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149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电子装置机壳防拆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对重要数据电路进行保护的封闭结构,在保护电路遭受破坏时,立即启动自毁程序,通过清除电路中的重要信息或烧毁电路等方式,达到不让破坏分子得到重要电子信息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保护结构使用时会留下原有痕迹,非法分子很容易根据原有痕迹进行复原,导致数据电路被篡改或破坏。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被还原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一种机壳防拆保护结构,包括一上盖及一底座,所述上盖安装有电路板,所述机壳防拆保护结构还包括一安装架、一转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的传动件及一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导电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若干收容所述导电部的收容孔,当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底座时,所述上盖驱使所述传动件抵触所述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受所述传动件驱使而沿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产生一信号;当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分离时,所述活动件能够沿一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导电部脱离所述电路板并偏离所述收容孔。优选地,所述电路板设有若干接触点,每一导电部与两接触点接触使所述两接触点导通,并产生一信号,所述导电部收容于所述连接部的不同收容孔会使不同接触点导通产生不同的信号。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传动件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固定于所述转轴,当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底座时,所述第二凸轮的一第二端抵触所述活动件,当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分离时,所述第二凸轮的一第一端抵触所述活动件。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两支架,每一支架设有一安装槽,所述转轴架设于所述两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两支架之间。优选地,所述上盖还包括一抵止部,所述抵止部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与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第一端抵触,所述第一凸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使所述第二凸轮抵触所述连接部朝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活动件还包括一本体及一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弹性件,所述安装架设有一通孔,所述本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部固定,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架抵触。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呈U形。相较于现有技术,当上盖固定于底座时,上盖驱使传动件抵触活动件,活动件受传动件驱使而沿一垂直于底座的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导电部与电路板电连接并产生一信号;当上盖与底座分离时,活动件能够沿一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导电部脱离电路板并偏离所述收容孔。即使上盖重新固定于底座,由于导电部偏离所述收容孔,无法产生上述信号,系统不会被篡改。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Ⅱ处的一放大图。图3是图2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一电路板的一立体图。图4是图1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一组装图。图5是图4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沿Ⅵ-Ⅵ的一剖视图。图7是图4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沿Ⅶ-Ⅶ的一剖视图。图8是图6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6的机壳防拆保护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机壳防拆保护结构100上盖10电路板12接触点120抵止部14活动件20导电部22连接部24收容孔240锁固孔242弹性件26本体28传动件30转轴32第一凸轮34第一定位孔340第一端342、364第二端344、362第二凸轮36第二定位孔360锁固件38安装架40板体42通孔420固定孔422侧板44安装孔440底座50支架52安装槽520固定柱5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机壳防拆保护结构100包括一上盖10、一活动件20、一传动件30、一安装架40及一底座50。所述上盖10包括一电路板12及一抵止部14。所述抵止部14从所述电路板12延伸而出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12。所述电路板12设有若干接触点120。所述活动件20包括两导电部22、一连接部24、一弹性件26及一本体28。所述连接部24设有若干收容孔240及一锁固孔24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4大致呈圆形,所述锁固孔242位于所述连接部24的圆心处。所述若干收容孔240均匀分布于所述锁固孔242四周。所述导电部22大致呈圆柱形。所述弹性件26为一弹簧。所述传动件30包括一转轴32、一第一凸轮34、一第二凸轮36及两锁固件38。在一实施例中,每一锁固件38为e形卡扣。所述第一凸轮34设有一第一定位孔340。所述第二凸轮36设有一第二定位孔36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轮34包括一第一端342及一第二端344,所述第一端342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端344的半径。所述第二凸轮36包括一第一端364及一第二端362。所述安装架40包括一板体42及两侧板4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侧板44从所述板体42的相对两侧延伸而出并垂直于所述板体42。所述板体42设有一通孔420及若干固定孔422。每一侧板44设有一安装孔440。所述安装架40大致呈U形。所述底座50包括两支架52及若干固定柱54。每一支架52设有一安装槽520。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7,组装所述机壳防拆保护结构100时,若干螺帽(图未示)穿过所述安装架40的固定孔422与所述底座50的固定柱54锁固,使所述安装架40固定于所述底座50。所述活动件20的弹性件26套设于所述本体28。所述本体28穿过所述通孔420锁固于所述连接部24的锁固孔242。此时所述弹性件26与所述安装架40的板体42抵触。所述两导电部22收容于所述若干收容孔240中的任意两个收容孔240。一锁固件38固定于所述转轴32一端,所述转轴32穿过所述第一凸轮34的第一定位孔340、一侧板44的安装孔440、所述第二凸轮36的第二定位孔360及另一侧板44的安装孔440,并与另一锁固件38锁固。此时所述第二凸轮36位于所述两支架52之间。所述转轴32收容于所述两安装槽520。所述第一凸轮34及所述第二凸轮36与所述转轴32过盈配合。所述上盖10固定于所述底座50,此时所述抵止部14抵触所述第一凸轮34的第一端342,所述第一凸轮34带动所述转轴32转动,所述第二凸轮36的第二端362抵触所述本体28,所述弹性件26弹性变形,所述活动件20朝一垂直于所述底座50的第一方向运动,直至所述两导电部22与所述电路板12上的接触点120接触。每一导电部22与两接触点120接触,使该两接触点120导通,产生一信号。不同的接触点120导通产生的信号不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点120的数量远大于所述导电部22数量。所述导电部22数量不同,产生的信号也不同。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9,当所述上盖10从所述底座50上拆卸下来时,所述抵止部14脱离所述第一凸轮34的第一端342。所述转轴32带动所述第二凸轮36转动,所述弹性件26恢复形变,所述活动件20朝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直至所述连接部24与所述板体42碰撞,所述导电部22从所述收容孔240掉落并与所述电路板12分离。这样,就无法得知导电部22原来到底安装在哪个收容孔240中,若重新将所述上盖10与所述底座50固定后,由于所述导电部22位置不对,与接触点120接触后产生的信号错误,系统接收到错误信号后会停止工作,防止系统被篡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