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8603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引进自然外气的冷却方式为数据中心散热已成为趋势。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需根据所处环境是否适合引进自然外气而采用不同的冷却设备以为数据中心散热,不能自由切换,布置复杂,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根据所处环境而改变冷却方式的数据中心散热系统。一种数据中心散热系统,包括一数据中心及连接于该数据中心的一空气处理机组,该数据中心包括一箱体及置于该箱体内的一电子设备,该箱体设有一第一通风口及一第二通风口,该空气处理机组包括一壳体及一设于该壳体内的空气处理装置,该壳体上设有一第一进风口、至少一进气阀门、一与第一通风口相对的第二进风口及至少一与第二通风口相对的一第一排风口,该壳体内设有一第一回风阀门,当该数据中心所处环境不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进气阀门关闭,第一回风阀门打开,数据中心内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风于第一通风口及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并经第一回风阀门传输至空气处理装置冷却,该空气处理装置冷却后的冷风自第一进风口及第二通风口进入数据中心的箱体内为电子设备散热,当该数据中心所处环境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进气阀门打开,第一回风阀门关闭,自然冷风自进气阀门进入壳体,经第二进风口及第二通风口进入数据中心的箱体为电子设备散热,为电子设备散热后的热风经第一通风口及第一排风口进入壳体后从壳体排出。一种数据中心散热系统,包括一数据中心及连接于该数据中心的一空气处理机组,该数据中心包括一箱体及置于该箱体内的一电子设备,该箱体设有一第一通风口及一第二通风口,该空气处理机组包括一壳体及一设于该壳体内的空气处理装置,该壳体上设有一第一进风口、至少一进气阀门、一与第一通风口相对的第二进风口及至少一与第二通风口相对的一第一排风口,该壳体内设有一第一回风阀门,当该数据中心所处环境不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该第二进风口及第二通风形成第一通风道,进入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道为所述电子设备散热,当该数据中心所处环境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该进气阀门、第二进风口及第二通风口形成第二通风道,进入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风道为所述电子设备散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数据中心散热系统能根据数据中心是否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来调节进气阀门及第一回风阀门的开闭,进而达到有效为数据中心散热的效果,切换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组装图,该数据中心散热系统包括一数据中心及一空气处理机组。图2是图1中的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一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一风向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二风向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组装图,该数据中心散热系统包括一数据中心及一空气处理机组。图6是图5中的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一分解图。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视图。图8是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一风向示意图。图9是图8第一风向示意图的另一视角视图。图10是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二风向示意图。图11是图10第二风向示意图的另一视角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数据中心10箱体11电子设备13前端板111后端板112分隔件113第一通风口1111第二通风口1113通道15空气处理机组30、80壳体31、81空气处理装置33侧壁311、811前端壁313、813后端壁315、815顶壁317、817底壁319、819第一隔板40、100第一室体41、120第二室体43、140第二隔板50、200第三隔板300进气阀门3111、8133、8151第一进风口3131、8131第一排风口3151、8157第二进风口3153、8155第二排风口3171、8171排气阀门45、8153、8173回风阀门51、210、310风扇60滤网70、90、91冷凝器331、831蒸发器333、833压缩机335、83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数据中心10及连接于该数据中心10的一空气处理机组30。该空气处理机组30用于为该数据中心10散热。请参照图2,该数据中心10包括一箱体11及置于该箱体11内的电子设备13。该箱体11包括一前端板111、一后端板112及自该前端板111的中上部处向箱体11内垂直延伸的一分隔件113。该前端板111于该分隔件113的上部设有一第一通风口1111,该前端板111于该分隔件113的下部设有的一第二通风口1113。该分隔件113远离该前端板111一端与该后端板112之间形成一通道15。该电子设备13置于该分隔件113下方。该空气处理机组30包括一壳体31(见图1)及一设于该壳体31内的空气处理装置33。该壳体31包括两相对的侧壁311、连接于该两侧壁311前端之间的一前端壁313、连接于该两侧壁311后端之间的一后端壁315、连接于该两侧壁311顶部之间的一顶壁317及连接于该两侧壁311底部之间的一底壁319。该顶壁317与底壁319之间连接一平行于该前端壁313的第一隔板40,该第一隔板40将该壳体31分隔为一第一室体41及一第二室体43。该第二室体43上部设有一第二隔板50,该第二隔板50连接在该第一隔板40及该后端壁315之间并大致平行于该顶壁317,该第二隔板50连接于该两侧壁311之间。每一侧壁311的后端开设一进气阀门3111。在一实施方式中,两进气阀门3111位于一大致垂直于该侧壁311的平面的直线上。该前端壁313开设有第一进风口3131。该后端壁315于该第二隔板50的上部开设两第一排风口3151,该后端壁315于该第二隔板50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进风口3153。该两第一排风口3151与该数据中心10的第一通风口1111相对,该第二进风口3153与该数据中心10的第二通风口1113相对。位于第一室体41的顶壁317开设两第二排风口3171。该第一隔板40于该第二隔板50的上部开设一排气阀门45,该第二隔板50靠近该第一隔板40处开设一回风阀门51。该两第一排风口3151及第二排风口3171均安装一风扇60,该第二进风口3153处安装一滤网70。该空气处理装置33包括一冷凝器331、连接于该冷凝器331的一蒸发器333及与该冷凝器331及蒸发器333均相连的压缩机335。该冷凝器331相对该底壁319倾斜而大致呈一锐角,该蒸发器333相对该底壁319倾斜而大致呈一锐角。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冷凝器331及该蒸发器333概呈V型。该冷凝器331及该压缩机335均置于该第一室体41内,该冷凝器331置于该第一隔板40的底端及前端壁313中部之间。该蒸发器333置于该第二室体43内,该蒸发器333置于该第一隔板40的底端及该第二隔板50的中部之间。请参照图3,当该数据中心10所处环境不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关闭该两侧壁311的进气阀门3111,关闭该第一隔板40的排气阀门45,打开第二隔板50的回风阀门51。该第二室体43、第二进风口3153及第二通风口1113形成第一通风道。外气自该空气处理机组30的前端壁313的第一进风口3131进入该第一室体41,冷凝器331经压缩机335作用将产生的热风从第二排风口3171的风扇60排出。数据中心10中的电子设备13产生的热风经通道15及分隔件113的上方于第一通风口1111的风扇60进入第二室体43的第二隔板50的上方。该热风自该回风阀门51进入第二室体43的第二隔板50的下方的第一通道,并经蒸发器333冷却后的冷风经滤网70、第二进风口3153及第二通风口1113进入数据中心10的箱体11内为电子设备13散热。请参照图4,当该数据中心所处环境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打开该两侧壁311的进气阀门3111及第一隔板40的排气阀门45,关闭该第二隔板50的回风阀门51。该进气阀门3111、第二进风口3153及第二通风口1113形成第二通风道。自然冷风自该两侧壁311的进气阀门3111进入第二室体43,并经滤网70、第二进风口3153及第二通风口1113进入数据中心10的箱体11内为电子设备13散热。为电子设备13散热后产生的热风经通道15及分隔件113的上方于第一通风口1111的风扇60进入第二室体43的第二隔板50的上方。该热风经排气阀门45进入第一室体41,并通过第二排风口3171的风扇60排出。请参照图5,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数据中心10及连接于该数据中心10的一空气处理机组80。该空气处理机组80用于为该数据中心10散热。请参照图6,该数据中心10包括一箱体11及置于该箱体11内的电子设备13。该箱体11包括一前端板111、一后端板112及自该前端板111的中上部处向箱体11内垂直延伸的一分隔件113。该前端板111于该分隔件113的上部设有一第一通风口1111,该前端板111于该分隔件113的下部设有的一第二通风口1113。该分隔件113远离该前端板111一端与该后端板112之间形成一通道15。该电子设备13置于该分隔件113下方。该空气处理机组80包括一壳体81(见图5)及一设于该壳体81内的空气处理装置83。请一并参照图7,该壳体81包括两相对的侧壁811、连接于该两侧壁811前端之间的一前端壁813、连接于该两侧壁811后端之间的一后端壁815、连接于该两侧壁811顶部之间的一顶壁817及连接于该两侧壁811底部之间的一底壁819。该顶壁817与底壁819之间连接一平行于该两侧壁811的第一隔板100,该第一隔板100将该壳体81分隔为一第一室体120及一第二室体140。该第一室体120上部设有一第二隔板200,该第二隔板200连接在该第一隔板100与对应的侧壁811之间并大致平行于该顶壁817。该第二室体140上部设有一第三隔板300,该第三隔板300连接在该第一隔板100与对应的侧壁811之间并大致平行于该顶壁817。该前端壁813正对第一室体120处开设一第一进风口8131,该前端壁813正对第二室体140处开设一进气阀门8133。该后端壁815于第二隔板200下方正对第一室体120处设有一进气阀门8151,该后端壁815于第二隔板200上方正对第一室体120处设有一排气阀门8153。该后端壁815于第三隔板300下方正对第二室体140处开设一第二进风口8155,该后端壁815于第三隔板300上方正对第二室体140处开设两第一排风口8157。位于第一室体120的顶壁817开设两第二排风口8171,位于第二室体140的顶壁817开设一排气阀门8173。该两第一排风口8157及排气阀门8153与该数据中心10的第一通风口1111相对,该第二进风口8155及进气阀门8151与该数据中心10的第二通风口1113相对。该第二隔板200靠近后端壁815处开设一回风阀门210,该第三隔板300靠近前端壁813处开设一回风阀门310。该两第一排风口8157及第二排风口8171均安装一风扇60,该进气阀门8133及8151分别安装一滤网90及91。该空气处理装置83包括一冷凝器831、连接于该冷凝器831的一蒸发器833及与该冷凝器831及蒸发器833均相连的压缩机835。该冷凝器831相对该底壁819倾斜而大致呈一锐角,该蒸发器833相对该底壁819倾斜而大致呈一锐角。该冷凝器831及该压缩机835均置于该第一室体120内,该蒸发器833置于该第二室体43内。请参照图8及图9,当该数据中心10所处环境不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关闭进气阀门8133及8151,关闭排气阀门8153及8173,打开回风阀门210及310。该第二室体140、第二进风口8155及第二通风口1113形成第一通风道。外气自该第一进风口8131进入该第一室体120,冷凝器831经压缩机835作用将产生的热风经回风阀门210从第二排风口8171的风扇60排出。数据中心10中的电子设备13产生的热风经通道15及分隔件113的上方于第一通风口1111的风扇60进入第二室体140的第三隔板300的上方。该热风自该回风阀门310进入第二室体140的第三隔板300的下方的第一通道,并经蒸发器833冷却后的冷风经第二进风口8155及第二通风口1113进入数据中心10的箱体11内为电子设备13散热。请参照图10及图11,当该数据中心所处环境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时,打开进气阀门8133及8151,打开排气阀门8153及8173,关闭回风阀门210及310。该进气阀门8133、第二进风口8155及第二通风口1113形成第二通风道。自然冷风自进气阀门8133进入第二室体140,并经滤网90、蒸发器833、第二进风口8155及第二通风口1113进入数据中心10的箱体11内为电子设备13散热。为电子设备13散热后产生的热风经通道15及分隔件113的上方于第一通风口1111及第一排风口8157的风扇60进入第二室体140的第三隔板300的上方。该热风经排气阀门8173排出壳体81。自然风自第一进风口8131进入第一室体120经冷凝器831冷却,冷却后的冷风经滤网91、进气阀门8151及第二通风口1113进入数据中心10为电子设备13散热,为电子设备13散热后产生的热风经通道15及分隔件113的上方于第一通风口1111及排气阀门8153进入第一室体120的第二隔板200的上方,并从第二排风口8171的风扇60排出。本发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能根据数据中心是否适合引进自然外气散热来调节进气阀门、排气阀门及回风阀门的开闭,进而达到有效为数据中心散热的效果,切换简便。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