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63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屏蔽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罩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屏蔽壳体及金属散热具的屏蔽罩组件。



背景技术:

屏蔽罩组件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其包含罩盖插座及容纳插头模块插入的屏蔽壳体及位于屏蔽壳体上用以散热的散热具。

图9及图10为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500的结构示意图,其揭示于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20452078.3号(中国授权公告号:CN202749590U)。参照图9,电连接器组件500包括一金属遮蔽壳体2及一金属散热具3。金属遮蔽壳体2包括收容空间20、两侧壁22、顶壁21以及位于顶壁21的一开口4。金属散热具3包括一主体部31、两固定部32、位于主体部31的一凸出部311、从凸出部311延伸出的一抵压部312。

参照图10,当金属遮蔽壳体2与金属散热具3组合时,金属散热具3的两固定部32分别夹持两侧壁22,而金属散热具3的凸出部311向下经开口4伸入于金属遮蔽壳体2的收容空间20中。操作时,一插头模块(未图示)插入收容空间20,而该插头模块会将凸出部311向上推。由于凸出部311与两固定部32为直接相连,因此向上推的向上的力将直接传到两固定部32。据此,可能导致两固定部32与金属遮蔽壳体2分离。

图11及图12为一示意图,说明图9的金属散热具3的抵压部312与金属遮蔽壳体2的顶壁21之间的作动。参照图11,金属散热具3的抵压部312用于导引插入收容空间20的该插头模块。理想上,金属散热具3的抵压部312抵压于金属遮蔽壳体2的顶壁21的开口4的边缘。参照图12,当该插头模块撤出金属遮蔽壳体2的收容空间20时,抵压部312可能因自身的弹力而向下弹至一低于顶壁21的位置。如此一来,当该插头模块下次再插入时,金属散热具3的抵压部312会阻碍插头模块的插入;或者,在插入过程中金属散热具3及该插头模块会互相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屏蔽罩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屏蔽罩组件包括一屏蔽壳体以及一金属散热具。该屏蔽壳体于其中界定出一插接空间,该屏蔽壳体包括:一前部,该插接空间在前部界定出一插口;一后部,相对于该前部,其中该前部及该后部位于该屏蔽壳体的一前后方向上;一顶壁,界定出一开口,其中该顶壁位于该屏蔽壳体的一上下方向上;一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位于该屏蔽壳体的一左右方向上。该金属散热具装设在该屏蔽壳体的该顶壁上,该金属散热具包括:一简支型板体,位于该屏蔽壳体的该顶壁的该开口内且伸入该屏蔽壳体的该插接空间;该简支型板体具有前后方向的一前端及一后端、及左右方向的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一前支撑部,连接至该简支型板体的该前端;一后支撑部,连接至该简支型板体的该后端;该金属散热具的该前支撑部与该后支撑部位于该屏蔽壳体的该开口前后的该顶壁的上表面;一第一侧固定部,连接至该前支撑部及该后支撑部,且与该简支型板体的一第一侧缘分开,并扣接于该屏蔽壳体的该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二侧固定部,连接至该前支撑部及该后支撑部,且与该简支型板体的一第二侧缘分开,并扣接于该屏蔽壳体的该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固定部及该第二侧固定部位于该屏蔽壳体的该左右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简支型板体的该第一侧缘构成一朝上及朝侧向弯折的第一上凸缘,该第二侧缘构成一朝上及朝侧向弯折的第二上凸缘,且该第一上凸缘及该第二上凸缘压抵于该屏蔽壳体的开口侧的该顶壁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金属散热具的该前支撑部及该后支撑部支撑于该屏蔽壳体的该开口前后的该顶壁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金属散热具还包括一前连接部及一后连接部,该前连接部连接该前支撑部与该简支型板体的该前端,该后连接部连接该后支撑部与该简支型板体的该后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前支撑部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包括一前凸起弯曲部,分别连接该前支撑部至该第一侧固定部及该第二侧固定部,该后支撑部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包括一后凸起弯曲部,分别连接该后支撑部至该第一侧固定部及该第二侧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前连接部及该后连接部具有一倾斜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屏蔽壳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分别包括有多个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其中该金属散热具的该第一侧固定部及该第二侧固定部分别包括有多个第一扣合孔及第二扣合孔,该第一扣合孔及该第二扣合孔分别扣接于该第一侧壁的第一卡块及该第二侧壁的第二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简支型板体分别与金属散热具的第一侧固定部及第二侧固定部分开,因此当简支型板体被插入屏蔽壳体的插接空间的一插头模块向上推时,此向上推力不会直接传到金属散热具的第一侧固定部及第二侧固定部。更详细来说,该向上推力是经由简支型板体传至前支撑部及后支撑部,再传至第一侧固定部及第二侧固定部。因此,能够较佳地避免金属散热具的第一侧固定部及第二侧固定部与屏蔽壳体分开。

除此之外,前支撑部及第一侧固定部、第二侧固定部之间存在前凸起弯曲部,后支撑部及第一侧固定部、第二侧固定部之间存在后凸起弯曲部,该向上推力会进一步被前凸起弯曲部及后凸起弯曲部吸收,使得该向上推力传至第一侧固定部及第二侧固定部时,该向上推力的力量强度已经降低。据此,能够更有效地避免金属散热具的第一侧固定部及第二侧固定部与屏蔽壳体分开的情况。

又,金属散热具局部压贴于屏蔽壳体的顶壁。因此,可避免金属散热具与屏蔽壳体的组合的松动或因松动产生的声响。进一步地能确保简支型板体于非插接状态时在插接空间内的位置保持恒定。

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从而使下文的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佳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的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将描述于下文。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可相当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的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或制程而实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亦应了解,这类等效建构无法脱离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由以下详细说明与附图以最佳了解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的各方面。注意,根据产业的标准实施方案,各种特征并非依比例绘示。实际上,为了清楚讨论,可任意增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屏蔽罩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表示图1的屏蔽罩组件的屏蔽壳体的示意图。

图3表示图1的屏蔽罩组件的金属散热具的示意图。

图4表示图1的屏蔽罩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表示图4的屏蔽罩组件的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6表示图4的屏蔽罩组件的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7表示包括图1的屏蔽罩组件的屏蔽罩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8表示包括图1的屏蔽罩组件的屏蔽罩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9及图10为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及图12为一示意图说明图9的金属散热具的抵压部与金属遮蔽壳体的顶壁之间的作动。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金属散热具

102 前支撑部

104 后支撑部

105 第二侧固定部

106 第一侧固定部

107 第一扣合孔

108 简支型板体

109 第二扣合孔

110 第一上凸缘

111 第二上凸缘

112 前凸起弯曲部

114 后连接部

116 前连接部

122 前端

124 后端

126 第一侧缘

128 第二侧缘

132 后凸起弯曲部

200 屏蔽壳体

202 前部

203 插口

204 后部

205 弹片部

206 第一侧壁

207 第一卡块

208 顶壁

209 开口

210 插接空间

211 接脚

212 底壁

216 第二侧壁

217 第二卡块

300 屏蔽罩组件

400 屏蔽罩模块

410 装置面板

412 面板开口

420 插座连接器

422 连接孔

424 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元件与配置的特定范例的描述如下,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内容。当然,这些仅为范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以下描述在第二特征上或上方形成第一特征可包含形成直接接触的第一与第二特征的实施例,亦可包含在该第一与第二特征之间形成其他特征的实施例,因而该第一与第二特征并非直接接触。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在不同范例中重复元件符号与/或字母。此重复为了简化与清楚的目的,而非支配不同实施例与/或所讨论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

再者,本实用新型可使用空间对应语词,例如“之下”、“低于”、“较低”、“高于”、“较高”等类似语词的简单说明,以描述附图中一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对应语词用以包含除了附图中描述的位向之外,装置于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位向。装置或可被定位(旋转90度或是其他位向),并且可相应解释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空间对应描述。可理解当一特征形成于另一特征或基板上方时,可有其他特征存在于其间。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屏蔽罩组件300的一结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屏蔽罩组件300包括一屏蔽壳体200以及一金属散热具100。金属散热具100经配置以安装至屏蔽壳体200。

同时参照图2,图2表示图1的屏蔽罩组件300的屏蔽壳体200的示意图。屏蔽壳体200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屏蔽壳体200于其中界定出一插接空间210,插接空间210用以接收一插头模块(未图示)。围绕该插接空间210,该屏蔽壳体200包括一前部202、一后部204、一顶壁208、一第一侧壁206以及一第二侧壁216(位于第一侧壁206的相对侧上,参照图6)。

屏蔽壳体200的前部202及相对于前部202的后部204位于屏蔽壳体200的前后方向D1上。此外,屏蔽壳体200的顶壁208及相对于顶壁208的一底壁212(参照图5)位于屏蔽壳体200的上下方向D2上。又,屏蔽壳体200的第一侧壁206及位于第一侧壁206的相对侧上的第二侧壁216位于屏蔽壳体200的左右方向D3上。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在前部202界定有一插口203。顶壁208界定有一开口209。此外,屏蔽壳体200的第一侧壁206及第二侧壁216分别包括多个第一卡块207及第二卡块217。

屏蔽壳体200的前部202的插口203周缘设置有一包含多个弹性指部的弹片部205,两侧下缘设置有多个接脚2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脚211可为压接脚或焊接脚。

参回至图1,同时参照图3,图3表示图1的屏蔽罩组件300的金属散热具100的示意图。金属散热具100是以板形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弯折一体成形所制成的,金属散热具100包括一简支型板体108、一前支撑部102、一后支撑部104、一前连接部116、一后连接部114、一第一侧固定部106、以及一第二侧固定部105。

金属散热具100的前支撑部102连接于简支型板体108的前方,及后支撑部104连接于简支型板体108的后方,简支型板体108的位置低于前支撑部102及后支撑部104。金属散热具100的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位于简支型板体108的两侧的左右方向D3。

简支型板体108包括位于左右方向D3的第一侧缘126及第二侧缘128,第一侧缘126及第二侧缘128与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是分开不连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缘126构造成一朝上及朝侧向弯折的第一上凸缘110,第二侧缘128构成一朝上及朝侧向弯折的第二上凸缘111。此结构能够避免施加于简支型板体108的力量直接转移至金属散热具100的第一侧固定部106以及第二侧固定部105,其将详细描述于本实用新型图4及相关说明。简支型板体108可用以搭载导热材(未图示),而导热材可进一步连接至其他散热材或散热器。

简支型板体108的一前端122连接至前支撑部102的后缘。更详细来说,简支型板体108的前端122连接至前连接部116,再通过前连接部116连接前支撑部102的后缘。前支撑部102的左右方向D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相连接。类似地,简支型板体108的一后端124连接至后支撑部104的前缘。更详细来说,简支型板体108的后端124连接至后连接部114,再通过后连接部114连接至后支撑部104的前缘。后支撑部104的左右方向D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具100的前连接部116及后连接部114可具有一倾斜角度或弧度,前连接部116可在一插头模块(未图示)插入屏蔽壳体200时提供导引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具100于前支撑部102的两侧分别包含一前凸起弯曲部112,再分别通过两侧的前凸起弯曲部112连接至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以及于后支撑部104的两侧分别包含一后凸起弯曲部132,再分别通过两侧的后凸起弯曲部132连接至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固定部106更包括多个对应扣接到第一卡块207的第一扣合孔107,第二侧固定部105更包括多个对应扣接到第二卡块217的第二扣合孔109(参照图5),由此把金属散热具100扣装到屏蔽壳体200上(参照图4)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

图4表示图1的屏蔽罩组件300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屏蔽罩组件300的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参照图4及图5,金属散热具100沿上下方向D2由上朝下组合到屏蔽壳体200上,当金属散热具100组装到屏蔽壳体200后,金属散热具100的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分别扣接至屏蔽壳体200的第一侧壁206及第二侧壁216。金属散热具100的简支型板体108、前连接部116及后连接部114将位于屏蔽壳体200的顶壁208的开口209内且伸入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金属散热具100的前支撑部102与后支撑部104位于屏蔽壳体200的开口209前后的顶壁208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具100的简支型板体108的第一上凸缘110及第二上凸缘111压抵于屏蔽壳体200的开口209两侧的顶壁208上表面。

当插接一插头模块(未图示)至屏蔽壳体200时,该插头模块从屏蔽壳体200的插口203进入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此过程可通过金属散热具100的前连接部116导引该插头模块的顺利插入,同时该插头模块通过前连接部116将简支型板体108弹性地向上推,直到简支型板体108的底面压靠在插头模块的顶面并完成插接。由于简支型板体108与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分开,因此当简支型板体108被该插头模块向上推时,此向上推力不会直接传到金属散热具100的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更详细来说,该向上推力是经由简支型板体108传至前支撑部102及后支撑部104,再传至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因此能够较佳地避免金属散热具100的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与屏蔽壳体200分开的情况,确保金属散热具100稳固地扣接在屏蔽壳体200上。

进一步地,前支撑部102及第一侧固定部106、第二侧固定部105之间存在前凸起弯曲部112,后支撑部104及第一侧固定部106、第二侧固定部105之间存在后凸起弯曲部132,该向上推力会构成前凸起弯曲部112及后凸起弯曲部132的弹性变形以吸收部分的上推力,使得该向上推力传至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时,该向上推力的力量强度已经降低。据此,能够更有效地避免金属散热具100的第一侧固定部106及第二侧固定部105与屏蔽壳体200分开的情况。

前连接部116用以导引插入收容空间210的该插头模块。由于前连接部116与金属散热具100的前支撑部102相连接,因此当该插头模块从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抽出时,由于弹性力的回复,简支型板体108回位到插接空间210内,前支撑部102可以被屏蔽壳体200的顶壁208挡止限位,可避免前连接部116整体落入插接空间210,同样地,后支撑部104也可以被挡止限位在屏蔽壳体200的顶壁208上。如此一来,当该插头模块下次再插入时,该插头模块的该插入就不会受到阻碍,也能够避免对金属散热具100及该插头模块造成损伤。

图6为图4的屏蔽罩组件300的沿剖面线B-B'的剖面图。参照图6,在插头模块没有插入的状态下,金属散热具100的简支型板体108左右两侧的第一上凸缘110及第二上凸缘111以其间具有压力的方式压抵于屏蔽壳体200的开口209左右两侧的顶壁208的上表面,因此,可避免金属散热具100与屏蔽壳体200的组合的松动或因松动产生的声响。而且,当该插头模块从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抽出时,简支型板体108两侧的第一上凸缘110及第二上凸缘111回位到压抵于屏蔽壳体200的顶壁208的状态,使简支型板体108回到插头没有插入时,简支型板体108、前连接部116及后连接部114位于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内的初始状态,且能够确保简支型板体108即使在多次插接后仍能于非插接状态时在插接空间210内的位置保持恒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插头模块没有插入的状态下,金属散热具100的前支撑部102及后支撑部104也可以支撑在屏蔽壳体200的开口209前后的顶壁208的上表面,当该插头模块从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抽出时,前支撑部102及后支撑部104回位到支撑于屏蔽壳体200的顶壁208的状态,使简支型板体108回到插头没有插入时,简支型板体108、前连接部116及后连接部114位于屏蔽壳体200的插接空间210内的初始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在插头模块没有插入的状态下,简支型板体108两侧的第一上凸缘110、第二上凸缘111、前支撑部102及后支撑部104,可以同时支撑或压抵在屏蔽壳体200的顶壁上。

图7表示包括图1的屏蔽罩组件300的应用例的分解示意图。图8表示包括图1的屏蔽罩组件300的应用例的组合示意图。参照图7及图8,装置面板410中界定有一面板开口412,电路板424上包含多个连接孔422。屏蔽罩组件300的屏蔽壳体200的弹片部205插入并压接于装置面板410的面板开口412。屏蔽壳体200的接脚211插入并固定于电路板424上的连接孔422,此时屏蔽壳体200将罩盖插座连接器420。插座连接器420的连接孔422可经组态以适当地对应屏蔽壳体200的接脚211的种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脚211可为压接脚或焊接脚,则其对应的连接孔422为导孔(via)或穿孔焊接结合的构造。

前述内容概述一些实施方案的特征,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更加理解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的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轻易使用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作为基础,用于设计或修饰其他制程与结构而实现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方案具有相同目的与/或达到相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应理解此均等体系结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的精神与范围,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化、取代与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