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035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整机控制器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整机控制器靠近汽车的发动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被及时的散发出去,会导致整机控制器因温度太高而损坏,进而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甚至会出现汽车失控的现象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汽车的整机控制器进行冷却;而现有的液体冷却装置长时间冷却效果比较差,另外冷却管路也容易产生堵塞的现象,从而新能源汽车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液体冷却装置长时间冷却效果比较差,另外冷却管路也容易产生堵塞的现象,从而新能源汽车使用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出水管和冷却进水管,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冷却水箱、冷却管、连接件一、壳体一、腔体一、叶片一、连接轴一、密封圈一、电机一、冷却壳体、集风通道、湿帘纸一、上盖、漏水装置、连接头、换热装置、湿帘纸二、进风通道、电机二、密封圈二、过滤网一、连接轴二、叶片二、壳体二、腔体二、连接件二、过滤网二、循环水泵和连接管;所述冷却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壳体,所述冷却水箱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一,所述冷却水箱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二;所述壳体一内部设有腔体一,所述壳体一右上侧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左侧;所述壳体二内部设有腔体二,所述壳体二左上侧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右侧;所述冷却壳体内部左侧设有集风通道,所述冷却壳体内部右侧设有进风通道,所述冷却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冷却壳体内部下侧通过过滤网一与冷却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管为若干个,所述冷却管分别均匀位于冷却水箱内部,所述冷却管左端入口分别通过连接件一与腔体一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管右端入口分别通过连接件二与腔体二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一内部右上侧与集风通道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一内部上侧活动连接有连接轴一;所述腔体二内部左上侧与进风通道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二内部上侧活动连接有连接轴二;所述连接轴一顶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一下侧输出轴端上,所述连接轴一底端固定连接有叶片一,所述连接轴一上侧外面与所述壳体一上侧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连接轴二顶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二下侧输出轴上,所述连接轴二底端固定连接有叶片二,所述连接轴二上侧外面与所述壳体二上侧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上盖底部中央固定连接在漏水装置;所述上盖上侧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侧进水口与冷却出水管相连接;所述漏水装置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湿帘纸一和湿帘纸二,所述漏水装置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换热装置,所述漏水装置上侧内部与连接头下侧出口相连通;所述换热装置上侧入口与漏水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换热装置下侧出口与冷却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冷却水箱内部右下侧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水口通过过滤网二与冷却进水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一和电机二均为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二的外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散热片。

作为优选,所述湿帘纸一和湿帘纸二均为波纹状的纤维纸。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装置具体包括换热管道、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换热管道上侧入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换热管道下侧出口处设有出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漏水装置具体包括漏水壳体、漏水槽一、漏水孔一、排水管、漏水槽二和漏水孔二;所述漏水壳体内部右侧底面设有漏水槽一,所述漏水壳体内部左侧底面设有漏水槽二,所述漏水壳体内部底面中央设有排水管;所述漏水槽一中设有若干个漏水孔一;所述漏水槽二中设有若干个漏水孔二。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管顶面高出漏水壳体内部底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这里首先将控制器中的冷却管路上的冷却出水管和冷却进水管分别安装连接到本冷却装置中,而后启动循环水泵将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管路中对控制器进行冷却,然后吸热后的冷却液再通过冷却出水管流入到漏水装置中,而后再通过换热装置回流到冷却水箱中进行循环利用,设置的过滤网二能够有效的对冷却管路中的杂物进行过滤,从而保证了新能源汽车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另外设置的湿帘纸一和湿帘纸二,能够通过流动的空气对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保证了本冷却装置长时间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漏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冷却水箱;2-冷却管;3-连接件一;4-壳体一;5-腔体一;6-叶片一;7-连接轴一;8-密封圈一;9-电机一;10-冷却壳体;11-集风通道;12-湿帘纸一;13-上盖;14-漏水装置;15-连接头;16-冷却出水管;17-换热装置;18-湿帘纸二;19-进风通道;20-电机二;21-密封圈二;22-过滤网一;23-连接轴二;24-叶片二;25-壳体二;26-腔体二;27-连接件二;28-冷却进水管;29-过滤网二;30-循环水泵;31-连接管;171-换热管道;172-出水管;173-进水管;141-漏水壳体;142-漏水槽一;143-漏水孔一;144-排水管;145-漏水槽二;146-漏水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出水管16和冷却进水管28,还包括冷却水箱1、冷却管2、连接件一3、壳体一4、腔体一5、叶片一6、连接轴一7、密封圈一8、电机一9、冷却壳体10、集风通道11、湿帘纸一12、上盖13、漏水装置14、连接头15、换热装置17、湿帘纸二18、进风通道19、电机二20、密封圈二21、过滤网一22、连接轴二23、叶片二24、壳体二25、腔体二26、连接件二27、过滤网二29、循环水泵30和连接管31;所述冷却水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壳体10,所述冷却水箱1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一4,所述冷却水箱1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二25;所述壳体一4内部设有腔体一5,所述壳体一4右上侧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10左侧;所述壳体二25内部设有腔体二26,所述壳体二25左上侧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10右侧;所述冷却壳体10内部左侧设有集风通道11,所述冷却壳体10内部右侧设有进风通道19,所述冷却壳体10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13,所述冷却壳体10内部下侧通过过滤网一22与冷却水箱1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管2为若干个,所述冷却管2分别均匀位于冷却水箱1内部,所述冷却管2左端入口分别通过连接件一3与腔体一5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管2右端入口分别通过连接件二27与腔体二26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一5内部右上侧与集风通道11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一5内部上侧活动连接有连接轴一7;所述腔体二26内部左上侧与进风通道19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二26内部上侧活动连接有连接轴二23;所述连接轴一7顶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一9下侧输出轴端上,所述连接轴一7底端固定连接有叶片一6,所述连接轴一7上侧外面与所述壳体一4上侧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一8;所述连接轴二23顶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二20下侧输出轴上,所述连接轴二23底端固定连接有叶片二24,所述连接轴二23上侧外面与所述壳体二25上侧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二21;所述上盖13底部中央固定连接在漏水装置14;所述上盖13上侧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上侧进水口与冷却出水管16相连接;所述漏水装置14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湿帘纸一12和湿帘纸二18,所述漏水装置14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换热装置17,所述漏水装置14上侧内部与连接头15下侧出口相连通;所述换热装置17上侧入口与漏水装置14内部相连通;所述换热装置17下侧出口与冷却水箱1内部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30进水口通过连接管31与冷却水箱1内部右下侧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30出水口通过过滤网二29与冷却进水管28相连接。

其中,所述电机一9和电机二20均为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所述壳体一4和壳体二25的外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湿帘纸一12和湿帘纸二18均为波纹状的纤维纸。

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装置17具体包括换热管道171、出水管172和进水管173;所述换热管道171上侧入口处设有进水管173,所述换热管道171下侧出口处设有出水管172。

如图3所示,所述漏水装置14具体包括漏水壳体141、漏水槽一142、漏水孔一143、排水管144、漏水槽二145和漏水孔二146;所述漏水壳体141内部右侧底面设有漏水槽一142,所述漏水壳体141内部左侧底面设有漏水槽二145,所述漏水壳体141内部底面中央设有排水管144;所述漏水槽一142中设有若干个漏水孔一143;所述漏水槽二145中设有若干个漏水孔二146。

其中,所述排水管144顶面高出漏水壳体141内部底面。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为: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这里首先将控制器中的冷却管路上的冷却出水管16和冷却进水管28分别安装连接到本冷却装置中,而后启动循环水泵30将冷却水箱1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管路中对控制器进行冷却,然后吸热后的冷却液再通过冷却出水管16流入到漏水装置14中,而后再通过换热装置17回流到冷却水箱1中进行循环利用,设置的过滤网二29能够有效的对冷却管路中的杂物进行过滤,从而保证了新能源汽车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另外设置的湿帘纸一12和湿帘纸二18,能够通过流动的空气对冷却水箱1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保证了本冷却装置长时间冷却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