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LC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75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层叠型lc滤波器,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具备较宽的通带,并且形成有在通带附近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的层叠型lc滤波器。



背景技术:

作为适于小型轻型化,并且具备优异的特性的lc滤波器,广泛使用层叠型lc滤波器,该层叠型lc滤波器在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内,使用线路电极、电容器电极、接地电极、过孔电极形成电感器与电容器,并将lc并联共振器构成为多层。

在层叠型lc滤波器中,要求以与使用用途一致的方式具备最佳的频率特性。

上述的层叠型lc滤波器(层叠频带通过滤波器)被专利文献1(wo2012/077498号公报)公开。

图7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其中,图7是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等效电路图。

层叠型lc滤波器1100具备从下依次层叠有15层的电介质层101a~101o的层叠体101。

在电介质层101a的两端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端子)102a、102b。另外,在电介质层101a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a、103b、接地电极(グランド電極)104a。而且,电容器电极103a与输入输出端子102a连接,电容器电极103b与输入输出端子102b连接。

其中,对于输入输出端子102a、102b,虽然从图7中无法看出,但分别形成为一端向电介质层101a的下侧的主面延伸突出。

其中,输入输出端子102a、102b也形成于以下说明的电介质层101b~101o的各个电介质层的两端面,但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并简化说明,存在省略对附图标注附图标记以及省略说明书中的说明的情况。

在电介质层101b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c、103d。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b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过孔电极105a、105b。而且,电容器电极103c与输入输出端子102a连接,电容器电极103d与输入输出端子102b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a、105b均与接地电极104a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c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接地电极104b。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c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过孔电极105c、105d。而且,接地电极104b与过孔电极105c、105d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c与过孔电极105a连接,过孔电极105d与过孔电极105b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d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e、103f。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d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六个过孔电极105e~105j。而且,电容器电极103e与输入输出端子102a连接,电容器电极103f与输入输出端子102b连接。另外,六个过孔电极105e~105j均与接地电极104b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e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g。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e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六个过孔电极105k~105p。而且,过孔电极105k与过孔电极105e连接,过孔电极105l与过孔电极105f连接,过孔电极105m与过孔电极105g连接,过孔电极105n与过孔电极105h连接,过孔电极105o与过孔电极105i连接,过孔电极105p与过孔电极105j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f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h、103i。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f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六个过孔电极105q~105v。而且,电容器电极103h与输入输出端子102a连接,电容器电极103i与输入输出端子102b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q与过孔电极105k连接,过孔电极105r与过孔电极105l连接,过孔电极105s与过孔电极105m连接,过孔电极105t与过孔电极105n连接,过孔电极105u与过孔电极105o连接,过孔电极105v与过孔电极105p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g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接地电极104c。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g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六个过孔电极105w~105ab。而且,接地电极104c与六个过孔电极105w~105ab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w与过孔电极105q连接,过孔电极105x与过孔电极105r连接,过孔电极105y与过孔电极105s连接,过孔电极105z与过孔电极105t连接,过孔电极105aa与过孔电极105u连接,过孔电极105ab与过孔电极105v连接。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某一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在其构成要素为26个以内的情况下,使用字母a~z,在超过26个的情况下,使用字母a与字母a~z的组合,然后还超过26个的情况下,使用字母b与字母a~z的组合。例如,在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形成有69个过孔电极,利用附图标记105a~105z、105aa~105az、105ba~105bu表示各个过孔电极。

在电介质层101h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j、103k。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h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五个过孔电极105ac~105ag。而且,五个过孔电极105ac~105ag均与接地电极104c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i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l、103m。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i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七个过孔电极105ah~105an。而且,电容器电极103l与过孔电极105aj连接,电容器电极103m与过孔电极105al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ah与电容器电极103j连接,过孔电极105ai与过孔电极105ac连接,过孔电极105aj与过孔电极105ad连接,过孔电极105ak与过孔电极105ae连接,过孔电极105al与过孔电极105af连接,过孔电极105am与过孔电极105ag连接,过孔电极105an与电容器电极103k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j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n、103o。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j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五个过孔电极105ao~105as。而且,电容器电极103n与过孔电极105ao连接,电容器电极103o与过孔电极105as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ao与过孔电极105ah连接,过孔电极105ap与过孔电极105ai连接,过孔电极105aq与过孔电极105ak连接,过孔电极105ar与过孔电极105am连接,过孔电极105as与过孔电极105an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k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线路电极106a、106b。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k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五个过孔电极105at~105ax。而且,线路电极106a的一端与输入输出端子102a连接,线路电极106b的一端与输入输出端子102b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at与电容器电极103n连接,过孔电极105au与过孔电极105ap连接,过孔电极105av与过孔电极105aq连接,过孔电极105aw与过孔电极105ar连接,过孔电极105ax与电容器电极103o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l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线路电极106c、106d。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l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七个过孔电极105ay~105be。而且,线路电极106c的一端及线路电极106d的一端均与过孔电极105bb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ay与线路电极106a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az与过孔电极105at连接,过孔电极105ba与过孔电极105au连接,过孔电极105bb与过孔电极105av连接,过孔电极105bc与过孔电极105aw连接,过孔电极105bd与过孔电极105ax连接,过孔电极105be与线路电极106b的另一端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m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四个线路电极106e~106h。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m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八个过孔电极105bf~105bm。而且,线路电极106e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f连接,线路电极106e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j连接,线路电极106f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g连接,线路电极106f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i连接,线路电极106g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j连接,线路电极106g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l连接,线路电极106h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k连接,线路电极106h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m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bf与过孔电极105ay连接,过孔电极105bg与过孔电极105az连接,过孔电极105bh与过孔电极105ba连接,过孔电极105bi与线路电极106c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j与线路电极106d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k与过孔电极105bc连接,过孔电极105bl与过孔电极105bd连接,过孔电极105bm与过孔电极105be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n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四个线路电极106i~106l。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01n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八个过孔电极105bn~105bu。而且,线路电极106i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n连接,线路电极106i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p连接,线路电极106j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o连接,线路电极106j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q连接,线路电极106k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r连接,线路电极106k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t连接,线路电极106l的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s连接,线路电极106l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105bu连接。另外,过孔电极105bn与线路电极106e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o与线路电极106f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p与线路电极106e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q与线路电极106f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r与线路电极106g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s与线路电极106l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t与线路电极106g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105bu与线路电极106h的另一端连接。

在电介质层101o的两端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102a、102b。输入输出端子102a、102b分别形成为一端向电介质层101o的上侧的主面延伸突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层叠型lc滤波器1100在层叠体101的表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102a、102b。另外,在层叠体101的内部形成有电容器电极103a~103o、接地电极104a~104c、过孔电极105a~105bu、线路电极106a~106l。

由以上的构造构成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具有图8所示的等效电路。

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由在连结输入输出端子102a与输入输出端子102b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插入有四个lc并联共振器re1~re4的结构构成。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

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2与电容器c2。

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3与电容器c3。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4与电容器c4。

其中,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在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

此外,在输入输出端子102a与102b之间与信号线并列地插入有电容器c14。

接下来,参照图7与图8,对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构造与等效电路的关系进行说明。

此外,在层叠型lc滤波器中,存在以提高q等为目的,使线路电极多层化为多层而形成的情况。在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对于线路电极106e与线路电极106i,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n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p连接,从而被多层化。相同地,对于线路电极106f与线路电极106j,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o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q连接,从而被多层化。另外,对于线路电极106g与线路电极106k,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r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t连接,从而被多层化。另外,对于线路电极106h与线路电极106l,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s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105bu连接,从而被多层化。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由将输入输出端子102a、线路电极106a、过孔电极105ay、过孔电极105bf、由过孔电极105bn以及过孔电极105bp多层化的线路电极106e以及线路电极106i、过孔电极105bh、过孔电极105ba、过孔电极105au、过孔电极105ap、过孔电极105ai、过孔电极105ac、接地电极104c相连的环路构成。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容器c1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103c以及电容器电极103e与接地电极104b之间的电容、和形成于电容器电极103h与接地电极104c之间的电容构成。其中,电容器电极103c、103e、103h均连接于输入输出端子102a。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虽没有直接连接,但经由输入输出端子102a间接地连接。

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由将通过过孔电极105ah以及过孔电极105ao相互连接的电容器电极103j以及电容器电极103n、过孔电极105at、过孔电极105az、过孔电极105bg、由过孔电极105bo以及过孔电极105bq多层化的线路电极106e以及线路电极106i、过孔电极105bi、线路电极106c相连的环路构成。

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容器c2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103j以及电容器电极103n与接地电极104c以及电容器电极103l之间的电容构成。其中,如上所述,电容器电极103j与电容器电极103n由过孔电极105ah以及过孔电极105ao连接。另外,电容器电极103l经由过孔电极105aj以及过孔电极105ad连接于接地电极104c。

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由将通过过孔电极105an以及过孔电极105as相互连接的电容器电极103k以及电容器电极103o、过孔电极105ax、过孔电极105bd、过孔电极105bl、由过孔电极105br以及过孔电极105bt多层化的线路电极106g以及线路电极106k、过孔电极105bj、线路电极106d相连的环路构成。

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容器c3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103k以及电容器电极103o与接地电极104c以及电容器电极103m之间的电容构成。其中,如上所述,电容器电极103k与电容器电极103o由过孔电极105an以及过孔电极105as连接。另外,电容器电极103m经由过孔电极105al以及过孔电极105af连接于接地电极104c。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由将输入输出端子102b、线路电极106b、过孔电极105be、过孔电极105bm、由过孔电极105bs以及过孔电极105bu多层化的线路电极106h以及线路电极106l、过孔电极105bk、过孔电极105bc、过孔电极105aw、过孔电极105ar、过孔电极105am、过孔电极105ag、接地电极104c相连的环路构成。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容器c4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103d以及电容器电极103f与接地电极104b之间的电容、和形成于电容器电极103i与接地电极104c之间的电容构成。其中,电容器电极103d、103f、103i均连接于输入输出端子102a。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与电容器c4虽没有直接连接,但经由输入输出端子102b间接地连接。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在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该共用电感器l23由将105bb、105av、105aq、105ak、105ae相连的路径形成,并连接于接地电极104c。其中,能够想成共用电感器l23是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一部分且是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一部分。

电容器c14主要由电容器电极103e以及电容器电极103h、作为浮动电极的电容器电极103g、电容器电极103f以及电容器电极103i所形成的电容构成。

对于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的环路与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环路平行地配置,并且旋回方向相同,因此电感器l1与电感器l2进行磁耦合m12。

相同地,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环路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的环路平行地配置,并且旋回方向相同,因此电感器l3与电感器l4进行磁耦合m34。

另一方面,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环路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环路平行,但相对倾斜地配置,并且旋回方向相反,因此照这样的话磁耦合较弱。因此,在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在将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由此在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之间发现磁耦合m23。

若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如下文所述。首先,在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通过使电感器l2的环路的旋回方向与电感器l3的环路的旋回方向相反,能够在通带附近形成衰减极点,从而获得高衰减特性。然而,若电感器l2的环路的旋回方向与电感器l3的环路的旋回方向相反,则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的磁耦合减弱,从而导致通带变窄。因此,在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如上所述,在将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由此使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之间的磁耦合m23增强,使通带宽频化。

第一lc并联共振器re1与第四lc并联共振器re4通过电容器c14进行电容耦合,从而进行跳转耦合。

图9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频率特性。

专利文献1:wo2012/077498号公报

如图8所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在将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由此使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之间的磁耦合m23增强,如图9所示,使通带宽频化。

然而,层叠型lc滤波器1100在将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因此,同样如图9所示,通带附近的衰减极点,特别是比通带更靠高频侧的衰减极点的衰减变得不充分,从而无法获得高衰减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该现有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持维持较宽的通带的状态下,形成在通带附近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由此具备高衰减特性的层叠型lc滤波器。

为了解决现有的层叠型lc滤波器的课题,本发明的层叠型lc滤波器具备: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层叠于电介质层的层间的多个线路电极、层叠于电介质层的层间的多个电容器电极、层叠于电介质层的层间的至少一个接地电极以及以贯通电介质层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的多个过孔电极,在层叠体内形成有至少四个lc并联共振器,lc并联共振器分别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与电容器,电感器由一端与电容器电极连接的至少一个过孔电极构成的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一端与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的另一端连接的至少一个线路电极构成的线路电极部、以及一端与线路电极部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接地电极连接的至少一个过孔电极构成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构成,电感器具有环路,该环路将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线路电极部以及接地侧过孔电极部连接,并具有规定的旋回方向,电容器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电容或者形成于多个电容器电极之间的电容构成,至少四个lc并联共振器中的、奇数级以及偶数级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对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被配置成相互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被配置成相互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的一对环路是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和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或者是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和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的旋回方向相互不同,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被共用化而构成共用接地侧导通部,共用接地侧导通部与接地电极连接。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以及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双方也可以被配置成相互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此时,进一步形成通带附近的衰减极点,特别是在比通带更靠高频侧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从而能够获得高衰减特性。

另外,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和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也可以分别被多层化为多层的线路电极部,在各层中,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直接连接或者经由线路电极连接。或者,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和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也可以分别是单层的线路电极部,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直接连接或者经由线路电极连接。在这些情况下,与将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在中途共用化并连接于接地的情况相比,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磁耦合进一步增强,因此能够使通带更加宽频化。

此外,在采用之前的两者中的、将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多层化为多层的线路电极部的前者的构造的情况下,还能够起到能够提高电感器的q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型lc滤波器,能够在保持维持较宽的通带的状态下,形成在通带附近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从而能够获得高衰减特性。

即,奇数级以及偶数级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对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被配置成相互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因此能够使该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彼此强烈地进行磁耦合,从而能够形成在通带附近,特别是比通带更靠高频侧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而获得高衰减特性。

另外,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被共用化而构成共用接地侧导通部,而将共用接地侧导通部连接于接地电极,因此尽管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的旋回方向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的旋回方向相反,但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均进行磁耦合,从而通带宽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表示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2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作为参考,图4中一并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3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作为参考,图5中一并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30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表示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各实施方式例示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被限定于实施方式的内容。另外,也能够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而实施,该情况下的实施内容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附图用于帮助理解实施方式,存在不必严格地描绘的情况。例如,存在被描绘的构成要素或者构成要素之间的尺寸的比率与说明书所记载的它们的尺寸的比率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存在说明书所记载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被省略的情况、省略个数来描绘的情况等。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其中,图1是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等效电路图。

层叠型lc滤波器100具备从下依次层叠有11层的电介质层1a~1k的层叠体1。层叠体1(电介质层1a~1k)例如使用陶瓷。

在电介质层1a的对置的端面形成有一对输入输出端子2a、2b。另外,在电介质层1a的对置的侧面形成有接地端子3a、3b。

另外,在电介质层1a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连接电极4a、4b、接地电极5a。而且,连接电极4a与输入输出端子2a连接,连接电极4b与输入输出端子2b连接。另外,接地电极5a与接地端子3a、3b双方连接。

其中,输入输出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分别形成为一端向电介质层1a的下侧的主面延伸突出。

其中,输入输出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也形成于以下说明的电介质层1b~1k的各个电介质层的两端面、两侧面,但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并简化说明,存在省略对附图标注附图标记以及省略说明书中的说明的情况。

在电介质层1b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线路电极6a、6b。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b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四个过孔电极7a~7d。而且,线路电极6a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连接,线路电极6b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d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a与连接电极4a连接,过孔电极7d与连接电极4b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b、7c均与接地电极5a连接。

在电介质层1c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线路电极6c、6d、电容器电极8a。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c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六个过孔电极7e~7j。而且,线路电极6c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f连接,线路电极6c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e连接,线路电极6d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i连接,线路电极6d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j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f与线路电极6a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e与线路电极6a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g与过孔电极7b连接,过孔电极7h与过孔电极7c连接,过孔电极7i与线路电极6b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j与线路电极6b的另一端连接。

在电介质层1d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8b、8c。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d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四个过孔电极7k~7n。而且,电容器电极8b与过孔电极7k连接,电容器电极8c与过孔电极7n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k与线路电极6c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l与过孔电极7g连接,过孔电极7m与过孔电极7h连接,过孔电极7n与线路电极6d的另一端连接。

在电介质层1e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接地电极5b。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e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四个过孔电极7o~7r。而且,接地电极5b与过孔电极7p以及过孔电极7q连接。而且,过孔电极7o与电容器电极8b连接,过孔电极7p与过孔电极7l连接,过孔电极7q与过孔电极7m连接,过孔电极7r与电容器电极8c连接。

在电介质层1f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8d、8e。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f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五个过孔电极7s~7w。而且,过孔电极7s与过孔电极7o连接,三个过孔电极7t、7u、7v均与接地电极5b连接,过孔电极7w与过孔电极7r连接。

在电介质层1g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8f、8g。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g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七个过孔电极7x~7ad。而且,电容器电极8f与过孔电极7x连接,电容器电极8g与过孔电极7ad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x与过孔电极7s连接,过孔电极7y与过孔电极7t连接,过孔电极7z与电容器电极8d连接,过孔电极7aa与过孔电极7u连接,过孔电极7ab与电容器电极8e连接,过孔电极7ac与过孔电极7v连接,过孔电极7ad与过孔电极7w连接。

在电介质层1h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四个线路电极6e~6h。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h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七个过孔电极7ae~7ak。而且,线路电极6e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e连接,线路电极6e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f连接,线路电极6f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g连接,线路电极6f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h连接,线路电极6g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i连接,线路电极6g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h连接,线路电极6h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k连接,线路电极6h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j连接。其中,线路电极6f的另一端与线路电极6g的另一端均与过孔电极7ah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ae与电容器电极8f连接,过孔电极7af与过孔电极7y连接,过孔电极7ag与过孔电极7z连接,过孔电极7ah与过孔电极7aa连接,过孔电极7ai与过孔电极7ab连接,过孔电极7aj与过孔电极7ac连接,过孔电极7ak与电容器电极8g连接。

在电介质层1i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四个线路电极6i~6l。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i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九个过孔电极7al~7at。而且,线路电极6i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l连接,线路电极6i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m连接,线路电极6j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o连接,线路电极6j的中间部与过孔电极7an连接,线路电极6j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p连接,线路电极6k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q连接,线路电极6k的中间部与过孔电极7ar连接,线路电极6k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p连接,线路电极6l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t连接,线路电极6l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s连接。其中,线路电极6j的另一端与线路电极6k的另一端均与过孔电极7ap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al与线路电极6e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m与线路电极6e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o与线路电极6f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n与线路电极6f的中间部连接,过孔电极7ap与线路电极6f的另一端(也是线路电极6g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q与线路电极6g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r与线路电极6g的中间部连接,过孔电极7at与线路电极6h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s与线路电极6h的另一端连接。

在电介质层1j的上侧的主面形成有四个线路电极6m~6p。另外,以贯通电介质层1j的两个主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有九个过孔电极7au~7bc。而且,线路电极6m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u连接,线路电极6m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v连接,线路电极6n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x连接,线路电极6n的中间部与过孔电极7aw连接,线路电极6n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y连接,线路电极6o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az连接,线路电极6o的中间部与过孔电极7ba连接,线路电极6o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ay连接,线路电极6p的一端与过孔电极7bc连接,线路电极6p的另一端与过孔电极7bb连接。其中,线路电极6n的另一端与线路电极6o的另一端均与过孔电极7ay连接。另外,过孔电极7au与线路电极6i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v与线路电极6i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x与线路电极6j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w与线路电极6j的中间部连接,过孔电极7ay与线路电极6j的另一端(也是线路电极6k的另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az与线路电极6k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ba与线路电极6k的中间部连接,过孔电极7bc与线路电极6l的一端连接,过孔电极7bb与线路电极6l的另一端连接。

在电介质层1k的对置的端面形成有一对输入输出端子2a、2b。另外,在电介质层1k的对置的侧面形成有接地端子3a、3b。其中,输入输出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分别形成为一端向电介质层1k的上侧的主面延伸突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在层叠体1的表面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另外,在层叠体1的内部形成有连接电极4a、4b、接地电极5a、5b、线路电极6a~6p、过孔电极7a~7bc、电容器电极8a~8g。

其中,对于输入输出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例如能够使用以ag、cu、这些的合金等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另外,在输入输出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的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遍布一层或者多层地形成以ni、sn、au等为主要成分的镀层。

其中,对于连接电极4a、4b、接地电极5a、5b、线路电极6a~6p、过孔电极7a~7bc、电容器电极8a~8g,例如能够使用以ag、cu、这些的合金为主要成分的金属。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通过以往制造使用层叠有电介质层的层叠体而构成的层叠型lc滤波器所使用的通常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由如上所述的构造所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具有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

层叠型lc滤波器100由在连结输入输出端子2a与输入输出端子2b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插入有四个lc并联共振器re1~re4的结构构成。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

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2与电容器c2。

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3与电容器c3。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电感器l4与电容器c4。

其中,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在相互连接后,经由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地线。能够想成共用电感器l23构成电感器l2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电感器l3的一部分。

在连结输入输出端子2a与2b的信号线中,在输入输出端子2a与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之间插入有电感器l01。

在连结输入输出端子2a与2b的信号线中,在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与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之间插入有电容器c12。

在连结输入输出端子2a与2b的信号线中,在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之间插入有电容器c34。

在连结输入输出端子2a与2b的信号线中,在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与输入输出端子2ba之间插入有电感器l40。

另外,与连结电容器c12、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电容器c34的信号线并列地插入有电容器c14。

接下来,参照图1与图2,对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构造与等效电路的关系进行说明。

其中,在层叠型lc滤波器中,如在背景技术一项中也说明的那样,存在以提高q等为目的,将线路电极多层化为多层而形成的情况。

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对于线路电极6a与线路电极6c,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7f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7e连接,从而多层化为双层。

相同地,对于线路电极6b与线路电极6d,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7d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7j连接,从而多层化为双层。

另外,对于线路电极6e、线路电极6i以及线路电极6m,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7al与过孔电极7au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7am与过孔电极7av连接,从而多层化为三层。

相同地,对于线路电极6f、线路电极6j以及线路电极6n,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7ao与过孔电极7ax连接,各自的中间部由过孔电极7an与过孔电极7aw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7ap与过孔电极7ay连接,从而多层化为三层。

相同地,对于线路电极6g、线路电极6k以及线路电极6o,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7aq与过孔电极7az连接,各自的中间部由过孔电极7ar与过孔电极7ba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7ap与过孔电极7ay连接,从而多层化为三层。

相同地,对于线路电极6h、线路电极6l以及线路电极6p,各自的一端由过孔电极7at与过孔电极7bc连接,各自的另一端由过孔电极7as与过孔电极7bb连接,从而多层化为三层。

电感器l01由从输入输出端子2a将连接电极4a、过孔电极7a、由过孔电极7e、7f多层化为双层的线路电极6a、6c、过孔电极7k相连的路径构成。电感器l01用于改善高频侧的衰减(例如后述的图3的12ghz附近的衰减)。

电容器c12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8f与电容器电极8d之间的电容构成。

电容器c34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8e与电容器电极8g之间的电容构成。

电感器l40由从过孔电极7n将由过孔电极7i、7j多层化为双层的线路电极6b、6d、过孔电极7d、连接电极4b、输入输出端子2b相连的路径构成。电感器l40用于改善高频侧的衰减。

电容器c14主要由电容器电极8b、作为浮动电极的电容器电极8a、电容器电极8c所形成的电容构成。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由将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线路电极部以及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相连的环路构成。

电感器l1的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由连接于电容器电极8b的过孔电极7o、过孔电极7s、过孔电极7x、(电容器电极8f)、过孔电极7ae构成。

电感器l1的线路电极部由通过过孔电极7al、7am、7au、7av多层化为三层的线路电极6e、6i、6m构成。

电感器l1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由过孔电极7af、过孔电极7y、连接于接地电极5b的过孔电极7t构成。

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容器c1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8b与接地电极5b之间的电容构成。

据此,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共用电感器l23由将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线路电极部以及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相连的环路构成。其中,如上所述,能够想成共用电感器l23构成电感器l2的一部分。

电感器l2的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由连接于电容器电极8d的过孔电极7z、过孔电极7ag构成。

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由通过过孔电极7an、7ao、7ap、7aw、7ax、7ay多层化为三层的线路电极6f、6j、6n构成。

电感器l2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由过孔电极7ah、7aa、连接于接地电极5b的过孔电极7u构成。

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容器c2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8d与接地电极5b之间的电容构成。

据此,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电容器c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与共用电感器l23由将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线路电极部以及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相连的环路构成。其中,如上所述,能够想成共用电感器l23构成电感器l3的一部分。

电感器l3的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由连接于电容器电极8e的过孔电极7ab、过孔电极7ai构成。

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部由通过过孔电极7ap、7aq、7ar、7ay、7az、7ba多层化为三层的线路电极6f、6j、6n构成。

电感器l3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由过孔电极7ah、7aa、连接于接地电极5b的过孔电极7u构成。

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容器c3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8e与接地电极5b之间的电容构成。

据此,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与电容器c3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由将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线路电极部以及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相连的环路构成。

电感器l4的电容器侧过孔电极部由连接于电容器电极8c的过孔电极7r、过孔电极7w、过孔电极7ad、(电容器电极8g)、过孔电极7ak构成。

电感器l4的线路电极部由通过过孔电极7as、7at、7bb、7bc多层化为三层的线路电极6h、6l、6p构成。

电感器l4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由过孔电极7aj、过孔电极7ac、连接于接地电极5b的过孔电极7v构成。

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容器c4主要由形成于电容器电极8c与接地电极5b之间的电容构成。

据此,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与电容器c4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与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主要通过电容器c12进行电容耦合。

另外,对于层叠型lc滤波器100,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通过共用电感器l23使电感器l2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与电感器l3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共用化,主要通过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的磁耦合进行耦合。

即,电感器l2的环路与电感器l3的环路尽管旋回方向不同,但通过由共用电感器l23使双方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共用化,相互进行磁耦合m23。

此外,在图7~图9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也采用了该方法,但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电感器2与电感器3的磁耦合进一步增强。

即,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叠型lc滤波器1100中,如图7所示,不是将构成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106f与构成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106g连接,并且也不是将构成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106j与构成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106k连接,而是在比这些更加接近接地电极104c的位置,连接构成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106c与构成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106d,经由由过孔电极105bb、105av、105aq、105ak、105ae构成的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接地电极104c。因此,层叠型lc滤波器1100的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并没有在最大限度上共用化,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相比,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的磁耦合仍较弱。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连接由通过过孔电极7an、7ao、7ap、7aw、7ax、7ay多层化为三层的线路电极6f、6j、6n构成的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与由通过过孔电极7ap、7aq、7ar、7ay、7az、7ba多层化为三层的线路电极6g、6k、6o构成的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经由由过孔电极7ah、7aa、7u构成的共用电感器l23连接于接地电极5b。

即,对于层叠型lc滤波器100,将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在双方的线路电极部连接,通过共用电感器l23使电感器l2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与电感器l3的接地侧过孔电极部完全共用化。即,层叠型lc滤波器100使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最大限度地共用化,从而电感器l2与电感器l3的磁耦合较强。

对于层叠型lc滤波器100,使电感器2与电感器3的磁耦合尽可能地增强,因此通带进一步宽频化。

另外,对于层叠型lc滤波器100,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主要通过电容器c34进行电容耦合。

另外,对于层叠型lc滤波器100,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主要通过电容器c14进行电容耦合。

并且,层叠型lc滤波器100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构成,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进行磁耦合m13,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进行磁耦合m24。

即,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的环路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环路被配置成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因此电感器l1与电感器l3进行磁耦合m13。

另外,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环路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的环路被配置成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因此电感器l2与电感器l4进行磁耦合m24。

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而言,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进行磁耦合m13,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进行磁耦合m24,因此形成在通带附近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从而实现高衰减特性。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的频率特性。其中,实线表示通过特性,虚线表示反射特性。

由图3可知,层叠型lc滤波器100具备宽频化的通带。对于该通带的宽频化,能够想到如上所述的使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进行较强的磁耦合m23有贡献。

另外,由图3可知,层叠型lc滤波器100形成有在通带附近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从而实现高衰减特性。对于在该通带附近形成衰减极点,能够想到如上所述的使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与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进行磁耦合m13、以及使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与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进行磁耦合m24有贡献。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具备优异的频率特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4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200。

其中,图4是层叠型lc滤波器2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图4中一并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

在层叠型lc滤波器200中,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删除了过孔电极7an、7ar、7aw、7ba。

即,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在将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多层化为线路电极6f、6j、6n三层时,对于线路电极6f、6j、6n,利用过孔电极7ao、7ax连接各自的一端,利用过孔电极7an、7aw连接各自的中间部,利用过孔电极7ap、7ay连接各自的另一端,但在层叠型lc滤波器200中,删除了基于过孔电极7an、7aw的中间部的连接。

相同地,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在将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部多层化为线路电极6g、6k、6o三层时,对于线路电极6g、6k、6o,利用过孔电极7aq、7az连接各自的一端,利用过孔电极7ar、7ba连接各自的中间部,利用过孔电极7ap、7ay连接各自的另一端,但在层叠型lc滤波器200中,删除了基于过孔电极7ar、7ba的中间部的连接。

层叠型lc滤波器200削除了过孔电极7an、7ar、7aw、7ba,但从层叠型lc滤波器200未观察到频率特性有变化,与层叠型lc滤波器100相同地,在保持维持宽频的状态下,形成有在通带附近具备充分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点,从而实现高衰减特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5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300。

其中,图5是层叠型lc滤波器3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图5一并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

在层叠型lc滤波器300中,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200相同地,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删除了过孔电极7an、7ar、7aw、7ba。

并且,在层叠型lc滤波器300中,使构成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的线路电极6f、6j、6n的形状与构成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部的线路电极6g、6k、6o的形状变更。

具体而言,使两个线路电极6f与线路电极6g合并为一个而作为矩形形状的大面积的线路电极16fg。

相同地,使两个线路电极6j与线路电极6k合并为一个而作为矩形形状的大面积的线路电极16jk。

相同地,使两个线路电极6n与线路电极6o合并为一个而作为矩形形状的大面积的线路电极16no。

而且,在层叠型lc滤波器300中,为了伴随着删除过孔电极及变更线路电极的形状,调整频率特性,还使电容器电极8a、8d、8e、8f、8g的形状发生变化。

如图5所示,使电容器电极8d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作为电容器电极18d,使电容器电极8e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作为电容器电极18e,使电容器电极8f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作为电容器电极18f,使电容器电极8g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作为电容器电极18g。其中,在图5中省略了形成有电容器电极8a的电介质层1c的图示,因此也省略了电容器电极8a的形状变更后的图示。

层叠型lc滤波器300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删除一部分过孔电极,变更了一部分线路电极的形状与一部分电容器电极的形状,但与层叠型lc滤波器100相同地具备优异的频率特性。

[第四实施方式]

图6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400。

其中,图6是层叠型lc滤波器400的分解立体图。

层叠型lc滤波器400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将两个电介质层1i与1j连同形成于这些的过孔电极以及线路电极删除,并在电介质层1h上层叠有电介质层1k。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由线路电极6e、6i、6m三层构成第一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1的电感器l1的线路电极部,但在层叠型lc滤波器400中,由线路电极6e一层构成电感器l1的线路电极部。

相同地,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由线路电极6f、6j、6n三层构成第二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2的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但在层叠型lc滤波器400中,由线路电极6f一层构成电感器l2的线路电极部。

相同地,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由线路电极6g、6k、6o三层构成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3的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部,但在层叠型lc滤波器400中,由线路电极6g一层构成电感器l3的线路电极部。

相同地,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中,由线路电极6h、6l、6p三层构成第四级的lc并联共振器re4的电感器l4的线路电极部,但在层叠型lc滤波器400中,由线路电极6h一层构成电感器l4的线路电极部。

电感器的线路电极部的多层化降低电阻而有助于q的提高,但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必要构成,像层叠型lc滤波器400那样,也可以由一层线路电极构成线路电极部。

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型lc滤波器100~4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能够根据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层叠型lc滤波器100~400均采用了由具备四个lc并联共振器re1~re4的四级构成的层叠型lc滤波器,但级数不限定于四级。

例如,可以形成由具备五个lc并联共振器re1~re5的五级结构的层叠型lc滤波器,也可以形成由具备六个lc并联共振器re1~re6的六级结构的层叠型lc滤波器,并且也可以形成由具备六个以上的个数的lc并联共振器的多级结构的层叠型lc滤波器。

另外,在层叠型lc滤波器100~400中,被配置成相互能够进行磁耦合的角度并且旋回方向相同的奇数级的至少一对lc并联共振器的环路均是第一级和第三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但环路的组合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级、第三级以及第五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第三级与第五级的lc并联共振器的电感器的环路的组合。

另外,电介质层的层数、形状、材质、线路电极、电容器电极、接地电极、过孔电极等的个数、形状、材质等也是任意的,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叠体;1a~1k…电介质层;2a、2b…输入输出端子;3a、3b…接地端子;4a、4b…连接电极;5a、5b…接地电极;6a~6p、16fg、16jk、16no…线路电极;7a~7bc…过孔电极;8a~8g、18d~18g…电容器电极;re1~re4…lc并联共振器;l1~l4、l23、l01、l40…电感器;c1~c4、c12、c14、c34…电容器;100、200、300、400…层叠型lc滤波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