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8641阅读:4108来源:国知局
PCB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PCB板即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现有技术中,PCB板与钣金件之间主要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图1中示出了现有PCB板的固定结构,其包括4颗固定螺钉1、设置于钣金件2上的4颗压铆螺母柱3以及设置于PCB板4上的PCB板固定孔5。安装时,将PCB板4上的PCB板固定孔5与钣金件2上的压铆螺母柱3对齐,之后通过4颗固定螺钉1锁紧,以此便可以实现PCB板4与钣金件2的固定。上述现有技术中,PCB板4面积越大,为使得PCB板能牢固固定,则相应的PCB板固定孔5、压铆螺母柱3以及固定螺钉数量1的数量也要随之增加,所需要的装配工时也会相应延长。但是随着整机综合成本竞争压力增大,减少物料数量及降低装配工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PCB板固定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PCB板的固定安装中,能有效减少所使用的物料数量,以及减少装配工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PCB板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PCB板的固定结构,可有效减少所使用的物料数量,以及减少装配工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PCB板的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PCB板上的圆形固定孔以及葫芦形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PCB板的钣金件,所述钣金件上设有圆柱形压铆螺母柱以及锥形头压铆螺母柱;所述圆形固定孔与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连接;所述葫芦形固定孔与锥形头压铆螺母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葫芦形固定孔包括穿设部和固定部,所述穿设部的孔径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包括圆锥形顶部和圆柱形底部,所述顶部和底部之间收缩形成有可固定于所述葫芦形固定孔固定部的卡合部,且所述圆柱形底部下面设有固定连接座,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通过所述固定连接座安装到所述钣金件上。

优选的,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的卡合部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部的孔径;所述圆锥形顶部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孔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穿设部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与圆形固定孔均为1个;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与葫芦形固定孔均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圆形固定孔与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下面设有固定座,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通过所述固定座安装到所述钣金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将PCB板上的葫芦形固定孔的固定部套在钣金件上锥形头压铆螺母柱上的具有导向和固定作用的卡合部中,最后只需要通过1颗螺钉锁紧以及上述葫芦形固定孔与卡合部之间的固定锁紧作用即可实现PCB板的固定。该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可快速进行装配,有效节省物料(如螺钉)的物料成本,缩短装配工时,提高整机成本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现有PCB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PCB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葫芦形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锥形头压铆螺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圆柱形压铆螺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PCB板固定装配步骤1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PCB板固定装配步骤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PCB板固定结构中存在的物料消耗多、装配工时长、成本高、竞争力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PCB板的固定结构,可有效减少所使用的物料数量,以及减少装配工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核心思想是:将PCB板上的葫芦形固定孔的固定部套在钣金件上的锥形头压铆螺母柱上的具有导向和固定作用的卡合部中,最后只需要通过1颗螺钉锁紧即可实现PCB板的固定。该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可快速进行装配,有效节省物料(如螺钉)的物料成本,缩短装配工时,提高整机成本竞争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施例一提供的PCB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PCB板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PCB板4’上的圆形固定孔5’以及葫芦形固定孔6;以及用于固定PCB板的钣金件2’,所述钣金件2’上设有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以及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所述圆形固定孔5’与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连接;所述葫芦形固定孔6与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葫芦形固定孔6包括穿设部9和固定部10,所述穿设部9的孔径大于所述固定部10的孔径。

如图4所示,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包括圆锥形顶部11和圆柱形底部12,所述圆锥形顶部11和圆柱形底部12之间收缩形成有固定于所述葫芦形固定孔6固定部10的卡合部13,且所述圆柱形底部12下面设有固定连接座14,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通过所述固定连接座14安装到所述钣金件2’上。

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的卡合部1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部10的孔径,使得所述卡合部13能够进入到所述固定部10中;所述圆锥形顶部11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固定部10的孔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穿设部9的孔径,使得所述圆锥形顶部11可先穿过所述穿设部9,然后将所述卡合部13推入到所述固定部10中,同时通过所述圆锥形顶部11和卡合部13对PCB板4’的位置加以固定,避免因圆锥形顶部11的底面直径过小而导致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从固定部10中脱出。

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与圆形固定孔5’均为1个;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与葫芦形固定孔6均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与葫芦形固定孔6的数目均为3个。

进一步的,待所述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的卡合部13固定于所述固定部10中后,所述圆形固定孔5’与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之间通过1个螺钉1’紧固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包括圆柱形主体15,所述圆柱形主体15下面设有固定座16,所述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通过所述固定座16安装到所述钣金件2’上;所述圆柱形主体15内部设有与所述螺钉1’配合的内螺纹17。

本实施例中PCB板的固定装配步骤如下:

如图6所示,先将PCB板4’上葫芦形固定孔6的穿设部9对准钣金件2’上的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使得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的圆锥形顶部11可先穿过所述穿设部9,此时,PCB板4’上圆形固定孔5’与钣金件2’上的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并未对齐;

如图7所示,将圆锥形顶部11已穿过所述穿设部9的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往葫芦形固定孔6的固定部10的方向推,让锥形头压铆螺母柱8的卡合部13进入到葫芦形固定孔6的固定部10内,此时圆形固定孔5’与圆柱形压铆螺母柱7刚好对齐,并随之用1颗螺钉1’锁紧,通过固定部10与卡合部13之间的锁紧作用以及螺钉1’的固定来实现PCB板4’在钣金件2’上的固定装配。

通过图1与图2的对比:传统的PCB板固定需要4颗螺钉,而新型的PCB板固定结构仅需要1颗螺钉,其共节约了3颗螺钉(占75%)的物料成本及降低打3颗螺钉的工时(占75%)成本,从而提高了整机成本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PCB板的固定结构,可有效减少所使用的物料数量,以及减少装配工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