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859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



背景技术: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一种由铜材质制作,截面为矩形或倒角矩形的长导体,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主要是用在一次线路上(例如大电流的相线、零线、地线都会用到铜排),在通讯设备的电柜上较大电流的一次元器件的连接都是用铜排,比如一排电柜在柜与柜之间连接的是主母排,主母排分到每面电柜的开关电气(隔离开关、断路器等)上的是分支母排。

现有的通讯设备工作时,其铜排(特别是铜排的接线位的区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这部分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出去,否则,铜排电阻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大,对通讯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而现有技术为降低铜排的温度,主要是通过大幅度加大铜排的尺寸(例如,大幅度加大铜排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铜排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铜排的散热速度,但这种方式,会大幅度增加铜排的用铜量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旨在提高铜排的散热速度,并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包括铜排,铜排包括基板以及开设于基板的接线位,铜排上装有可接收铜排的热量并向外散发的热管。

本发明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技术方案,在铜排上安装有可接收铜排热量的热管,通讯设备工作过程中,在风机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铜排产生的热量,除了一部分通过其表面直接向外散发之外,另一部分被热管快速接收,并由热管快速向外散发,从而提高铜排的散热速度,使铜排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可防止出现因铜排过热而影响通讯设备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情况;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大幅度加大铜排尺寸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通过增设热管快散热的方式,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铜排的尺寸,从而大幅度降低铜排的用铜量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2和图3为本发明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的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的热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该通讯设备的铜排结构,包括铜排1,铜排1为由铜制作,截面为矩形或倒角矩形的长导体,在通讯设备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1上装有可接收铜排1的热量并向外散发的热管2。通讯设备工作过程中,在通讯设备的风机(未图示)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铜排1产生的热量,除了一部分通过其表面直接向外(主要指空气)散发之外,另一部分被热管2快速接收,并由热管2快速向外散发,从而提高铜排1的散热速度,使铜排1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可防止出现因铜排1过热而影响通讯设备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情况;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大幅度加大铜排1尺寸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通过增设热管2快散热的方式,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铜排1的尺寸,从而大幅度降低铜排1的制作成本。

可以理解地,热管2是一种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来传递热量的传热元件,通过热管2可以快速地将发热物体的热量传递到热源(在这里指铜排1)之外。如图4所示,热管2一般包括内部抽真空的管壳21,填充于管壳21内部的工质22(例如水或者氟利昂等),以及紧贴管壳21内壁的吸液芯23,并根据管壳21内部蒸汽流动情况,沿其长度方向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在热管2工作时,工质22在蒸发段吸收热源热量而发生相变成为蒸汽,蒸汽流经过绝热段到达冷凝段后释放热量并重新凝结为液态,然后冷凝液流依靠重力或者毛细力回流至蒸发段,由此完成一个闭合循环,并将大量的热量向外传递。具体的,吸液芯23由铜粉烧结成多毛细孔的环状结构,并紧贴于管壳21内壁,以供工质22循环运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所述铜排1包括基板11以及开设于基板11的接线位12(一般为开设于基板上并贯穿基板表面的接线螺孔),接线位12最好做镀锡处理或者加导电膏,以加强导电性能。

具体地,装于铜排1上的热管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如图1至3所示,为一个的情况,一般而言,热管2的数量越多,对铜排1的散热作用越大,当然,对应的成本就越高。具体可根据散热需求而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管2的安装方式有多种。例如,热管2可以采用直接焊接(如点焊)于铜排1的外表面,且热管2与铜排1接触,铜排1的部分热量直接通过接触面传导给热管2,并由热管2向外散发。或者,可在铜排1的表面开设与热管2相适的嵌槽13,热管2嵌设于嵌槽13中,且热管2嵌设于嵌槽13内的部分的表面与嵌槽13的槽壁相接触,以吸收铜排1的热量,此方式,热管2和铜排1的接触面积较大,散热效果较佳,但是,加工成本比直接焊接的方式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管2的管壳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如图1所示),三角柱状或者矩形柱状(如图3所示),当热管2直接焊接于铜排1外表面时,矩形柱状的管壳21与铜排1的接触面积明显大于圆柱状管壳21与铜排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较佳。管壳与铜排1非接触的表面设有多片向外伸出的散热鳍片3,以增加管壳21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热管2的散热速度,进而能更及时地将铜排1的热量向外散发出去。具体地,以圆柱状管壳21为例,散热鳍片3设于管壳21的周壁或者端壁与铜排1非接触的区域。以矩形柱状管壳21为例,散热鳍片3设于管壳21远离铜排1的端壁(如图3所示)或者侧壁与铜排1非接触的区域。

可以理解地,接线位12是铜排1发热量最大的区域,为更及时地将接线位12区域的热量散发出去,最好有至少一个热管2装于铜排1接近接线位12的位置(见图1、图3所示)。

具体地,热管2可水平或者垂向设置的方式装于铜排1上(以铜排设有连接位的表面为参考面),水平设置时,管壳21主要通过侧壁或者周壁与铜排1接触,驱使管壳21内的工质22循环流动的动力主要为毛细力。而垂向设置时,管壳21主要通过下部的端壁(或者下部的端壁和侧壁,)与铜排1接触,驱使管壳21内的工质22循环流动的动力主要为重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