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540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及锂电池的大功率、高能量密度、小型化趋势的发展,单位面积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高,而有效的散热面积却越来越少。散热问题成为制约大功率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危害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高导热、高电磁屏蔽材料,同时需要制备方法简单且更低的成本。

目前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高导热材料主要是石墨、铝板等,电磁屏蔽材料主要是金属箔、导电涂料、织物屏蔽材料等,既能导热又能作为电磁屏蔽的材料很少,且上述材料存在制备方法复杂、生产效率不高、污染环境、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其包括:铜网复合石墨层,所述铜网复合石墨层的两面均复合有一层石墨层;所述铜网复合石墨层由铜网和填充在所述铜网网格中的石墨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石墨层的厚度为0.01mm-1mm。

进一步的是,所述铜网复合石墨层的厚度为0.02mm-1.2mm。

进一步的是,所述铜网为紫铜网,其采用平纹编织,目数为10目-500目,丝径为0.01mm-0.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上述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导热或者电磁屏蔽材料,在兼具高导热、高屏蔽效能的同时,柔性效果好,耐高温,同时易于制备和加工,可焊接;

2.上述复合材料在生产时,是将不同目数的铜网压延在石墨粉中,石墨粉在填充到铜网中的同时,也会在铜网复合石墨层的两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石墨层,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并且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其包括:厚度为0.02mm-1.2mm铜网复合石墨层A,铜网复合石墨层的两面均复合有一层厚度为0.01mm-1mm的石墨层B和C。

铜网复合石墨层由铜网和填充在铜网网格中的石墨构成。铜网为紫铜网,其采用平纹编织,目数为10目-500目,丝径为0.01mm-0.6mm。

石墨层及铜网复合石墨层内的石墨为天然磷片石墨或人造石墨,石墨粉的平均粒径在10-50μm,厚度2-8μm。

上述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导热或者电磁屏蔽材料,在兼具高导热、高屏蔽效能的同时,柔性效果好,耐高温,同时易于制备和加工,可焊接。

上述复合材料的工艺步骤为:

1、将石墨粉和有机溶剂混合;

2、将铜网压延在步骤1中的混合物中;

3、将压延成型后的材料烘干,烘干后得到的复合材料包括铜网复合石墨层A,及复合在铜网复合石墨层的两面的石墨层B和C。

从上述工艺步骤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在生产时,是将不同目数的铜网压延在石墨粉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并且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施例二

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其包括:铜网复合石墨层,铜网复合石墨层的两面均复合有一层石墨层。铜网复合石墨层由铜网和填充在铜网网格中的石墨构成。铜网为紫铜网,其采用平纹编织,目数为20目,丝径为0.3mm。

石墨选用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粒径范围为10-50μm,厚度2-8μm,在石墨中添加2-10%有机溶剂后,将紫铜网压延到其中,然后烘干,最终材料的总厚度为0.8mm。

本案例中石墨复合铜网材料,可满足电动汽车锂电池散热材料需求量大、成本要求低、导热性能好的需要。解决了电动汽车中锂电池由于散热问题引起的电池温升较高,温差较大从而导致的锂电池寿命较短的问题。

实施例三

高导热、高电磁屏蔽铜网增强石墨复合材料,其包括:铜网复合石墨层,铜网复合石墨层的两面均复合有一层石墨层。铜网复合石墨层由铜网和填充在铜网网格中的石墨构成。铜网为紫铜网,其采用平纹编织,目数为500目,丝径为0.025mm。

石墨选用人工石墨为原料,在石墨中添加2-10%有机溶剂后,将紫铜网压延到其中,然后烘干,最终材料的总厚度为0.075mm。

本案例中石墨复合铜网材料,可应用于手机、电脑中作为屏蔽材料和导热材料,解决了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既需要电磁屏蔽有需要散热材料的问题。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动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