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78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电气设备可以更好地运行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均需要使用散热装置,对电气设备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现有的散热装置的风道结构均是开放式的,开放式的风道结构具有散热效果好。但是,经过长时间工作后,风道内部易存在积灰严重、热阻大和散热难等问题。尤其,对于重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这类的电气设备,其工作环境恶劣,粉尘严重,极易造成风道积灰,阻碍了电气设备的散热,进而影响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风道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风道结构因易积灰而造成散热受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为封闭式内循环风道结构,可以解决现有的风道结构因易积灰而造成散热受阻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

密封箱体,其包括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三放置室;

第一换热件,贯穿设置在所述密封箱体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放置室上方;

第二换热件,贯穿设置在所述密封箱体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三放置室上方;

出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室,其中所述出风装置驱动风流经所述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一换热件以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及经所述第一放置室、第三放置室和第二换热件以形成第二循环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出风装置上,用于配合所述出风装置驱动风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一放置室分别与所述第二放置室、第三放置室之间共用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所述第二放置室和第三放置室的顶部对应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处开设有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室与所述第二放置室、第三放置室共用的侧壁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一放置室与所述第二放置室、第三放置室共用的侧壁包括框架件和侧壁部,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均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当所述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贯穿设置在所述密封箱体顶部时,所述蒸发端位于所述密封箱体内,所述冷凝端位于所述密封箱体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风机装置,所述第一风机装置安装在所述密封箱体的外部,用于驱动外部风流冷却所述冷凝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密封箱体的底部为导热底板并设有第四放置室,所述第四放置室设有第二风机装置,所述第二风机装置用于产生延所述导热底板流动的强制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机;所述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为热管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所述导风装置为具有弧形壳体的风机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密封箱体、第一换热件、第二换热件和出风装置;密封箱体包括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三放置室;第一换热件贯穿设置在所述密封箱体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放置室上方;第二换热件,贯穿设置在所述密封箱体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三放置室上方;出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室,其中所述出风装置驱动风流经所述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一换热件以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及经所述第一放置室、第三放置室和第二换热件以形成第二循环风道。由此可见,在密封箱体内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可以通过内部循环风不断地对放置在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三放置室的电子设备器件进行散热,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风道结构因易积灰而造成散热受阻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切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该风道结构为封闭式内循环风道结构,可以对其内安装的电气设备进行封闭式循环散热,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易积灰而造成散热受阻。如图1所示,该风道结构10包括:密封箱体11、第一换热件12、第二换热件13和出风装置14。其中密封箱体11包括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均用于放置电气设备。

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均贯穿设置在密封箱体11顶部,其中第一换热件12位于第二放置室112的上方,第二换热件13位于第三放置室113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该贯穿设置为贯穿密封设置,以保证密封箱体11整体的密封性。

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用于将密封箱体11中放置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界空气中,进而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冷却降温。

出风装置14设置在第一放置室111中,该出风装置14驱动风流经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一换热件12以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同时驱动风流经第一放置室111、第三放置室113和第二换热件13以形成第二循环风道。

具体地,第一循环风道如箭头①所示,通过出风装置14的作用,驱动风流经过第一放置室111并发生第一次换热,经过第二放置室112并发生第二次换热,在经过第一换热件12将所述风流携带的热量传导至外界形成冷却风,该冷却风在出风装置14作用下做下一循环。如此循环散热,已达到降温冷却第一放置室111和第二放置室112里的电气设备的目的。

具体地,第二循环风道如箭头②所示,通过出风装置14的作用,驱动风流经过第一放置室111并发生第一次换热,经过第三放置室113并发生第二次换热,在经过第二换热件13将所述风流携带的热量传导至外界形成冷却风,该冷却风在出风装置14作用下做下一循环。如此循环散热,已达到降温冷却第一放置室111和第三放置室113里的电气设备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在密封箱体内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可以通过内部循环风不断地对放置在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三放置室的电子设备器件进行散热,同时密封箱体不会进入灰尘,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风道结构因易积灰而造成散热受阻的问题。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结合图2进行详细说明是如何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的结构。该风道结构10包括:密封箱体11、第一换热件12、第二换热件13和出风装置14。其中密封箱体11包括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均用于放置电气设备。

具体地,第一放置室111与第二放置室112、第三放置室113共用的侧壁1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1100,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200,具体地,出风口1200设置在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的顶部对应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处。

第一换热件12贯穿设置在密封箱体11顶部,并且位于第二放置室112上方。第二换热件13也贯穿设置在密封箱体11顶部,并且位于第三放置室113上方。其中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均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比如,第二换热件13包括冷凝端131和蒸发端132,冷凝端131位于密封箱体11的外部用于释放热量,蒸发端132位于密封箱体11的内部用于吸收热量,且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与密封箱体11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密封箱体11的顶部是密封贯穿设置的,以保证该密封箱体整体的密封性。

出风装置14设置在第一放置室111中,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一放置室111顶部,该出风装置14驱动风流经第一放置室111、第一放置室111与第二放置室112的通风口1100、第二放置室112、第二放置室112的出风口1200和第一换热件12以形成第一循环风道。同时,该出风装置14还驱动风流经过第一放置室111、第一放置室111与第三放置室113的通风口1100、第三放置室113、第三放置室113的出风口1200和第二换热件13以形成第二循环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风道结构10还包括导风装置15;该导风装置15安装在出风装置14上,用于配合出风装置14驱动风流,以便更好地引导风流流向第一放置室111的电气设备放置区。

具体地,出风装置14可以为风机。相对应地,导风装置15为具有弧形壳体的风机罩,该风机罩的弧形口朝向第一放置室111的电气设备放置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放置室的每个共用侧壁上均开设至少一个通风口1100,优选地,该通风口1100设置在共用侧壁的底部,以便更好地对放置室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室与所述第二放置室、第三放置室共用的侧壁包括框架件和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件上以形成第一放置室、第二放置室和第三放置室。其中,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件上。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中并未给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文字描述而完成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该风道结构10还包括:第一风机装置(图未示),该第一风机装置安装在密封箱体的外部,用于驱动外部风流冷却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的冷凝端。如图1中的强制风,即可以由该第一风机装置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该密封箱体的底部为导热底板,该密封箱体的底部还设有第四放置室16,第四放置室16为开放式放置室,用于放置一些对灰尘要求不高的电气设备。同时,第四放置室设有第二风机装置,所述第二风机装置用于产生强制风,加快导热底板的散热效果。该外置风机装置形成的开放式散热风道和上述封闭式循环风道配合,加快了该风道结构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出风装置14为风机,该风机为离心风机,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为热管换热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风机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风机;第一换热件12和第二换热件13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电气设备,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设有设备架,所述设备架用于安装电气设备。

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切面示意图。该风道结构10的第一放置室111、第二放置室112和第三放置室113用于放置各类的电气设备,包括各类电子元器件及其走线等。将风道结构设计成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子设备器件产生的热量,同时密封箱体不会进入灰尘,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风道结构因易积灰而造成散热受阻的问题。

同时,该密封箱体的底部为导热底板,该导热底板包括金属底板,比如铝板或铝合金板等。该密封箱体的底部还设有第四放置室16,第四放置室16为开放式放置室,用于放置一些对灰尘要求不高的电气设备。同时,第四放置室设有第二风机装置,所述第二风机装置用于产生强制风,加快导热底板的散热效果。该外置风机装置形成的开放式散热风道和上述封闭式循环风道配合,加快了该风道结构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