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4662阅读:20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卧室夜灯的使用简单方便,相对于一般的照明灯强度不大、光线暖而弱,方便夜间起床,受到人们的日益青睐。照明控制是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及智能管理技术对建筑及环境照明的光源或灯具设备的开启、关闭、调节、组合、场景模式等实施控制与管理,以达到对建筑节能、环境艺术和传感联动等目的。现有技术一般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照明控制:

1.传统声控开关:只对声音的强度做判断,存在外界声音触发造成浪费电力资源的问题。

2.遥控器控制开关:使用需要专门的遥控器,过程较为繁琐,不够简洁实用,需要更换电池,不够节能环保。

3.语音控制开关:需要使用者利用语音进行控制,存在识别率不高的问题,且对硬件的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且不够简洁方便。

4.机械控制开关:使用寿命较短,操作不够便捷。

卧室夜灯一般整夜常亮,采取上述技术对其进行控制,只能实现夜灯开关及固定循环颜色,存在环保度和新意度不够,操作相对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包括主控芯片、声音采集器、光线感应器、led照明面板、蓄电池,所述声音采集器、光线感应器、led照明面板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主控芯片供电,所述声音采集器设有麦克风,所述led照明面板设有多种颜色led光源,所述主控芯片内置声音识别算法和灯光控制算法。这里,蓄电池是本电路的总电源;麦克风用于接收外界声音;led照明面板的led光源为红、蓝、黄、绿或暖白等颜色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还包括电池充电板,所述电池充电板设有充电插座,外接电源与所述充电插座连接,通过所述电池充电板向蓄电池充电。

优选的,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还包括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触摸开关的作用是在人们不适合发出声音信号的场合,起控制效果。

优选的,所述光线感应器设有可见光光敏电阻,用于监测外界环境亮度。

优选的,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还设有若干滤波元件、限流元件等,用于辅助提高电路运作稳定性。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这里,还提供一种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处于待机状态,所述声音采集器的麦克风随时采集外界的声音,传输给所述主控芯片的声音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处理;

s2.所述主控芯片内置声音样本,所述声音识别算法将麦克风所采集的声音与响指声音样本进行比对,当采集的声音与响指声音样本比对为匹配时,所述声音识别算法将分析结果生成声音控制指令;当采集的声音与响指声音样本比对为不匹配时,所述声音识别算法不生成声音控制指令,麦克风继续采集声音。这里,所述声音样本预置为打响指声音,由于打响指的声音便于用户发出,而又不会因为身处夜晚的卧室而显得突兀,且由于这个声音信号比较简单,也便于被声音识别算法分析处理。

s3.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一段时间内生成的声音控制指令进行采集分析,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控制led照明面板进行开关或灯光颜色切换。

优选的,所述触摸开关将被触摸的情况生成触摸控制指令,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一段时间内生成的触摸控制指令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控制led照明面板进行开关或灯光颜色切换。

优选的,所述光线感应器将感应的外界亮度情况生成亮度控制指令,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亮度控制指令进行分析,当外界亮度达到一定值时,所述灯光控制算法控制led照明面板降低亮度或熄灯。

优选的,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生成的声音控制指令或触摸控制指令进行采集分析的时间段为1秒。

以所述主控芯片内置多个响指声音样本为例,当用户打响指时,声音采集器的麦克风在待机状态下接收到第一次响指音时,由所述声音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再由灯光控制算法控制led照明面板唤醒灯具并点亮红色光源;再一次打响指,则将由红光转换为蓝色光源,再次打响指将由蓝色转换为黄色光源,再一次打响指将由黄色转换为绿色光源,再一次打响指将由绿色转换为暖白色,等等。

若在1秒内,所述声音识别算法先后得到2个声音控制指令,则所述灯光控制算法进行关机或待机的操作。

所述光线感应器将亮度控制指令传输给所述主控芯片,由所述灯光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当外界亮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灯光控制算法控制所述led照明面板熄灭。如,在早晨太阳渐渐亮起此灯具将渐渐熄灭。在一定亮度时将自动关机,达到节电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及其工作方法,充分结合卧室安静方便声控操作的环境特点与简单声控指令,利用在3-5米内的距离发出打响指这一简单特定声音触发灯具开关,并以打响指声音及其次数控制卧室夜灯进行颜色、亮度等场景转换,防止和避免了误识情况的发生,达到与人无介质响应,提高效率,比起使用遥控器减少成本及电子垃圾,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卧室氛围,具有识别精确、操作方便、节能环保、成本较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路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包括主控芯片u5、声音采集器、光线感应器、led照明面板、蓄电池,所述声音采集器、光线感应器、led照明面板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u5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主控芯片u5供电,所述声音采集器设有麦克风,所述led照明面板设有多种颜色led光源,所述主控芯片u5内置声音识别算法和灯光控制算法。这里,蓄电池是本电路的总电源;麦克风mic用于接收外界声音;led照明面板设有5组分别为红、蓝、黄、绿、暖白的led光源led1、led2、led3、led4、led5。

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还包括电池充电板,所述电池充电板设有充电插座,外接电源与所述充电插座连接,通过所述电池充电板向蓄电池充电。

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还包括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与所述主控芯片u5连接。触摸开关的作用是在人们不适合发出声音信号的场合,起控制效果。

所述光线感应器设有可见光光敏电阻r8,用于监测外界环境亮度。

参照图1所示,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还设有若干滤波元件、限流元件等,用于辅助提高电路运作稳定性。这里,c类起滤波作用;y类用于辅助主控芯片u5稳定工作;r类为电阻,起电压限流作用。

参照图3所示,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这里,还提供一种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所述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处于待机状态,所述声音采集器的麦克风mic随时采集外界的声音,传输给所述主控芯片u5的声音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处理;

s2.所述主控芯片u5内置声音样本,所述声音识别算法将麦克风所采集的声音与响指声音样本进行比对,当采集的声音与响指声音样本比对为匹配时,所述声音识别算法将分析结果生成声音控制指令;当采集的声音与响指声音样本比对为不匹配时,所述声音识别算法不生成声音控制指令,麦克风mic继续采集声音。这里,所述声音样本预置为打响指声音,由于打响指的声音便于用户发出,而又不会因为身处夜晚的卧室而显得突兀,且由于这个声音信号比较简单,也便于被声音识别算法分析处理。

s3.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一段时间内生成的声音控制指令进行采集分析,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控制led照明面板进行开关或灯光颜色切换。

所述触摸开关将被触摸的情况生成触摸控制指令,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一段时间内生成的触摸控制指令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控制指令,控制led照明面板进行开关或灯光颜色切换。

所述光线感应器将感应的外界亮度情况生成亮度控制指令,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亮度控制指令进行分析,当外界亮度达到一定值时,所述灯光控制算法控制led照明面板降低亮度或熄灯。

所述灯光控制算法对生成的声音控制指令或触摸控制指令进行采集分析的时间段为1秒。

以所述主控芯片u5内置多个响指声音样本为例,当用户打响指时,声音采集器的麦克风mic在待机状态下接收到第一次响指音时,由所述声音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再由灯光控制算法控制led照明面板唤醒灯具并点亮红色光源;再一次打响指,则将由红光转换为蓝色光源,再次打响指将由蓝色转换为黄色光源,再一次打响指将由黄色转换为绿色光源,再一次打响指将由绿色转换为暖白色,等等。

若在1秒内,所述声音识别算法先后得到2个声音控制指令,则所述灯光控制算法进行关机或待机的操作。

所述光线感应器将亮度控制指令传输给所述主控芯片u5,由所述灯光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当外界亮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灯光控制算法控制所述led照明面板熄灭。如,在早晨太阳渐渐亮起此灯具将渐渐熄灭。在一定亮度时将自动关机,达到节电作用。

本发明的打响指声音控制的卧室氛围灯,充分结合卧室安静方便声控操作的环境特点与简单声控指令,利用在3-5米内的距离发出响指这一简单特定声音触发灯具开关,并以声音及其次数控制卧室夜灯进行颜色、亮度等场景转换,防止和避免了误识情况的发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