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分波器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

文档序号:753729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号分波器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手机等进行高频信号的发送、接收、传输的电子部件中的信 号分波器或信号合波器和使用它们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图43是现有技术的开关共用器的方框图。此外,在这里将在欧洲使用的手机在 900MHz带的GSM系统和1. 8GHz的被称作DCS系统的多个终端中的天线开关共用器的电路 结构作为例子,进行讲述。在图43中,1001 1005是输出入端口,1006、1007是控制端子,1008 1011是二 极管,1012、1013是传输线路,1014、1015是带通滤波器,1016是天线共用器。通常用组合低 通滤波器1016a和高通滤波器1016b而成的电路构成天线共用器1016。另外,HPF表示高 通滤波器,LPF表示低通滤波器,BPF表示带通滤波器。天线(未图示)与输出入端口 1005连接,用天线捕捉的信号首先被天线共用器 1016分作GSM带的信号和DCS带的信号。另外,传输线路1012及1013被分别在GSM带、DCS 带中设定成为波长的四分之一,向控制端子1006外加正电压使电流流动后,二极管1008及 1010就成为ON状态,输出入端口 1005和输出入端口 1001被连接。同样,向控制端子1007 外加正电压使电流流动后,二极管1009及1011就成为ON状态,输出入端口 1005和输出入 端口 1003被连接。此外,不向控制端子1006及1007外加电压时,二极管1008 1011就 成为OFF状态,输出入端口 1005和输出入端口 1002及输出入端口 1004被连接。通常使输出入端口 1001及1003成为发送用的端口,带通滤波器1014及1015成 为接收带域限制用的滤波器,进而将输出入端口 1002及1004作为接收用的端口使用。此 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专利文献1广为人知。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开关共用器中,由于用组合低通滤波器1016a和高通滤波器 1016b而成的电路构成天线共用器1016,所以存在着虽然能够分离不同的频带的信号,但 是却不能够分离两个同一频率的信号的问题。另外,用控制端子1006、1007、二极管1008 1011、传输线路1012、1013构成的天线共用器,由于能够按照二极管1008 1011的状态, 时间性地选择与天线共用器1016连接的输出入端口,所以能够一边在时间上切换两个同 一频率的信号一边使用。可是,存在着不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收发两个同一频率的信号的问 题。这样,例如在手机中,就导致收发数据的速度变慢。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01/045285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收发两个同一频率的信号的信号分波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是与至少具有4个端子的电路网连接的信号分波器,具有 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
7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3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4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 第1线路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处连接,第3线路的另一头和第4线路 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处连接。而且,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在从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第3 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 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中,由于在从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的第2交点 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 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能够在第1交点和第2交点之间大致实现隔 离,从而能够使第1交点和第2交点互相独立地与电路网进行信号的交换。这样,就可以提 供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收发两个同一频率的信号的信号分波器。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方框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方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1的方框图。图4是普通的分集型天线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方框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方框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701的方框图。图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传输信号的方法的图 形。图9是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的动作说明图。图1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的动作原理的 图形。图1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图形。图1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别的天线装置的图形。图13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形。图14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15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16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17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18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19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8形。图20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21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22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23是表示在电子设备中使用本发明的第4 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时 的方框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涉及的别的天线装置的图形。图25是普通的手机使用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图29是表示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的二端对线路的截面形状 的图形。图30是表示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的二端对线路的截面形状 的图形。图31是表示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的二端对线路的别的截面 形状的图形。图32是表示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的二端对线路的别的截面 形状的图形。图33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34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35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36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37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38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39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40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41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42是表示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形。图43是现有技术的开关共用器的方框图。符号说明1信号分波器2第1端子3第2端子4第3端子5第4端子6电路网7第1线路8第2线路9第3线路10第4线路11第1交点12第2交点13第1匹配电路14第2匹配电路15第3匹配电路16第4匹配电路17第1相位器18第2相位器19第3相位器20第4相位器21第1负载电路22第2负载电路501天线装置834接地板835 第 1 振子(element)836 第 2 振子837 第 3 振子838 第 4 振子927 二端对线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方框图。在图1中,本第1 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是与至少具有第1端子2、第2端子3、第3端子4及第4端子5的4个端子的电路网6连接的信号分波器1。而且具有一头与电路网6的第1端子2连接 的第1线路7、一头与电路网6的第2端子3连接的第2线路8、一头与电路网6的第3端 子4连接的第3线路9、一头与电路网6的第4端子5连接的第4线路10,第1线路7的另 一头和第2线路8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11处连接,第3线路9的另一头和第4线路10的 另一头在第2交点12处连接。进而,本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具有与第1线路7的中途连接的第1匹配 电路13和第1相位器17、与第2线路8的中途连接的第2匹配电路14和第2相位器18、 与第3线路9的中途连接的第3匹配电路15和第3相位器19、与第4线路10的中途连接 的第4匹配电路16和第4相位器20。另外,在第1交点11和接地之间,连接第1负载电路 21 ;在第2交点12和接地之间,连接第2负载电路22。进而,电路网6还具有第5端子23、第6端子24、第7端子25和第8端子26。在 这里,在从第1交点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 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 为0以上的整数)。另外,在从第2交点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也大致成 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 路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 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及第4相位器20,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 便满足上述条件。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 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22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 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 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电 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就能 够互相独立地与电路网6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 不必进行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选择,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1 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 位器18、第3相位器19及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1交点11输入 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 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另外同样,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 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 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及第4相位器20都设 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2交点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 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
11等。这样,可以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隔离的有利 的效果。另外,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 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 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为 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输入共模(common mode)的信号 时,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 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180 度士 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大致不 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输入差模(differentialmode)的信 号时,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 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 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 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11中,差模 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大致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 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 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信号分波器1后,就能够只选 择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21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 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 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和从第1交点11输 入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 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从第1端子2到第2交点12 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到第2交点12的相位变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 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12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 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12中 反相,互相相加后抵消,大致不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 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在第1端子2 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能够分别取出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 之间产生的所述两个模态的信号。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 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 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 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 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另外同样,可以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 电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 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 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 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 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信号的共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 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起到第1 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 2端子3起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 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2起 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 使从第2端子3起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 以 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1交点11起到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度, 从而使从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到第1交点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11 侧传输,而大致向第2交点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共模的信号对于向第2负 载电路22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差模的信号对于向第1负载 电路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 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 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 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U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 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 路16、第3相位器17、第4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起到第2 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 2端子3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 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时,从第1端子2 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是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 第2交点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2交点12起到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 成为90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到第2交点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 大。因此,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点12侧 传输,而大致向第1交点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差模的信号对于向第1负载 电路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共模的信号对于向第2负载电 路22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 4匹配电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 第2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9的第2 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 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 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信号的对于差模的信号而 言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 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3端子4起到第2 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 4端子5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 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3端子4和第4端子5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时,从第3端子4 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4端子5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是 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 第2交点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2交点12起到第3端子4及第4 端子5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使从第3端子4及第4端子5到第2交点12 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3端子4和第4端子5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 就大致不向第2交点12侧传输,而大致向第1交点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 于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 于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 4匹配电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3端子4和 第4端子5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9的第2 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 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 互相抵消,能够提高共模的信号对于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信号的差 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1中的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 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中的至 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 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11和第1负载电路21之间、第2交点12和第2负载电路22 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和第1负载电路21之间 及信号分波器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的匹配状态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 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 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 20。但是为了满足从第1交点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的条 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7具有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分别具 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 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使用信号分波器1的电 子设备(未图示)的收发特性。另外,在图1中,从第5端子23、第6端子24、第7端子25及第8端子26输出入信 号。但是,输出入端子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从一个输出入端子输出入信号即可。(第2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方框图。此外,以下对于 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2中,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是与至少具有3个端子的电路网6连接 的信号分波器1,而且具有一头与该电路网6的第1端子2连接的第1线路7、一头与电路 网6的第2端子3连接的第2线路8、一头与电路网6的第3端子4连接的第3线路9,第 1线路7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8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11处连接。而且,第1线路7、第2线路8及第3线路9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 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15、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都被设定成为 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3线路9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 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 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9的另一头侧及第3 端子中被抵消,所以大致不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22发送的信 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 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 大致不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电 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就能 够互相独立地与电路网6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 不必进行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选择,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另外,本第2实施方 式的信号分波器1,由于与本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相比,能够减少与第3端子4和 第2负载电路22连接的电路数、匹配电路数、相位器数,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7及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
15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3线路9的另一头输入 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 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 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隔离的有利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 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 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为 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2 和第2端子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 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 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11向 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2和 第2端子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子2和第 2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相同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 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11中,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大致从 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差模的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 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 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信号分波器1后,就能够只选 择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21传输。进而,考 虑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 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 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和从第3线路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 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从第1端子2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 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 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3端子4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 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 流,在第3端子4中反相,相加后抵消,大致不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 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在第1端子2 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能够分别取出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 之间产生的所述两个模态的信号。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 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 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 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对于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 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起到第1 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 2端子3起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 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2起 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 使从第2端子3起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 以 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 第1交点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1交点11起到第1端子2及第2 端子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到第 1交点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 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11侧传输,而大致向第2交点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 的信号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 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 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 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 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U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 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2中的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 17、第2相位器18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7及第2线路8中的 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夕卜,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11和第1负载电路21之间、第3端 子4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 和第1负载电路21之间及信号分波器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的匹配状态良好,能够降 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1 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但是为了满足从第3线路9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7 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 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7
17具有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分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的电路 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性的同时, 还能够提高使用信号分波器1的电子设备的收发特性。另外,在图2中,从第5端子23、第6端子24、第7端子25及第8端子26输入信 号。但是,输出入端子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从一个输出入端子输出入信号即可。(第3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1的方框图。此外,以下对 于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3中,本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具有一头与第1端子2连接的第1线 路7、一头与第1端子2连接的第3线路9、一头与第2端子3连接的第2线路8、一头与第 2端子3连接的第4线路10,第1线路7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8的另一头与第1交点11连 接,第3线路9的另一头和第4线路10的另一头与第2交点12连接。而且,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 3相位器19及第4相位器20,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1交点11输入信号时, 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 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 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2交点12向第1负载电路21侧 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22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 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 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电 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就能够互相独立地与电路网6进行信号 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不必进行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选择, 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另外,本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能够只用2个连 接端子和电路网6进行连接,与第1、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信号分波器1相比,能够使构造更 加简单。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1 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 位器18、第3相位器19及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1交点11输入 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 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另外同样,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 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 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及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2交点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 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 1负载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隔离的有利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 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 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为 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2 和第2端子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 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 之差,就大致成为180度士 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11中,共模的信号的 电流互相抵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2和 第2端子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子2和第 2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7的第1交 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 致成为0度士 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11中,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 加,大致从第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差模的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 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 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信号分波器1后,就能够只选 择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21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 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 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和从第1交点11输 入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 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从第1端子2到第2交点12 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12 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12 中反相,相加后抵消,大致不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电路 21侧传输,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第2负载电路22 侧传输。就是说,本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1能够分别取出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 3之间产生的所述两个模态的信号。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端 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 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 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 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信号的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另外同样,可以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 电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2 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相同的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 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 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12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 高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信号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 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 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起到第1 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 2端子3起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 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2起 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 使从第2端子3起到第1交点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 以 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1交点11起到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度, 从而使从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到第1交点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11 侧传输,而大致向第2交点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2负载电路22侧 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1负载电路21侧 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7、第2线路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13、第2 匹配电路14、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第 2端子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 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8的第1交点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 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 1交点11向第1负载电路21侧传输的信号的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 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起到第2 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 2端子3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 数)。
20
这样,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 2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起到第2交点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 为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2交点12起到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使从 第1端子2及第2端子3到第2交点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2和第2端子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点12 侧传输,而大致向第ι交点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1负载电路21侧 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2负载电路22侧 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9、第4线路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15、第 4匹配电路16、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和 第2端子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 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 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 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12向第2负载电路22侧传输的信号的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 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3中的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匹配电路 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20中的至 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7、第2线路8、第3线路9及第4线路10中的 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11和第1负载电路21之间、第2 交点12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 器1和第1负载电路21之间及信号分波器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的匹配状态良好,能 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13、第2匹配电路14、第3 匹配电路15、第4匹配电路16、第1相位器17、第2相位器18、第3相位器19、第4相位器 20。但是为了满足从第1交点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9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10的第2交点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 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7具有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分 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 电路21和第2负载电路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收发 特性。另外,在图3中,从第5端子23、第6端子24、第7端子25及第8端子26输入信 号。但是,输出入端子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从一个输出入端子输出入信号即可。(第4实施方式)以下,在第4实施方式中,讲述利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 子——天线装置。为了便于理解,首先使用图4讲述在普通的手机等无线终端中使用的分 集型天线。然后,讲述利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装置。
21
图4是普通的分集型天线的示意图。在图4中,手机4100具有隔开一定距离配置 的第1天线4101和第2天线4102。第1天线4101和第2天线4102与开关4103连接,进 而开关4103和信号处理部4104连接。在第1天线4101和第2天线4102中,接收的信号 通过开关4103作媒介,向信号处理部4104发送,在信号处理部4104中,经过频率变换、除 去噪声、信号放大等后被解调。该信号处理部4104导出解调后的信号的信号品质值(例如 BER等)后,根据导出的信号品质值,控制开关4103的状态。具体地说,信号处理部4104比 较第1天线4101和第2天线4102接收的信号的品质值,切换开关4103的状态,选择能够 实现更高的信号品质的天线。在上述普通的分集型天线中,为了确保天线之间的隔离,需要离开一定空间地配 置第1天线4101和第2天线4102,需要使连接第1天线4101和开关4103的信号线、连接 第2天线4102和开关4103的信号线在手机4100内经由较长的距离。另外,还需要在手机 内设置构成分集型天线的2个天线,生产效率差。因此,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提供可以用一个天线输出入得到 隔离的2个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具有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具有第1端 子、第2端子、第3端子、第4端子)和与该天线元件连接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一头 与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一头与第3端子连接的第3 线路、一头与第4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 处连接,第3线路的另一头与第4线路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处连接。而且,从第1交点输入 信号时,在第3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 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使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装置具有这种结构后,从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 在第3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的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 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能够大致使第1交点和 第2交点之间得到隔离。这样,第1交点和第2交点就能够相互独立地和天线元件进行信号的交换,所以能 够使用一个天线装置输出入得到隔离的2个信号。因此,能够提供可以用一个天线输出入 得到隔离的2个信号的分集型天线。图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方框图。在图5中,本第4实施 方式的天线装置501具有天线元件506 (该天线元件506至少具有第1端子502、第2端子 503、第3端子504及第4端子505等4个端子)、一头与该天线元件506的第1端子502连 接的第1线路507、一头与该天线元件506的第2端子503连接的第2线路508、一头与该 天线元件506的第3端子504连接的第3线路509、一头与该天线元件506的第4端子505 连接的第4线路510,第1线路507的另一头与第2线路508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511处连 接,第3线路509的另一头与第4线路510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512处连接。进而,本第4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501还具有与第1线路507的中途连接的第1 匹配电路513和第1相位器517、与第2线路508的中途连接的第2匹配电路514和第2相 位器518、与第3线路509的中途连接的第3匹配电路515和第3相位器519、与第4线路 510的中途连接的第4匹配电路516和第4相位器520。
另外,在第1交点511和接地之间,连接第1负载电路521 ;在第2交点512和接 地之间,连接第2负载电路522。进而,天线元件506还具有第5端子523、第6端子524、第7端子525和第8端子 526。在这里,在从第1交点5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 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 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另外,在从第2交点5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507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 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也大致成为 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第3线路509及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 电路513、第2匹配电路514、第3匹配电路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1相位器517、第2相 位器518、第3相位器519及第4相位器520,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满足上述条件。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5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 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 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2交点512向第2负载电 路522侧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522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1线路507的第1交点511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 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1交点511向第1负载电路521 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521和第2负载电路5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 电路521和第2负载电路5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521和第2负载电路522 就能够通过1个天线元件506作媒介,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 521和第2负载电路522能够不受时间性、频率性的限制,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第3线路509及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 和第1匹配电路513、第2匹配电路514、第3匹配电路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1相位器 517、第2相位器518、第3相位器519及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 1交点511向第2交点512侧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 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另外同样,可以将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第3线路509及第4线路510的线 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513、第2匹配电路514、第3匹配电路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1相 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第3相位器519及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 从第2交点512向第1交点511侧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507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 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 致相等。这样,可以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521和第2负载电路522之间隔离 的有利的效果。另外,可以将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513、第2匹配 电路514、第1相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502和 第2端子5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 为180度士 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 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 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绝对值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507的第1交点 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 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5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 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5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 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 子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 路507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 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511中,差 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大致从第1交点5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 时,使在第1线路507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 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信号 分波器501后,就能够只选择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 1负载电路521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 号时,使在第1线路507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 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 和从第1交点511输入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 从第1端子502到第2交点512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503到第2交点512的相位变 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 流,在第2交点512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从第2交点512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 512中反相,互相相加后抵消,大致不从第2交点512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输。因此,在 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电路521侧传输; 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 输。就是说,本第4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501能够通过天线元件506作媒介,分别取出在第 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两个模态的信号。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513、第2 匹配电路514、第1相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507的第1 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 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511向第1负载电路521侧传输的信号的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另外同样,可以将第3线路509、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515、第4 匹配电路516、第3相位器519、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 509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侧出 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差 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512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输的信号的 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513、第2匹 配电路514、第1相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502 起到第1交点5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 还使从第2端子503起到第1交点5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 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 502起到第1交点5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 同时还使从第2端子503起到第1交点5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 *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5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 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5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1交点511起到 第1端子502及第2端子5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度,从而使从第1端 子502及第2端子503到第1交点5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 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511侧传输,而大致向第 2交点512侧传输。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522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 的信号而言的比率。另外,还能够提高对于向第1负载电路5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 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513、第2匹配电路514、第1相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507 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508的第1交点511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511侧出现的共模 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511向第1负载电路521侧传输的信号的对 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这样,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506产生 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模的信号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 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509、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515、第4匹 配电路516、第3相位器519、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502 起到第2交点5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 时还使从第2端子503起到第2交点5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 时,从第1端子502起到第2交点5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503起到第2交点
255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是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5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 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5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2交点 512起到第1端子502以及从第2交点512起到第2端子5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 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502及第2端子503到第2交点5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 点512侧传输,而大致向第1交点5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提高对于向第1负载电路521 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的同时,提高对于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 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509、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 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3相位器519、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502和第2端子5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 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2交点512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输的信号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 言的比率。这样,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5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 模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509、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515、第4匹 配电路516、第3相位器519、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3端子504 起到第2交点5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 时还使从第4端子505起到第2交点5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3端子504和第4端子505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 时,从第3端子504起到第2交点5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4端子505起到第2交点 5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是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5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 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5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2交点 512起到第3端子504及第4端子505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使从第3端子 504及第4端子505到第2交点5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3端子504和第4端子505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 点512侧传输,而大致向第1交点5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1负载电 路21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而言的差模的信号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于向第2负载电 路22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而言的共模的信号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509、第4线路5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 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3相位器519、第4相位器5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3端子504和第4端子505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 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2交点512向第2负载电路5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5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模 的信号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5中的第1匹配电路513、第2匹配电路514、第3匹配电 路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1相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第3相位器519、第4相位器 520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507、第2线路508、第3线路509及 第4线路510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511和第1负载电路521之间、第2 交点512和第2负载电路5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第4实施方式的天 线装置501和第1负载电路521之间及天线装置501和第2负载电路522之间的匹配状态 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513、第2匹配电路514、第 3匹配电路515、第4匹配电路516、第1相位器517、第2相位器518、第3相位器519、第4 相位器520。但是为了满足从第1交点5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509的第2交点512侧 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510的第2交点5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 对值大致相同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7具有发送线路 和接收线路等两个线路,各自的线路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 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521和第2负载电路5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 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收发特性。(第5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方框图。此外,以下对于和 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6中,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601具有天线元件606 (该天线元件606至少 具有3个端子)、一头与天线元件606的第1端子602连接的第1线路607、一头与天线元件 606的第2端子603连接的第2线路608、一头与天线元件606的第3端子604连接的第3 线路609,第1线路607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608的另一头与第1交点611处连接。而且, 第1线路607、第2线路608及第3线路609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配电路 614、第3匹配电路615、第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第3相位器619,都被设定成为适 当的值,以便在从第3线路609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 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 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6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609的另一头侧及第 3端子604中被抵消,所以大致不向第2负载电路622侧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622 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 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 以 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1交点611向第1负载电路6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621和第2负载电路6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 电路621和第2负载电路6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621和第2负载电路622 就能够通过天线元件606作媒介,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621 和第2负载电路622能够不受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限制,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另外,本第5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601,由于与本第4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相比,能够减少与第3 端子604和第2负载电路622连接的线路数、匹配电路数、相位器数,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化、 轻量化。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607及第2线路6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 配电路614、第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3线路609 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 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获得能 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621和第2负载电路622之间隔离的有利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607及第2线路6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 配电路614、第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602 和第2端子60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绝对值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 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 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 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 602和第2端子60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绝对值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 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 大致成为180度士 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6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 相抵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611向第1负载电路621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 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 子602和第2端子60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 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 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因此在第1交点611中, 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大致从第1交点611向第1负载电路621侧传输差模的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 时,使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 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后, 就能够只选择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621 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 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 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 件,和从第3线路609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 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 的条件时,从第1端子602到第3端子604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603到第3端 子604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3端 子604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向第2负载电路6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3端子604中反相,相加后抵消,大致不向第 2负载电路6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 电路621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 第2负载电路6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5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601能够分别取出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 子603之间产生的两个模态的信号。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607、第2线路608的线路 长和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配电路614、第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都设定成为适 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 时,使在第1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608的 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1交点611向第1负载电路6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这样, 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6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模的信号的信号, 能够实现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607、第2线路6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 配电路614、第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602 起到第1交点6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 还使从第2端子603起到第1交点6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 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 从第1端子602起到第1交点6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为 以 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2端子603起到第1交点6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 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6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6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1交点611起到第1端子602及第2端子6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 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602及第2端子603到第1交点6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 因此,在第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611侧 传输,而大致向第2交点6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622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 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621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
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607、第2线路6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613、第2匹配电路614、第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602和第2端子6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607 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611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 提高从第1交点611向第1负载电路621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6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模
29的信号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6中的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配电路614、第1相位器 617、第2相位器618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607及第2线路608 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611和第1负载电路621之间、第3 端子604和第2负载电路6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第5实施方式的天 线装置601和第1负载电路621之间及天线装置601和第2负载电路622之间的匹配状态 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613、第2匹配电路614、第 1相位器617、第2相位器618。但是为了满足从第3线路609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 线路607的第1交点6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608的第1交点611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 第1线路607具有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分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 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621和第2负载电路622之间实现很高的 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收发特性。(第6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701的方框图。此外,以下对 于和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7中,本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01具有天线元件706 (该天线元件706至 少具有第1端子702及第2端子703等2个端子)、一头与第1端子702连接的第1线路 707、一头与第1端子702连接的第3线路709、一头与第2端子703连接的第2线路708、 一头与第2端子703连接的第4线路710,第1线路707的另一头与第2线路708的另一头 在第1交点711处连接,第3线路709的另一头与第4线路710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712 处连接。而且,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第3线路709及第4线路710的线路长和第1 匹配电路713、第2匹配电路714、第3匹配电路715、第4匹配电路716、第1相位器717、第 2相位器718、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720,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1交点 7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709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710 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 整数)。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7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709的第2交点712 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710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 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2交点712向第2负载电 路722侧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722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707的第1交点711侧 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 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1交点711向第1负载电路 7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721和第2负载电路7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
30电路721和第2负载电路7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721和第2负载电路722 就能够通过天线元件706作媒介,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 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721和第2负载电路722不必进行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选择, 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另外,本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01,与第4实施方式 的天线装置相比,能够只用2个连接端子和天线元件706之间进行连接,能够使构造更加简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第3线路709及第4线路710的线路长 和第1匹配电路713、第2匹配电路714、第3匹配电路715、第4匹配电路716、第1相位器 717、第2相位器718、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7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1 交点711向第2交点712侧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709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 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710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另外同样,可以将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第3线路709及第4线路710的线 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713、第2匹配电路714、第3匹配电路715、第4匹配电路716、第1相 位器717、第2相位器718、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7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 从第2交点712向第1交点711侧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707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 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 致相等。这样,可以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721和第2负载电路722之间隔离 的有利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713、第2匹 配电路714、第1相位器717、第2相位器7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702 和第2端子7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07的第1交 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 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 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702 和第2端子7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707的第1交点 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 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7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 相抵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711向第1负载电路721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 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 子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 路707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 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711中,差 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大致从第1交点711向第1负载电路721侧传输差模的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绝对值的信号时, 使在第1线路707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 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后,就能 够只选择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721传
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 号时,使在第1线路707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 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 和从第1交点711输入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709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4线路710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 从第1端子702到第2交点7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703到第2交点712为止 的相位变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 点712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从第2交点712向第2负载电路722侧传输。反之,在第1 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712中反相,相加后抵 消,大致不从第2交点712向第2负载电路7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 电路721侧传输,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第2 负载电路7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701能够分别取出在第1端子 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两个模态的信号。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713、第2 匹配电路714、第1相位器717、第2相位器7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07的第1 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 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711向第1负载电路7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 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另外同样,可以将第3线路709、第4线路7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715、第4 匹配电路716、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7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3线路709 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710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差模 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712向第2负载电路722侧传输的信号的共 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这样,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7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模 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713、第2匹 配电路714、第1相位器719、第2相位器7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702 起到第1交点7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 还使从第2端子703起到第1交点7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 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 702起到第1交点7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2端子703起到第1交点7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 *n(n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7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7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1交点711起到第1端子702及第2端子7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 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702及第2端子703到第1交点7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 因此,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711侧 传输,而大致向第2交点7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7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 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721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 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713、第2匹配电路714、第1相位器717、第2相位器7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707 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708的第1交点711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7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1交点711向第1负载电路7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 言的比率。这样,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7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 模的信号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709、第4线路7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715、第4匹 配电路716、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7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702 起到第2交点7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 时还使从第2端子703起到第2交点7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 端子702起到第2交点7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703起到第2交点712为止的 相位变化量为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7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7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2交点712起到第1端子702及第2端子7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 使从第1端子702及第2端子703到第2交点7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 点712侧传输,而大致向第1交点7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 721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 7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709、第4线路7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 715、第4匹配电路716、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7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702和第2端子7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3线 路709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710的第2交点712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
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2交点712向第2负载电路7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 率。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分离天线元件706产生的相关系数较低的共模的信号和差模的信 号的信号,能够实现小型的可以获得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7中的第1匹配电路713、第2匹配电路714、第3匹配电 路715、第4匹配电路716、第1相位器717、第2相位器718、第3相位器719、第4相位器 720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707、第2线路708、第3线路709及 第4线路710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711和第1负载电路721之间、第2 交点712和第2负载电路7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第6实施方式的天 线装置701和第1负载电路721之间及天线装置701和第2负载电路722之间的匹配状态 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713、第2匹配电路714、第 3匹配电路715、第4匹配电路716、第1相位器717、第2相位器718、第3相位器719、第4 相位器720。但是为了满足从第1交点7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709的第2交点712侧 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710的第2交点7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 对值大致相同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707具有发送线 路、接收线路,分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 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721和第2负载电路7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 高电子设备的收发特性。(第7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传输信号的方法的图 形。此外,以下对于和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 进行讲述。在图8中,作为天线元件806,示出使用偶极天线的情况。该偶极天线由两对天线 振子、即由第1振子835与第3振子837组成的天线振子和由第2振子836与第4振子838 组成的天线振子构成。在图8中,在第3振子837的端部,设置第1端子802 ;在第4振子838的端部,设 置第2端子803。而且,在电子设备(未图示)内置的接地板834的上方,大致配置着与第 1端子802连接的第1线路807及第3线路809、与第2端子803连接的第2线路808及第 4线路810、第1相位器817、第2相位器818、第3相位器819、第4相位器820、第1负载电 路821及第2负载电路822。此外,虽然第1负载电路821的一端和第2负载电路822的一 端与接地板834连接,但是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并不直接与接地板834连接。另 外,使从第1端子802起到第1交点811为止的的相位变化量成为+90度地设计第1线路 807和第1相位器817,使从第2端子803起到第1交点811为止的的相位变化量成为-90 度地设计第2线路808和第2相位器818,使从第1端子802起到第2交点812为止的相位 变化量成为+90度地设计第3线路809和第3相位器819,使从第2端子803起到第2交点 812为止的的相位变化量成为+90度地设计第4线路810和第4相位器820。而且,第1振子835和第2振子836大致平行地配置在接地板834的端部,第3振子837和第4振子838大致垂直地配置在接地板834的端部。图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的动作说明图。 在图9中,示出天线元件806产生差模的信号的情况。第1振子835和第2振子836产生 方向相同的电流(在图9中用箭头图示),第3振子837和第4振子838产生方向相反的电流。因此,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产生的信号的相位差成为180度。这种信号 输入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时,根据在第6实施方式讲述的原理,第1交点811出现 信号,第2交点812不出现信号。就是说,天线元件806产生差模的信号时,第1负载电路 821接收该信号,第2负载电路822不接收该信号。另外,从第1负载电路821向天线装置 801输入信号时,该信号不向第2负载电路822传输,大部分的信号供给天线元件806。而且,供给的信号使天线元件806产生差模的电流(参照图9),作为电磁波向空 中发射。参与发射的天线元件806上的电流向量,主要是第1振子835和第2振子836产 生的电流向量,第3振子837和第4振子838产生的电流向量,由于电流向量的方向互相相 反,所以不大参与发射。因此,天线元件806产生差模时的发射方向图,成为用虚线表示的那种发射方向 图839。因此,对于第1振子835及第2振子836来说,主要接收从垂直方向到来的电磁波 时,天线元件806上产生差模,只从第1负载电路821获得该信号。图1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的动作原理的 图形。在图10中,示出天线元件806产生共模的信号的情况。第1振子835和第2振子 836产生方向相反的电流(在图10中用箭头图示),第3振子837和第4振子838产生方 向相同的电流。因此,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产生的信号的相位差实质上成为0度。这种信号输入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时,根据在第6实施方式讲述的原理, 第2交点812出现信号,第1交点811不出现信号。就是说,天线元件806产生共模的信号 时,第2负载电路822接收该信号,第1负载电路821不接收该信号。另外,从第2负载电路822向天线装置801输入信号时,该信号不向第1负载电路 821传输,大部分的信号供给天线元件806。而且,供给的信号使天线元件806产生共模的 电流(参照图10),作为电磁波向空中发射。参与发射的天线元件806上的电流向量,主要是第3振子837和第4振子838产 生的电流向量,和与之联动产生的接地板834上的电流向量841,第1振子835和第2振子 836产生的电流向量,由于电流向量的方向互相相反,所以不大参与发射。因此,天线元件 806产生共模时的发射方向图,成为用图10的虚线表示的那种发射方向图840。因此,对于 第3振子837及第4振子838来说,主要接收从垂直方向到来的电磁波时,天线元件806上 产生共模,只从第2负载电路822获得该信号。因此,使用图8 图10所示的具有对称结构的天线元件806 (例如偶极天线)后, 可以只用一个天线元件作为指向性分集型天线使用。这样,能够实现天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作为敢于采用图8 图10所示的那种具有对称结构的天线元件806的理由,是因 为在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之间分别产生共模的信号和差模的信号时,参与发射的电 流向量的方向互相正交(从图9、图10的参与发射的电流正交的情况上也可以理解)。因
35此,能够使采用了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装置的特点——只用一个天线元件就能够实 现的指向性分集型天线的分集增益最大化。能够实现天线元件806即使不具有对称结构也具有两个偏振波轴(互不正交)的 小型的指向性分集型天线。此外,接地板834也和天线元件806同样,可以具有将任意的直线844作为基准成 为线对称的形状(参照图8)。由于在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 时,接地板834也产生参与发射的电流向量,所以将接地板834设计成为对称于任意的直线 844的结构后,就能够制造出分集增益很高的指向性分集型天线。在图5的具有4个端子的天线装置506和图6的具有3个端子的天线装置606中, 上述情况也同样适用。图1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图形。在图11中,在连 接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的第1直线(未图示)上的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 的中点(未图示),将垂直于第1直线的直线844作为基准,天线元件806实质上具有线对 称形状。进而,在连接第3端子804和第4端子805的第3直线(未图示)上的第3端子 804和第4端子805的中点(未图示),对于垂直于第3直线的直线844来说,天线元件806 实质上具有线对称形状。作为天线元件806,采用这种形状后,能够实现指向性分集型天线 的分集增益最大化。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别的天线装置的图形。在图12中示出 如下结构在连接第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的第1直线(未图示)上的第1端子802 和第2端子803的中点(未图示),将垂直于第1直线的直线844作为基准,天线元件806 实质上具有线对称形状,而且第3端子804实质上存在于直线844上。作为天线元件806, 采用这种形状后,能够制造出分集增益很高的指向性分集型天线。另外,本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801,由于在第1负载电路821和第2负载电路 822之间具有很高的隔离特性,所以可以说也具有共用器的功能。例如可以将第1负载电 路821作为接收侧电路使用,将第2负载电路822作为发送侧电路使用。将本发明的天线 装置801作为共用器利用时,收发的信号即使是相同的频率,也能够确保第1负载电路821 和第2负载电路822之间的隔离,所以可以实现现有技术的共用器不能够实现的特性。另外,还可以采用将接收天线元件806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第1交点811与接收 侧电路连接的结构。这样,将对于外部噪声具有更好的耐性的差模的信号分配给接收侧后, 能够避免外部噪声造成的接收信号的劣化,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接收性能。此外,在第7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对称结构的天线元件(偶极天线)。但是,并不 局限于对称结构的天线元件,只要是至少具有两个连接端子的天线元件,也可以使用非对 称结构的天线元件。在被手机等小型便携时终端内置时,由于天线元件容许的空间非常小, 所以难以采用对称结构的天线元件。因此,如果使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 置801,即使使用非对称结构的天线元件,也能够分别独立地接收、发送非对称结构的天线 元件产生的共模和差模的两个模态的信号,实质上能够作为两条天线元件发挥作用。这样, 就能够制造出最适合于天线元件容许的容积较小的小型的电子设备。另外,还可以将本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用于接收电视广播及无线电广播的车 载用天线。这时,将例如在透明树脂薄膜上制造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元件806贴到前面
36玻璃上,就能够制造出本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实现小型的接收性能优异分集型天线。 另外这时,在第1交点811和第1负载电路821 (例如电视机的调谐器及解调电路等接收 机)之间,以及第2交点812和第2负载电路822 (例如电视机的调谐器及解调电路等接收 机)之间,用大约5m左右的同轴电缆连接。可是,采用以下讲述的第8实施方式以后的传 输方式时,可以将信号线的条数从两条减成一条,这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轻重量。此外,在图8的第3振子837和第1端子802之间、第4振子838和第2端子803 之间,分别连接放大器后,能够减轻从第1端子802及第2端子803到天线装置801侧的损 耗导致的NF特性劣化。在图13 图22中,示出使用由从第1端子802看的输入阻抗成为50 Ω的第1振 子835与第3振子837组成的天线振子和由从第2端子803看的输入阻抗成为50 Ω的第 2振子836与第4振子838组成的天线振子,在620MHz中设计本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 801的一个例子。在图13 图22中,freq表示频率,impedance表示阻抗。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元件806用差模动作时的图形。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元件806用共模动作时的图形。天线元件 806用差模动作时(参照图13),由第1振子835与第3振子837组成的天线振子和由第2 振子836与第4振子838组成的天线振子成为串联的形态,所以从第1端子802和第2端 子803看的天线元件806的输入阻抗就成为100 Ω。天线元件806用共模动作时(参照图14),由第1振子835与第3振子837组成 的天线振子和由第2振子836与第4振子838组成的天线振子成为并联的形态,所以从第 1端子802和第2端子803看的天线元件806的输入阻抗就成为25 Ω。为了在设计中反应这些情况,图13的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3)的输入阻抗就成 为100 Ω,图14的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6)的输入阻抗就成为25 Ω。另外,因为通常用 50 Ω设计高频电路,所以将它们的输入阻抗作为50Ω,设计图13的第1负载电路821(端 口编号1)及第2负载电路822 (端口编号2)、图14的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编号4)及第 2负载电路822 (端口编号5)。在图13及图14中,分别用803元件的电抗元件实现第1相 位器817、第2相位器818、第3相位器819及第4相位器820。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通过特性的图形。在图15 中,示出图13所示的天线元件806用差模动作时的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3)和第1负载 电路821(端口编号1)及第2负载电路822(端口编号2)之间的通过特性。例如S(3,l)表 示从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编号1)去往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3)的通过特性。由图15 可知从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编号1)去往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3)的通过特性S (3,
1),在620MHz中基本上成为Odb,是导通状态。与此不同,从第2负载电路822(端口编号
2)去往天线元件806(端口编号3)的通过特性S (3,2),在620MHz中成为_30db以下,可以 获得很高的隔离。另外,从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编号1)去往第2负载电路822(端口编 号2)的通过特性S(2,1),在620MHz中也成为_30db以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别的天线装置的通过特性的图形。在 图16中,示出图14所示的天线元件806用共模动作时的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6)和第1 负载电路821(端口编号4)及第2负载电路822(端口编号5)之间的通过特性。例如S(6, 4)表示从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编号4)去往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6)的通过特性。由图16可知从第2负载电路822 (端口编号5)去往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6)的通过特性 S (6,5),在620MHz中基本上成为Odb,是导通的状态。与此不同,从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 编号4)去往天线元件806 (端口编号6)的通过特性S (6,4),在620MHz中成为_30db以下, 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另外,从第1负载电路821 (端口编号4)去往第2负载电路822(端 口编号5)的通过特性S(5,4),在620MHz中也成为-30db以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因此可知实际上能够实现用图5 图10讲述的天线装置的动作。作为参考,在图 17 图22中示出端口编号1 6等各端口中的阻抗特性。在图17 图22中,例如S(l, 1)表示从图13中的第1负载电路821到第1交点811侧时的输入阻抗特性。此外,图8的天线元件806和信号分波器,可以如下设计使其第1线路、第2线路、 第3线路和第4线路的特性阻抗都是Zo,从与第1交点连接的第1负载电路的第1交点看 的输入阻抗、从与第2交点连接的第2负载电路的第2交点看的输入阻抗、从第1端子看的 天线元件806的输入阻抗、从第2端子看的天线元件806的输入阻抗都大致是Zo/2。这是 因为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被图13和图14所示的等效电路表示的缘故。这样,容易取得天线元件806和第1负载电路821或第2负载电路822的阻抗匹 配,能够降低反射损失。顺便指出图14、图15满足上述阻抗的关系,其结果如图17 图 22所示,能够实现良好的电气特性。此外,上述第4 第7实施方式中的第1负载电路和第2负载电路,实际上表示接 收、发送信号的通信电路,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搭载的安装基板等上。另外,在图5 图10中,第1端子和第1交点之间,用一条线路(第1线路)、一 个第1匹配电路、一个第1相位器构成。可是,也可以采用多条线路、多个匹配电路、多个相 位电路构成。这在第2端子和第1交点之间、第3端子和第2交点之间、第4端子和第2交 点之间也同样。而且,“第1线路”、“第2线路”、“第3线路”、“第4线路”也包含用多条线 路构成的情况。同样,“第1匹配电路”、“第2匹配电路”、“第3匹配电路”、“第4匹配电路” 也包含用多个匹配电路构成的情况,“第1相位器”、“第2相位器”、“第3相位器”、“第4相 位器”也包含用多个相位器构成的情况。(第8实施方式)图23是表示在电子设备中使用本发明的第4 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时 的方框图。此外,以下对于和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 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23中,具有第1端子902和第2端子903的天线元件906,通过第1端子2作 媒介,与第1放大器942连接,还通过第2端子903作媒介,与第2放大器943连接。而且, 第1放大器942在第9端子928中与二端对线路927连接的同时,第2放大器943在第10 端子929中与二端对线路927连接。另外,第1信号分波器930的第1匹配电路913和第 3匹配电路915,与二端对线路927的第1端子902连接;第1信号分波器930的第2匹配 电路914和第4匹配电路916,与二端对线路927的第2端子903连接。进而,第1相位器917与第1匹配电路913和第1交点911之间连接,第2相位器 918与第2匹配电路914和第1交点911之间连接,第3相位器919与第3匹配电路915和 第2交点912之间连接,第4相位器920与第4匹配电路916和第2交点912之间连接。在这里,设计图23的第1信号分波器930的第1线路907、第2线路908、第3线路909及第4线路9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913、第2匹配电路914、第3匹配电路915、 第4匹配电路916、第1相位器917、第2相位器918、第3相位器919、第4相位器920。这时,例如假设天线元件906产生了差模的信号1和共模的信号2,信号1用差模 在二端对线路927中传输,信号2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927中传输。就是说,信号1和信号 2在二端对线路927中被混合传输。这些混合的信号,能够被第1信号分波器930大致精确 地分离。具体地说,根据在第6实施方式讲述的原理,在第1负载电路921中只接收用差模 传输的信号1,在第2负载电路922中只接收用共模传输的信号2。就是说,使用本发明的 天线装置后,能够用一个天线元件906收发两种信号。此外,本第8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采用下述使用方法例如从二端对线路 927的第5端子923及第6端子924或者从第7端子925及第8端子926,采用差模和共模, 输出入第1信号和第2信号,用第1信号分波器930接收它,用天线元件906发送它。这样, 能够在多个负载电路与二端对线路927连接的网络中,高速地进行负载电路彼此之间的数 据的收发。反之,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去掉第5端子923、第6端子924、第7端子925及第8 端子926,使第1端子902、第2端子903与二端对线路927的一端连接,使第9端子928、第 10端子929与二端对线路927的另一端连接。这样,能够使二端对线路927的结构简单。另外,二端对线路927可以具有对于任意的面而言都成为面对称的形状。采用这 种形状后,例如能够防止共模的信号在二端对线路927中传输时变换成为差模的信号。进而,还可以将二端对线路927的外侧屏蔽。屏蔽外侧后,能够在防止来自外部的 噪声导致主要用共模传输的信号的S/N(Signa/Noise)特性劣化的同时,防止用共模在二 端对线路927中传输的信号发射后损失。另外,考虑到这种情况,可以按照传输模式分别使用传输的信号,以便用差模传输 传输量较多的调制方式(例如64QAM及16QAM等)的信号,用共模传输传输量较少、对于接 收灵敏度的要求不高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及BPSK等)的信号。进而,使用本第8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后,在接收共模的第2负载电路922中,还 能够掌握二端对线路927接收的噪声的量。这是因为从外部到来、混入二端对线路927中 的噪声,主要采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927中进行传输的缘故。此外,上述信号1和信号2的频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为可以分别独立地 从第1负载电路921和第2负载电路922输出入。另外,还可以使第1放大器942和第2放大器943作为低噪声放大器动作。这样, 能够减轻第1放大器942和第2放大器943的后级电路(例如二端对线路927及第1信号 分波器930等就相当于它)的损耗导致的接收系统的NF特性劣化。例如向二端对线路927传输共模时,虽然产生发射导致的传输损失,但是使用第1 放大器942和第2放大器943后,能够减轻NF特性劣化。另外,在图23中,由于着眼于讲 述接收信号时的情况,所以只绘出放大来自天线元件906的信号第1放大器942、第2放大 器943。可是,也可以采用使放大来自二端对线路927的信号的第3放大器在第9端子928 和第1端子902之间与第1放大器942并联、使放大来自二端对线路927的信号的第4放 大器在第10端子929和第2端子903之间与第2放大器943并联的结构。这样,只使用一 个天线元件906和一个二端对线路927,就能够在接收侧和发送侧都处理两个独立的信号,
39能够增加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量。此外,天线元件906作为共模及差模的天线动作时,例如二端对线路927也作为天 线的一部分动作,所以能够等效地增大天线元件906的尺寸,能够增加天线装置的发射电 阻。例如在将天线装置用于上述接收电视广播及无线电广播的车载用天线时,由于二 端对线路927的长度较长,达5m左右,所以它的效果就更加显著。该效果在没有第1放大 器42和第2放大器43时更加显著。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涉及的别的天线装置的图形。在图24中,采 用将第2信号分波器931与图23中的第9端子928和第10端子929连接的结构。而且, 图24的天线装置,将第2信号分波器931的第1交点911和例如图5 图7的天线装置的 至少一个的第1交点911连接、将第2信号分波器931的第2交点912和图5 图7的天 线装置的至少一个的第2交点912连接后使用。这样,在第1交点911中,取出二端对线路 927和天线元件906获得的差模的信号,在第2交点912中,取出二端对线路927和天线元 件906获得的共模的信号。因此,将负载电路分别与第1交点911和第2交点912连接后, 可以由该负载电路向多个对象有效地供给信号。(第9实施方式)以下,在第9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 讲述信号传输方法的事例。为了便于理解,首先使用图25讲述普通的信号传输方法,然后 讲述使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或利用其原理的信号传输方法。图25是普通的手机使用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在图25中,普通的信号传输 方法5100具有第1高频电路5101和第2高频电路5102,第1高频电路5101和第2高频电 路5102被由第1传输线路5103和第2传输线路5104构成的二端对线路5105电连接。例如从第1高频电路5101向第2高频电路5102传输信号时,向第1传输线路5103 输出的信号和从第2传输线路5104输入的信号,通常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振幅的绝对值,相 位成为反向(将这种信号传输的样态称作“差模”,图25中的箭头表示信号的电流方向)。作为二端对线路5105,通常使用馈电线及同轴线路等。另外,普通的信号传输方 法5100,二端对线路5105、第1高频电路5101及第2高频电路5102还接收来自外部机器 的噪声。由于这时噪声实质上被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5105中传输,所以为了除去噪声,还 往往将共模滤波器与二端对线路5105的中途连接。上述普通的信号传输方法,由于在某个任意时间能够在二端对线路5105中传输 的信号只有一个,所以不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两个以上相同频率的信号。如果在同一时间 采用差模传输两个信号,两个信号互相干扰,在接收侧就不能分离。这意味着例如在手机中 不能够将传输数据的速度提高到一定以上。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提供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同一频率 的两个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使用二端对线路,利用差模传 输第1信号、利用共模传输第2信号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中,采用使用二端对线路,利用差 模传输第1信号、利用共模传输第2信号的结构。因此,可以提供例如通过一个二端对线路作媒介,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同一频率的两个信号——第1信号和第2信号的信号传输方 法。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在图26中, 本第9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201,具有二端对线路206 (该二端对线路206至少具有第 1端子202、第2端子203、第3端子204及第4端子205的4个端子)、一头与该二端对线 路206的第1端子202连接的第1线路207、一头与二端对线路206的第2端子203连接的 第2线路208、一头与二端对线路206的第3端子204连接的第3线路209、一头与二端对 线路206的第4端子205连接的第4线路210,第1线路207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208的另 一头在第1交点211处连接,第3线路209的另一头和第4线路210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 212处连接。进而,本第9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201,具有与第1线路207的中途连接的第 1匹配电路213和第1相位器217、与第2线路208的中途连接的第2匹配电路214和第2 相位器218、与第3线路209的中途连接的第3匹配电路215和第3相位器219、与第4线 路210的中途连接的第4匹配电路216和第4相位器220。另外,在第1交点211和接地之 间,连接第1负载电路221 ;在第2交点212和接地之间,连接第2负载电路222。进而,二端对线路206还具有第6端子223、第7端子224、第8端子225和第9端 子226。在这里,在从第1交点2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 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 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另外,在从第2交点2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 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 的相位的相位差,也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第3线路209及第4线路2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 路213、第2匹配电路214、第3匹配电路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 器218、第3相位器219及第4相位器220,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满足上述条件。这 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2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 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 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实质上不从第2交点212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 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222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 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 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实质上不从第1交点211向第1负载电 路2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221和第2负载电路2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 电路221和第2负载电路2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221和第2负载电路222 就能够互相独立地与二端对线路206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221和第2 负载电路222不受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限制,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进而,可以将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213、第2匹配 电路214、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202和 第2端子20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 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因此,例如在向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输 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 号时,在第1线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 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 交点2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2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 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 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 子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 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 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211中,差 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实质上从第1交点2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 线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 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信号分波器201 后,就能够只选择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 221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 号时,使在第1线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 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 和从第1交点211输入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 从第1端子202到第2交点212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203到第2交点212的相位变 化量之差实质上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 点212中同相,互相相加,实质上从第2交点212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 212中反相,互相相加后抵消,实质上不从第2交点212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实质上只向第1负 载电路212侧传输;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实质上只向 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9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201能够分别取出在 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两个模态的信号。就是说,例如用差模传输的第1信号和用共模传输的与第1信号同一频率的第2 信号,通过二端对线路206作媒介传输时,实质上互不干涉,第1信号通过第1交点211作 媒介被第1负载电路221取出,第2信号通过第2交点212作媒介被第2负载电路222取
出ο
反之,从第1负载电路221向第1交点211输入第1信号、从第2负载电路222向 第2交点212输入第2信号后,实质上互不干涉,可以通过二端对线路206作媒介,传输第 1信号和第2信号。就是说,使用一个二端对线路206后,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相同频率的两个信 号——第1信号和第2信号,能够增加数据传输量。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213、第2 匹配电路214、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207的第1 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1交点211向第1负载电路2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
言的比率。另外同样,可以将第3线路209、第4线路2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215、第4 匹配电路216、第3相位器219、第4相位器2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 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侧出 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2交点212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第3线路209及第4线路210的线路 长和第1匹配电路213、第2匹配电路214、第3匹配电路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1相位 器217、第2相位器218、第3相位器219、第4相位器2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 1交点2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 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另外同样,还可以将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第3线路209及第4线路210的 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213、第2匹配电路214、第3匹配电路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1 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第3相位器219、第4相位器2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 从第2交点2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207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 值,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 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221和第2负载电路222之间隔离的有利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213、第2匹 配电路214、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02 起到第1交点2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 还使从第2端子203起到第1交点2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 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 从第1端子202起到第1交点2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为 以 上的整数),同时还使从第2端子203起到第1交点2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
43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2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2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1交点211起到第1端子202及第2端子2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 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202及第2端子203到第1交点2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 因此,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211侧 传输,而大致向第2交点2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222传输的 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221传输的差 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213、第2匹配电路214、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207 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208的第1交点211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211侧出现的共模 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211向第1负载电路221侧传输的差模的信 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209、第4线路2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215、第4匹 配电路216、第3相位器217、第4相位器2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202 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 时还使从第2端子203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 时,从第1端子202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203起到第2交点 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是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2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2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2交点212起到第1端子202及第2端子2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 使从第1端子202及第2端子203到第2交点2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 在第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点212侧传输, 而大致向第1交点2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221侧传输的差 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的共 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209、第4线路2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 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3相位器219、第4相位器2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202和第2端子2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 线路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2交点212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的信号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
言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209、第4线路2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215、第4匹 配电路216、第3相位器217、第4相位器2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3端子204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 时还使从第4端子205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3端子204和第4端子205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时,从第3端 子204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4端子205起到第2交点212为止的相 位变化量是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2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2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2交点212起到第3端子204及第4端子205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 使从第3端子204及第4端子205到第2交点2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 在第3端子204和第4端子205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2交点212侧传输, 而大致向第1交点2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221侧传输的差 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的 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209、第4线路2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 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3相位器219、第4相位器2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3端子204和第4端子205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 线路209的第2交点2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210的第2交点212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212侧出现 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212向第2负载电路222侧传输的信 号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26中的第1匹配电路213、第2匹配电路214、第3匹配 电路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第3相位器219、第4相位器 220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207、第2线路208、第3线路209及 第4线路210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211和第1负载电路221之间、第2 交点212和第2负载电路2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第9实施方式的信 号传输方法201和第1负载电路221之间及信号传输方法201和第2负载电路222之间的 匹配状态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213、第2匹配电路214、第 3匹配电路215、第4匹配电路216、第1相位器217、第2相位器218、第3相位器219、第4 相位器220。但是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207具有发送线路、接 收线路,分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 在第1负载电路221和第2负载电路2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 子设备的收发特性。另外,在图26中,从第6端子223、第7端子224、第8端子225及第9端子226输 出入信号。但是,输出入端子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从一个输出入端子输出入信号 即可。(第10实施方式)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此外,以下
45对于和第9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27中,第10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301,具有二端对线路306 (该二端对线 路306至少具有第1端子302、第2端子303、第3端子304及第4端子305等4个端子), 在连接第3端子304和第4端子305的短接线327上有第5端子336的同时,从第1端子 302起到第5端子336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03起到第5端子336为止的相位 变化量实质上相同。进而,本第10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301,具有一头与该二端对线路306的 第1端子302连接的第1线路307、一头与二端对线路306的第2端子303连接的第2线路 308、一头与二端对线路306的第3端子304连接的第3线路309,第1线路307的另一头 和第2线路308的另一头与第1交点311连接。而且,第1线路307、第2线路308及第3 线路309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313、第2匹配电路314、第3匹配电路315、第1相位器 317、第2相位器318、第3相位器319,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3线路309的另 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 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 整数)。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321向第2负载电路322侧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 路309的另一头侧及第3端子中被抵消,所以大致不向第2负载电路322侧传输。反之,从 第2负载电路322向第1负载电路321侧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 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 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大致不从第1交点311向第1负 载电路3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321和第2负载电路322之间传输,能够在第1负载 电路321和第2负载电路3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321和第2负载电路322 就能够互相独立地与二端对线路306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321和第2 负载电路322不受时间性的、频率性的限制,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另外,本第10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301,由于与第9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 与第3端子304和第2负载电路322连接的电路数、匹配电路数、相位器数,所以能够实现 小型化、轻量化。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307及第2线路3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313、第2匹 配电路314、第1相位器317、第2相位器3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3线路309 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 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获得能 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321和第2负载电路322之间隔离的有利的效果。进而,还可以将第1线路307、第2线路3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313、第2匹 配电路314、第1相位器317、第2相位器3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302 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 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 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302和第2 端子30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 号时,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 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 交点3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大致不从第1交点3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 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 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 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的 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 在第1交点311中,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大致从第1交点3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 输差模的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 时,使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 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后, 就能够只选择在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321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 号时,使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 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件, 和从第1交点311输入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309的第2交点3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 在第4线路310的第2交点3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的条件时, 从第1端子302到第2交点3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303到第2交点312为止 的相位变化量之差就实质上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3端 子304中同相,互相相加,大致向第2负载电路322侧传输。反之,在第1端子302和第2 端子3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3端子304中反相,相加后抵消,大致不向第 2负载电路3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实质上只向第1负 载电路321侧传输,在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实质上只向 第2负载电路3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10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301能够分别取出在 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的两个模态的信号。就是说,例如用差模传输的第1信号和用共模传输的与第1信号同一频率的第2 信号,通过二端对线路306传输时,实质上互不干涉,第1信号通过第1交点311作媒介被 第1负载电路321取出,第2信号通过第3端子304作媒介被第2负载电路322取出。反之,从第1负载电路321向第1交点311输入第1信号、从第2负载电路322向 第3端子304输入第2信号时,实质上互不干涉,可以通过二端对线路306作媒介,传输第 1信号和第2信号。就是说,使用一个二端对线路306后,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相同频率的两个信号——第1信号和第2信号,能够增加数据传输量。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307、第2线路3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313、第2 匹配电路314、第1相位器317、第2相位器3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307的第1 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 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对于从第1交点311向第1负载电路3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 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307、第2线路3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313、第2匹 配电路314、第1相位器317、第2相位器3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302 起到第1交点3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 还使从第2端子303起到第1交点3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 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 302起到第1交点3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 同时还使从第2端子303起到第1交点3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 *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3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 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3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地的第1交点311起到 第1端子302及第2端子3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度,从而使从第1端 子302及第2端子303到第1交点3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在第1端子 302和第2端子3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311侧传输,而大致向第 2交点3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3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 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321侧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对于 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307、第2线路3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313、第2匹配电路314、第1相位器317、第2相位器3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307 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共模 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311向第1负载电路3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 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27中的第1匹配电路313、第2匹配电路314、第1相位 器317、第2相位器318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307及第2线路 308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311和第1负载电路321之间、第 3端子304和第2负载电路3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第10实施方式的 信号传输方法301和第1负载电路321之间及信号传输方法301和第2负载电路322之间 的匹配状态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313、第2匹配电路314、第1相位器317、第2相位器318。但是为了满足从第3线路309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第1 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 第1线路307具有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分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 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321和第2负载电路322之间实现很高的 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收发特性。另外,在图27中,从第6端子323、第7端子324、第8端子325及第9端子326输 出入信号。但是,输出入端子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从一个输出入端子输出入信号 即可。另外,在图27中,分别在不同的位置构成第1端子302、第3端子304、第2端子 303及第4端子305,但是分别在相同的位置构成第1端子302和第3端子304及第2端子 303和第4端子305,也可以在获得和上述同样的效果的同时,减少二端对线路306上的端 子数,使二端对线路306的结构简单。也包含向第1端子302和第2端子303输入同相位 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307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 在第2线路308的第1交点3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 相同的位置构成这种第1端子302和第3端子304及第2端子303和第4端子305。(第11实施方式)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框图。此外,以下 对于和第9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赋予相同的符号,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讲述。在图28中,本第1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401具有第1信号分波器430和第2 信号分波器431,前者与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连接,后者与第10端子428和第11 端子429连接。第1信号分波器430,具有一头与第1端子402连接的第1线路407、一头与第1 端子402连接的第3线路409、一头与第2端子403连接的第2线路408、一头与第2端子 403连接的第4线路410,第1线路407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408的另一头与第1交点411 连接,第3线路409的另一头和第4线路410的另一头与第2交点412连接。另外,第2信号分波器431具有一头与第10端子428连接的第1线路407、一头 与第1端子402连接的第3线路409、一头与第11端子429连接的第2线路408、一头与第 2端子403连接的第4线路410,第1线路407的另一头和第2线路408的另一头与第1交 点411连接,第3线路409的另一头和第4线路410的另一头与第2交点412连接。在这里,首先讲述第1信号分波器430的动作原理(第2信号分波器431的动作 原理也和第1信号分波器430同样)。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第3线路409及第4线路410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 路413、第2匹配电路414、第3匹配电路415、第4匹配电路416、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 器418、第3相位器419及第4相位器420,都被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1信号分波 器430的第1交点4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409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 与在第4线路410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 *n(n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421发送的信号,由于在第3线路409 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4线路410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实质上不从第2交点 412向第1负载电路422侧传输。反之,从第2负载电路422发送的信号,也由于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点411侧 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实质 上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实质上不从第1交点411向第1负载 电路421侧传输。这样,信号不在第1负载电路421和第2负载电路422之间传输,能够在 第1负载电路421和第2负载电路422之间确保隔离。因此,第1负载电路421和第2负载电路422就能够互相独立地与二端对线路406 进行信号的交换。就是说,第1负载电路421和第2负载电路422不受时间性的、频率性的 限制,能够互相独立地进行信号的交换。另外,本第11实施方式的第1信号分波器430(第2信号分波器431也同样)能 够只用2个连接端子和二端对线路406进行连接,能够使构造更加简单。此外,可以将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第3线路409及第4线路410的线路长 和第1匹配电路413、第2匹配电路414、第3匹配电路415、第4匹配电路416、第1相位器 417、第2相位器418、第3相位器419及第4相位器4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从第 1交点411输入信号时,在第3线路409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 在第4线路410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另外同样,还可以将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第3线路409及第4线路410的 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413、第2匹配电路414、第3匹配电路415、第4匹配电路416、第1 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第3相位器419及第4相位器4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 在从第2交点412输入信号时,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 对值,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等。这样,可 以获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负载电路421和第2负载电路422之间隔离的有利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413、第2匹 配电路414、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402 和第2端子4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 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 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这里,例如在向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输入共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 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共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零。因此,在向第1端子402 和第2端子4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点 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就 大致成为180度士 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411中,共模的信号的电流互 相抵消,实质上不从第1交点4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共模的信号。反之,例如在向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输入差模的信号时,在第1端子 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差模的信号的电流的相位差就成为士 180度。因此,在向第1端 子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相位差为士 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1线 路407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 信号的相位之差,就大致成为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在第1交点411中,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相加,实质上从第1交点411向第1负载电路侧传输差模的信号。这样,向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 时,使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 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n(n为0以上的整数)地设计后, 就能够只选择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向第1负载电路421 传输。进而,考虑向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 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 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大致成为18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条 件,和采用使用二端对线路,利用差模传输第1信号、利用共模传输第2信号的条件时,从第 1端子402到第2交点4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403到第2交点412为止的相 位变化量之差就成为零。就是说,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 点412中同相,互相相加,实质上从第2交点412向第2负载电路422侧传输。反之,在第 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在第2交点412中反相,相加后 抵消,实质上不从第2交点412向第2负载电路422侧传输。因此,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大致只向第1负载 电路421侧传输,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则大致只向第2 负载电路422侧传输。就是说,本第1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401能够分别取出在第1 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两个模态的信号。就是说,例如用差模传输的第1信号和用共模传输的与第1信号同一频率的第2 信号,通过二端对线路6作媒介传输时,实质上互不干涉,第1信号通过第1交点411作媒 介被第1负载电路421取出,第2信号通过第2交点412作媒介被第2负载电路422取出。反之,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421向第1交点411输入第1信号、从第2负载电路 422向第2交点412输入第2信号时,实质上互不干涉,可以通过二端对线路406作媒介,传 输第1信号和第2信号。就是说,使用一个二端对线路406后,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相同频率的两个信 号——第1信号和第2信号,能够增加数据传输量。此外这时,可以将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413、第2 匹配电路414、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407的第1 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 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共模的信号 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411向第1负载电路421侧传输的信号的差模的信 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另外同样,可以将第3线路409、第4线路4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415、第4 匹配电路416、第3相位器419、第4相位器4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1端子 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3线路 409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410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 够提高从第2交点412向第2负载电路422侧传输的信号的共模的信号成分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413、第2匹 配电路414、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402 起到第1交点4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 还使从第2端子403起到第1交点4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η 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共模的信号时,使从第1端子 402起到第1交点4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 同时还使从第2端子403起到第1交点4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360度 *η (η为0以上的整数),所以在第1交点411中,共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第1交点411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1交点411起到第1端子402及第2端子4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分别成为90度、-90 度,从而使从第1端子402及第2端子403到第1交点411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 因此,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共模的信号,就大致不向第1交点411侧 传输,而实质上向第2交点412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422侧传 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421侧 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的线路长和第1匹配电路 413、第2匹配电路414、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同相位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使在第1线路407 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现 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实质上相等。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1交点411侧出现的共 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1交点411向第1负载电路421侧传输的信号的 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还可以将第3线路409、第4线路4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415、第4匹 配电路416、第3相位器417、第4相位器418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使从第1端子402 起到第2交点4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为0以上的整数),同 时还使从第2端子403起到第2交点4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大致成为+90度士 18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例如由于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差模的信号 时,使从第1端子402起到第2交点411为止的相位变化量和从第2端子403起到第2交 点412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为相同的量,所以在第2交点412中,差模的信号被互相抵消。就是说,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第2交点412成为被假设接地的部位。从被假设接 地的第2交点412起到第1端子402及第2端子403为止的相位变化量都成为90度,从而 使从第1端子402及第2端子403到第2交点412侧的输入阻抗分别成为无穷大。因此, 在第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之间产生的差模的信号,就实质上不向第2交点412侧传 输,而实质上向第1交点411侧传输。这样,能够在进一步提高向第1负载电路421侧传输 的差模的信号对于共模的信号而言的的比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向第2负载电路422侧传输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进而,可以在该条件下将第3线路409、第4线路410的线路长和第3匹配电路 415、第4匹配电路416、第3相位器419、第4相位器420都设定成为适当的值,以便在向第 1端子402和第2端子403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的信号时,在第3线 路409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第4线路410的第2交点412 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使在第2交点412侧出现 的差模的信号的电流互相抵消,能够提高从第2交点412向第2负载电路422侧传输的信 号的共模的信号对于差模的信号而言的比率。此外,也可以采用去掉图28中的第1匹配电路413、第2匹配电路414、第3匹配 电路415、第4匹配电路416、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第3相位器419、第4相位器 420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这样,能够在降低第1线路407、第2线路408、第3线路409及 第4线路410中的传输损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匹配电路与第1交点411和第1负载电路421之间、第 2交点412和第2负载电路42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这样,能够使本第11实施方式的 信号传输方法401和第1负载电路421之间及信号传输方法401和第2负载电路422之间 的匹配状态良好,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反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通信品质良好。此外,虽然基本上用电抗元件的电路构成第1匹配电路413、第2匹配电路414、第 3匹配电路415、第4匹配电路416、第1相位器417、第2相位器418、第3相位器419、第4 相位器420。但是为了满足二端对线路的截面形状实质上为面对称的条件,还可以用包含 电阻元件及放大电路(例如第1线路407具有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分别具有发送用放大电 路、接收用放大电路的结构等)等的电路构成。这样,能够在第1负载电路421和第2负载 电路422之间实现很高的隔离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收发特性。另外,在图28中,从第6端子423、第7端子424、第8端子425及第9端子426输 入信号。但是,输出入端子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至少从一个输出入端子输出入信号即 可。接着,详细讲述图28所示的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401的动作的情 况。在图28中,第1信号分波器430的第1匹配电路413和第3匹配电路415与二端 对线路406的第1端子402连接,第1信号分波器430的第2匹配电路414和第4匹配电 路416与二端对线路427的第2端子403连接。进而,第2信号分波器431的第1匹配电 路413和第3匹配电路415与二端对线路406的第10端子428连接,第2信号分波器431 的第2匹配电路414和第4匹配电路416与二端对线路406的第11端子429连接。另外,第1信号分波器430的第1交点411和第1负载电路421连接,第1信号分 波器430的第2交点412和第2负载电路422连接。进而,第2信号分波器431的第1交 点411和第3负载电路432连接,第2信号分波器431的第2交点412和第4负载电路433 连接。例如,从第1负载电路421向第1交点411输入第1信号、从第2负载电路422向 第2交点412输入第2信号时,第1信号被用差模在二端对线路427中传输,第2信号被用 共模在二端对线路427中传输。就是说,第1信号和第2信号在二端对线路427中被混合传输。这些混合的信号,能够被第2信号分波器431实质上精确地分离。具体地说,只有用差模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第1信号被第3负载电路432 接收,只有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第2信号被第4负载电路433接收。就是说,采用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后,能够只使用一个二端对线 路406接收两种信号的收发。因此,利用差模和共模两种模式传输信号后,能够增加信号传
湘 里。此外,本第1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401可以采用下述使用方法例如从二端 对线路406的第6端子423及第7端子424或者从第8端子425及第9端子426,采用差 模和共模,输出入第1信号和第2信号,用第1信号分波器430和第2信号分波器431接收 它。这样,能够向挂在网络上的多个负载电路发送信号。另外,二端对线路406的截面形状可以实质上具有面对称的形状。采用这种形状 后,例如能够防止共模的信号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时变换成为差模的信号。图29、图30是表示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的二端对线路的截 面形状的图形。在图29中,二端对线路406具有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还具有包住第 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的屏蔽导体437。在这里,第1传输线434、第2传输线435 及屏蔽导体437将面438作为基准实质上成为面对称的结构。另外,在图30中,二端对线路406具有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还具有 包住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的屏蔽导体437。在这里,第1传输线434、第2传 输线435及屏蔽导体437将面438作为基准实质上成为面对称的结构。如图29、图30所示,二端对线路406具有将任意的面438作为基准的面对称的结 构后,能够防止共模的信号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时变换成为差模的信号。这样,能够防 止干涉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和共模的信号等两个信号。进而,在图29、图30所示的二端对线路406的外侧,还具有屏蔽导体437,该屏蔽 导体437包住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一般地说,噪声从二端对线路406的周围来到二端对线路406中时,该噪声在二端 对线路406中被共模接收。因此,采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信号的S/N比,被该 噪声劣化。为了防止它,如图29、图30所示,二端对线路406具有屏蔽导体437,该屏蔽导 体437使噪声不能进入二端对线路406内。另外,一般地说,采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406中 传输的信号,在传输中,容易作为电磁波向周围发射,传输中的损耗变大。也为了防止它,如 图29、图30所示的二端对线路406具有屏蔽导体437。此外,在图29、图30中,只绘出1层 屏蔽导体437。可是,还可以将它换成2层以上的线。这样,能够在提高来自外部的噪声耐 性的同时,进一步抑制共模的发射。图31、图32是表示本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的二端对线路的别 的截面形状的图形。示出高频基板和由在该高频基板上的导电性方向图形成二端对线路 406时的一个例子。在图31中,二端对线路406在具有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的同时,还 与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邻接地具有屏蔽导体437,第1传输线434、第2传输 线435及屏蔽导体437在高频基板439的表层(内层也可,只要不与屏蔽导体437直流性
54地导通即可)形成。在这里,第1传输线434、第2传输线435及屏蔽导体437将面438作 为基准实质上成为面对称的结构。另外,图32所示的二端对线路406,与图31所示的二端对线路406的不同之处在 于在形成第1传输线434和第2传输线435的层也形成屏蔽导体437。图32所示的二端 对线路406的第1传输线434、第2传输线435及屏蔽导体437,也将面438作为基准实质 上成为面对称的结构。如图31、图32所示,二端对线路406具有将任意的面438作为基准的面对称的结 构后,能够防止共模的信号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时变换成为差模的信号。这样,能够防 止干涉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差模的信号和共模的信号等两个信号。进而,和图29、图30的二端对线路406同样,屏蔽导体437在发挥使噪声不能进入 二端对线路406内的功能的同时,还发挥使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共模的信号不发射 的功能。此外,图31所示的第1传输线434、第2传输线435,只在它们的下方形成屏蔽导 体437。但是也可以进而在它们的上方配置屏蔽导体。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另外,考虑到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共模的信号比差模的信号更加容易受到 外部噪声的影响,可以按照传输模式分别使用传输的信号,以便用差模传输传输量较多的 调制方式(例如64QAM及16QAM等)的信号,用共模传输传输量较少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 及BPSK等)的信号。一般地说,传输传输量较多的调制方式(例如64QAM及16QAM等)的 信号,接收时要求较高的信号品质值。因此,将要求较高的信号品质值的信号,分配给对于 外部噪声更具有耐性的采用差模传输的信号后,总的来说,能够增加传输量。在这里,所谓 “信号品质值”,例如是指C/N比及S/N比等表示信号和噪声之比的指标。此外,使用本第11实施方式的信号分波器后,在接收共模的第2负载电路422或 第4负载电路433中,还能够掌握二端对线路406接收的噪声的量。具体地说,试分析一下在图28中没有第2负载电路422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从 第1负载电路421向二端对线路406输入信号1时,该信号1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在 第3负载电路432中被接收。信号1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途中,受到来自外部的噪 声的影响,信号1的信号品质值劣化时,抽出该噪声,使和接收的噪声振幅的绝对值相等、 相位相反地调整后,如果和信号1相加,就能够去掉混入信号1的噪声。因此,如果在第4负载电路433中,一边接收用二端对线路406接收的外部的噪 声,使该噪声的振幅和相位满足上述条件(振幅的绝对值相等、相位相反)地调整,一边与 用第3负载电路432接收的信号1合成,去掉混入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的信号1的噪 声,就能够提高信号1的信号品质。采用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这种结构,实现上述噪声去掉系统后,第4负载电 路433接收的噪声和信号1的比率(噪声/信号1)能够成为非常大的值,所以能够构筑非 常优异的噪声去掉系统。因为外部的噪声主要用共模在二端对线路406中传输,所以能够 用第4负载电路433抽出其大部分的缘故。 另外,在第4负载电路433中基本上不接收信号1,也成为采用本发明的第11实施 方式的这种结构实现的噪声去掉系统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的理由之一。如果在第4负载电 路433中也和噪声一起接收信号1,那么与第3负载电路432接收的信号1合成之际,就会向减少信号1本身的方向发挥作用。此外,上述第1信号和第2信号的频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图28中, 例如能够由第1信号分波器430和第2信号分波器431的对构成收发信号的系统。可是, 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将3个以上的信号分波器与二端对线路406连接,利用多个信号分波 器的对进行收发。另外,在多个信号分波器的对中,既可以使各自使用的频率不同,也可以 将收发的时间错开。这样,能够减少各信号分波器的对彼此之间的干涉。进而,可以使从第1负载电路421向第1交点411发送的第1信号,和从第2负载 电路422向第2交点412发送的第2信号为同一信号。这样,可以更加切实地传输信号。而且,可以将第1信号分波器430和第2信号分波器431设计成为如下状态在第 1信号和第2信号为同一信号时,从第1端子2输入信号后,在第1线路407的第1交点411 侧出现的信号,与在第3线路409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士360度 *η (η为0以上的整数),从第2端子403输入信号后,在第2线路408的第1交点411侧出 现的信号,与在第4线路410的第2交点412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士360度*η (η 为0以上的整数)。这样,第1信号和第2信号就在二端对线路406中具有90度士 180度 *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相位差地合成。因此,在第1信号和第2信号在二端对线路406 中具有0度士18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的相位差地合成时,能够防止在二端对线路 406中产生电流、电压的较大的振幅,能够防止被二端对线路406产生的电流、电压损坏。(第12实施方式)在图33 图42中,示出使用由从第1端子1902到二端对线路1906的输入阻抗 成为50 Ω、从第2端子1903到二端对线路1906的输入阻抗成为50 Ω的二端对线路1906, 在620MHz中设计本第12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方法1901的一个例子。在图33 图42中, freq表示频率,impedance表示阻抗。图33示出使二端对线路1906传输差模的信号的情况,图34示出使二端对线路 1906传输共模的信号的情况。使二端对线路1906传输差模的信号时,由于从第1端子1902到第1传输线1934 的输入阻抗和从第2端子1903到第2传输线1935的输入阻抗成为串联的形态,所以从第 1端子1902和第2端子1903到二端对线路1906的输入阻抗就成为100 Ω。使二端对线路1906传输共模的信号时,由于从第1端子1902到第1传输线1934 的输入阻抗和从第2端子1903到第2传输线1935的输入阻抗成为并联的形态,所以从第 1端子1902和第2端子1903到二端对线路1906的输入阻抗就成为25 Ω。为了在设计中反应这些情况,图33的二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3)的输入阻抗 就成为100 Ω,图34的二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6)的输入阻抗就成为25 Ω。另外,因为通常用50Ω设计高频电路,所以将它们的输入阻抗作为50Ω,设计图 33的第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1)及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2)、图34的第1负 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4)及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5)。在图33及图34中,分别用 3元件的电抗元件实现第1相位器1917、第2相位器1918、第3相位器1919及第4相位器 1920。在图35中,示出使图33所示的二端对线路1906传输差模的信号时的二端对线路 1906 (端口编号3)和第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1)及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2)
56之间的通过特性。在图35中,例如S(3,l)表示从第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1)去往二 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3)的通过特性。由图35可知从第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 1)去往二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3)的通过特性S (3,1),在620MHz中基本上成为Odb,是 导通状态。与此不同,从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2)去往二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 3)的通过特性S(3,2),在620MHz中成为-30db以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另外,从第1 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1)去往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2)的通过特性S (2,1),在 620MHz中也成为-30db以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在图36中,示出使图34所示的二端对线路1906传输共模的信号时的二端对线路 1906 (端口编号6)和第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4)及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5) 之间的通过特性。在图36中,例如S(6,4)表示从第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4)去往二 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6)的通过特性。由图36可知从第2负载电路1922(端口编号 5)去往二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号6)的通过特性S (6,5),在620MHz中基本上成为Odb,是 导通的状态。与此不同,从第1负载电路1921(端口编号4)去往二端对线路1906 (端口编 号6)的通过特性S(6,4),在620MHz中成为-30db以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另外,从第 1负载电路1921 (端口编号4)去往第2负载电路1922 (端口编号5)的通过特性S (5,4), 在620MHz中也成为-30db以下,可以获得很高的隔离。因此可知实际上能够实现用图28 图32讲述的天线传输方式1901的动作。作 为参考,在图37 图42中示出端口编号1 6等各端口中的阻抗特性。在图37 图42 中,例如S(l,l)表示从图33中的第1负载电路1921到第1交点1911侧时的输入阻抗特性。此外,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信号传输方法1901,可以如下设计使第1 线路、第2线路、第3线路和第4线路的特性阻抗都是Zo,从与第1交点连接的第1负载电 路的第1交点看的输入阻抗、从与第2交点连接的第2负载电路的第2交点看的输入阻抗、 从第1端子到第1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从第2端子到第2传输线的输入阻抗都大致是Zo/2。 这样,容易取得二端对线路1906和第1信号分配器1930、第1负载电路1921或第2负载电 路1922的阻抗匹配,能够降低反射损失。顺便指出图33、图34满足上述阻抗的关系,其 结果如图35 图42所示,能够实现良好的电气特性。此外,上述第9 第11实施方式中的第1负载电路、第2负载电路第3负载电路 及第4负载电路,实际上表示接收、发送信号的通信电路及信号处理部,安装在电子设备内 部搭载的安装基板等上。在这里,所谓“信号处理部”是指例如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解调、 放大、带域限制、频率变换等的电路,以及为了接收信号而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带域限制、 频率变换等,解调后抽出数据等的作业的电路。另外,在图26 图28中,第1端子1902和第1交点1911之间,用一条线路—— 第1线路1907、一个第1匹配电路1903、一个第1相位器1917构成。可是,也可以采用多 条线路、多个匹配电路、多个相位电路构成。这在第2端子1903和第1交点1911之间、第3 端子1904和第2交点1912之间、第4端子1905和第2交点1912之间也同样。而且,“第 1线路”、“第2线路”、“第3线路”、“第4线路”也包含用多条线路构成的情况。同样,“第1 匹配电路”、“第2匹配电路”、“第3匹配电路”、“第4匹配电路”也包含用多个匹配电路构成的情况,“第1相位器”、“第2相位器”、“第3相位器”、“第4相位器”也包含用多个相位器 构成的情况。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能够大致获得第1交点和第2交点之间的隔离, 这样第1交点和第2交点就能够相互独立地与电路网进行信号的交换,能够实现可以在同 一时间收发相同频率的信号的共用器及小型的分集型天线,能够用于小型的便携式通信终
立而等ο另外,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天线装置,能够大致获得第1交点和 第2交点之间的隔离,这样第1交点和第2交点就能够通过天线元件作媒介,相互独立地进 行信号的交换,能够实现可以在同一时间收发相同频率的信号的分集型天线,能够用于小 型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等。进而,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信号分波器的信号传输方法,能够用一个二端对线 路在同一时间收发相同频率的信号,能够用于满足希望提高数据传输量的需求的通信机器寸。
权利要求
一种信号分波器,与至少具有4个端子的电路网连接,所述信号分波器具有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3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4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处连接,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4线路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处连接,在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
2.一种信号分波器,具有一头与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 一头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 一头与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 一头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连接, 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4线路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连接, 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 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4.一种信号分波器,与至少具有3个端子的电路网连接,所述信号分波器具有 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3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连接,从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 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6.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 第2端子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成为180度。
7.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端子起到所 述第1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为9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从所述第2端子起到所述第1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成为-90度士360度*η,η为0 以上的整数。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 子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 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端子或所述第3端 子起到所述第2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为+90度士 18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从所述第2端子或所述第4端子起到所述第2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为+90度士 180 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 子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或向所述第3端子和所述第4端子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 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分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与 所述电路网连接。
12.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分波器;与所述信号分波器连接的所述电路网;和与所述信号分波器连接的信号处理部。
13.一种天线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分波器,所述电路网,是具有所述第1端子、所述第2端子、所述第3端子和所述第4端子的天 线元件。
14.一种天线装置,具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分波器,所述电路网,是具有所述第1端子、所述第2端子和所述第3端子的天线元件。
15.一种天线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分波器,所述电路网,是具有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天线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 子的第1直线上的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中点,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第1直线 的第2直线或第1面,所述天线元件具有线对称形状或面对称形状,同时,在连接所述第3端子与所述第4端子的第3直线上的所述第3端子与所述第4端子之 间的中点,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第3直线的第2直线或第1面,所述天线元件具有线对称形状 或面对称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 子的第1直线上的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中点,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第1直线 的第2直线或第1面,所述天线元件具有线对称形状或面对称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 子的第1直线上的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中点,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第1直线 的第2直线或第1面,所述天线元件具有线对称形状或面对称形状,同时,在所述第2直线上或所述第1面上,存在所述第3端子。
19.如权利要求13、14、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路、所述第 2线路、所述第3线路和所述第4线路的特性阻抗都是Zo,与所述第1交点连接的第1负载电路的从所述第1交点看的输入阻抗; 与所述第2交点连接的第2负载电路的从所述第2交点看的输入阻抗; 从所述第1端子看的所述天线元件的输入阻抗;和 从所述第2端子看的所述天线元件的输入阻抗,都是Zo/2。
20.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使用二端对线路,利用差模传输第1信号; 使用所述二端对线路,利用共模传输第2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端对线路,在其截面中, 具有包围所述二端对线路的屏蔽导体。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端对线路的截面形状是 面对称。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1信号所需的信号 品质值,高于接收所述第2信号所需的信号品质值。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端对线路,具备第1传输 线和第2传输线,所述第1传输线,具有第1端子和第3端子,所述第2传输线,具有第2端子和第4端子,所述信号传输方法中,具备信号分波器,该信号分波器具有一头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一头与所述第3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和一头与所述第4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处连接, 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4线路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处连接, 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 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成为180度, 由第1交点进行所述第1信号的传输, 由第2交点进行所述第2信号的传输。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端对线路,具备第1传输 线和第2传输线,所述第1传输线,具有第1端子, 所述第2传输线,具有第2端子,所述信号传输方法中,具备信号分波器,该信号分波器具有一头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一头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和一头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连接, 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4线路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连接, 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 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成为180度, 由第1交点进行所述第1信号的传输, 由第2交点进行所述第2信号的传输。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 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端对线路,具备第1传输 线和第2传输线,所述第1传输线,具有第1端子和第3端子,所述第2传输线,具有第2端子和第4端子,在连接所述第3端子与所述第4端子的短接线上有第5端子,所述信号传输方法中,具备信号分波器,该信号分波器具有一头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和一头与所述第5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连接, 从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从所述第1端子起到所述第5端子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与从所述第2端子起到所述第 5端子为止的相位变化量相同,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 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 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之差,成为180度,由第1交点进行所述第1信号的传输, 由第2交点进行所述第2信号的传输。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输入 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 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29.如权利要求24、25、2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端子 起到所述第1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为+90度士36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从所述第2端子起到所述第1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成为-90度士360度*η,η为0 以上的整数。
30.如权利要求24、25、2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1端子 和所述第2端子输入同相位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2线路的 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31.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端子或所述第 3端子起到所述第2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为+90度士 18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同时,从所述第2端子或所述第4端子起到所述第2交点为止的相位变化量成为+90度士 180 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
32.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 2端子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或向所述第3端子和所述第4端子输入相位差为180度而且同振幅的信号时, 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 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同。
33.如权利要求24、25、2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路、所 述第2线路、所述第3线路和所述第4线路的特性阻抗都是Ζο,与所述第1交点连接的第1负载电路的从所述第1交点看的输入阻抗; 与所述第2交点连接的第2负载电路的从所述第2交点看的输入阻抗; 从所述第1端子看的所述第1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和 从所述第2端子看的所述第2传输线的输入阻抗,都是Ζο/2。
34.如权利要求24、25、2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号和 所述第2信号是相同的信号。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端子输入信号时, 在所述第1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与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士 18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 从所述第2端子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2线路的所述第1交点侧出现的信号,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 出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士 180度*η,η为0以上的整数。
全文摘要
一种信号分波器,与至少具有4个端子的电路网连接,所述信号分波器具有一头与该电路网的第1端子连接的第1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2端子连接的第2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3端子连接的第3线路;一头与所述电路网的第4端子连接的第4线路,所述第1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2线路的另一头在第1交点处连接,所述第3线路的另一头与所述第4线路的另一头在第2交点处连接,在从所述第1交点输入信号时,在所述第3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与在所述第4线路的所述第2交点侧出现的信号的相位的相位差,成为180度。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收发两个同一频率的信号。
文档编号H03H7/48GK101971492SQ20098010874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3日
发明者佐古元彦, 北村英则, 山本雄大, 林拓哉, 福岛奖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