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及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730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及电源供应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的固定,尤其涉及固定电路板的壳体。



背景技术:

一般电源供应器的主电路板会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以利于主电路板上设置电路组件,并在主电路板上开设孔洞以利用螺丝锁附于壳体的基座上,藉此将主电路板固定在壳体上,以防止主电路板因电源供应器受外力而造成电路组件损坏或电源供应器无法运作,然而随着产品的小型化发展,使用上述螺丝锁附的固定方式具有下述缺点:1.为避免螺丝与主电路板上的其他组件产生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等现象,两者间需具有一爬电距离(绝缘距离),上述爬电距离使得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布线空间不足。而且设置上述爬电距离会加大主电路板面积,则势必会增加电源供应器的体积,使产品无法小型化。2.螺丝锁附方式耗费人力、时间、组装较复杂。

故,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固定电路板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及对应的电源供应器,可以将通过板体自身内折的折板来固定电路板,减少螺丝的使用,有效节省制造成本、组装方便,减少产品体积并增加了电路板的电路布线空间。

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包括板体和折边组件,所述折边组件包括从所述板体的侧板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形成有与电路板的厚度相匹配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所述电路板的固定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自身内折的折板来固定电路板,减少螺丝的使用,有效节省制造成本、组装方便,再者,减少电路板上螺孔的使用,无需为避免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现象而在螺丝和电路之间设置一爬电距离,减少产品体积并节省了电路板上的电路布线空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一定间距在第一方向具有一定间距,以在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形成所述固定区。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以使所述电路板间隙设置于所述固定区内,便于安装。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一定间距在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当然,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也可以以一定间距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侧边相对、板体相对或者板体相互垂直。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错开设置。

较佳地,所述板体的四角分别设有折边组件,以使所述电路板的四角固定于所述板体四角的折边组件中。该方案使得所述板体无需使用螺丝固定电路板。

较佳地,所述板体的四角中相邻两角设置有折边组件,所述板体与所述折边组件对角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路板的螺孔。该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使用折板搭配螺丝的方式来固定电路板,固定方式灵活,有效减少螺丝使用数量和电路板的电路布线空间。

较佳地,所述板体的一角设置有折边组件,所述板体与所述折边组件对角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路板的螺孔。较佳地,所述板体包括上板体、下板体以及位置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下板体上设置有止挡片,所述板体上设置与所述止挡片配合并供所述止挡片穿过的止挡孔,所述止挡片穿过所述止挡孔并伸出所述电路板,以将所述壳体分为前后部分。所述止挡片不但阻止所述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移动,而且将所述板体沿第二方向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源供应器,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路组件,所述壳体如上所示,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固定区以限制所述电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供应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另一角度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另一角度的连接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另一角度的连接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考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供应器200,包括壳体100、安装于所壳体100内的电路板20和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上的电路组件40,所述电路板20通过折边组件30安装于壳体100上,折边组件30可限制所述电路板2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参考图2和图3,所述壳体100包括板体10和折边组件30,所述折边组件30包括从所述板体10的侧板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之间形成有与电路板20的厚度相匹配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所述电路板20的固定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100自身内折的折边组件30来固定电路板20,减少螺丝的使用,有效节省制造成本、组装方便, 再者,减少电路板20上螺孔的使用,可在电路板20上减少设置一爬电距离,减少产品体积并节省了电路板20上的电路布线空间。

较佳者,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以一定间距在第一方向具有预设间距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的侧边相对,以在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之间形成所述固定区。当然,所述第一折板31b和第二折板32也可以板体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在第一方向上的预设间距略大于所述电路板20的厚度,以使所述电路板20间隙设置于所述固定区内,便于安装。当然,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在第一方向上的预设间距也可以等于所述电路板20的厚度,此时所述电路板20也可以与固定区之间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

参考图2,所述板体10包括上板体11、下板体12以及位置相对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第一侧板13的前端设置折边组件30,所述下板体12临近所述第二侧板14的后端位置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路板20的螺孔。所述电路板20上设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安装孔21,螺钉22穿过安装孔21并与螺孔配合将电路板固定于壳体100上。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侧板13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折边组件30,所述下板体12临近所述第二侧板14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路板20的螺孔。当然,所述折边组件30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内任意相邻的两角,此时,所述板体10与所述折边组件30对角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路板20的螺孔。当然,也可以在所述板体10的四角分别设置折边组件30,电路板20的四角分别对应安装于板体10四角的折边组件30内,无需螺钉固定电路板20。

参考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折边组件30a包括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a,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a以一定间距在第一方向具有预设间距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a的板体相互垂直,以在所述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a之间形成所述固定区。

参考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折边组件30b包括第一折板31b和第二折板32b,所述第一折板31b和第二折板32b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设置,且所述第一折板31b和第二折板32b在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错开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折板31b和第二折板32b之间形成所述固定区。

参考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下板体12上设置有止挡片15以将所述板体10沿第二方向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利用止挡片15来阻挡电路板20在第二方向的位移,使电路板20固定在板体10的后半部分,风扇以及辅助电路板设置在板体的前半部分。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风扇来将板体10分成两部分。

在壳体100上建立三维坐标轴,相互垂直的X轴、Y轴和Z轴,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Z轴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当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也可以为壳体100内的其他方向,并不限制于X轴、Y轴和Z轴的方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