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用加热器及用于电机的防潮用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885阅读:2192来源:国知局
防潮用加热器及用于电机的防潮用加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电机的防潮用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机正常使用时,其冷态绝缘电阻必须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电机如果处于待命工作状态时,可能由于周围的环境影响,特别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电机中的线圈容易受潮,导致电机整体绝缘下降,从而使得电机处于非正常状态,有安全隐患。

在核电厂中,JPP消防(消防水生产系统)等系统用的电机,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有需要,电机必须立即可以投入运行,而如果由于电机本身绝缘下降导致不可使用,就会有灾难性后果。目前有的电机厂家在电机内设置一种硅胶发热带状防潮加热器,该加热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电机内有一定温度,达到防潮目的。但是该加热器存在寿命短,自身损坏严重,甚至损坏电机定子的现象,不能达到稳定可靠使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防潮用加热器及用于电机的防潮用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潮用加热器,包括加热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相对两端上的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加热管一端上的第一固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相对两端上的第一固定卡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加热管另一端上的第二固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带相对两端上的第二固定卡件。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包括相对间隔且平行的两个接头段、相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接头段之间的U形段;所述U形段的两端分别通过弧形段连接两个所述接头段;

所述第一固定带横跨两个所述接头段和U形段的一端,所述接头段和U形段通过第一卡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带上;所述第二固定带横跨两个所述接头段和U形段的相对另一端,所述接头段通过第二卡子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带上。

优选地,所述接头段远离所述弧形段的自由端末端向所述第二固定带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方向伸出,并连接有导线以外接电源。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带横跨所述U形段的闭口端并与所述闭口端之间留有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位于所述加热管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包括至少两个相平行连接的U形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卡件为可弹变的Ω形卡扣;

两个所述Ω形卡扣以开口朝向同一侧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带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卡件为卡箍;

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所述卡箍分别穿进所述穿孔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带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为不锈钢电加热管;

所述第一固定带为不锈钢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为不锈钢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防潮用加热器,包括加热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相对两端上的将所述加热管固定在电机内的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加热管一端上的第一固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相对两端上的用于卡合在所述电机支撑轴上的第一固定卡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加热管另一端上的第二固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带相对两端上的用于箍紧在所述电机支撑轴上的第二固定卡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卡件为可弹变且可沿所述支撑轴轴向移动地卡合在所述支撑轴上的Ω形卡扣;两个所述Ω形卡扣以开口朝向同一侧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带上;

所述第二固定卡件为可拆卸箍紧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卡箍;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所述卡箍分别穿进所述穿孔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潮用加热器,可用于电机上,特别是要求更严格的核电厂中的核级电机,对电机内部进行加热防潮;该防潮用加热器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安装,可避开其中的加热管直接与电机内部件接触,不仅提高加热器的本身的使用寿命,也消除了其对电机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整个电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潮用加热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潮用加热器使用时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潮用加热器,包括加热管30、分别设置在加热管30相对两端上的第一固定组件10和第二固定组件20。第一固定组件10和第二固定组件20用于将加热管30固定安装在如电机等需防潮的设备上,特别是要求更严格的核电厂中的核级电机。

其中,第一固定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带11、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带11相对两端上的第一固定卡件12;第一固定带11连接在加热管30的一端上,两个第一固定卡件12分别位于加热管30的两外侧,以与需防潮的设备上的对应部件进行卡合。

第二固定组件20包括第二固定带21、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带21相对两端上的第二固定卡件22。第二固定带21连接在加热管30的另一端上,两个第二固定卡件22分别位于加热管30的两外侧,以与需防潮的设备上的对应部件进行卡合。

优选地,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21位于加热管30的同一侧。通过第一固定卡件12和第二固定卡件22分别与需防潮的设备上的对应部件卡合,将加热管30悬空定位在需防潮的设备的内部空间中(包括壁与壁之间的间隙),保证加热器和周边相关设备的兼容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加热器30包括相对间隔且平行的两个接头段31、相平行设置在两个接头段31之间的U形段32;U形段32的两端分别通过弧形段33连接两个接头段31。其中,U形段32可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其优选为至少两个。加热管30包括多个U形段32时,多个U形段32相平行连接,并以两外侧的端部连接弧形段33。此外,多个U形段32相接时,也通过弧形段34连接。弧形段33和弧形段34均优选一致设置,且与U形段32的闭口端321一致设置。

接头段31、U形段32、弧形段33和弧形段34为一体连接结构。

接头段31远离弧形段33的自由端末端形成有接头35,接头35连接有导线351以外接电源。

本实施例中,加热管30包括三个U形段32,并分别通过两个弧形段34相连接,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弧形段33与两个接头段31连接,形成整体的加热管30,从而该整体的加热管30具有七个弯曲部(四个弧形段和三个U形段32的闭口端)。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加热管30包括两个U形段,从而整个加热管30具有五个弯曲部。

结合图1、2,第一固定带11横跨两个接头段31和U形段32的一端,接头段31和U形段32通过第一卡子41固定在第一固定带11上。具体地,第一固定带11的横跨设置,弧形段33和弧形段34位于第一固定带11远离第二固定带21的一侧。每个接头段31、U形段32开口端的两臂分别通过第一卡子41连接在第一固定带11上。第一卡子41优选为拱形,配合在接头段31、U形段32开口端的两臂外周上,并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第一固定带11上。

第一固定卡件12为可弹变的Ω形卡扣,从而在卡合后可脱离;Ω形卡扣可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两个Ω形卡扣以开口朝向同一侧焊接在第一固定带11上。

第二固定带21横跨两个接头段31和U形段32的相对另一端,接头段31通过第二卡子42固定在第二固定带21上。具体地,第二固定带21横跨接头段31的远离弧形段33自由端以及U形段32的闭口端321,并且第二固定带21与闭口端321之间留有间隔,接头段31的自由端末端向第二固定带21的远离第一固定带11的方向伸出。第二卡子42优选为拱形,配合在接头段31的外周上,并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第二固定带21上。

第二固定卡件22为卡箍,可松紧地紧箍在对应安装部件上。第二固定带21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210,卡箍分别穿进穿孔210连接在第二固定带21上。第二固定卡件22可自第二固定带21上拆下,方便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二固定卡件22。

卡箍为标准件,包括条状且可弯曲闭合呈环形的不锈钢条,不锈钢条的一端设有供另一端穿过的扣合部,扣合部上设有调节内部扣合槽的调节件;通过调节件的调节可松紧扣合部对不锈钢条另一端的扣合,从而开闭卡箍。

本实施例的加热器中,加热管30为不锈钢电加热管。第一固定带11为不锈钢带;第二固定带21为不锈钢带。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整体的厚度很小(加热管直径+固定带厚度),适用于一些空间较小的缝隙中,如可用于核电厂中的核级电机(JPP系统中的电机)等设备,对内部进行加热除湿,达到防潮的目的。

以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机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2,第一固定组件10和第二固定组件20将加热管30固定在电机内。其中,在电机壳内侧,第一固定卡件12卡合在电机的两个相对的支撑轴100上,第二固定卡件22用于箍紧在两个相对的支撑轴100上,以将加热器整体稳固定位在其间。优选地,第一固定卡件12为可弹变的Ω形卡扣,其可分离地卡合在支撑轴100上,并且可沿支撑轴100的轴向来回移动。第二固定卡件22为卡箍,可拆卸箍紧在支撑轴100上。

加热器安装时,先将第一固定带11置于电机的两个支撑轴100之间,第一固定带11上的两个第一固定卡件12分别卡合到支撑轴100上。沿着支撑轴100轴向移动第一固定卡件12,将整个加热器带进电机的内部空间内;移动到位后,将第二固定带21两端上的第二固定卡件22分别配合到支撑轴100外周上并箍紧,从而将整个加热器稳定安装在电机内。加热器的接头朝向外侧以外接电源,在需要加热时通电使加热管30发热,达到防潮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