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00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灯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LED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信息社会的发展,智能LED灯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和无线智能LED灯系统进行通讯,对无线智能LED灯系统中各个智能LED灯的发光亮度、发光时间和发光颜色等进行控制,在智能家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控制终端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连接,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和无线智能LED灯系统进行通讯。使用者通过控制终端将智能LED灯控制信号发送给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智能LED灯控制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无线智能LED灯系统中相应的智能LED灯,由此实现智能LED灯的发光亮度、发光时间和发光颜色等的控制,智能LED灯产生相应的返回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将返回数据发送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将返回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器以备后期查询。

但是,现有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中的无线收发模块与无线智能LED灯系统是通过散发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讯的,电磁波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衰弱,直到没有信号。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由使用者携带,由此,使用者必须要在特定的使用范围内才能对无线智能LED灯系统进行控制,当超出一定范围,无线收发模块与无线智能LED灯系统将无法正常的进行无线通讯,使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在互联网资源开放的现在,用户对于数据资源的共享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本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仅能供使用者查询,无法共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不够便捷,智能化程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范围不会受到限制,智能化程度高,使用便捷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LED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所述的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的无线收发模块和所述的本地存储器连接,所述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还包括网关、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所述的网关和所述的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的网关和智能LED灯系统通过zigbee通信,所述的云服务器和所述的云存储器连接,所述的云服务器与所述的网关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的云服务器和所述的控制终端通过以太网连接。

所述的网关包括Zigbee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CPU控制电路、WIFI模块和电源;所述的电源分别与所述的Zigbee电路、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所述的CPU控制电路和所述的WIFI模块连接,所述的Zigbee电路和所述的CP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和所述的CP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CPU控制电路和所述的WIFI模块连接,所述的WIFI电路用于和所述的无线收发模块通信,所述的Zigbee电路用于和智能LED灯系统通信。该电路包含电源,WiFi模块和zigbee电路均为低功耗在其不使用时可以进入低功耗模式,网关整体效果不仅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入网络,也可以通过WiFi电路接入网络,让使用者具有更多的选择。

所述的CPU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STM32F103的第一控制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晶振和第二晶振;所述的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晶振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3脚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晶振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4脚连接,所述的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晶振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5脚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晶振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6脚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接地,所述的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八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九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13脚、第19脚、第32脚、第48脚、第64脚和所述的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与所述的电源连接,接入3.3V电压;所述的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28脚连接,所述的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12脚、第18脚、第47脚、第63脚和所述的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20脚、第21脚、第22脚、第23脚、第24脚和第25脚与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连接,所述的第一芯片的第26脚和第27脚与所述的WIFI模块连接。该电路中,当第一芯片切换到第二晶振时会自动降低主频,由此第一芯片的功耗会大大降低,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构成稳压电路,保证了CPU控制电路供电系统的稳定,从而减少电流在电路中的消耗,进一步降低了功耗,通过第一芯片的控制,能让互联网和Zigbee电路进行无缝连接,从而能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控制到智能LED灯系统。

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包括型号为W5500的第二芯片、型号为HR911105DE的以太网变压器、第三晶振、磁珠、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和第二十六电容;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脚、第8脚、第11脚、第15脚、第17脚、第21脚、、所述的第十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磁珠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十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与所述的电源连接,接入3.3VA电压;所述的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磁珠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十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二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二十五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8脚连接且其连接端与所述的电源连接,接入3.3V电压;所述的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5脚连接,所述的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4脚连接,所述的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八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3脚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1脚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2脚连接,所述的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脚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1脚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十六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4脚连接,所述的第二十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十八电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6脚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3脚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九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5脚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十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5脚连接,所述的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6脚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9脚连接,所述的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12脚连接,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10脚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5脚连接,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11脚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7脚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9脚、第14脚、第16脚、第19脚、第29脚和第48脚均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10脚和所述的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0脚和所述的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2脚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23脚和所述的第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二十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0脚、所述的第十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三晶振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三晶振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十四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1脚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2脚和所述的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6脚和所述的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7脚和所述的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8脚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9脚和所述的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0脚和所述的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1脚和所述的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42脚和所述的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2脚和所述的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的连接端、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6脚和所述的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的连接端、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7脚和所述的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的连接端、所述的第二芯片的第33脚、第34脚和第35脚分别与所述的CP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以太网变压器的第13脚和第14脚均接地。该电路中采用型号为W5500的第二芯片,

第二芯片和CPU控制电路之间只需简单的几个引脚接口就能控制,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和第十六电容构成稳压电路,保证第二芯片的供电稳定性,第二十电容和第二十一电容配合第三晶振,保证第三晶振的输出稳定,由此保证以太网的高速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网关、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网关和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网关和智能LED灯系统通过Zigbee通信,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连接,云服务器与网关通过以太网连接或者无线收发模块通信,使用时,控制终端内设置有可切换的远程无线模式和本地无线模式,当使用者携带的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与无线智能LED灯系统位于本地可操作范围内时,控制终端选择本地无线模式,控制终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搜索对应的网关进行连接,使用者通过无线收发模块通信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网关,继而将控制信号传递至无线智能LED灯系统,实现对无线智能LED灯系统的本地控制,无线智能LED灯系统返还的数据信息通过网关和无线收发模块传送给控制终端存储到本地服务器中,当使用者携带的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与无线智能LED灯系统超出本地可操作范围时,控制终端选择远程无线模式,控制终端进入联网状态,将控制终端连接至云服务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与服务器,云服务器连接网关,将控制信号通过网关发送给与无线智能LED灯系统,实现对无线智能LED灯系统的远程控制,无线智能LED灯系统返还的数据信息通过网关和云服务器传送给云服务器中保存或者传送给控制终端保存到本地服务器中;由此,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本地和远程操作,使用范围不会受到限制,且通过云存储器储存数据,可以实现数据共享智能化程度高,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网关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CPU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的智能LED灯控制系统的以太网接口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LED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控制终端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连接,智能LED灯控制系统还包括网关、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网关和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网关和智能LED灯系统通过以太网通信,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连接,云服务器与网关通过以太网连接,云服务器和控制终端通过以太网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关包括Zigbee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CPU控制电路、WIFI模块和电源;电源分别与Zigbee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CPU控制电路和WIFI模块连接,Zigbee电路和CPU控制电路连接,以太网接口电路和CPU控制电路连接,CPU控制电路和WIFI模块连接,WIFI模块用于和无线收发模块通信,Zigbee电路用于和智能LED灯系统通信。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LED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控制终端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和本地存储器连接,智能LED灯控制系统还包括网关、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网关和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网关和智能LED灯系统通过以太网通信,云服务器和云存储器连接,云服务器与网关通过以太网连接,云服务器和控制终端通过以太网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关包括Zigbee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CPU控制电路、WIFI模块和电源;电源分别与Zigbee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CPU控制电路和WIFI模块连接,Zigbee电路和CPU控制电路连接,以太网接口电路和CPU控制电路连接,CPU控制电路和WIFI模块连接,WIFI模块用于和无线收发模块通信,Zigbee电路用于和智能LED灯系统通信。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CPU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STM32F103的第一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一晶振Y1和第二晶振Y2;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和第一芯片U1的第3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和第一芯片U1的第4脚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晶振Y2的一端和第一芯片U1的第5脚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和第一芯片U1的第6脚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接地,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13脚、第19脚、第32脚、第48脚、第64脚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与电源连接,接入3.3V电压;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芯片U1的第28脚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12脚、第18脚、第47脚、第63脚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20脚、第21脚、第22脚、第23脚、第24脚和第25脚与以太网接口电路连接,第一芯片U1的第26脚和第27脚与WIFI模块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以太网接口电路包括型号为W5500的第二芯片U2、型号为HR911105DE的以太网变压器U3、第三晶振Y3、磁珠FB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二十五电容C25和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芯片U2的第4脚、第8脚、第11脚、第15脚、第17脚、第21脚、、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磁珠FB1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且其连接端与电源连接,接入3.3VA电压;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磁珠FB1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28脚连接且其连接端与电源连接,接入3.3V电压;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45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44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43脚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1脚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2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2脚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1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4脚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6脚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3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5脚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5脚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6脚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9脚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12脚连接,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10脚和第二芯片U2的第25脚连接,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11脚和第二芯片U2的第27脚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9脚、第14脚、第16脚、第19脚、第29脚和第48脚均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10脚和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20脚和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22脚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23脚和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30脚、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第三晶振Y3的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第三晶振Y3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和第二芯片U2的第31脚连接,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和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32脚和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36脚和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37脚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38脚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39脚和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40脚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41脚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42脚和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32脚和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的连接端、第二芯片U2的第36脚和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的连接端、第二芯片U2的第37脚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的连接端、第二芯片U2的第33脚、第34脚和第35脚分别与CPU控制电路连接,以太网变压器U3的第13脚和第14脚均接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