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心密封浮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3781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心密封浮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穿心密封浮球,包括紧固螺栓、压垫、密封胶塞、紧固管、密封胶圈及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上、下半球,上、下半球之间设有密封胶圈,紧固管位于上、下半球内,两端分别插入上半球及下半球内部的芯管内,并套有塞入芯管内的密封胶塞,上、下半球上对应芯管开口的部位分别设有压垫,压垫通过连接于紧固管两端的紧固螺栓压紧、抵接于密封胶塞上,进而实现上、下半球相连、并通过密封胶圈密封;紧固管穿入芯管,两端分别穿上密封胶塞,并将密封胶塞压进上、下半球的芯管内,压垫套在紧固管上,并压在密封胶塞的外侧,紧固螺栓旋在紧固管两端,压住压垫。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可重复使用,密封可靠,且易于维护。
【专利说明】
一种穿心密封浮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穿心密封浮球。
【背景技术】
[0002]在海洋观测与调查研究中,经常用到密封浮球,比如海洋观测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漂流浮标,就会用到密封浮球,以使整个漂流浮标系统露出海面,发射信号。密封浮球内通常放置了电池、测量设备和电子电路等。基于设备更换、电池充电或电子电路维修等需要,希望密封浮球可以方便地打开。
[0003]现有的密封浮球多为一体式结构,在测试阶段或反复使用内部结构时,若需要更换内部设备时,只能破坏密封浮球,导致密封浮球无法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一体的密封浮球的密封需要专业设备,密封制作也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浮球无法反复使用、制作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心密封浮球。该穿心密封浮球具有可拆卸功能,可反复使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包括紧固螺栓、压垫、密封胶塞、紧固管、密封胶圈及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上半球和下半球,其中上半球与下半球之间设有密封胶圈,所述紧固管位于上半球及下半球内,两端分别插入该上半球及下半球内部的芯管内,并套有塞入芯管内的密封胶塞,所述上半球及下半球上对应芯管开口的部位分别设有压垫,该压垫通过连接于紧固管两端的紧固螺栓压紧、抵接于所述密封胶塞上,进而实现所述上半球与下半球相连、并通过所述密封胶圈密封。
[0007]其中:所述紧固管包括上丝管、圆管及下丝管,该上丝管与下丝管通过所述圆管相连,在所述上丝管及下丝管上分别开有螺纹孔;所述上半球及下半球内的芯管之间留有空间,即所述上半球内芯管的长度与下半球内芯管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紧固管的长度;所述密封胶塞的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开有密封胶塞孔,该等腰梯形的下底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止口;所述密封胶塞的一端插入芯管,另一端露在上半球及下半球外,并通过所述止口抵接于上半球及下半球,所述密封胶塞与芯管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紧固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上半球及下半球上密封胶塞的密封胶塞孔中;所述密封胶圈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沿轴向开有密封槽,所述上半球及下半球分别插入该密封槽内;所述上半球上的密封胶塞或下半球上的密封胶塞插设有测试穿心密封浮球气密性的气密测试针。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09]1.本实用新型分为上下两个半球,可方便拆卸,并重复使用,且易于维护;上下半球通过密封胶圈、密封胶塞密封,密封可靠;利用紧固管连接,相对转动不发生接触摩擦。
[0010]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球壳可反复使用,节约材料,有利于环保。
[0011 ] 3.本实用新型连接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紧固管与穿心密封浮球密封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紧固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图5的俯视剖视图;
[0018]其中:I为紧固螺栓,2为压垫,3为密封胶塞,301为密封胶塞孔,4为紧固管,401为上丝管,402为圆管,403为下丝管,404为螺纹孔,5为上半球,6为密封胶圈,601为密封槽,7为下半球,8为气密测试针,9为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紧固螺栓1、压垫2、密封胶塞3、紧固管4、密封胶圈6及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上半球5和下半球7,其中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部均带有芯管9,每个芯管9的一端均为自由端,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半球5及下半球7的内表面,且上半球5及下半球7与芯管9对应的位置均开孔;上半球5与下半球7在连接时,各自芯管7的轴向中心线共线,且经过穿心密封浮球的球心。
[0021]紧固管4位于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两端分别插入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部的芯管9中,并套设有塞入芯管9内的密封胶圈3,该密封胶塞3将上、下半球5、7上的开口密封。上半球5及下半球7上对应芯管9开孔的部位分别设有压垫2,压垫2位于上、下半球5、7的外部,通过连接于紧固管4两端的紧固螺栓I压紧、抵接于密封胶塞3上,进而实现上半球5与下半球7相连、并通过密封胶圈6密封。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的两个芯管9自由端之间留有空间,即上半球5内芯管9的长度与下半球7内芯管9的长度之和小于紧固管4的长度,在上、下半球5、7相对转动时,两个芯管9之间不会发生摩擦。
[0022]如图2及图3所示,密封胶塞3的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开有密封胶塞孔301,该等腰梯形的下底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止口;等腰梯形的密封胶塞3的上底一端插入芯管9,另一端露在上半球5及下半球7外,并通过止口抵接于上半球5及下半球7,密封胶塞3与芯管9之间为过盈配合。
[0023]如图2、图3及图4所示,紧固管4包括上丝管401、圆管402及下丝管403,该上丝管401与下丝管403通过圆管402相连,上丝管401插入上半球5上密封胶塞3的密封胶塞孔301内,下丝管403插入下半球7上密封胶塞3的密封胶塞孔301内,在上丝管401及下丝管403上分别开有螺纹孔404。上丝管401及下丝管403的螺纹孔404内螺纹连接紧固螺栓I,通过紧固螺栓I压紧压垫2,使得上、下半球5、7紧密连接。
[0024]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上半球5与下半球7之间设有密封胶圈6,密封胶圈6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沿轴向开有密封槽601,上半球5及下半球7分别插入该密封槽601内。在上半球5上的密封胶塞3或下半球7上的密封胶塞3插设有测试穿心密封浮球气密性的气密测试针8。
[002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法为:
[0026]将上半球5及下半球7分别插接于密封胶圈6两侧的密封槽601中,紧固管4的一端穿上密封胶塞3,另一端依次穿入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的芯管9中,再将紧固管4的另一端穿上密封胶塞3,两端的密封胶塞3压进上半球5及下半球7的芯管9内,然后在紧固管4的两端分别套上压垫2,压在密封胶塞3的外侧,最后将紧固螺栓I旋在紧固管4的两端,压住压垫。
[0027]当穿心密封浮球连接完成后,可在上半球5上的密封胶塞3或下半球7上的密封胶塞3插入气密测试针8,利用打气筒通过该气密测试针8向穿心密封浮球内打气,进行密封的气密性测试。
【主权项】
1.一种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螺栓(1)、压垫(2)、密封胶塞(3)、紧固管(4)、密封胶圈(6)及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上半球(5)和下半球(7),其中上半球(5)与下半球(7)之间设有密封胶圈(6),所述紧固管(4)位于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两端分别插入该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部的芯管(9)内,并套有塞入芯管(9)内的密封胶塞(3),所述上半球(5)及下半球(7)上对应芯管(9)开口的部位分别设有压垫(2),该压垫(2)通过连接于紧固管(4)两端的紧固螺栓(I)压紧、抵接于所述密封胶塞(3)上,进而实现所述上半球(5)与下半球(7)相连、并通过所述密封胶圈(6)密封。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管(4)包括上丝管(401)、圆管(402)及下丝管(403),该上丝管(401)与下丝管(403)通过所述圆管(402)相连,在所述上丝管(401)及下丝管(403)上分别开有螺纹孔(404)。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5)及下半球(7)内的芯管(9)之间留有空间,即所述上半球(5)内芯管(9)的长度与下半球(7)内芯管(9)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紧固管(4)的长度。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塞(3)的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开有密封胶塞孔(301),该等腰梯形的下底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止口。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塞(3)的一端插入芯管(9),另一端露在上半球(5)及下半球(7)外,并通过所述止口抵接于上半球(5)及下半球(7),所述密封胶塞(3)与芯管(9)之间为过盈配合。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上半球(5)及下半球(7)上密封胶塞(3)的密封胶塞孔(301)中。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6)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沿轴向开有密封槽(601),所述上半球(5)及下半球(7)分别插入该密封槽(601)内。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密封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5)上的密封胶塞(3)或下半球(7)上的密封胶塞(3)插设有测试穿心密封浮球气密性的气密测试针(8)。
【文档编号】H05K5/02GK205694017SQ201620582700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公开号201620582700.0, CN 201620582700, CN 205694017 U, CN 205694017U, CN-U-205694017, CN201620582700, CN201620582700.0, CN205694017 U, CN205694017U
【发明人】陈永华, 刘庆奎, 倪佐涛, 姜静波, 涂登志, 徐永平, 李晓龙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