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车载充电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748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车载充电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载充电器装置。



背景技术:

二轮的电动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但是,现在的电动车的充电器是独立的,一般人们将充电器放在家中,使用时找出来连接后充电。当人们外出没电时就无法充电。

至于为什么现在的二轮电动车没有将充电器直接固定在车体上,主要有以下原因:1、将充电器安装在车体上,如果密封起来,那么充电时无法散热;如果不密封起来,下雨天,充电器内进水会损坏充电器。2、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经常颠簸,容易损坏充电器。3、没有合适的位置安装充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不受车辆颠簸影响,且不占用车体额外空间的电动车车载充电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车载充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电动车后座位置的充电器盒,所述充电器盒包括盒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盒体铰接连接,上盖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与盒体连接;

在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放置充电器的充电器区和放置充电器电线的卷线区,所述充电器区的两侧上方设置有通过扭簧铰接连接的压板;在所述充电区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

在所述卷线区设置有卷线辊;

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动车的电池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充电器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散热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充电器区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散热孔,在所述第二散热孔处设置有密封盖。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道,在所述滑道内设置有滑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卷线辊为自动收线器。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带有插头的导线与电动车的电池可拔插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充电器区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减震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在车后座位置设置充电器盒,不占用空间,而且可以将充电器盒直接固定在车后座的支撑梁上,方便安装。在充电器区底部设置减震弹簧并配合压板将充电器固定在盒体内,减震弹簧可以滤掉震动保护充电器。将车后座作为盒体的上盖,在充电时可以打开散热。本装置还在盒体内设置散热孔,保证了充电时充电器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动车1、充电器盒2、盒体21、充电器区211、第一散热孔2111、第二散热孔2112、减震层2113、卷线区212、上盖22、压板3、减震弹簧4、卷线辊5、密封盖6、电池放置区7、区域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电动车1的后座位置的充电器盒2,所述充电器盒2包括盒体21和上盖22,上盖22为电动车1的后座板。所述上盖22的一端与所述盒体21铰接连接,上盖22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与盒体21连接,锁扣采用现有的锁扣即可,现有的锁扣种类比较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所述盒体21内设置有放置充电器的充电器区211和放置充电器电线的卷线区212,所述充电器区211的两侧上方位置设置有通过扭簧铰接连接的压板3,在正常状态下,压板3在扭簧的作用力下下压,使用时,先将压板3向上掰动,掰到如图2中所示的位置,然后放入充电器后,松开压板3,压板3紧紧压在充电器的上表面。在所述充电区的底部四个角上设置有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优选采用锥形弹簧。为了更好的保护充电器,防止撞击,在所述充电器区211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减震层2113,减震层2113可以是海绵或者橡胶。

在所述卷线区212设置有卷线辊5,卷线辊5可以采用自动收线器,如鼠标上的自动收线器,或者与卷尺内的自动收线结构相同。还可以采用手动收线,在卷线辊5的一侧设置摇动把手。

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动车的电池连接。为了适用不同的人群,可以将电池取出带到室内单独充电,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带有插头的导线与电动车的电池可拔插连接,在需要取出电池带到室内充电时,拔下充电器的插头即可。

为了保证充电时的散热,在所述充电器区2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散热孔2111。在所述充电器区21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散热孔2112,为了防止雨天雨水进入充电器区211,在所述第二散热孔处设置有密封盖6。密封盖6可以设置成推拉式,也可以设计成翻盖式。如图2中所示,采用了推拉式,在所述第二散热孔211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道,在所述滑道内设置有滑动板6。电动车充电时,掀开上盖22,打开两侧的第二散热孔2112即可保证散热良好。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并不局限于车体后座位置,还可以在车后轮与电池放置区7之间的区域8内放置,如果放在区域8内,则充电器盒2的盖子需要设置为侧开门。这些根据位置不同做出的变化只要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原理,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