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599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底箱,该底箱主要用于如开关箱、配电箱和信息箱类的控制箱中。



背景技术:

控制箱按安装场合的不同,分为户内控制箱和户外控制箱,其中户内控制箱在室内场合安装使用,户外控制箱在室外场合安装使用。

控制箱通常包括底箱和面板,底箱包括底板和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固定在底板的四周形成底箱,面板活动连接在底箱上。其中,现有技术中的侧板通常有如下三种结构:

1、如图1所示,四块侧板的一端均固定在底板1上,四块侧板的另一端均向外设置有一次折弯边6,一次折弯边6与侧板相垂直。该结构安装后,具有容易清洁底箱内杂物的优点。但该结构的折弯强度差,并且,因为有外尖端的突部分,导致以外尖端作为承重部位时,受力部位极小,不方便包装,极易损坏包装盒,包装时需要在包装内另外加防损包装的措施,包装尺寸加得更大,相应的,包装成本上升较多。且因受力部位特别集中,重力分布集中于某些部位,运输时重心极易漂移,运输过程中更易变形损伤,在安装过程中,也特别容易变形,影响安装效果和箱内器件的配合。

2、如图2所示,四块侧板的一端均固定在底板1上,四块侧板的另一端均向外依次设置有一次折弯边6和二次折弯边7,一次折弯边6与侧板相垂直,二次折弯边7与侧板相平行。该结构安装后,不仅具有容易清洁底箱内杂物的优点,还具有折弯强度高的优点。但同样因为有外突部分,导致包装不方便,包装成本上升,受力集中部位比较集中,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操作。

3、如图3所标,四块侧板的一端均固定在底板1上,四块侧板的另一端均向内依次设置有一次折弯边6和二次折弯边7,一次折弯边6与侧板相垂直,二次折弯边7与侧板相平行。该结构因底箱外无外突部分,具有包装方便省材料、省货运空间、运输方便、运输及安装时不容易变形的优点,但因为折弯边在底箱内部,导致积存在底箱内部下方的杂物难以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底箱,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技术问题:一是提高了底箱的结构强度,二是提高了安装的安全性,三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箱不方便包装、包装成本高、运输时底箱容易变形和不容易清理杂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箱,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有向内的折弯边,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均设置有折弯部,所述上侧板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上侧板的内表面,且上侧板上的折弯部与上侧板的外表面齐平;所述下侧板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下侧板的内表面,且下侧板上的折弯部与下侧板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折弯部包括依次折弯的一次折弯边、二次折弯边和三次折弯边,一次折弯边由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向内倾斜折弯形成,二次折弯边与底板相垂直,三次折弯边由二次折弯边垂直向外折弯形成,且三次折弯边与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一次折弯边与二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二次折弯边与三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

所述折弯部包括依次折弯的一次折弯边、二次折弯边、三次折弯边和四次折弯边,一次折弯边由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向内倾斜折弯形成,二次折弯边与底板相垂直,三次折弯边由二次折弯边垂直向外折弯形成,四次折弯边由三次折弯边垂直折弯形成,且四次折弯边与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一次折弯边与二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二次折弯边与三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三次折弯边与四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

所述左侧板的折弯边两端和右侧板的折弯边两端均一体式设置有用于卡固折弯部的卡指。

所述折弯部的二次折弯边上设置有与卡指配合的卡槽。

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均一体成型在底板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侧板的折弯部和下侧板的折弯部分别凸出于其所对应侧板的内表面,且上侧板的折弯部和下侧板的折弯部分别与其所对应侧板的外表面齐平,该结构既能够增强上侧板和下侧板的折弯强度,又使得底箱外表面无突出部分,有利于包装和运输,降低了包装成本和避免运输时底箱变形,同时,还有利于快速清理散落到下侧板上的杂物。另外,通过上下侧板上的折弯部与左右侧板上向内的折弯边配合,还能够有效增强整个底箱的结构强度。

二、本实用新型中,折弯部包括依次折弯的一次折弯边、二次折弯边和三次折弯边,一次折弯边由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向内倾斜折弯形成,二次折弯边与底板相垂直,三次折弯边由二次折弯边垂直向外折弯形成,且三次折弯边与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的外表面齐平。该结构具有生产难度低,无需专用折弯模具就可以生产,既达到了易清洁的目的,又满足了比一般结构更高的强度需求。

三、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折弯边与二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二次折弯边与二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该结构既增强了折弯部的折弯强度,又有利于快速清理底箱内下侧板上的杂物。

四、本实用新型中,折弯部包括依次折弯的一次折弯边、二次折弯边、三次折弯边和四次折弯边,一次折弯边由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向内倾斜折弯形成,二次折弯边与底板相垂直,三次折弯边由二次折弯边垂直向外折弯形成,四次折弯边由三次折弯边垂直折弯形成,且四次折弯边与该折弯部所对应侧板的外表面齐平。该结构满足了对产品特别高强度的结构需求,使产品更坚固、更安全、增强抗变形能力,同时,第四折弯解决了当只有第三折弯时,第三折弯的末端直接朝向箱外,安装人员用手捏此处时因接触面很小,易于让手疲累甚至受伤的问题。而第四折弯让此处从尖端变成平滑,接触面大,强度极高的同时再次增加了安全性,保护了安装人员。

五、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折弯边与二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二次折弯边与三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三次折弯边与四次折弯边之间圆滑过渡,该结构既增强了折弯部的折弯强度,又有利于快速清理底箱内下侧板上的杂物。

六、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板的折弯边两端和右侧板的折弯边两端均一体式设置有用于卡固折弯部的卡指,通过卡指能够增强上下侧板与左右侧板连接的稳固性,同时因取消了上下侧板折弯部与左右侧板之间的焊接工序而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七、本实用新型中,折弯部的二次折弯边上设置有与卡指配合的卡槽,通过卡槽与卡指配合,有利于提高卡指卡固的稳定性。

八、本实用新型中,上侧板和下侧板均一体成型在底板上,既提升了底箱的整个结构强度,又简化了底箱的制造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底箱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底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底箱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上下侧板在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又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I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左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上下侧板在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2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2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3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3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上侧板,3、下侧板,4、左侧板,5、右侧板,6、一次折弯边,7、二次折弯边,8、三次折弯边,9、四次折弯边,10、卡指,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底箱,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上侧板2、下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上均设置有向内的折弯边,所述上侧板2和下侧板3上均设置有折弯部,所述上侧板2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上侧板2的内表面,且上侧板2上的折弯部与上侧板2的外表面齐平;所述下侧板3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下侧板3的内表面,且下侧板3上的折弯部与下侧板3的外表面齐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包括依次折弯的一次折弯边6、二次折弯边7和三次折弯边8,其中,上侧板2上的一次折弯边6由上侧板2向底箱内倾斜折弯形成,上侧板2上的二次折弯边7由一次折弯边6折弯形成,且二次折弯边7与底板1相垂直,上侧板2上的三次折弯边8由二次折弯边7垂直向底箱外折弯形成,且三次折弯边8与上侧板2的外表面齐平。下侧板3上的一次折弯边6由下侧板3向底箱内倾斜折弯形成,下侧板3上的二次折弯边7由一次折弯边6折弯形成,且二次折弯边7与底板1相垂直,下侧板3上的三次折弯边8由二次折弯边7垂直向底箱外折弯形成,且三次折弯边8与下侧板3的外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折弯边6与二次折弯边7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二次折弯边7与三次折弯边8之间圆滑过渡,以减少折弯部之间的尖锐棱角,从而达到增加折弯强度和便于清理杂物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4的折弯边两端均一体式设置有用于卡固折弯部的卡指10,所述右侧板5的折弯边两端同样一体式设置有用于卡固折弯部的卡指10,相应的,所述折弯部的二次折弯边7上设置有与卡指10配合的卡槽11,左右侧板5上的卡指10分别卡固在上下侧板3上的卡槽11中,以解决上侧板2和下侧板3上的二次折弯边7不方便与左侧板4及右侧板5焊接固定的问题。

进一步的,上侧板2和下侧板3上除限位部以外的其它部分,可通过焊接、铆接、镙接或卡接的方式与左侧板4及右侧板5固定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底箱,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上侧板2、下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上均设置有向内的折弯边,所述上侧板2和下侧板3上均设置有折弯部,所述上侧板2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上侧板2的内表面,且上侧板2上的折弯部与上侧板2的外表面齐平;所述下侧板3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下侧板3的内表面,且下侧板3上的折弯部与下侧板3的外表面齐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包括依次折弯的一次折弯边6、二次折弯边7、三次折弯边8和四次折弯边9,其中,上侧板2上的一次折弯边6由上侧板2向底箱内倾斜折弯形成,上侧板2上的二次折弯边7由一次折弯边6折弯形成,且二次折弯边7与底板1相垂直,上侧板2上的三次折弯边8由二次折弯边7垂直向底箱外折弯形成,且三次折弯边8与底板1相平行,上侧板2上的四次折弯边9由三次折弯边8垂直折弯形成,且四次折弯边9与上侧板2的外表面齐平。

下侧板3上的一次折弯边6由下侧板3向底箱内倾斜折弯形成,下侧板3上的二次折弯边7由一次折弯边6折弯形成,且二次折弯边7与底板1相垂直,下侧板3上的三次折弯边8由二次折弯边7垂直向底箱外折弯形成,且三次折弯边8与底板1相平行,下侧板3上的四次折弯边9由三次折弯边8垂直折弯形成,且四次折弯边9与下侧板3的外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折弯边6与二次折弯边7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二次折弯边7与三次折弯边8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三次折弯边8与四次折弯边9之间圆滑过渡,以减少折弯部之间的尖锐棱角,从而达到增加折弯强度和便于清理杂物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4的折弯边两端均一体式设置有用于卡固折弯部的卡指10,所述右侧板5的折弯边两端同样一体式设置有用于卡固折弯部的卡指10,相应的,所述折弯部的二次折弯边7上设置有与卡指10配合的卡槽11,左右侧板5上的卡指10分别卡固在上下侧板3上的卡槽11中,以解决上侧板2和下侧板3上的二次折弯边7不方便与左侧板4及右侧板5焊接固定的问题。

实施例3

一种底箱,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上侧板2、下侧板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上均设置有向内的折弯边,所述上侧板2和下侧板3上均设置有折弯部,所述上侧板2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上侧板2的内表面,且上侧板2上的折弯部与上侧板2的外表面齐平;所述下侧板3上的折弯部凸出于下侧板3的内表面,且下侧板3上的折弯部与下侧板3的外表面齐平。其中,所述上侧板2和下侧板3均一体成型在底板1上形成底箱的主体,左侧板4和右侧板5再分别对称固定在主体上,即形成底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