022]假设电容Ci、C2的容值较大,则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容电压可视为恒定。一个开关 周期内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可以运行在3种开关状态,包括直通零矢量状态、传统零矢量状 态和有效矢量状态。其中传统零矢量状态又可以分为两种子状态。
[0023]抽头电感绕组此、他和母线的电流波形示意图如图2所示。
[0024] 1、工作模态Uto-tD: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直通零矢量状态等效电路图,母线电 压ub经由PWM逆变桥短路。在此期间,电容&电压加在绕组见上。绕组见电流从最小值I1(Q)开 始线性增长。当t=h时,h达到最大值。抽头电感绕组%感应电势为左"+"右二极管VD3 截止。同时,输入电压E与电容C2电压串联通过直通的桥臂加到电感L上,电感L电流从最小 值Il(q)线性增长。当t=tl时,iL也达到最大值。此外,由于UG1>-UG2,二极管VDl截止。
[0025] 2、工作模态2(。~〖2):图4和图5均为本实用新型传统零矢量状态等效电路图,PWM 逆变桥开路。h时刻,绕组NjPN 2电势迅速下降,并到达反向的最大值。由于这段时间内,漏 感能量的存在,绕组仏电流通过电容C2继续流通,此时加在U上的电压为u C2,ii迅速线性下 降。之后由于U2>ui(N> 1),二极管VD2电流过零截止,二极管VD3导通,如图5所示。绕组Ni、N2 串联给电容C2充电,UC2=U1+U2,抽头电感Lt电流线性下降,且ii=i2。此时,加在绕组Ni上电压 为 UC2-U2。
[0026] 3、工作模态3(t2~t3):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有效矢量状态等效电路图,此时PWM 逆变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绕组N2与绕组他串联给负载供电,同时继续维持电容C2电压,h 继续线性下降。
[0027] 在工作模态2和工作模态3中,电感L与E串联给电容&充电,加在L上的电压为ucl_ E,电感L电流ii线性减小。当t=t3时,ii达到最小值。
【主权项】
1.基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抽头电感准Z源网络包括电 感L、二极管VDi~VD3、电容CjPC2、抽头电感Lt,抽头引线将抽头电感L t分成电感1^和电感L2 两部分,电感L1的绕组匝数为N1,电感L2的绕组匝数为N2; PWM逆变桥采用三相全桥逆变器结 构,包括六个开关器件Sl~S6以及它们各自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器件Si、S3、S5的集电极相 连作为PffM逆变桥的输入正端,开关器件S 2、S4、S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PffM逆变桥的输入负端; 光伏阵列与光伏侧储能电容Co并联连接,光伏阵列输出正极与Boost升压电感Lo相连,Boost 升压电感Lo另一端与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o的集电极、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o的阳极 相连,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o的阴极与直流侧储能电容Cd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 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1的阳极、电容C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VD1的阴极与电容C 1的一端、抽头 电感Lt的输入端相连,抽头电感Lt的输出端与二极管VD 3的阳极相连,抽头电感Lt的抽头引 线与二极管V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VD 2的阴极与二极管VD3的阴极、电容C2的另一端、PWM逆 变桥的输入正端相连,电容Ci的另一端与光伏阵列输出负极、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o的 发射极、直流侧储能电容Cd的另一端、PffM逆变桥的输入负端相连;PffM逆变桥中,发射极 与3 2的集电极相连,S3的发射极与S4的集电极相连,S5的发射极与S 6的集电极相连,由S2、S4、 S6的集电极分别引出PffM逆变桥的a、b、c三个输出端;PffM逆变桥的a、b、c三个输出端均接至 负载。
【文档编号】H02J3/38GK205595803SQ201620130425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1日
【发明人】鲍景宽, 张庆海, 张忠, 曹姗姗, 梁冠峰, 徐云军, 常明斌, 吴传涛, 孙文义, 李宪勇
【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聊城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