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制冷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59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水冷制冷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水冷制冷模组。



背景技术:

制冷即致冷,又称冷冻,将物体温度降低到或维持在自然环境温度以下。实现制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天然冷却,一是人工制冷。天然冷却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却物体,但其制冷量(即从被冷却物体取走的热量)和可能达到的制冷温度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天然冷却是一传热过程。人工制冷是利用制冷设备加入能量,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一种属于热力学过程的单元操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领域发展迅速,但是因为在自然情况下的超导材料尚未发现,所以电子元件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机体温度上升,辅助散热风扇无法满足对其降温需求,需要关机冷却,这样不仅影响工作进程,而且影响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鉴于此,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得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水冷制冷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冷制冷模组,包括安装板和制冷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水泵;安装板上安装箱体,箱体其中任一侧壁下端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外固定有套管,水泵进水口连接第一导管,第一导管另一端与套管连接;安装板上设置有制冷器,制冷器和箱体设置在水泵相对的两侧,水泵出水口连接第二导管的一端,第二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热管;盒体外设有冷却器,导热管的出水端与冷却器的入水端连接有第三导管;冷却器的出水端与箱体的入水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导管。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为多段U型管。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安装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顶面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上安装第二支架,制冷器位于第二支架内部;第二支架的顶端与导热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上端设置有隔热网上;隔热网与制冷器之间设置有散热板。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为多片状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罩有盒体,盒体靠近制冷器的侧面开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内设置有风扇安装架,风扇安装架内安装风扇,第五开口外安装防护网。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其中任一侧壁上端开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安装导流管,盒体上壁面在第一开口位置对应开有第四开口,第四开口与第一开口之间连接有导流管,第四开口内安装固定塞。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前壁面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液位计,液位计与箱体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侧壁与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对应的位置分别开有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分别穿过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水冷制冷模组,本装置可以对电子元件进行极好的散热,可以使电子元件长时间不会过热,从而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且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满足多个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制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制冷模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制冷模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制冷模组的第一支架相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制冷模组的冷却器剖视图;

图中,1-安装板,第一安装槽101,102-第四开口,103-第五开口, 104-第六开口,105-第七开口,106-安装孔;2-制冷器;3-水泵;4-箱体,401-第一开口,402-第二开口;5-套管;6-第一支架;7-承载板; 8-第二支架;9-导热管;10-盒体;11-风扇安装架;12-风扇;13-防护网;14-冷却器;15-第一导管;16-第二导管;17-第三导管;18-第四导管;19-隔热网;20-散热板;21-导流管;22-固定塞;23-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水冷制冷模组,包括安装板1和制冷器2,所述安装板1上开有第一安装槽101,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内安装水泵3,水泵3在第一安装槽101中更稳定,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箱体 4,所述箱体4上开有第一开口401,所述箱体4侧壁面开有第二开口402,所述第二开口402外固定套管5,水泵3将箱体4内的液体抽出。

如图1、2、4所示,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第一支架6,所述第一支架6上安装承载板7,所述承载板7上开有一对第三开口,所述承载板7上设有制冷器2,制冷器2对水冷制冷模组内部制冷,所述承载板7上安装第二支架8,所述第二支架8上安装导热管9,导热管9为多段U型管,导热管9吸收制冷器2发生的热量,所述安装板1上罩有盒体10,所述盒体10上壁面开有第四开口102,所述盒体10两侧侧壁面开有第五开口 103、第六开口104和第七开口105,所述第五开口103内设置有风扇安装架11,所述风扇安装架11内安装风扇12,风扇12将水冷制冷模组内的热空气吹到室外,所述第五开口103外安装防护网13,所述盒体10外设有冷却器14;所述水泵3进水口连接第一导管15,所述第一导管15 另一端连接套管5,所述水泵3出水口连接第二导管16,所述第二导管 16连接导热管9进水口;所述导热管9出水端连接第三导管17,所述第三导管17穿过第六开口104连接冷却器14进水口,所述冷却器14出水口连接第四导管18,冷却器14与空气接触,将冷却器14内液体的热量散到空气中;所述箱体4侧壁面开有回水口,所述第四导管18另一端通过第七开口105连接箱体4回水口;所述承载板7上通过第三开口固定隔热网19,隔热网19的材料为石棉,所述制冷器2下安装散热板20,所述隔热网19上安装散热板20,隔热网19阻止散热板20与承载板7的热量传输;所述第一开口401上安装导流管21,所述导流管21连接第四开口102,所述第四开口102内安装固定塞22。

如图3所示,所述盒体10前壁面开有安装孔106,所述安装孔106 内安装液位计23,所述液位计23与箱体4内相连接,液位计23显示箱体4内的液体液位量。

具体使用时: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和1台电机驱动器,以MAM-200的控制器为例,将该型号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1台电机驱动器、制冷器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8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与旋转电机的接线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想打开固定塞22,通过导流管向箱体4内持续注入冷却液,同时启动水泵3,通过水泵3将箱体4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导管15进入水泵3,在通过第二导管16进入导热管9内,在通过第三导管17进入冷却器14,在通过第四导管18回到箱体4内,形成回路,通过观察液位计23观察箱体4 内冷却液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停止注入冷却液,将固定塞22固定,同时在启动制冷器2将通过导热管9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通过制冷器2 散热端的散热板20进行散热,具体工作原理演示完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