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62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



背景技术:

通常,较大功率的UV电源内部除了功率器件外,还设置有变压器、电容、磁环等发热器件,整体发热量很大,为保证散热充分,一般都需要在电源前端或后端并排设置多个风扇,同时,为满足散热需要,内部器件布局较为松散,电源整体体积做得比较宽大。

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问题:

1、电源体积大,机壳重量重,材料及运输等成本增加,安装不方便,应用范围也受到限制;

2、采用普通的散热架构及模式,电源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佳且小体积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包括机壳、前抽风机、后吹风机、散热器和内部总成,所述散热器和内部总成依次设置在机壳内,且所述散热器与内部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前抽风机设置在机壳的前端,且所述后吹风机设置在机壳的后端;所述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串联后与内部总成电连接,且所述内部总成工作时,所述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之间形成主风道,所述内部总成通过散热器散热后的热量流经主风道,所述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后吹风机往机壳的前端吹送,且所述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前抽风机抽送出去。

其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固定在基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内部总成固定在基板的另一侧面上,且所述基板卡持在机壳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其中,所述内部总成上设有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与大体积发热器件相适配的避让凹槽,且所述散热翅片从避让凹槽中露出;每个大体积发热器件卡持在对应的避让凹槽内,且每个大体积发热器件的热量贯穿对应的避让凹槽后,通过散热翅片发散到主风道内。

其中,所述机壳包括上盖和底板,所述上盖和底板围合成能容纳散热器和内部总成的腔体,所述前抽风机固定在腔体的前端,且所述后吹风机固定在腔体的后端。

其中,所述内部总成还包括控制板、功率板和电解电容,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包括整流桥、IGBT、磁环和变压器,所述控制板和功率板依次层叠在上盖的内壁上,所述整流桥、IGBT、磁环、变压器依次设置在对应的避让凹槽内,且所述整流桥、IGBT、磁环、电解电容、变压器和功率板均与控制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整流桥的型号为MMD150F160X,且所述IGBT的型号为FF100R12RT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内部总成实现UV电源的供电功能,机壳用于定位散热器和内部总成,使得机壳内部的布局紧凑;前抽风机实现机壳前端的抽风,后吹风机实现对机壳内部后端的送风,机壳配合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使得该UV电源的整体体积保持为小体积状态;内部总成工作时,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之间形成主风道,内部总成通过散热器散热后的热量流经主风道,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后吹风机往机壳的前端吹送,且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前抽风机抽送出去,并且,主风道内部风压相当于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风压的叠加,使得主风道的风压增大,使得散热效果更佳,进而实现对该UV电源的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UV电源的散热结构具有散热效果佳、机壳内部布局巧妙紧凑、电源整体体积小巧、降低制造成本及运输成本、安装方便且能满足大多数空间较小的应用场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中散热器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机壳 2、前抽风机

3、后吹风机 4、散热器

5、内部总成

11、上盖 12、底板

41、基板 42、散热翅片

51、大体积发热器件 52、控制板

53、功率板 54、电解电容

411、避让凹槽

511、整流桥 512、IGBT

513、磁环 514、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包括机壳1、前抽风机2、后吹风机3、散热器4和内部总成5,散热器4和内部总成5依次设置在机壳1内,且散热器4与内部总成5固定连接;前抽风机2设置在机壳1的前端,且后吹风机3设置在机壳1的后端;前抽风机2和后吹风机3串联后与内部总成5电连接,且内部总成5工作时,前抽风机2和后吹风机3之间形成主风道,内部总成5通过散热器4散热后的热量流经主风道,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后吹风机3往机壳1的前端吹送,且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前抽风机2抽送出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内部总成5实现UV电源的供电功能,机壳1用于定位散热器4和内部总成5,使得机壳1内部的布局紧凑;前抽风机2实现机壳1前端的抽风,后吹风机3实现对机壳1内部后端的送风,机壳1配合前抽风机2和后吹风机3,使得该UV电源的整体体积保持为小体积状态;内部总成5工作时,前抽风机2和后吹风机3之间形成主风道,内部总成5通过散热器4散热后的热量流经主风道,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后吹风机3往机壳1的前端吹送,且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前抽风机2抽送出去,并且,主风道内部风压相当于前抽风机2和后吹风机3风压的叠加,使得主风道的风压增大,使得散热效果更佳,进而实现对该UV电源的散热。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具有散热效果佳、机壳1内部布局巧妙紧凑、电源整体体积小巧、降低制造成本及运输成本、安装方便且能满足大多数空间较小的应用场合的特点。

请参阅图3,散热器4包括基板41和散热翅片42,散热翅片42固定在基板41的一侧面上,内部总成5固定在基板41的另一侧面上,且基板41卡持在机壳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基板41用于定位散热翅片42和内部总成5,内部总成5依靠基板41支撑,且内部总成5通过散热翅片42将热量散发到主风道内。

本实施例中,内部总成5上设有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51,基板41上设有多个与大体积发热器件51相适配的避让凹槽411,且散热翅片42从避让凹槽411中露出;每个大体积发热器件51卡持在对应的避让凹槽411内,且每个大体积发热器件51的热量贯穿对应的避让凹槽411后,通过散热翅片42发散到主风道内。

本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上盖11和底板12,上盖11和底板12围合成能容纳散热器4和内部总成5的腔体,前抽风机2固定在腔体的前端,且后吹风机3固定在腔体的后端。上盖11和底板12构成机壳1,完整的包裹住散热器4和内部总成5,前抽风机2设置在腔体的前端,实现对主风道的抽风;后吹风机3设置在腔体的后端,实现对前抽风机2的送风,使得主风道内的风压增大,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内部总成5还包括控制板52、功率板53和电解电容54,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51包括整流桥511、IGBT512、磁环513和变压器514,控制板52和功率板53依次层叠在上盖11的内壁上,整流桥511、IGBT512、磁环513、变压器514依次设置在对应的避让凹槽411内,且整流桥511、IGBT512、磁环513、电解电容54、变压器514和功率板53均与控制板52电连接。本案中的内部总成5与现有技术的UV电源内部结构一致,大体积发热器件51均沉到对应的避让凹槽411内,从而降低了电源整机的高度,且避让凹槽411与散热翅片42相通,使得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51都能得到更好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整流桥511的型号为MMD150F160X,且IGBT512的型号为FF100R12RT4。整流桥511为UV电源内部的整流桥511,IGBT512为UV电源内部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当然,本案中的整流桥511型号和IGBT512型号并不局限,也可以是其他型号,只要能实现UV电源的功能,且能够沉入对应的避让凹槽411实现降低电源整机高度的整流桥511和IGBT512即可。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