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441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电源适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适配器,其包含主电气单元、变压器单元及母线电容单元。主电气单元配置于第一平面。变压器单元配置于主电气单元上并位于第二平面。上述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上述主电气单元与变压器单元形成一容纳空间。母线电容单元包含至少一个母线电容。母线电容单元配置于容纳空间。
【专利说明】
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源变换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电源适配器是采用一块印刷电路板,并将分立的插件元件配置在印刷电路板上所组装而成。由于分立插件元件的各元件间的高度、形状不同,在组装时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而限制了电源适配器的小型化,此外,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来进行电源适配器的组装,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再者,变压器通常位于电源适配器中央,除不利于散热外,传统采用绕线式的变压器亦需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组装,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0003]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方式,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仍未发展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要/关键元件或界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05]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藉以改善先前技术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一技术态样关于一种电源适配器,此电源适配器包含主电气单元、变压器单元及母线电容单元。主电气单元配置于第一平面。变压器单元配置于主电气单元上并位于第二平面。上述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主电气单元与变压器单元形成容纳空间。母线电容单元包含至少一个母线电容。母线电容单元配置于容纳空间。
[0007]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母线电容单元固定连接于该主电气单元上或该变压器单元上。
[0008]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母线电容单元紧邻于该变压器单元。
[0009]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还包含:
[0010]—电磁干扰滤除单元,配置于该主电气单元上。
[0011]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具有一长度方向及一宽度方向,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该宽度方向,其中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宽度方向的一侦U,且仅占据该宽度方向的该侧的部分宽度,该变压器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长度方向的一侧,且占据该长度方向的该侧的全部长度。
[0012]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具有一长度方向及一宽度方向,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该宽度方向,其中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宽度方向的一侦U,且占据该宽度方向的该侧的全部宽度,该变压器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长度方向的一侧,且仅占据该长度方向的该侧的部分长度。
[0013]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覆盖该变压器单元的部分电路板。
[0014]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之间配置一挡板。
[0015]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包含一凹槽,其中该变压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凹槽内。
[0016]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包含至少一固定槽,该变压器单元包含至少一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用以与该固定槽接合。
[0017]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更包含:
[0018]至少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
[0019]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更包含:
[0020]至少一软性印刷电路板,用以连接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
[0021 ] 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变压器单元上的变压器为平面变压器,且该变压器单元包含次级侧电路器件。
[002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另一技术态样关于一种电源适配器,此电源适配器包含主电气单元、变压器单元及母线电容单元。变压器单元配置于电源适配器的外侧。主电气单元与变压器单元形成容纳空间。母线电容单元包含至少一个母线电容。母线电容单元配置于容纳空间。
[0023]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母线电容单元固定连接于该主电气单元上或该变压器单元上,该母线电容单元紧邻于该变压器单元。
[0024]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配置于一第一平面,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第二平面。
[0025]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包含一凹槽,其中该变压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凹槽内。
[0026]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该母线电容单元上。
[0027]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配置于一第一平面,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平行于该第二平面。
[0028]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更包含:
[0029]至少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
[0030]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同一平面。
[0031 ] 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主电气单元耦接于该变压器单元。
[0032]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母线电容单元配置于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上。
[0033]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该变压器单元上的变压器为平面变压器,且该变压器单元包含次级侧电路器件。
[0034]因此,根据本新型的技术内容,本新型实施例藉由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藉以改善电源适配器进行小型化设计而不利于散热的问题,且改善传统的电源适配器的分立插件元件在组装时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而限制电源适配器的小型化的问题,并改善采用分立插件元件来组装电源适配器,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而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且进一步改善传统采用绕线式的变压器亦需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组装而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0035]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本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本新型的基本精神及其他新型目的,以及本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态样。
[0036]为让本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7]图1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
[0038]图1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0039]图2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
[0040]图2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0041 ]图3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0042]图4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
[0043]图5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
[0044]图5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5]图6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
[0046]图6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0047]图7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
[0048]图7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0049]其中,附图标记
[0050]100、100A?100E:电源适配器134、136:母线电容
[0051]110、110A?110E:主电气单元142、144:连接部
[0052]112、114:固定槽152、154:软性印刷电路板
[0053]116、116C:凹槽162、164:连接部
[0054]118、118B、118D:固定孔172、174:电磁干扰滤除单元
[0055]120、12(^?12(^:变压器单元182:固定槽
[0056]121、121A?121D:变压器184:固定孔
[0057]122、124:固定部190:容纳空间
[0058]130、130A?130E:母线电容单元
[0059]132、132B、132D: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60]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元件并未依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新型相关的具体特征与元件。此外,在不同图式间,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来指称相似的元件/部件。
[0061]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新型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0062]除非本说明书另有定义,此处所用的科学与技术词汇的含义与本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理解与惯用的意义相同。此外,在不和上下文冲突的情形下,本说明书所用的单数名词涵盖该名词的复数型;而所用的复数名词时亦涵盖该名词的单数型。
[0063]另外,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操作或动作。
[0064]电源适配器通常包括一隔离变换器,隔离变换器包括一变压器、初级侧电路、次级侧电路及控制电路。通常初级侧电路包括主功率开关管、主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及主控制器,次级侧电路包括整流开关管、次级侧控制器及输出电容等。
[0065]图1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源适配器100包含主电气单元110、变压器单元120及母线电容单元130,变压器单元120包含一变压器121。主电气单元110配置于第一平面(如:配置于XY平面)。变压器单元120配置于主电气单元110上并位于第二平面(如:配置于XZ平面)。上述第一平面(如:XY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如:XZ平面),并于主电气单元110与变压器单元120间形成容纳空间190。母线电容单元130可配置于容纳空间190。
[0066]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A,主电气单元110包含至少一固定槽,如固定槽112、114,相应地,变压器单元120包含至少一固定部,如固定部122、124。上述固定部用以与对应的固定槽接合,例如固定部122与对应的固定槽112接合,而固定部124与对应的固定槽114接合,以将变压器单元120固定于主电气单元110上。在一实施例中,变压器单元120与主电气单元110通过固定部122、124和固定槽112、114形成电气连接。在又一实施例中,主电气单元110包含至少一固定孔118,母线电容单元130包含至少一固定柱132,上述固定柱132用以与对应的固定孔118接合,以将母线电容单元130固定于主电气单元110上。在一实施例中,母线电容单元130与主电气单元110通过固定柱132和固定孔118形成电气连接。组装完成的电源适配器100请参阅图1B。如图1B所示,本案的电源适配器100构成一立体结构,如本实施例为一长方体结构,且由图1B可以看出,此立体结构内的空间充分被利用,使电源适配器100的体积得以缩小以满足小型化的需求。
[0067]此外,变压器是电源适配器100最主要的发热元件,如图1B所示,本案将变压器单元120配置于整体电源适配器100的外侧,因此,十分利于变压器单元120直接对外散热。前述变压器单元120配置于电源适配器100的外侧,表示变压器单元120位于电源适配器100内部的最外侧区域(或称最外围区域),以利变压器单元120对外散热。再者,基于母线电容单元130本身不易发热的特性,本案将母线电容单元130配置于紧邻变压器单元120的位置,以藉由母线电容单元130进一步将变压器单元120的热传导至封装壳体(本案未示出)。因此,本案即可实现电源适配器100的小型化设计,且能解决散热的问题。
[0068]再者,本案的电源适配器100采用单元化的配置方式,将母线电容配置为一单元(如:母线电容单元130),将变压器121及相关的元件配置为一单元(如:变压器单元120),再将其余元件配置为一单元(如:主电气单元110),如此,采用单元化配置之后,将各单元组装即可构成如图1B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大大减少人工操作,十分利于自动化生产。
[0069]如图1A所示,本案变压器单元120内的变压器采用扁平变压器,其线圈采用印刷电路板设计,印刷电路板通常为多层板,且印刷电路板内铺铜较多,进一步利于变压器单元120的散热。此外,其线圈亦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采用线饼,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此一来,由于本案采用扁平变压器的设计,增加变压器的表面积而易于散热。此外,亦可依照实际需求而配置次级侧电路器件,如整流开关管、次级侧控制器、输出电容等部件的全部或部分于变压器单元120内,如此一来,可以减小变压器单元120上的次级侧电路器件的整流回路,利于提升整体效率。主电气单元110主要配置控制电路,另初级测的主功率开关、驱动线路、主控制器等部件的全部或部分可配置在主电气单元110内,但不以此为限,初级测的主功率开关、驱动线路、主控制器等部件的全部或部分也可配置在变压器单元120内。另主电气单元110的印刷电路板通常为两层板以满足电气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案变压器单元120及主电气单元110内的元器件通过自动化生产作业组装,然后过焊炉焊接即可,基本不需要人工操作,十分利于自动化生产。另变压器单元120及主电气单元110的形状及层数并不做限定,如上只是举例说明。
[0070]在一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100还包含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包括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在一实施例中,此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配置于主电气单元110上。举例而言,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可藉由固定槽182而被固定于主电气单元110上。在一实施例中,此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也可配置于变压器单元120上。又一实施例中,电磁干扰滤除单元的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可集成在主电气单元110上或变压器单元120上。
[0071]图2A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图2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相较于第IA图,图2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的配置与图1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略有不同。具体地,图1A和图2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的主电气单元110均具有一长度方向L及一宽度方向W,长度方向L垂直于宽度方向W。图1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位于主电气单元110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且仅占据该侧的部分宽度,变压器单元120位于主电气单元110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且占据该侧的全部长度。
[0072]相较于图1A,图2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位于主电气单元110的宽度方向W的一侦U,且占据该侧的全部宽度,变压器单元120位于主电气单元110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且占据该侧的部分长度。于图2A中,变压器单元120会占据较小的面积,换个角度来看,变压器单元120的电路板较短,因此,变压器单元120占据主电气单元110的面积较小。整体而言,图2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较图1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为大,因此,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滤除电磁干扰的效果较佳。再者,图2A的变压器单元120靠近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侧的电路板较矮,而能配置于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之下,由图2B能更易于了解此结构特征,在图2B中,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将变压器单元120靠近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侧的电路板盖住,亦即变压器单元120的左侧板配置于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之下。藉由上述结构配置,得以让电源适配器100的空间更能够被充分利用,利于产品的小型化。此外,图2A为电源适配器100的组装示意图,组装完成的电源适配器100请参阅图2B。
[0073]于一实施例中,图1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和图2A的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分别与变压器单元120之间配置一挡板。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一金属挡板。所述挡板可减少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2、电磁干扰滤除单元174与变压器单元120之间的相互干扰。
[0074]图1A、2A为母线电容单元130配置于主电气单元110上,然本案不以图1A、2A为限,可依照实际需求而将母线电容单元130配置于变压器单元120上。于一实施例中,母线电容单元130紧邻于变压器单元120。需说明的是,母线电容单元130内可依照实际需求而具有一个或多个母线电容。图3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A、2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图3的电源适配器10A的母线电容单元130A包含两个母线电容134、136。然本案不以图3所示的实施例为限,在不脱离本案的精神的状况下,当可依照实际需求来配置母线电容单元130A内的母线电容的数量。
[0075]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A、2A,主电气单元110可包含凹槽116,变压器单元120至少部分设置于凹槽116内。此种配置方式,可容许变压器单元120内设置较大的变压器磁芯。在另一实施例中,相较于图1A、2A的主电气单元110具有凹槽116,图4的主电气单元IlOB为完整的板材,使得主电气单元IlOB上可配置元件的有效面积较大。然本案不以第4图所示的实施例为限,在不脱离本案的精神的状况下,当可依照实际需求来设计连接部、固定孔及固定柱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
[0076]另外,相较于图1A、图2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图4的电源适配器100B的内部连接方式不同。举例而言,图4的电源适配器100B更包含至少一连接部,如连接部142、144,用以连接主电气单元IlOB与变压器单元120B。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42、144的一端连接于变压器单元120B,另一端连接于主电器单元110B,以将主电气单元IlOB与变压器单元120B接合。
[0077]图5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相较于图1A、图2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图5A的电源适配器100C的内部连接方式不同。举例而言,图5A的电源适配器100C更包含至少一软性印刷电路板,如软性印刷电路板152、154,用以连接主电气单元IlOC与变压器单元120C。需说明的是,图5A绘示主电气单元IlOC与变压器单元120C平放于同一平面的连接状态,以使主电气单元IlOC与变压器单元120C的连接方式易于理解,而主电气单元I1C与变压器单元120C透过软性印刷电路板152、154组装完成的状态,请参阅后续图5B。
[0078]图5B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变压器单元120C可由图5A所示的平面,向上弯曲90度,而设置成图5B的状态,亦即变压器单元120C与主电气单元IlOC垂直,此外,母线电容单元(图中未示)可设置于主电气单元110与变压器单元120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需说明的是,本案不以图5A及图5B的实施例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绘示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0079]图6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相较于图1A、2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图6A的电源适配器100D的内部连接方式不同。举例而言,母线电容单元130D配置于主电气单元IlOD上,变压器单元120D配置于母线电容单元130D上。在一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100D更包含至少一连接部,如连接部162、164,用以连接主电气单元IlOD与变压器单元120D。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62、164的一端连接于变压器单元120D,另一端连接于主电器单元110D,以将主电气单元IlOD与变压器单元120D接合。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62、164具有一定长度以使该主电气单元I1D与变压器单元120D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190,且母线电容单元130D配置于容纳空间190内。在又一实施例中,主电气单元IlOD包含至少一固定孔118D,母线电容单元130D包含至少一固定柱132D,上述固定柱132D用以与对应的固定孔118D接合,以将母线电容单元130D固定于主电气单元IlOD上。然本案不以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为限,在不脱离本案的精神的状况下,当可依照实际需求来设计连接部、固定孔及固定柱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
[0080]在本实施例中,主电气单元IlOD配置于第一平面,变压器单元120D配置于第二平面,上述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皆配置于XY平面,因此,第一平面平行第二平面,换言之,主电气单元IlOD与变压器单元120D呈现180度配置。图6A为电源适配器10D的组装示意图,组装完成的电源适配器100D请参阅图6B。如图6B所示,本案将变压器单元120D配置于整体电源适配器100D的最外侧,利于变压器单元120D直接对外散热。再者,由于母线电容单元130D本身不易发热的特性,本案将母线电容单元130D配置于紧邻变压器单元120D的位置,以藉由母线电容单元130D进一步对变压器单元120D散热。因此,本案确实可改善电源适配器100D进行小型化设计而不利于散热的问题。
[0081 ]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6B的电源适配器100D的母线电容单元130D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母线电容(图中未示),端视实际需求而定,不以图6A及图6B的实施例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绘示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0082]图7A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示意图。相较于图1A所示的电源适配器100,图7A的电源适配器100E的内部布局不同。举例而言,主电气单元IlOE与变压器单元120E配置于同一平面。此外,在一实施例中,主电气单元IlOE耦接于变压器单元120E,以使主电气单元IlOE与变压器单元120E成为一体,并于主电气单元IlOE和变压器单元120E上形成一容纳空间190,再者,母线电容单元130E配置于主电气单元I1E与变压器单元120E上并置于容纳空间190内。在另一实施例中,母线电容单元130E包含至少一个母线电容。在又一实施例中,母线电容单元130E包含至少两个母线电容,两者并排相连。
[0083]图7A为电源适配器100E的组装示意图,组装完成的电源适配器100E请参阅图7B。如图7B的电源适配器100E的配置所示,本案将变压器单元120E配置于整体电源适配器100E的最外侧,利于变压器单元120E直接对外散热。此外,由于母线电容单元130E本身不易发热的特性,本案将母线电容单元130E配置于紧邻变压器单元120E的位置,以藉由母线电容单元130E进一步对变压器单元120E散热。因此,本案确实可改善电源适配器100E进行小型化设计而不利于散热的问题。在另一实施例中,图7B的电源适配器100E的母线电容单元130E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母线电容(图中未示),端视实际需求而定,不以图7A及图7B的实施例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绘示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0084]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藉由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藉以改善电源适配器进行小型化设计而不利于散热的问题,且改善传统的电源适配器的分立插件元件在组装时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而限制电源适配器的小型化的问题,并改善采用分立插件元件来组装电源适配器,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而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0085]虽然上文实施方式中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形下,当可对其进行各种更动与修饰,但这些更动与修饰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电气单元,配置于一第一平面; 一变压器单元,配置于该主电气单元上并位于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第二平面,并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 一母线电容单元,包含至少一个母线电容,配置于该容纳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线电容单元固定连接于该主电气单元上或该变压器单元上。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线电容单元紧邻于该变压器单元。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电磁干扰滤除单元,配置于该主电气单元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具有一长度方向及一宽度方向,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该宽度方向,其中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宽度方向的一侧,且仅占据该宽度方向的该侧的部分宽度,该变压器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长度方向的一侧,且占据该长度方向的该侧的全部长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具有一长度方向及一宽度方向,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该宽度方向,其中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宽度方向的一侧,且占据该宽度方向的该侧的全部宽度,该变压器单元位于该主电气单元的该长度方向的一侧,且仅占据该长度方向的该侧的部分长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覆盖该变压器单元的部分电路板。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磁干扰滤除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之间配置一挡板。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包含一凹槽,其中该变压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凹槽内。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包含至少一固定槽,该变压器单元包含至少一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用以与该固定槽接合。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软性印刷电路板,用以连接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单元上的变压器为平面变压器,且该变压器单元包含次级侧电路器件。14.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电气单元; 一变压器单元,配置于该电源适配器的外侧,其中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 一母线电容单元,包含至少一个母线电容,配置于该容纳空间。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线电容单元固定连接于该主电气单元上或该变压器单元上,该母线电容单元紧邻于该变压器单元。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配置于一第一平面,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第二平面。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包含一凹槽,其中该变压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凹槽内。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该母线电容单元上。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配置于一第一平面,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平行于该第二平面。20.如权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配置于同一平面。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气单元耦接于该变压器单J L ο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线电容单元配置于该主电气单元与该变压器单元上。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单元上的变压器为平面变压器,且该变压器单元包含次级侧电路器件。
【文档编号】H02M1/00GK205622488SQ201620440616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宋海斌, 章进法, 许道飞, 周健, 傅琦, 陈小军, 宋建伟
【申请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